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威風
這是一個新晉“作家”的故事,故事要從兩年前說起,但是絕對勵志。
2009年的2月,我在阿里巴巴跟馬云聊天,聊過了飯點,還喝了一肚子茶,餓得我快暈了,也沒好意思說,怕打斷了馬老師的談興。之后他有事,就出門喊了個人進來,讓他帶我去吃飯。這人叫陳偉,馬云的助理。大高個兒,很能聊。因為不熟,吃過飯就散了,只是知道了這位老兄在給馬云當助理之前,是給張紀中當助理的,我也就順便問了問大伙兒都關(guān)心的問題:黃曉明有沒有一米八?。克踩滩蛔∽约罕险f,《碧血劍》里的袁崇煥就是他客串的。
后來我才知道,那天是陳偉太太的生日,為了陪我吃飯,他就沒能回家陪太太。這讓我很慚愧。同時也覺得,當助理真是一份挺不容易的工作。
大約是2010年的9月,網(wǎng)商大會,我去杭州,斯瓦辛格演講的那天,陳偉帶著兒子去聽,我們都沒有座位,三個人坐在過道上聽的。我送了他一本我的小說《炒作》,他拿了,卻跟我說,他從來沒看完一本書,卻打算寫一本書,已經(jīng)寫了幾千字了。我聽完有點崩潰,問他寫的啥,他說就是寫馬云。我也不曉得他會寫成啥樣,不過我想,助理肯定會了解到比我們多得多的東西,所以我就鼓勵他,好好寫,一定要寫。過了幾天,他就把那幾千字發(fā)給我看了,一段一段的小段子,但是都很有趣,幾千字就讓我笑了好幾回。
我給了他一些建議,從此陳老師開始了長達半年的痛不欲生的生活,據(jù)說他為了寫這本書,抽了好多煙,每天寫得腰酸背痛。一直到2011年的春節(jié)過后,才終于定稿,陳偉對這件事感覺很得意,在書里還忍不住顯擺,因為一直到寫完了書,他仍然保持著沒有能看完一本完整的書的記錄。
于是他說,“看書需要有文化,寫書卻不需要有文化?!?/p>
這本不需要文化寫的書,在阿里巴巴內(nèi)部引起了轟動。馬云對這本書很認同,這個我可以理解。在我的印象里,馬云其實是一個特別率性率真的人,他從來不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全能的人。讓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有一次聽完馬云的演講,我給他發(fā)條短信,夸他講得好。一會兒他就很興奮地回電話來,問:真的講得好嗎?我自己覺得還有哪兒哪兒不夠好。——這個電話當時把我給驚著了,同學們,我一向認為馬云是不世出的演講天才啊,想想你還見過比他更有煽動力的人嗎?所以,這樣的人,并不喜歡被神化。
這本書是真正還原了馬云,在這件事情上,陳偉做得最好。他認識馬云20年!20年前,他從浙江大學畢業(yè),卻跑去一個夜校,聽一位從杭州師范大學畢業(yè)的老師教英語,這件事本身就有那么一點沒牌理。他們當了20年趣味相投的朋友,用彭蕾的話說,陳偉曾經(jīng)是“老給馬總講笑話”的人,所以同樣的事情,在陳偉的記錄里就很與眾不同。一場演講,我們記住了許多人生格言、企業(yè)運營之道,陳偉卻會記住一些諸如“豬如果長到1萬斤它就不是豬了?!敝惖摹隘傇挕?。
我一直以為陳偉是在用一種娛樂化的方式解構(gòu)馬云,解構(gòu)阿里巴巴,而其他人,包括我在內(nèi),都在試圖給我們的解讀掛上“經(jīng)管”、“勵志”這樣的招牌,因為太過認真,所以語氣就顯得那么拒人千里之外。
可是最近看到一位阿里巴巴員工的點評,他說“陳偉懂得把開放、透明和負責、忠誠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蔽彝蝗挥兴I(lǐng)悟,這讓我又想起馬云說的那句話:玩才能成功,做有可能失敗。他一直在阿里巴巴內(nèi)部提倡一種玩的文化,他會很贊賞企業(yè)高管在最忙的時候,拋下一切去休假的行為。他還會表揚身兼多個重要職位的手下,當年就干一件事兒的時候就把自己忙得要死,現(xiàn)在干八件事還跟沒事兒似的,就是因為他學會了“玩兒”!
所以,阿里巴巴的人勢必會覺得那些正襟危坐的分析都是不靠譜的,沒有真正觸摸到阿里巴巴的經(jīng)營之道。而陳偉,這個玩出來的“作家”,又一次印證了這一點:成功真的不是做出來的。
中國新時代 2011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