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觀察固本止咳平喘顆粒治療支氣管哮喘(中醫(yī)分型為肺腎氣虛證)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口服茶堿緩釋片0.2 g/次,每日2次治療;治療組給予固本止咳平喘顆粒口服,每次5 g,每日3次。結果: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為76.7%,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FEV1%水平升高(P<0.05),對照組肺功能無變化(P>0.05)。結論:固本止咳平喘顆粒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固本止咳平喘顆粒;支氣管哮喘;中醫(y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5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4-0015-02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相關,引起反復發(fā)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筆者采用固本止咳平喘顆粒治療支氣管哮喘(肺腎氣虛證)3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60例,均來源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遼寧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呼吸科門診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8~69歲,平均(44±4.3)歲;病程1~25 a,平均(11.5±7.6)a。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0~70歲,平均(46±5.3)歲;病程2~24 a,平均(10.5±7.8)a。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哮喘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2002年《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1]制定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肺腎氣虛證診斷標準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GB/T 16751.2-1997)中肺腎氣虛的證候診斷標準[2]制定。
1.3 納入標準 符合哮喘診斷標準和中醫(yī)肺腎氣虛證診斷標準,且哮喘病情分級屬于間歇狀態(tài)及輕、中度持續(xù)的患者,1 個月內未用過皮質激素,無其他肺部疾病。
1.4 排除標準 重度哮喘患者;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guī)定用藥,合并心、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激素依賴性哮喘患者;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定者。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固本止咳平喘顆粒(由炙麻黃、太子參、補骨脂等組成)5.0 g/次,3次/d,口服。對照組給予茶堿緩釋片(舒弗美片,廣東邁特興華藥品有限公司生產)0.2 g,2次/d,口服。30 d為1個療程。2組在治療過程中均在必要時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
2.2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②治療前后肺功能 FEV1 改善情況。
2.3 ad56e48d0226141c6136f2ee9d3830e1f6fbabe39c67f741a477554ca4300d60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判定為有顯著性差異。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臨床控制:哮喘癥狀完全緩解,即使偶爾有輕度發(fā)作不需要用藥即可緩解。FEV1(或PEF)增加量>35%,或治療后FEV1(或PEF)≥80%預計值,PEF晝夜波動率<20%;顯效:哮喘發(fā)作較前明顯減輕,F(xiàn)EV1(或PEF)增加量范圍25%~35%,或治療后FEV1(或PEF)達到預計值60%~79%,PEF晝夜波動率>20%;有效:哮喘癥狀有所減輕,F(xiàn)EV1(或PEF)增加量15%~24%;無效:哮喘癥狀和FEV1(或PEF)測定值無改善或反而加重。
3.2 治療結果
3.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2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4 討論
支氣管哮喘是當前最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炎癥使易感者對各種激發(fā)因子具有氣道高反應性。茶堿除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細胞內的cAMP濃度外,還能拮抗腺苷受體;刺激腎上腺素,增強呼吸肌的收縮;增強氣道纖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療哮喘的有效藥物[3]。
哮喘屬于祖國醫(yī)學的“哮證”范疇,哮喘發(fā)作時,呼長吸短,乃腎氣不足,吸入之氣不能歸腎所致,故治療時始終貫穿補腎納氣、化痰定喘之法;《癥因脈治?哮病》亦指出:“哮病之因,痰飲留伏,結成窠臼,潛伏于內,偶有七情之犯,飲食之傷,或外有時令之風寒束其肌表,則哮喘之癥作矣?!睆牟±硪蛩乜?,寒痰每易傷及脾腎之陽,痰熱則易耗灼肺腎之陰,故終以腎虛為主要證候。吳銀根教授認為,哮喘以虛為主,尤以腎陽虛為主,“陽虛寒盛”為哮喘發(fā)病的實質,肺脾腎虧虛貫穿于疾病的始終,在治療上強調溫陽補腎、健脾益肺[3]。
在臨床工作中,筆者認為支氣管哮喘的基本病因病機為宿痰內伏和肺腎虧虛。而固本止咳平喘顆粒的療效為補益肺腎,化痰定喘。方中炙麻黃宣肺平喘,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麻黃有抗炎及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有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在方中為君藥。補骨脂補腎壯陽,納氣平喘,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補骨脂有抗菌、抗病毒,增強免疫和激素樣作用,在方中為臣藥,太子參補氣健脾,生津潤肺,《江蘇藥材志》:太子參可“補肺陰,健脾胃。治肺虛咳嗽,心悸,精神疲乏等癥?!痹诜街袨樽羰顾?。對哮喘患者積極進行有效干預符合中醫(yī)藥治未病領域“已病早治,防其傳變”、“瘥后調攝,防其復發(fā)”范疇,是目前國內外醫(yī)學研究的熱點。哮喘的“夙根”為肺腎兩虛,痰瘀伏肺,導致哮喘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祖國醫(yī)學從整體出發(fā),辨證論治,在哮喘治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本藥物組成以扶正固本、祛除頑痰為治則,消除易感因素,維持機體內部相對平衡;是控制哮喘提高遠期療效的關鍵,注重防微杜漸、寓治于防,是治療哮喘的有效途徑;是中醫(yī)治未病思想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的具體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3):132.
?。?]GB/T 16751.2-1997,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S].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9~78.
?。ㄊ崭迦掌冢?011-02-1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