歷史課學習的對象是過去的人和事,學生學習起來感到空洞乏味、枯燥易忘。歷史插圖是對教學內容有益的補充,逼真地再現了歷史事實,增加了歷史的真實感,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能激發(fā)學習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能有策略地運用它們,將會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一、認讀插圖,促進理解
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大都從感性、具體的認識開始,特別在識記內容時,有具體形象特征的,就記憶深刻。作為以記憶為主要學習方法的歷史學科,借助插圖,做好直觀形象教學,非常有必要。為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讀圖析圖,發(fā)揮想象,理解圖中呈現的歷史信息,以促進其更深刻地理解史實和結論、鞏固識記。
如教學“俄國農奴制改革”時,引導學生認讀彼得一世的肖像插圖,彼得一世剛毅、果斷的氣質,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當時他進行改革的措施及其對俄國的影響。在教學“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時,針對當時的民族團結,我用多媒體展示了“唐朝邊疆各族分布圖”,用動畫提示當時的唐都長安和邊疆各民族對應的位置,并用批注的方式,顯示該族的首領及其后來的演化過程,清晰地顯示了唐朝與周邊各族的位置關系,從而引導學生客觀評價唐太宗。
二、比較插圖,發(fā)現聯系
單純的文字解說或者單純的“以圖說圖”,教學效果都可能有限。因此教學時既要圖文結合,又要圖圖結合。將一些不同時或不同地的插圖進行比較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1.橫比。利用歷史插圖進行橫比,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把握事物的內在特征。如教學“人類起源之謎”時,我出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圖”和“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圖”,讓學生對比,掌握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外貌特征,進而了解“人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觀點。我還把“半穴居房屋復原圖”與“干欄式房屋建筑示意圖”作比較,以加深學生對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居住方式的理解,并探究產生兩種不同居住方式的地理原因。
2.縱比。讓學生了解歷史上某一事件的發(fā)展過程,最好的方法是縱比歷史插圖。比如教學“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斗爭”后,為形成整體觀念、總結本章內容,我讓學生觀察了5幅地圖——“鴉片戰(zhàn)爭前清朝疆域圖”、“鴉片戰(zhàn)爭后的地圖”、“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的地圖”、“甲午戰(zhàn)爭后的地圖”及“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后的地圖”,通過比較找出異同處,就能清楚地了解中國近代以來列強逐步蠶食我國領土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NBy8VZxk/BdcAV+WuLwirQ==三、分析插圖,突破難點
有些歷史教材的插圖,如影視中的“作戰(zhàn)地形圖”,如果能面對插圖,模仿古人分析地形和戰(zhàn)爭形勢,不但能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穿越時空,產生探究歷史的興趣,而且還能幫助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如在教學“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一的“商鞅變法”時,為讓學生較好地掌握這一變法的歷史背景,我出示了“戰(zhàn)國七雄形勢圖”,學生很快在頭腦中形成印象:齊國大致位于現在的山東,楚國大致位于現在的湖北、湖南、江蘇,秦國大致位于現在的陜西、四川,燕國大致位于現在的遼寧。中間三個是分裂晉國后的韓、魏、趙三國,大體在山西、河南、安徽。再聯系現在對各省的簡稱,學生就比較容易記住這七個國家的大致范圍,從而理解商鞅變法的背景和后來對秦統(tǒng)一的意義。在這里,插圖發(fā)揮了化復雜為簡單的作用,把濃縮了當時歷史的大量信息以集中、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引爆”插圖,拓展教學
無論是教材,還是網絡中的歷史插圖,都飽含著豐富的內容,如果教師能引領學生去引爆“引線”,充分挖掘,就能突破思維定勢,激活課堂,拓展教學。
比如教學“中國古代的經濟”時,針對農業(yè),我投影出示插圖“半坡尖底瓶”,問:“半坡人設計這樣的取水瓶,有什么現實依據?”學生一下來了興致,紛紛認真觀察、猜測,最后總結出“巧妙運用重心原理,口小,水不容漏出,便于手提與肩背,省力又方便”,體悟到半坡人不僅會制造各種陶器,還有很高的智商。針對商業(yè),我出示放大的“五銖錢圖”,讓學生觀察,比比看誰發(fā)現的信息多。學生紛紛回答:“圓形方孔表明當時的人們已有了天圓地方的觀念?!薄巴鈭A內方便于固定。”“減輕了重量,便于攜帶?!薄肮?jié)約了材料?!薄白w五銖字反映了當時的文字水平?!薄白⒅亓嗣烙^?!薄胺从钞敃r的鑄造技術有提高?!痹从诓鍒D,歸于史實,各抒己見,新穎有理?!耙绷瞬鍒D,也“引爆”了學生思維,讓頭腦產生了風暴,課堂異彩紛呈。
歷史教學中,運用好插圖,學生就能熱情高漲地參與教學,學習的主動性會更高,教學效率也得以提高。[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