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功
(中國西南電子技術(shù)研究所計量檢測中心,四川成都 610036)
Do160G與Do160F在EMC方面的對比分析
陳 功
(中國西南電子技術(shù)研究所計量檢測中心,四川成都 610036)
隨著電磁環(huán)境的復雜化及電磁兼容測試技術(shù)的革新,如何對機載設備設計合適的測試方案變得相當重要。對Do160G和Do160F在測試目的、設備分類、測試方法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分析,為現(xiàn)階段機載設備設計測試方案提供依據(jù)。
LISN;電磁兼容;敏感度;機載設備;EUT
2010-12-08美國航天無線電技術(shù)委員會(RTCA)特別委員會135(SC135)宣布Do160G正式發(fā)布,同時宣布Do160F失效。在此之前,SC135曾對Do160發(fā)布過A,B,C,D,E,F(xiàn)共6個版本[1],Do160G規(guī)定了現(xiàn)階段的所有航天設備測試電平及極限要求,不僅適用于一般航天器、直升飛機、商用噴氣飛機、大型噴氣式客機,而且還適用于歐航A350XWB和波音747-8。
Do160G等同于歐盟標準ED-14G,是對機載設備環(huán)境要求及測試方法的規(guī)定。它由26章和3個附錄構(gòu)成,涉及電磁兼容的是1至3章、15至23、25章。本標準規(guī)定機載設備在溫度、振動、鹽霧、電源輸入、射頻敏感度、雷電、靜電放電等方面的要求及試驗方法。下面通過Do160G與Do160F在涉及電磁兼容方面的對比分析,闡述Do160G對機載設備的新要求及測試方法,以便為當前機載設備設計合理的測試方案。
Do160標準中涉及電磁兼容內(nèi)容如下:第1-3章,試驗目的、術(shù)語、測試設備布置介紹;第15章,磁場效應;第16章,電源輸入;第17章,電壓尖峰;第18章,電源線音頻傳導敏感度;第19章,感應信號敏感度;第20章,射頻敏感度(傳導和輻射);第21章,射頻能量發(fā)射;第22章,雷電感應瞬態(tài)敏感度;第23章,雷電直接效應;第25章,靜電放電。在Do160G中除第23章外,均值Do160F上進行相應修改,下面將對改動的章節(jié)進行分析。
第1章測試目的及適用性,第2章術(shù)語定義,第3章測試條件。這3章內(nèi)容為后面章節(jié)提供參考,對具體測試進行較詳細的指導。在Do160G中,第1章強調(diào)附錄中用戶手冊的重要性;第2章對測試設備分類進行詳細說明,特別是在2.8中指出當設備屬于特殊類時,只需按該項測試中要求較低的類即可;第3章對EUT敏感度測試配置的說明,特別強調(diào)EUT固化軟件和一般軟件在測試時按要求運行。
驗證EUT產(chǎn)生的磁場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通過羅盤指針或磁場探頭進行指示其大小,也被稱為“磁閥”。試驗時將EUT沿著東西連線方向逐漸接近標準羅盤,直到觀察指針產(chǎn)生一度的偏移,測量其間距從而確定“設備分類”。根據(jù)間距從小于30 cm到大于300 cm將設備分為5個等級(Y,Z,A,B和C)。在Do160G中,對圖15-1試驗測試配置進行修改,以便確定當羅盤指針偏移1°時羅盤與被測設備間的距離,從而確定設備等級。
雖然在MIL-STD-704F[2]、GJB 181A—2003[3]、GB 17626.11—2008[4]中均對電源特性的電磁兼容試驗進行相關(guān)論述,但各標準對EUT施加的測試信號、EUT狀態(tài)、試驗方法存在較大差異。在Do160G中,當交流或直流電源在不同條件變化時,測試機載設備在正常和應急狀態(tài)下能否按要求正常工作。該部分將設備分為4類(A,B,D,Z),對于交流供電設備,又分為定頻(CF)、窄變頻(NF)、寬變頻(WF)。
由于飛機電源系統(tǒng)的不斷發(fā)展,本部分在最近10年進行較大的修改。在Do160E中,為便于使用和理解,該章分為直流和交流試驗2部分,并增加負載設備對飛機電源系統(tǒng)的影響和交流供電設備的直流測試項目。Do160F中增加270 V直流電源系統(tǒng)測試項目[5]。在Do160G中,對多種電源供電的設備測試、交流供電設備的短時中斷、三相交流供電設備的每相浪涌試驗、涉及短時中斷試驗的表16-1,16-2,16-3、測試信號源電壓誤差進行修改。
當通過輸出阻抗為50Ω的信號源輸出干擾信號到EUT電源輸入端口并持續(xù)1 min,測試設備是否按要求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正常工作。干擾信號為上升時間小于2 ms,持續(xù)時間大于10 ms的尖峰電壓。該測試方法與MIL-STD-461F中的CS106相似[6]。本章將EUT分為2類(A,B),A類的測試電壓為600 V,而B類電壓則是交流有效值的2倍,或者直流電壓的2倍,或者是兩者之和,最大值為200 V(見圖1)。
在Do160G中規(guī)定試驗時信號源至少產(chǎn)生50個正尖峰和50個負尖峰。
圖1 尖峰電壓波形
該測試方法與MIL-STD-461F中的CS101類似,試驗頻率為10 Hz~150 k Hz,試驗電壓根據(jù)試驗頻率分為大小不同的幾段,掃描的頻率步進為30(每10倍頻程),并且在每一頻點駐留1 min。本部分將直流供電設備分為3類(R,B,Z),將交流供電設備分為2類(R,K),其中K類包括為定頻(CF)、窄變頻(NF)、寬變頻(WF)3類。
Do160G將Do160F結(jié)尾的注釋和備注放在新的用戶手冊部分;刪掉測試信號輸出功率為100 W的極限值,而用峰值為36 A的電流極限;修改了測試布置圖,以便能在合適的位置進行“可選的AC電流監(jiān)測”;刪掉耦合變壓器輸出阻抗為0.6Ω的要求。
設備和互連電纜受到音頻電場、磁場和瞬態(tài)電壓尖峰的影響時,能否按要求正常工作,本部分將EUT分為4類(A,B,C,Z)。而對于交流供電設備,根據(jù)工作頻率分為定頻(CF)、窄變頻(NF)、寬變頻(WF),在前面4類字符后加上C,N,或W則為相應的交流供電設備類型。試驗頻率是根據(jù)設備類型而定的,不同的設備類型,試驗頻率范圍不同。頻率掃描速率為30(每10倍頻程),并且在每一頻點駐留10 s。
Do160G中澄清該測試不適用于電源輸入電纜或電線;增加“設備的電場感應”測試,對于所有設備施加單次有效值為170 V的400 Hz電壓,并增加相應的試驗配置圖;增加開關(guān)瞬態(tài)感應測試圖,測試時尖峰信號幅度可以變化,并且可以小于600 Vpp。
本章包括傳導敏感度和輻射敏感度測試,試驗時施加到EUT上的干擾信號為連續(xù)波、方波調(diào)幅信號和脈沖調(diào)制信號。測試配置時,需要線性阻抗穩(wěn)定網(wǎng)絡串接在電源線和EUT之間,并且在每根電源線上連接一只10μF的電容到地。除非有其他規(guī)定,否則試驗時要求互連電纜長度大于3.3 m,電源線長度小于1 m。圖2為輻射敏感度的測試配置圖。
傳導敏感度測試方法與MIL-STD-461F中CS114相似,此處EUT分為7個不同的類,測試頻率為10 k Hz~400 MHz,要求進行2次掃描,一次為連續(xù)波,另一次為方波調(diào)幅信號。輻射敏感度測試方法與MIL-STD-461F中RS103類似,將EUT分為10個類,測試頻率為100 MHz~18 GHz,要求發(fā)射天線與EUT間的距離為1 m。
Do160G增加了用戶手冊;要求EUT的每個面均應受到相同的輻射,對于無法進行的面應在測試報告中注明;澄清了測試天線與EUT的距離要與校準時一致。
用峰值檢波對EUT的射頻發(fā)射信號進行測試,包括傳導發(fā)射和輻射發(fā)射。本章將EUT分為6類(B,L,M,H,P,Q),試驗配置需要線性阻抗穩(wěn)定網(wǎng)絡串接在電源線和EUT之間,并且在每根電源線上連接一只10μF的電容到地。除非有其他規(guī)定,否則試驗時要求互連電纜長度大于3.3 m,電源線長度小于1 m。傳導發(fā)射,測試頻率為150 k Hz~152 MHz,試驗時將電流探頭卡在電源線和互連電纜上,探頭與EUT的距離為5 cm。輻射發(fā)射,測試頻率為100 MHz~6 GHz,采用線極化天線在水平和垂直2個方向上進行,要求測試時轉(zhuǎn)臺旋轉(zhuǎn)1周接收機掃描200次。
Do160G中增加用戶手冊;增加新的Q類極限,用以保護VHF和GPS接收機,但對P類中的傳導發(fā)射“HF notch”不適用;改變測試帶寬從100 k Hz~1 MHz,以前版本在1 GHz時才用該帶寬,而在Do160G中960 MHz則使用該值;取消測試頻率大于960 MHz的10 k Hz帶寬選項,而用高增益預放代替。
通過針腳和電纜束注入到EUT連接器針腳、互聯(lián)電纜和電源線各類模擬雷電感應瞬態(tài)波形,判斷在試驗期間或過后設備能否按要求工作。用針腳注入時,EUT處于加電工作狀態(tài),試驗后檢查EUT是否正常。電纜束注入模擬瞬態(tài)信號通過電纜感應或地感應到EUT互連電纜和電源線,測試時要求EUT與地絕緣。施加到EUT電纜或線上的信號要求在每個極性至少進行5 min。瞬態(tài)信號為單擊信號或組合信號(單擊信號、多擊信號、多脈沖群的組合),根據(jù)針腳注入、電纜束注入和測試信號波形進行EUT分類。
Do160G中增加用戶手冊部分,本章中許多注釋和備注被移到用戶手冊;刪除利用針腳注入測試波形來確定源阻抗的“電阻法”測試;增加電纜束測試波形6,僅適用于多脈沖群測試;修改針腳注入校準和測試配置圖。
當進行空氣放電時,EUT是否能按規(guī)定正常工作。該方法與GB 17626.2—2006[7]中相似,但此項試驗要求EUT搭接到地,并且僅進行空氣放電,測試點為人員容易接觸到的地方,對測試點進行15 k V的正負極性空氣放電各10次。
圖2 輻射敏感度試驗配置
Do160G中對測試點進行澄清,特別指出,連接器的針腳不進行該項測試。
RTCA/Do160和歐洲的EUROCAE/ED-14標準等同,其中規(guī)定了機載電子設備電磁兼容要求。為適應不斷發(fā)展的航天機載電源系統(tǒng)和電磁兼容測試技術(shù),人們不斷對測試等級、要求、測試方法進行修改。同時SC135將在Do160的下一新版本發(fā)布之前,編寫關(guān)于所有部分的用戶指南。通過對Do160G與Do160F的對比分析,為用戶對機載設備測試方案的設計提供了參考。
[1] RTCA/DO-160E,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Airborne Equipment[S].
[2] MIL-STD-704F,Aircraft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tics[S].
[3] GJB 181A—2003,飛機供電特性[S].
[4] GB 17626.11—200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shù)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抗擾度試驗[S].
[5] RTCA/DO-160F,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Airborne Equipment[S].
[6] MIL-STD-461F,Requir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Subsystems and Equipment[S].
[7] GB 17626.2—200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shù):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S].
TP206
A
1008-1542(2011)07-0119-03
2011-06-20;責任編輯:張士瑩
陳 功(1980-),男,四川宜賓人,工程師,主要從事電磁兼容設計及試驗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