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福島核事故級別調到最高級,世界各地幾乎人人自危。碘鹽、碘片、海帶和相關的防護服隨之“火”了起來,就連一些保健品也打起防輻射的招牌,借機炒作。
時下,在一些大型超市的保健品專柜上可以看到,螺旋藻片、胡蘿卜素、番茄紅素和紅葡萄籽提取物片等相關產品集中擺放在一起,顯眼處張貼著防輻射提醒告示以吸引消費者,并且稱“聯(lián)合使用,效果更佳”。
細看這些保健品,有批準文號,產品功能標示出“增強免疫力”,卻沒有提到能防輻射。但銷售人員一再強調稱,這類產品都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有防輻射的作用”,并稱最近買的人很多,銷量不錯。
其實,保健品防輻射的功效目前尚無定論。
有關專家提醒,即使是經衛(wèi)生部認證的保健品,其防輻射的效果也只是輔助而已,別輕信什么“特效”和“奇效”。對于部分保健品能否降低輻射對人體的損傷,目前國內外專家學者均稱它們基本沒有在人體做過抗核輻射方面的研究。即使有一些有限的研究,到目前也只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一定的作用,對人體抗輻射并沒有確切、充分的依據(jù)。因此,此類保健品的防輻射功能描述上也只表明有“輔助保護功能”,消費者切莫對它們寄予太大的希望。
事實上,被認為有一定防輻射作用的維生素、胡蘿卜素以及多酚、多糖等食物成分在我們日常的食物中也廣泛存在。正常人只需通過均衡飲食,就能攝入上述各種營養(yǎng)物質。比如,香菇中有多糖成分,綠茶含多酚成分,各種新鮮的蔬果中也不缺維生素、胡蘿卜素、番茄紅素,只要不偏食,無需特別補充保健品來防輻射。
不少沒有經過國家認證而自行宣傳有防輻射功能的保健品,銷售人員多解釋其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等功效,但清除自由基與防輻射根本不是一回事。上述幾個概念雖有一定的關聯(lián),但不能互相替換,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自由基是人生理活動過程中新陳代謝的產物,太陽輻射、電腦輻射、手機輻射等人們平時經常會接觸到的電離輻射可使人體產生更多的自由基。一些保健品對清除自由基和修復機體損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不能直接防止輻射損傷。
因此,想在受到輻射傷害前通過食用所謂的防輻射保健品來達到防護目的,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