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過河北黃驊,高速路收費口依舊是宿命般擁堵。大車司機百般無聊地下車走來走去,嘴中罵罵咧咧;各種小型車輛閃燈鳴笛,在車輛的縫隙中鉆來鉆去,試圖找到脫困的好辦法。每個人都如此暴躁,只有收費人員慢悠悠地拿卡、找錢,對眼前的一切表現(xiàn)出司空見慣的無動于衷。
在這里,沒有人對收費的多少產生異議,也沒有人對高速路變成了龜兔賽跑的狀況表達不滿。人們似乎已經對這種現(xiàn)象麻木不仁。面對無數(shù)車輛堆積,公路局的人員卻感受不到任何情緒方面的壓力。
有趣的是,車內的怨氣是明顯可以感覺到的。在等待通過收費口的1個多小時內,我看到了兩起車輛碰撞的事故。人們不斷地從車窗探出頭來張望,焦躁的面孔寫滿了詛咒和無奈。
顯然,人們之所以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高速路收費站這種“高收費、爛服務”的原因,并不是對高速路管理者喪失了信心,而是對管理這些管理者的機制失去了信任??棺h激情的喪失,并不是社會趨于合理化的現(xiàn)象,反而是社會極端不合理化機制的一種產物。
作為一種政治隱喻,“高速路”不斷宣稱自己乃是人民的公產,是人人可以享用的機會和權利;但是,總是極少數(shù)人才可以享受到這種權利。橫亙在土地上面的道路卻像中國社會利益群體的隔層,規(guī)劃出各不相干又相安無事的不同利益群體。
圍繞在高速路收費口的四周,有遠方踏青而歸的人們,有運送物資的物流載體,有赴京的官員和出國的游子……看起來不相干的人們最終必須匯集在同一個出口購買自己的出路。有趣的是,高速路的收費,同時也變成了人們接受多次盤剝的開始。
與此同時,本來沒有機會上高速的人們,也就必然成為高速路收費的更加無辜的犧牲品。許多村莊的人們喜歡炫耀自己村子四周高速路的存在,但是,這種存在因為“收費口”而令他們生活艱澀。
收費路段不同標準的收費,同時構造了這樣一種國家與資本共同維系的斂財形式。在許多收費口,大大的紅字書寫出這樣的標語:貸款修路、收費還貸。唯一令人覺得不解的是:誰在貸款修路?如果是國家貸款修路,那么在銀行國有的前提下,修建高速路乃是這些資金的題中之意;如果貸款人是私人,那么不僅要問,既然國家有銀行資金的支持,難道不能自己建設道路而為什么非要讓私人來修建國之命脈的高速路呢?
在諸種問題無法破解的時候,一個看似合理的宣言背后極其不合理的邏輯浮出水面:國家不直接使用自己所掌控的資源來修建道路而是使用“貸r2n75z65fqyNVPF+fe+LZvzzUSj+HZI4zstb3b2qk00=款”這種方式修建道路,這乃是可以造就“還錢”這一可愛局面的唯一的方式;而修路的“勞役”下放給各個省市,恰好可以在分權的同時,令“公益政治”喪失存在的合法性。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人們面對這種高速路不高速的局面顯示出絕對寬容的局面的原因:單個收費口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化表述,掩蓋了整個高速路政治的荒誕邏輯與霸權原則。
人們面對收費口的寬容之中,壓抑了對于傲慢的公路局的憤怒,卻養(yǎng)育了對中國社會的整體不滿和失望。
總是局部獲得了充分斂財?shù)暮侠硇?,就不顧整個社會政治綜合信賴體系的坍塌——這正是高速路特定的政治學隱喻。
作為中國社會政治的隱喻,高速路的荒誕內涵也就立刻凸顯:濱州到達天津將近200公里的行程,本來只要兩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但是,卻多使用了將近一倍的時間;一路上高速行駛的過程顯示了“高速幻覺”,卻掩蓋了收費口漫長的等待中高速路變成普通路的事實。當人們沉浸在高速奔跑的浪漫想象的時候,“收費口”將這種想象最終擊碎。
不妨說,只有在意識到這種隱喻的時刻,高速路的問題才顯示其特殊的政治內涵,才能不僅僅被看做是一種簡單的“管理問題”。
?。ㄗ髡邽槟祥_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