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三仁湯;肺炎;水痘;頭痛
中圖分類號:R28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1-0078-01
三仁湯出自《溫病條辨》,由苦杏仁、薏苡仁、白豆蔻、滑石、半夏、通草、淡竹葉、厚樸組成。具有宣暢氣機,清利濕熱之功。原治溫病初起及暑溫夾溫,濕重熱輕,濕熱遏阻氣機之名方。筆者用治濕邪引起的多種疾病,每獲良效,茲舉例如下。
1、肺 炎
張某,女,42歲,2009年12月10日初診。發(fā)熱1周。T:38℃,午后、夜間為甚,伴咳嗽,痰多而稠,脘痞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溏。舌稍紅,有齒印,苔微黃,厚膩,脈濡數。攝胸片示:雙下肺炎。證為濕熱之邪蘊結氣分,濕重于熱,治宜化濕宣肺透熱,方用三仁湯加減,苦杏仁10g,薏苡仁30g,白豆蔻6g,厚樸10g,滑石15g,淡竹葉6g,通草15g,魚腥草30g,川貝母6g,桔梗10g,3劑,水煎,每日3服。復診熱退咳減,精神好轉,仍咳嗽痰稠,苔膩,脈濡數。上方加黃芩10g,前胡10g,5劑,水煎,每日3服。復查胸片:雙下肺炎已吸收。
按:肺炎屬中醫(yī)咳嗽范疇。臨床常以發(fā)熱,咳嗽、痰多色黃而稠為主癥。該患者見發(fā)熱不揚,午后為甚,痰多而稠,脘痞嘔惡,食少體倦便溏,苔厚脈濡滑數。為濕濁蘊肺化熱之征,以芳香化濁,透解濕熱之三仁湯去半夏加清熱化痰利氣之魚腥草、川貝母、黃芩、前胡、桔梗,諸藥合用而獲效。
2、水 痘
陳某,男,8歲,學生,2010年2月12日初診。發(fā)熱、咽痛、咳嗽3d,全身有丘疹,皰疹,已服過抗病毒口服液,阿莫西林等無效。證見:頭面、四肢可見散在斑丘疹、皰疹,胸腹背部痘疹分布較密,痘形大小不等,漿液較清,瘙癢,口腔咽部可見小潰瘍點,面紅,口渴,發(fā)熱38℃,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證屬濕毒蘊結氣分,治宜清氣瀉熱,解毒除濕。方用三仁湯加減:苦杏仁6g,薏苡仁15g,牛蒡子6g,銀花10g,連翹10g,滑石10g,通草6g,淡竹葉6g,蒲公英12g,野菊花12g,生甘草6g,升麻6g,3劑水煎每日3服。復診熱退疹消。
按:水痘的發(fā)生系素體濕熱內蘊。復感風熱時毒,影響肺脾兩臟,邪郁氣傷,發(fā)于肌表所致。該患者見發(fā)熱、咽痛、咳嗽,胸腹背部痘疹分布,為濕毒蘊結氣分之證,以宣暢氣機,清利濕熱為法,三仁湯去半夏、白蔻仁、厚樸,加銀花、連翹、蒲公英、野菊花、升麻、生甘草、牛蒡子以清熱解毒止癢,諸藥合用,臨床療效顯著。
3、頭 痛
李某,女,38歲,于2010年1月18日初診。4年來頭重如裹。周身乏力,胸脘痞滿不舒,食欲不振,日漸加重,面色黃而濁,精神疲憊,舌苔薄黃,脈濡細,大便不爽,1日或2日1次。證屬中焦?jié)駸?,治以清熱化濕。方用三仁湯加減:苦杏仁10g,薏苡仁20g,白豆蔻仁6g,半夏10g,滑石15g,厚樸6g,通草10g,淡竹葉6g,荷葉10g,羌活8g,皂莢米10g,蠶砂10g,4劑,水煎1日3服。復診病情好轉,大便已爽,去皂莢米、蠶砂,4劑,水煎每日3服。服后病愈。
按:濕濁之邪,易阻陽氣,不論中于表,客于里,傷于下,均可出現重滯不爽之類癥狀。該患者頭身困重,胸脘痞滿,食欲不振,大便不爽,系中焦氣機不暢,濕邪阻滯,故以宣暢氣機,清利濕熱的三仁湯為治,加皂莢米,蠶砂利大腸濕濁,羌活以達表散濕。諸藥合用,方藥對癥則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