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依努爾•依米提
摘要:教師是教學的核心,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與教學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因此,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字:漢語,能力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Chinese learning
No. 5 middle school in Urumchi in XinjiangMayinuer.yimiti
Abstract:teachers are the center in the teaching, whether the teachers quality is good will directly effects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refore, it is very key to improv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quality.
Key words: Chinese, ability
教師是教學的核心,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與教學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因此,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教師的素質與學生的關系
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的提高,所以漢語教師要具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并善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新。
1、教師的漢語水平分析:
教師語言表達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教師恰當?shù)皿w的教育和清晰的表達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教育應當有正確的發(fā)音,要有 講普通話的能力,要善于對句子結構進行綜合,選擇恰當?shù)脑~句用以表述自己的思想。目前,有些地方的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著兩大難題。
板書很吃力。不少漢語教師不能工整,正確地書寫漢字。常常是教師拿著教案或書往黑板上抄,速度很慢,而且常有錯別字,需要學生糾正??陬^表達吃力。這些教師不但不能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而且詞不達意,心里所想的與語言表達不相一致,語言不是揭示思想,而是窒息了思想。
2、教師的方法分析:
“因材施教”指的是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由于環(huán)境、教育、學生本身的實際以及先天遺傳的不同,每個學生之間都有差異,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這種差異性,堅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除了本身的性 差異外,在認知方式、語言水平等諸方面與漢族學生相比,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根據(jù)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科學的規(guī)律,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并貫穿于教學工作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在與教師的座談與聽課過程中,我們看到,許多地方的教師根據(jù)本班的具體情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1解決語言難題,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在學習中首先解決語言障礙。學生漢語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參差不齊,許多學生對課本中的一些字,詞。句逐一耐心解釋,這樣,就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障礙及畏難、恐懼心理,樹立學好漢語的自信心。
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更要重視通過教學促進學習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在初中階段抽象思維能力低,教師應利用已獲得的基本知識來 增加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中重視演示實驗。掛圖實物等教具,用以補償 語言敘述的抽象性,這即可以克服語言中的障礙,又可以使學生從直觀生動的學 習中領會掌握知識。當學生學會一些基本概念、原理之后,學生的理解能力也相應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時教師便及時地把抽象的概念運用于實際之中,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學習態(tài)度的確立與漢語水平的提高
漢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能夠使用漢語,使用漢語進行交流。所以,自主學習態(tài)度的確立直接影響著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
學生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對象,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一切行為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要受到他自己意識的支配,學生受教育的過程,不單純是一個由外向內(nèi)的傳導過程,電是一個由內(nèi)向外的主動作用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學校的教學質量能否提高,除了其他因素外,學生原有的知識,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1、學生的學習方法
民族學生學習漢語時,在學習方法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漢語學習的整體面言,如何教育固然重要,但如何學則更重要,只有狠抓學法,教學質量才能穩(wěn)步提高,因此要根據(jù)教學對象,選擇科學的
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及時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要做到一點,教師就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指導學生采用選講的學習方法,使教與學達到統(tǒng)一,教學活動適應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教學活動適應教學規(guī)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不妨在學習過程中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聯(lián)想。有的學生總是為記不住一些生字,詞語,課文申的某些難句或練習中的一些內(nèi)容而苦惱,這并非他們笨,而是沒有找到一套可取的學習方法。因此,聯(lián)想對鞏固所學知識和對于后來的復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學生通過聯(lián)想,在腦子里形成清晰的圖像,這些圖像將幫助學生記住他們所要記憶的內(nèi)容。
(2)重復,重復是眾所周知的一個記憶原則,重復是記憶的重要因素,它通過大腦的機械反應使你能夠回想起你一點也不感興趣的,對之沒有產(chǎn)生過任何聯(lián)想的東西來。因此通過重復,學生就能記住一些不感興趣的知識。
(3)復習學過的東西。為使復習不占用太長的時間,要有準備,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小筆記本,上面分別記錄學過的生字,多音字以及復習內(nèi)容中復雜難記的部分,隨時拿出來復習,將有助于學生加深記憶。
2、形式多樣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人的興趣的發(fā)展,一般要經(jīng)過有趣、樂趣、志趣等三個階段。只有學生對學習漢語深感興趣愛好學習,才能學得好。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從有趣集中向樂趣轉化,再上升到志趣階段,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去。
培養(yǎng)學生漢語的興趣,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1)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激發(fā)起學習漢語的興趣。
學生學不好漢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習缺乏毅力,遇到困難就是退縮。對這些學生,應采取一些措施,如提出每天讀一小時漢語或背誦每課詞語既課文做一定量的練習等。要加強督促,指導,取得成績及時表揚。同時向他們講授一些學習方法。如怎樣練習聽力和口語,怎樣記生詞、怎樣做等一系列的技巧。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內(nèi)容的增多,還要講一學強化學生學習意識,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提高漢語成績,防止掉隊,
(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以成就感
融洽師生關系是教師傳播知識的橋梁,教師動情,學生才會動心“親其師而信其道”的道理正在于此。教師應從教學的第一天起就和學生交朋友,盡力幫助學
生克服困難,學生在漢語學習中哪怕取得了一點點成績,教師也應該適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以激發(fā)學生成功的欲望。尤其是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之后所取得的成績足以使他們感到愉快,這是他們愿意繼續(xù)學習的動力。我們只要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嘗試到成功的快樂,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被喚醒,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激發(fā)。
3)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廣泛興趣。
在目前的漢語教學改革中,漢語課外活潑是重要的教學鋪助手段,有趣的課外活動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學會很多東西,這既有利他們復習鞏固學的知識,也有益于開闊視野,培養(yǎng)他們運用漢語的能力,要鼓勵學生多讀漢語書刊,組織漢語小組,舉辦漢語游藝晚會,出墻報,編排漢語歌舞,猜謎語等都可以大大增強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三、語言環(huán)境與漢語水平的提高
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學習漢語要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則會直接制約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 為了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一要靠學生的自身努力,二要靠教師的指導。學習時學生要大膽發(fā)言,不要怕說錯,不應該害羞尤其是我們民族的學生有這樣的看法:“如果我們說錯了,我周圈的人都會嘲笑我”。我認為這樣的看法是錯的。如果你決心學習一種語言,就應該克服備種困難,為自己的學習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跟同學說漢語:“你把作業(yè)做完了嗎?昨天晚上看電彩了嗎?星期天一起去書店好嗎”等等。
教師也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在課堂上說學生能理解的漢語例如:“昨天的課你們復習了嗎?大家看黑板,值日生擦黑板”等等,
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讓幾個學生站起來對話,為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這樣才所以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但只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沒有學生的自身努力也不行,二者缺一不可
語言學習離不開環(huán)境,教師的任務就是和學生一起盡量創(chuàng)造和控制環(huán)境,使其產(chǎn)生有利影響而減少不利影響。環(huán)境包括課內(nèi)及課外兩個方面課內(nèi)環(huán)境比較容易控制,但課外環(huán)境卻不容易控制和利用。盡管烏魯木齊市的大環(huán)境有利于漢語教學,但民族學生在宿舍等課堂以外的地方仍舊只和本民族的人來往,仍然普遍使用母語,母語的干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漢語學習,盡管學校也創(chuàng)造了十分有利于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環(huán)境,如:漢語廣播、電影、電視,錄像、演講、文藝演出等,但相對而言,時問短暫,量的積累也不夠。沒有給他們創(chuàng)造出一個可以經(jīng)常受益的氛圍。只要管理到位,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出比現(xiàn)在要好的語言環(huán)境。學習應該是連續(xù)性的,應該把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使少數(shù)民族學生更好地掌握運用漢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