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青郁舒降湯;胃食管反流?。化熜?br/> 中圖分類號:R289.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5-0041-01
胃食管反流病以胸骨后灼痛、反酸、吞咽不適等為主癥。西藥治療雖顯效較快,但復發(fā)率高。筆者自2004年2月~2010年5月采用自擬青郁舒降湯,治療該病62例,取得了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3例均為門診患者,按單雙順序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齡最小7歲,最大68歲,平均34.4歲;病程最短5 d,最長21 a,平均3.7 a。對照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齡最小4歲,最大64歲,平均年齡35.1歲;病程最短7 d,最長19 a,平均3.6 a。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2組性別、年齡、病程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符合如下診斷標準:(1)有明顯反酸、燒心癥狀,內鏡檢查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現(xiàn),并排除其他原因的食管炎;(2)有明顯的反酸、燒心癥狀,內鏡下雖無反流性食管炎的依據(jù),但24 h PH監(jiān)測提示有胃食管反流;(3)因各種原因不能做實驗室檢查(如患者拒絕檢查、伴乙肝病、年齡過大或過小、患有嚴重口腔咽喉疾病等)但臨床有明顯反酸、燒心癥狀,同時用質子泵抑制劑(PPI)試驗性治療(奧美拉唑20 mg,每日2次,連服7 d)效果明顯者。
2 治療方法
2組的一般治療相同:抬高床頭10 cm~20 cm;避免餐后平臥和睡前2~3 h內進食;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以低脂、高蛋白和高纖維飲食為主;戒煙忌酒;避免能降低LES的藥物。
2.1 治療組 采用自擬青郁舒降湯治療,藥物組成:青皮9 g,柴胡12 g,郁金12 g,炒黃芩12 g,胡黃連10 g,白蒺藜12 g,法半夏12 g,白芍12 g,厚樸10 g,香附9 g,枳殼12 g,甘草6 g。加減:伴有胸悶胸痛,咽中似有物,痰多,進食有梗噎感,苔白厚膩,脈滑之痰濕較重加膽南星6 g,茯苓15 g,旋復花12 g,陳皮9 g;伴胃脘脹痛,不思飲食,咽中似有物不適之癥加茯苓12 g,山藥15 g,草豆蔻12 g,焦白術12 g;服用方法:開水煎,每日3服,每日1劑,10 d為1個療程,治療1~3個療程。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20 mg,每日2次;嗎丁啉10 mg,1日3次;鋁碳酸鎂片2 g,1日3次;10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除,實驗室檢查完全恢復正常,隨訪3個月未見復發(fā)者;有效: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實驗室檢查未完全恢復,不須經(jīng)常治療者;無效: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均無明顯好轉。
3.2 治療結果 見表1。
4 討論
胃食管反流病屬于中醫(yī)學“嘈雜”、“吐酸”、“胃反”、“梅核氣”等范疇。多因情志不舒,郁恕不解,肝郁化火,或飲食不當,過食辛辣,郁熱內生,致肝氣橫逆犯于脾胃,胃內容物逆而向上,食道損傷,產(chǎn)生反酸、燒心、異物感、胸骨后疼痛,吞咽不適等。因此治療重在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清散郁火,為此筆者自擬青郁舒降湯為治。方中青皮、郁金、柴胡、白芍、香附疏肝解郁;半夏、厚樸、枳殼、甘草和胃降逆,理氣和中;炒黃芩、胡黃連、白蒺藜清降肝胃郁火;諸藥合用,共達疏肝理氣解郁,清熱和胃降逆之效。臨床應用雖顯效好轉較對照組稍慢,但療效突出,復發(fā)率低,值得推廣應用。
?。ㄊ崭迦掌冢?0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