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yī)看來,感冒有寒熱之分。藥物治療感冒時,常針對寒熱不同,選用不同的藥物。中醫(yī)也常采用按摩穴位治療感冒,那么,按摩穴位有無寒熱之分呢?
感冒的寒熱之分
風寒感冒
病因:風寒之邪、肺氣失宣。
表現(xiàn):特別怕冷,無發(fā)熱或低熱,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喜熱飲。
體征:苔薄白。
按摩穴位作用:祛除風寒。
風熱感冒
病因:風熱之邪、肺氣失和。
表現(xiàn):高熱,有點怕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吐黏痰或黃痰,鼻塞,流黃涕,口渴喜飲。
體征:舌尖、舌邊紅,苔薄白微黃。
按摩穴位作用:祛除邪熱。
用穴3口訣
不管寒與熱,風池并大椎
風池穴位于頸項后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
中醫(yī)認為,風池穴的得名在于它是一切風邪聚集的要塞,包括風熱、風寒。按摩此穴,有疏風解表、舒筋通脈、清利頭目的作用。
大椎穴位于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中醫(yī)認為,大椎穴乃督脈之穴,具有統(tǒng)領一身之陽氣,聯(lián)絡一身之陰氣的作用。按摩此穴,可去除一切邪氣,包括寒邪、熱邪。
所以,不管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都必選此二穴。
按揉風池:將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于同側風池穴,其余四指附在頭部兩側,由輕至重按揉0.5~1分鐘。
推擦大椎:將右手四指并攏緊貼在大椎穴上,適當用力反復推擦0.5~1分鐘,以局部發(fā)熱為佳。
頭痛遇鼻塞,迎香和太陽
迎香穴:位于兩鼻翼旁0.5寸,鼻唇溝上。
太陽穴:位于眉梢與外眼角之間,由外眼角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按揉迎香:兩手半握拳,食指伸直,將食指指腹分別按于同側迎香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按揉太陽:將雙手拇指指腹放在同側太陽穴上,其余四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疏風解熱好,頭手一起上
魚際穴: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內關穴:將右手3手指頭并攏,把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兩筋之間就是內關穴。
外關穴:內關穴相對即外關穴。
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jié)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印堂穴:兩眉頭連線中點。
按揉魚際:將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對側魚際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合按內、外關:將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的外關穴和內關穴上,兩指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掐合谷:將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對側合谷穴上,其余四指附在掌心,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壓0.5~1分鐘,以有酸脹感為佳。雙手交替進行。
推印堂:將右手大拇指指腹緊貼于印堂穴,其余四指附于面部左側,適當用力沿印堂向上推至前發(fā)際0.5~1分鐘。
?。ㄗ髡呦抵貞c中醫(yī)骨科醫(yī)院軟傷科主任中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