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亭*
難忘我們的青春歲月
文/方亭*
“……中國共產黨,你始終站在斗爭的前哨,英勇地領導了人民的斗爭。說了人民要說的話,做了人民要做的事。教會了中國人民怎樣求生存,怎樣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啊——你是人民唯一的救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人人擁護共產黨,人人仰望毛澤東,民族的忠實兒女,永遠跟著你前進?!?/p>
1944年的7月1日,在河北省阜平縣一個偏僻的山村里的河灘上,一群年輕人唱著歌集會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23周年。這近百名來自北平、天津敵占城市的大中學生,此時正在華北聯(lián)合大學學習。
當年,我們這些滿懷民族仇恨的愛國青年,為了抗日,通過地下黨的關系,冒著危險,沖破敵人的封鎖線,先后進入晉察冀邊區(qū)——我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創(chuàng)建的最早的抗日根據地。
從大城市來到河北最貧瘠的地方,使我們看到了中國的農村。雖然抗日根據地開展了減租減息,農民組織起來撥工互助,比起在舊社會逃荒要飯賣兒鬻女,老百姓生活已有變化,大多能裹腹,可是依然十分困苦。一年到頭糠菜半年糧,阜平產紅棗也頂幾成年景。一大鍋樹葉放上幾把玉米面攪拌熟了加點鹽,就是老鄉(xiāng)們的日常飯食,叫做攪疙瘩。每到春季,老百姓采摘楊樹、榆樹、大麻子葉,腌成一缸缸酸菜,這又苦又澀的酸菜供一年食用。吃上一頓玉米面餅子,就算是上等飯食了,不少人家,幾個人合蓋一床被子,炕上鋪上一張破席子。男女老少冬天光看身子穿棉襖,襯衣是他們沒有想過的奢侈品。至于生活用品,簡陋得不能再簡陋了,毛巾肥皂都不多見。由于交通閉塞,土地貧瘠,深山小村的經濟更加落后,主要生產高寒地帶的土豆、莜麥。9月已是秋收季節(jié),卻很少見老百姓吃點干糧,天天蒸一鍋地瓜、豆角、山藥蛋(土豆)。沒有火柴,誰家頭天灶中的火炭未熄,左鄰右舍就用秸稈來取火。
親眼看到這一切,我們的心被強烈地震動了。
中國的農村,老百姓的苦難,這一最重要的基本國情,是我們過去生活在城市里根本不了解的。祖國要解放,人民要自由,老百姓要過好日子,革命任重道遠,但前途充滿了希望,因為領導這一偉大事業(yè)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因為革命動力就植根人民群眾中。在日后的實際生活和不斷學習中,我們逐漸認識了這些道理。
沒有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離開了農民,抗日戰(zhàn)爭不可能取得勝利。對此我們原來并不懂得。通過根據地的實際生活及所見所聞,我們認識到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農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重要地位及歷史作用。
生活非常貧困的邊區(qū)人民,不斷遭到日本侵略軍的瘋狂“掃蕩”,敵人滅絕人性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窮兇極惡地企圖毀滅根據地軍民的生存條件。1943年秋季,敵寇糾集四萬兵力對晉察冀北岳區(qū)(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進行了歷時最久、空前殘酷的大“掃蕩”,從9月16日到12月15日,整整三個月才結束。政治班較早來邊區(qū)的同學參加了這次反“掃蕩”,校方提出在反“掃蕩”中的方針是:保存自己,堅壁起來,活著就是勝利。
政治班和聯(lián)大其他班的同學合編為許多小組去分散打游擊,一部分人去了阜平境內的最高峰神仙山。在山勢險峻、峭壁聳立的高山上,迂回躲藏與敵人周旋,只能在山洞、山坳、野地里存身,有時在敵人掃蕩過的村邊找個被燒毀的房圈內棲身。鬼子專在拂曉時偷襲,三星正南時就必須起身,沒睡過一個囫圇覺。白天不敢燒火做飯,經常餓肚子。12月的一天,政治班的一位女同學腳下踩的石頭滑動了,不幸摔到懸崖下,停止了呼吸。就這樣跑敵情,轉山頭,直到反“掃蕩”勝利結束。敵人毀滅我根據地的企圖被粉碎了,我軍斃傷俘日偽軍9400多人,并且在反“掃蕩”中完成了秋收、秋種和征收工作。邊區(qū)軍民一邊戰(zhàn)斗、一邊生產,搶收搶種取得很大成績。阜平王快村的民兵和老百姓一夜之間過河12次,把200多畝稻子搶收完畢,又把敵人割去的稻子也搶背回來。完縣神南一個地區(qū)就動員了500多民兵,7天中搶收了1300畝。就像《搶收》歌曲中唱的:“……東山坡上軍隊放了哨,西邊地頭民兵站了崗,一鐮一鐮割得快,一捆一捆往山里扛,軍民有飯吃,抗戰(zhàn)有力量?!?/p>
經過抗日戰(zhàn)火考驗的邊區(qū)人民,在殘暴的敵寇面前,勇敢堅定毫不屈服,完縣野場村的村民在敵人重重包圍和兩挺機關槍的威脅下,被三番五次逼問物資堅壁的地方,一致堅決回答“不知道”,并高聲大罵,包括婦女兒童118名老鄉(xiāng)壯烈犧牲。阜平縣平陽村700名老鄉(xiāng)也同樣向敵人吼出了“不知道”而慘遭殺害。這種相率赴義、集體殉難的悲壯舉動,驚天地泣鬼神,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的高尚氣節(jié)。
反“掃蕩”取得了勝利,也遭受了巨大的生命財產的損失,敵人殺害我同胞6000多人,燒毀房屋54000多間,搶走大批糧食和耕畜。但英勇的邊區(qū)人民藏起哀痛,挺起胸膛,開展生產自救,積極繳納公糧、做軍鞋、出民工、當民兵,踴躍參軍,肩負著抗日的重任。
參加了反“掃蕩”的同學,在三個月的戰(zhàn)爭洗禮中經受了考驗。反“掃蕩”中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使同學們受到了心靈的震撼,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戰(zhàn)爭中,邊區(qū)人民頑強地和敵人進行著生與死、血與火的斗爭,保衛(wèi)了邊區(qū),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可屈辱、不可戰(zhàn)勝。毛主席說:“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垮的,完全打不垮的?!比罕娛钦嬲挠⑿郏窢幍膶嵺`深深地教育了我們。
政治班是中共晉察冀分局城市工作部為培養(yǎng)城市工作干部,在華北聯(lián)合大學中特別設立的。學員的流動性比較大,或個別、或三五個人陸續(xù)進校,部分人因工作需要隨時調回城工部。我們這些來自城市的大中學生,在政治班接受了初步的卻是最重要的教育和鍛煉。
華北聯(lián)大也和延安抗大一樣,教學的指導方針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大力倡導自我教育。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項:理論和時事政治。理論課有《社會發(fā)展史》、《社會科學概論》、《論持久戰(zhàn)》、《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兩個中國之命運》等,一般都選學有關章節(jié)。我們懷抱著追求真理和抗日的決心,投奔到邊區(qū)來,但并不了解什么是中國革命,也不真正認識共產黨。學習中著重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反對脫離實際斗爭單純背誦書本,各個學習小組討論時,問題提出不少,有時爭辯得不可開交,根據情況組織大家討論,請教員解答。
幾個月的理論學習,使我們懂得了中國社會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中國革命兩個階段和中國革命前途等基本理論知識,再來聯(lián)系黨領導的抗日戰(zhàn)爭,邊區(qū)的政權建設,統(tǒng)一戰(zhàn)線、階級關系的實際,使我們對革命有了具體的理解,不像過去抽象的或小資產階級的幻想。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聯(lián)系斗爭實際,又聯(lián)系我們自己的思想認識。通過學習,思想認識明顯提高了。
時事政策學習是經常的,每天讀報了解邊區(qū)的對敵斗爭,黨的各項政策以及國際形勢。1944年10月10日,晉察冀邊區(qū)各界舉行了“邊區(qū)各界紀念國慶節(jié)要求改組國民政府改組統(tǒng)帥部群眾大會”。要求改組國民政府、改組統(tǒng)帥部,是我們一次重要的時事學習。我們到邊區(qū)來,了解到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和解放區(qū)敵后戰(zhàn)場的真實情況,學習了毛澤東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論著和身處的根據地的經歷,使我們懂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和持久戰(zhàn)的戰(zhàn)略指導方針,是指引抗日戰(zhàn)爭走向勝利的路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和解放區(qū)戰(zhàn)場是全國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和中堅力量。通過學習澄清了許多人原來的對國民黨的正統(tǒng)觀念。這次大討論非常熱烈,一部分人的意見堅持認為蔣介石不可能接受改組國民黨政府改組統(tǒng)帥部的主張,也有人認為蔣介石不肯自動放棄獨裁和一黨專政,但如為形勢所迫,在全國人民壓力下,也可能做些退讓。這次大討論持續(xù)了一個多月,開過兩次規(guī)模較大的會,其他的班和院部領導人及工作人員都參加了,大家爭先發(fā)言,有人激動得竟站到桌子上去。通過學習討論,大家弄清了什么是中國的光明前途,蔣介石將把我們的國家引向何處去,中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消極抗戰(zhàn)積極反共,將會造成怎樣的結果……等等,從而進一步明確了爭取抗戰(zhàn)的徹底勝利只能依靠共產黨的領導,以及抗戰(zhàn)勝利后仍然需要進行長期奮斗的思想。
我們的學習不僅是上大課和小組會,不只限于書本和文件,還要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我們常參加駐在村的群眾活動,協(xié)助村干部工作,如擴軍、擁軍優(yōu)屬等,向群眾進行宣傳,我們都分散住在老鄉(xiāng)家里,和房東及村里的老百姓關系十分融洽。分局領導人向邊區(qū)干部做時事政策報告、邊區(qū)民主選舉活動,學校都組織我們參加。女同學參加了1944年3月邊區(qū)各界模范婦女暨婦女干部大會,會上聽模范婦女對敵英勇斗爭、率領群眾擁軍優(yōu)屬、組織廣大婦女生產的先進事跡報告。12月晉察冀邊區(qū)第二屆群英大會,在邊區(qū)政府所在地史家寨村召開,政治班的全體到會去學習,聽了爆破大王李勇、神槍手李殿兵、子弟兵的好母親戎冠秀、勞動模范胡順義、韓鳳齡等人的先進事跡報告。我們參加的所有這些活動,英雄模范人物對黨對人民的赤膽忠心,對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們,使我們受到了極為深刻的教育。
7月,政治班也參加了整風學習,我們主要學習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反對自由主義》等文件。學習整風文件,采取聯(lián)系實際、自我檢查的方法,批評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小資產階級思想,達到自我改造、樹立無產階級人生觀的目的。在學習中,大家敞開心扉,談自己的思想、問題,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充滿了革命同志間的坦誠。經過整風,我們學會了自我批評。我們發(fā)現(xiàn)脫離實際是我們的一個致命弱點,看問題往往從抽象的定義出發(fā),容易主觀片面并自以為是。通過整風學習,我們認識到必須端正自己的思想方法,加強思想意識的修養(yǎng),不斷地改造自己。整風學習使我們的認識和覺悟都大大提高了一步。
來到邊區(qū),就要在生活中吃苦,這對每個人都是很好的鍛煉。1944年根據地已渡過最困難的時期,但年初我們每天只吃兩頓黃豆小米粥,飯量大的男同志剛撂下碗就提著飯桶到別的小組化緣,吃了上頓盼下頓。秋末我們從平房村搬到河西村打地鋪睡,地上鋪一層砂子,上面再墊上從山上打來的干草,一人一床被子又鋪又蓋,個子高的人一不小心腳就捅出來了,只好用繩子把被子一頭扎起來。每人都有一個搪瓷缸,吃飯、刷牙、喝水、洗臉,一缸多用。常年用不上熱水,天冷了,有人索性不怎么洗臉。一冬天腳上一層漬泥,春天再到河里浸泡。艱苦的生活條件,無法講究衛(wèi)生,人人都長虱子,還美其名曰“光榮蟲”呢。我們壘起從河灘揀來的石頭,上面放一塊長短寬窄不齊的舊木板就是課桌,每人一個小馬扎是坐凳,學校發(fā)一些沾水筆尖,用線捆在樹枝上,這就是我們的鋼筆,墨水也是用顏料沖水兌成的。晚上照明的小油燈不斷冒著黑煙。在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以苦為樂是一個革命者應當具有的品格。
1944年,晉察冀邊區(qū)的中心任務是:強化對敵斗爭、開展大生產運動,深入整風和反法西斯的民主教育。邊區(qū)的黨和政府號召全邊區(qū)軍民“一面戰(zhàn)斗,一面生產;大家動手,克服困難”。整個邊區(qū)動員起來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所有的黨政機關和群眾團體的工作人員都行動起來,我們也投入到這個偉大的群眾運動中來。
我們有一段時間上午學習,下午生產。紡紗、卷煙、縫紉、打毛衣、捻線、捻羊毛……人人動手。我們大部分人過去很少勞動,家務活都不怎么干,笨手笨腳。我們在村邊種大麥,向老鄉(xiāng)借來盆盆罐罐端水,排成一隊傳遞,播種澆水,人多手雜。大兵團作戰(zhàn)種幾畝地,干得挺熱鬧,可都是外行,秋天收割后扣除種子,平均每人只能交5斤公糧。對種地這門學問我們是多么無能啊。不過,大家勞動態(tài)度蠻不錯的。掏茅坑雖然又臟又臭,許多人卻搶著干。有人清晨起個大早,背著糞筐到村外去拾糞。
最累最苦的活兒是冷天到炭灰鋪煤窯去背煤。體力較好的男同志都干過這差事。一個人要背七八十斤煤,往返八十里路,天沒亮就出發(fā),天黑了才回來,兩頭不見太陽。每人帶十兩紅棗做干糧,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哪里夠吃呀。有一次,晚上九、十點鐘了,還不見背煤同學的人影,村里的同學急得坐立不安。全班的人都跑到村口外等候張望,有的人爬過山頭去迎接。好不容易將這批遠征軍接到家,再看他們一個個滿臉污黑,累得像散了架。
每隔一個月二十天的,我們就要去搞一次短途運輸,背回我們平時吃的小米、蘿卜、土豆等物。辦法是把褲子的兩條褲腿口扎緊,從上面灌進糧食,再將褲腰口收攏捆住,往肩背上一騎,爬嶺過河,走個十里八里,一路上說說笑笑,又唱又鬧,成了一種別開生面的文體活動。
我們的勞動所得有限,上交公糧為數(shù)不多,學校也沒有給我們規(guī)定具體指標,但是還是有好幾個男同學上交公糧300斤,還有人上交400斤。我們在大生產運動和日常的勞動中,身心都得到了極好的鍛煉,培養(yǎng)了勞動觀點。
政治班的那充滿革命激情豐富多彩的生活,使我們受到了最大的教育,是我們人生新的起點,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剛過了1945年的元旦,政治班的30多名同志被調到城工部(這之前已經陸續(xù)有一批人調回城工部并派往城市了),參加了城工部訓練班,在一個月時間里,著重學習了城市工作的任務、方針、策略和城市工作的須知。學習期間,大多數(shù)同志被批準入黨,出于秘密工作的考慮,我們并未舉行入黨宣誓,但我們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為了黨的事業(yè),不怕犧牲,因為今后等著我們的是危險的挑戰(zhàn)。
學習結束后,多數(shù)人都和已經派往天津、北平的戰(zhàn)友一樣,也踏上了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去敵占大城市進行隱蔽的斗爭。我們參加的這場斗爭從抗日戰(zhàn)爭一直延續(xù)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
在城工部訓練班的馮一,是北平輔仁大學的學生,在邊區(qū)的學習和生活中,他的思想起了質的變化,從信奉天主教轉變?yōu)橐粋€無產階級先進分子,說明一個真正追求真理的人,一定會被馬克思主義所征服。風華正茂的他被派回北平從事學生工作,不幸被人告密,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前夕被敵人逮捕犧牲了。
年齡較大的王甦,是我們政治班老大哥,他曾經是偽華北臨時政府治安軍宣導訓練所(偽治安軍軍事教育機構)少校學監(jiān)。他在地下入了黨,毅然脫離敵人營壘到根據地來,決心參加抗日部隊。劉仁要求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社會關系,開展我黨的對敵工作。王甦在政治班學習后,于1944年底回到北平,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卓有成效地進行著活動。他通過關系結識了偽清河軍校曾與我冀東軍方有過接觸的青年軍官高真,王甦送他到城工部去學習。經過對他的考察,根據本人的申請,由王甦介紹,高真被批準入黨。王甦和高真回到北平后,在清河軍校積極開展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發(fā)展了幾名與高真關系密切的可靠的青年軍官參加黨的組織,并在他們的周圍團結了一批進步青年軍官積極分子。從此,我黨在清河軍校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的短時間內,國民黨的軍隊尚未到達北平,治安軍被國民黨改名為先遣軍,命令他們維持治安,不許向八路軍投降。我晉察冀新成立的新五團駐在北平西部一帶,武器嚴重缺乏。劉仁與王甦及高真等和有關同志開會決定馬上采取行動,里應外合,襲擊清河軍校奪取武器,裝備我軍,擴大我黨我軍影響。行動前與在校的共產黨骨干和新五團團長共同制定了行動方案,派人化裝到軍校查看地形,襲擊當天按計劃拂曉前到達目的地,速戰(zhàn)速決,30分鐘解決戰(zhàn)斗,繳獲步騎槍數(shù)百支,輕機槍11挺,相當數(shù)量彈藥,并帶出一百多名學兵和軍官。我軍沒有傷亡,清河軍校也沒有抵抗。繳獲的武器裝備新五團。跟隨出來的學員、軍官經過學習,都加入了我軍,不少人成為我軍的骨干。此次行動對治安軍影響很大,國民黨接管清河軍校后,國民黨、三青團的種種劣跡,引起很多人的不滿,有些人直接投奔了我黨。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王甦利用廣泛的社會關系,繼續(xù)開展敵軍工作。在他的組織領導下,原清河軍校的黨員和積極分子,被派到平保鐵路沿線國民黨防守部隊中進行活動,而這一防守部隊正是治安軍,在我軍對平保沿線發(fā)動進攻時發(fā)揮了作用。
1947年秋,北平地下黨組織通過王甦與傅作義所部北平聯(lián)勤第五補給區(qū)副司令趙龍韜建立聯(lián)系,王甦通過趙之次子市立男三中學生趙明仁——我黨的外圍組織民聯(lián)的盟員,與趙龍韜見了面。趙龍韜是張學良部下,參加過西安事變,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對國民黨不滿,對我黨有所了解,王甦與趙龍韜多次晤面后,成了彼此信任的朋友。為了便于聯(lián)系,王甦派地下黨員高啟以趙龍韜副官身份,住入趙家。從1947年到1948年一年間,趙龍韜把他所掌握的國民黨軍隊部署調動的軍事情報,源源不斷交由王甦轉報了解放軍。1948年底我解放大軍包圍北平后,敵人加強了軍事倉庫和兵站的兵力部署和警戒,并將所有站庫兵力部署和明崗暗哨的具體位置繪制成幾百份詳圖。趙龍韜把這些圖紙帶回家中,由高啓全部復制下來,王甦將其轉送到我平津前線指揮部。
北平解放后,葉劍英同志對趙龍韜所做的貢獻有很高的評價,他說:“取信于民易,取信于敵難,南有基灃(國民黨第三“綏靖”區(qū)副司令),北有龍韜”。
12月中旬,國民黨軍統(tǒng)北平少將站長徐宗堯通過關系找到地下黨,王甦與他幾次接觸,宣傳我黨政策,促使他主動立功,轉達了上級黨對他提出的要求。徐宗堯執(zhí)行了要求他保護檔案、保護政治犯等任務,并將軍統(tǒng)北平站內部情況及特務潛伏名單向王甦做了詳細交代。解放后,北平市公安部門比較順利地進行了對軍統(tǒng)系統(tǒng)的反特斗爭,徐宗堯是有一份功勞的。
政治班的另一名同學季洪,從1945年春到北平解放,在城工部當了四年政治交通員。政治交通員秘密來往于解放區(qū)和北平、天津等大城市之間,負責城工部與地下黨的聯(lián)系,傳達指示、傳送秘密文件,接送來往于敵占城市與解放區(qū)的人員,或執(zhí)行一些特殊的任務。季洪四年來歷經艱險,他的許多真實故事比一些影視中的情節(jié)更為精彩。
1947年5月,季洪受命在北平南面建立秘密交通線。6月初,他完成了建立從淶水解放區(qū)路經游擊區(qū)、高碑店火車站直到北平的交通線的任務,他在淶水接送來往人員。此時,察哈爾軍區(qū)第四軍分區(qū)的領導周小舟突然約他面談,季洪覺得很奇怪,他不認識周小舟,也無工作來往,為什么要找他呢?見面后,周小舟直截了當?shù)靥岢稣埣竞閹椭麄儾筷牳銈刹臁V苄≈壅f:“請你去保定至涿縣之間的鐵路沿線了解一下敵情,越詳細越好。因為我們的偵察員很難接近敵人,你們做地下工作的同志具有合法身份,上下火車沿鐵路線活動比較方便?!奔竞楸硎緸榻夥跑娹k事,責無旁貸,但自己不懂得軍事,怕無法完成任務。周小舟請來一位黃參謀詳細講解。黃參謀要求季洪先動身去保定,然后沿鐵路北上,每站都要下來,了解一下敵人兵力有多少及整個陣地上的部署設施等等。黃參謀向他介紹國民黨軍隊的編制及有關軍事知識,他們談得很晚,黃參謀還領著季洪看了各種槍支掛圖。
第二天季洪直奔保定,從保定上火車十幾分鐘就到了漕河火車站,這是偵察的第一站。車站周圍人員稀少,車站上駐守的敵人也不多,只有一個炮樓樹立在車站西南方向,周圍環(huán)繞著一圈鐵絲網。炮樓后面是一排約有十數(shù)間土坯平房,猜測是敵軍的宿舍。靠近車站北面設有一個用水泥澆鑄的小碉堡,高度約有一米多,周圍開了幾個長方形的槍眼。季洪觀察了以后,正打算設法了解敵人兵力之際,只見一位六旬左右的老漢,推著整整一獨輪車的菜,汗流浹背地走到離季洪不遠的地方停下來休息,季洪走過去向他問候,客氣地寒暄了幾句,問他:“老人家推的菜到哪里去賣呀?”老漢聽了,用手指了指炮樓說:“不是賣的,是給保安隊送的?!奔竞檎f:“這一車菜足有100多斤吧?”老漢搖搖頭答道:“200多斤呢!”季洪說:“那是夠累的?!崩蠞h接過話茬:“沒法子,為了養(yǎng)家糊口,每天都得送一趟?!崩蠞h推車向炮樓走去,季洪目送他的背影,默記著走了多少步數(shù),從而測定炮樓與車站的距離。通過觀察和與老漢的談話,季洪得出如下結論:
1.敵人炮樓方位在車站的西南方,與車站距離50米左右。
2.按老漢每天為敵軍送菜200斤,若每人每天吃一斤菜計算,和炮樓后面十幾間平房,證明駐守漕河車站的敵人兵力約為一連人。
3.按保安隊的火力配備計算,約有100條步槍,一把輕機槍,不會有重型武器。
4.從地形上看,沒有壕溝地道,只有一層鐵絲網,附近沒有村莊、住家,地勢比較開闊。
5.敵人的番號是治安軍。
季洪坐在去徐水的火車上,用自己想出來的記號一一寫在香煙盒上。
如此這般,機智應對了敵人,巧妙地問詢老百姓,季洪從保定出發(fā),探漕河、偵察徐水、三下北河大橋、赴定興、最后到達涿縣。一共偵察了3座縣城,8個車站,歷時7天之久,行程400華里,掌握大量需要的數(shù)據,最后回到淶水。周小舟專門組織了一個班子聽取匯報,并有專人按介紹的情況畫圖,整整忙了兩天一夜。季洪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1947年6月23日,我軍發(fā)起保北戰(zhàn)役,解放了徐水、固城、滿城、定縣等縣城,殲敵7000多人。季洪十分高興為保北戰(zhàn)役盡了一份力。
1948年11月8日,國民黨第三“綏靖”區(qū)副司令何基灃、張克俠率部兩萬三千多人在臺兒莊、棗莊地區(qū)起義。何基灃起義后,中央指示北平地下黨負責把何基灃的家屬迅速、安全地送到解放區(qū)。11月10日,地下黨組織通知季洪三、四天內完成這個任務。組織上只告訴季洪,何基灃家在北平的兩個住處,一處在西城區(qū)寶禪寺胡同,一處在西城區(qū)旃檀寺胡同。季洪從未遇到過這樣特殊的情況,既不知道何基灃夫人的名姓,住址不確定,又沒有接頭的辦法,時間十分緊迫,這一任務是有一定危險的。
接受了任務的當天,季洪先奔旃檀寺。經觀察胡同內很安靜,沒有發(fā)現(xiàn)可疑跡象,他機敏地推開大門,走進屋內,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正在彈鋼琴,詢問她是否何基灃的女兒,并說明自己的來意,她不答話,用眼睛打量著對方,忽然厲聲說道:“你說什么呀?我不知道誰是何基灃,請你出去,出去?!?/p>
季洪碰了釘子,回到臨時住所林葆駱醫(yī)院,林葆駱大夫是我地下黨一個可靠的關系。林葆駱看到季洪焦躁不安,了解了情況后,也在思忖著。他忽然想起1946年去了延安的朝陽大學的法學教授陳瑾昆,與何基灃的弟弟何基鴻律師頗有來往,建議可以通過陳瑾昆的女兒陳惠修打聽一下。無巧不成書,季洪認識陳惠修,并在她家住過。說罷,季洪立即起身去找陳惠修,陳惠修馬上帶季洪到住在北長街的何基灃弟弟何基鴻家。何基鴻清楚了季洪的來意后說:“我愿意幫助你們,走吧,我們馬上去基灃家?!钡搅藢毝U寺胡同11號,正好何夫人宋曉菡女士不在家,季洪與宋女士的警衛(wèi)約定第二天再來,并請他在門上用粉筆畫一條白線。次日,季洪按約定來到何家,見到了白線,進了門。何基灃起義以前不久,宋曉菡因奔母喪,從徐州回到北平。季洪告訴宋女士,11月8日何將軍已在前線起義了,受地下黨的委托送她到解放區(qū)去,趁北平敵人的特務機關還沒發(fā)現(xiàn)宋女士在北平,要馬上離開寶禪寺的家。宋女士與季洪商量后在何基鴻家中躲了兩天。兩天后季洪來接宋曉菡離開北平。根據季洪的要求,宋女士化裝成逃難的農村婦女,兩個孩子都剃光了頭,只帶隨身的簡單物品,把裝有貴重財物的箱子交給季洪,季洪答應派專人送到解放區(qū)去。宋曉菡女士帶著兩個兒子何瑾、何瑗在地下黨委派的專人的護送下,終于安全到達解放區(qū)滄縣。北平解放后,季洪將沒有來得及送出北平的箱子,送交給回到北平的何夫人,完璧歸趙。
1945年2月,我們送走了先后踏上征途的戰(zhàn)友。3月初,城工部長劉仁送我們5個女同志(4名是政治班的)去軍區(qū)無線電訓練大隊學習。劉仁對我們說,學習無線電報務是準備到北平搞地下電臺,迎接對日作戰(zhàn)大反攻。我們正在緊張地學習,8月15日日本投降了,原來的計劃沒有來得及實現(xiàn)。5個人中只有艾山繼續(xù)學習,我們4個人另行分配了工作。但我和地下電臺是有緣分的,終于以北平地下電臺譯電員的身份迎來了北平的解放。
在地下工作中,電臺送報為秘密的,是敵人千方百計要破壞的目標。為了防范敵人的破壞,地下電臺采取了多種防范措施:
1.建立三處電臺,萬一一處電臺出事,還有其他電臺堅持工作。
2.不能久居一處,報務員趙振民、艾山都曾搬過家。我剛到北平不久,在胡同中偶遇一中學同學,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很快就遷移到新住址了。
3.各電臺錯開工作時間,來往報文很短,敵人很難發(fā)現(xiàn)地下電臺的電波信號,即便偶爾聽到了可疑信號,很快就消失了,使之無法捕捉到。
4.電報一律使用密碼。密碼是在解放區(qū)劉仁主持下制作的,譯電時一共有四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是亂碼,我到北平后在西單商場的書攤上購買了四冊一套的小說《惜分飛》,從其中一冊一頁中,經過復雜的程序取出80組(一組為5個阿拉伯數(shù)字如34691)數(shù)碼,做成亂碼表,譯電時我在一張紙上來回演算,電報內容雖然一般不長,但紙上一組組的阿拉伯數(shù)字卻畫得滿滿的。
5.電臺的交通員不知道電臺的地址,傳送電報不能在公共場所的固定地點,主要在胡同小巷。每次都約定三個時間,三個地點,以防萬一有什么變故接不上頭,可按規(guī)定下一次碰頭。有一陣,我和交通員張彬天天交換電報,西四北大街的胡同,西單北太平橋以北一帶的胡同都被我們走遍了,見面后隨即分開,當時我們都不知道彼此的住址和姓名。還有一個時期,我到交通員吳寬德那里取送電報,他在西單商場北墻外擺地攤,賣香煙糖果,他把電報放在糖果里,我把電報夾在紙幣中相互交換。
6.報務員、譯電員嚴格分開,互不接觸,避免電臺萬一遭破壞而被一網打盡。報務員、交通員,都不知道電報的內容。
7.傳遞的電報一律密寫,那時密寫的方法很簡單,用稀米湯或面湯寫在白紙上,干后不露痕跡,只要用酒精一擦,字跡就顯現(xiàn)出來了,一張白紙片,攜帶起來很安全。
除了以上措施,還規(guī)定了電臺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的紀律:電臺工作人員都是黨員,一律停止過組織生活。杜絕一切社會關系、不與親友來往,我與唯一的親人母親已分別四年多,但同在北平城都不能見面。不允許到公共場所活動,不逛街,不上影劇院,不閱讀進步報刊。盡量減少與外界的接觸。
地下電臺危險性最大,從事地下電臺工作,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準備。1948年4月報務員艾山、1948年6月譯電員方亭、1948年12月譯電員何釗陸續(xù)從城工部派進北平,每人出去前,劉仁同志都鄭重地和我們進行了長談,講形勢、講地下工作的方針,講地下工作的環(huán)境和應注意的事項,著重對我們進行了氣節(jié)教育,要我們做好充分思想準備,準備可能被捕,甚至犧牲。
對艾山說,到敵占區(qū)去,環(huán)境是殘酷的,很可能被捕,但不要怕,最多不就是一個死嗎,你如果犧牲了,我們給你開追悼會。
對方亭說,要做長期打算,出去就不怕死,怕死就不出去。
對何釗說,雖然勝利在望,斗爭還很殘酷,要有可能犧牲的思想準備。
劉仁激勵我們在一場特殊的戰(zhàn)斗中,勇敢堅定地面對生死的考驗,但不是讓我們去冒險、去赴死。為了我們的安全,地下電臺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并為我們安排了可靠的掩護關系。我們掩護人的子女都在解放區(qū)工作,我們在地下組成的一個個革命家庭,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
國民黨在各大城市都設有電報監(jiān)察檢查科,下設偵測電臺,監(jiān)聽未經登記的非法電臺,一旦發(fā)現(xiàn)沒有登記過的電臺發(fā)出信號,立即就出動裝有偵測儀器的吉普車在街上進行方向位置的偵測,慢慢由遠及近找出電臺所在地。1947年9月,中央社會部設在北平的地下電臺被破獲,同在一起的報務員、譯電員全被抓捕。1948年12月、1949年3月,我黨在上海的兩處地下電臺先后被敵人破獲。報務員李華初(即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白)和秦鴻鈞嚴守秘密英勇不屈而壯烈犧牲。這幾處電臺的被破獲,多因疏于防范,或因電臺在一個地方過久,或因通報時間過長。
上級要求北平地下電臺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作用。凡是能夠通過地下交通傳遞情況時,都不發(fā)電報,電臺一般工作量不大,盡量保存電臺的力量。電臺最緊張的忙碌是北平解放前兩三個月。1948年12月,我百萬大軍兵臨城下,北平對外的鐵路交通完全斷絕,我軍與傅作義的談判也已經啟動,此時解放區(qū)與城內的聯(lián)絡必須靠電臺了。
我記得起來的那個時期的電報內容大致如下:
1.有關敵人的軍事情報。電臺幾乎每天都發(fā)出敵人軍隊的調動、軍用列車的去向的電報,由于譯發(fā)這類電報次數(shù)特別多,所以16軍、35軍、92軍、94軍等敵軍的番號,以及新保安、張家口、南口、昌平、廊坊等的地名,它們的電碼我差不多都能背下來了。
2.1949年1月,在我解放軍重重包圍之下,北平守敵已成甕中之鱉,他們在東單修了一個臨時簡單的飛機場。我人民解放軍為了斷絕敵人的逃路,向這里開炮,那時我軍炮兵瞄準儀器比較落后,開始命中率極低,于是地下黨派人直接觀察每一發(fā)炮彈的具體落點,通過地下電臺及時報告給解放區(qū)。我炮兵逐漸校正了彈道,終于用炮火封鎖了飛機場。
3.為了準備解放軍攻城,地下黨接受任務,對北平的各個城門及城墻的位置、高度、厚度進行詳細的調查,由地下電臺將各種數(shù)據轉報給我平津前線司令部。
4.為了迎接解放一個完整無損的文化古都,城工部電示北平地下黨大力發(fā)動組織群眾護廠、護校、保護文物古跡。
5.1948年上半年,北平地下黨就對傅作義周圍的上層關系開展了工作,聯(lián)系了傅作義的一些親近人物,如傅作義的老師劉厚同、傅作義的老同事“華北剿總”副司令鄧寶珊、傅作義的老同學和把兄弟曾延毅、傅作義的聯(lián)絡處處長李騰九,還有傅作義的女兒地下黨員傅冬,他們在我軍與傅作義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中,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傅冬對傅作義在和談期間的動態(tài)、情緒變化,具體到他徘徊觀望、舉棋不定的時候,怎么睡不好覺,如何在屋里焦慮地踱步,甚至急得把火柴根放在嘴里嚼等等,及時匯報給地下黨負責聯(lián)系她的同志,這些都由電報傳送到我軍的指揮機關。
北平解放后,聶榮臻當面對劉仁表揚了城工部情報工作和地下電臺的作用,他說:“你們對傅作義的動態(tài)了解得可真清楚,在戰(zhàn)場上,像這樣迅速、準確地了解敵軍最高指揮官的動態(tài)乃至情緒變化,在戰(zhàn)爭史上是罕見的。它對我軍作出正確的判斷,下定正確的決心、進行正確部署,是有重要作用的?!?/p>
北平地下電臺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三處電臺沒有發(fā)生任何問題,這在敵人嚴密統(tǒng)治監(jiān)測下的大城市是不多見的。這是北平地下電臺了不起的勝利。
當年,我們一群年輕人奔赴敵后,在農村抗日根據地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學習鍛煉,在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yǎng),是黨教給我們怎樣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那充滿理想、希望、奉獻的年代,走過我們青春的腳步,我們沒有虛度年華。
*作者是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