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教育信息化技術國際標準現(xiàn)狀與展望:SC36國際標準組織及其第24屆會議

        2011-12-20 00:56:42吳永和祝智庭
        關鍵詞:國際標準工作組文檔

        吳永和, 郭 瑋, 祝智庭

        (1.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信息化系統(tǒng)工程研究中心暨上海數(shù)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2.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信息技術學系,上海 200062)

        教育信息化技術國際標準現(xiàn)狀與展望:SC36國際標準組織及其第24屆會議

        吳永和1, 郭 瑋2, 祝智庭1

        (1.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信息化系統(tǒng)工程研究中心暨上海數(shù)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2.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信息技術學系,上海 200062)

        首先,簡述了致力于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的重要國際標準組織SC36的情況,分析了其所屬7個工作組和1個特別工作組的任務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敘述了SC36目前研制國際標準的狀況.然后,報告了本屆SC36全體會議及工作組會議,以及開放論壇及會議論文集中所關注的主題和發(fā)展動態(tài).最后,結合會議整體情況對國際標準的發(fā)展趨向做了評述和展望,給出了7個工作組的新關系圖.

        SC36; ITLET; 技術標準; 教育信息化

        0 引 言

        由國際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組織ISO/IEC JTC1 SC36主辦,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教育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上海市科學與技術委員會指導,華東師范大學、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技術委員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委托華東師范大學上海數(shù)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的第24屆SC36全會、工作組會議及開放論壇,于2011年9月9~17日在中國上海召開.其中,全會、工作組會議主要針對該領域中國際標準的各個項目發(fā)展以及新項目提出進行了討論和達成協(xié)議;開放論壇主要結合標準的研究和應用,交流與探討了教育信息化技術和標準的發(fā)展趨勢.本屆國際標準會議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國際標準組織SC36主導學習、教育和培訓中的信息技術國際標準研制工作,引領和推進國際標準的發(fā)展.

        本文報告了SC36標準組織情況和目前標準的研究狀況;評述和展望教育信息化技術國際標準的未來發(fā)展。

        1 SC36國際標準

        1.1 ISO/IEC JTC1 SC36簡介

        ISO/IEC JTC1 SC36是國際標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共建的聯(lián)合技術委員會(JTCI)下的第36分技術委員會,負責制定學習、教育和培訓領域信息技術標準(Information Technolgy for Learning,Education and Training,簡稱ITLET),以國家成員體作為參與單位,目前有44個成員國,其中包括23個正式成員國和21個觀察員身份成員,并與31個標準研究相關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為了更有效地促進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的研制、發(fā)布和推廣,SC36目前下設7個工作組和1個特別工作組,分別負責詞匯/術語(WG1)、協(xié)作與智能技術(WG2)、學習者信息(WG3)、管理與傳輸(WG4)、品質(zhì)保證與描述框架(WG5)、支持技術與標準集成(WG6)、文化、語言和行為(WG7)等方面的工作[1],如表1所示.

        表1 SC36工作組的組織結構[1]Tab.1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SC36 WGs

        續(xù)表1

        以下結合表1,從各工作組所負責研究標準內(nèi)容分析它們之間關系.SC36下設的7個工作組,并不是各自獨立地研制標準,而是存在著一定的內(nèi)在關系,相互協(xié)調(diào).其中,WG1是其他6個工作組中術語的集合;WG2是支持學習者協(xié)作和智能技術的關鍵;WG3和WG4是這7個工作組中重要的兩部分內(nèi)容,分別面向?qū)W習者和學習資源;WG5貫穿整個標準體系,為其他工作組提供質(zhì)量評估以及框架指引與支持標準;WG6是LET利益相關者選擇和結合的基本和重要信息技術的整合,來確保系統(tǒng)以互操作方式來支持其要求;WG7是整體標準體系架構的頂層部分,關注文化、語言和行為.具體關系結構,如圖1所示.各工作組在研制標準時,都相互溝通與協(xié)調(diào),而且經(jīng)常有同一位標準專家在不同工作組中工作.

        圖1 SC36中7個工作組的關系Fig.1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ven WGs of SC36

        1.2 SC36標準研制狀況

        SC36目前包括31個正在研究的標準項目,自1999年成立以來,已經(jīng)正式發(fā)布25項國際標準(見表2),還有6項即將發(fā)布的國際標準.正式發(fā)布的國際標準分別由7個工作組研制,是SC36的ITLET核心標準.每個工作組圍繞該核心標準建立起標準體系,形成一個系列標準,分別由多個部分標準構成的,如WG2工作組制定的ISO/IEC 19778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空間標準,它包括3個部分,第1部分協(xié)作空間信息模型、第2部分協(xié)作環(huán)境信息模型和第3部分協(xié)作組信息模型.WG4工作組制定的ISO/IEC 19788學習資源元數(shù)據(jù)、ISO/IEC 12785內(nèi)容包裝以及ISO/IEC TR 29163可共享性內(nèi)容對象參考模型等,分別由多個部分構成.WG5工作組制定的ISO/IEC 19796質(zhì)量管理、質(zhì)量保證和質(zhì)量度量,WG6工作組制定的ISO/IEC 24725支持技術和標準整合,中國專家承擔了該組的主要工作[2].WG7工作組制定的ISO/IEC24751個性化的適應性和可訪問性,分別由多個部分組成.表2中標準研制完成頒布,還有其他部分標準正在研制過程中,將在后一部分具體闡述.

        表2 SC36目前已發(fā)布的標準列表[3]Tab.2 The publications list of SC36 standards

        續(xù)表2

        續(xù)表2

        2 本屆SC36全體會議及工作組會議[3]

        SC36的7個工作組和1個特別工作組召開了多批次的分組工作會議,詳細討論了后續(xù)的工作進展和文檔修改方案,部分工作組進行了投票討論,通過了多項工作提案文檔,使SC36的標準制定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各個工作組所負責的ITLET核心標準都已建立,主要的研制任務已基本完成,開展新的標準研究.具體研制狀況如下:

        2.1 WG1(詞匯/術語)

        WG1在本次工作組會議中,主要對ISO/IEC 2382-36:2008/Adm.1:2010(E)標準的進展情況進行了討論,在多語言版本中加入了中文版,并順利完成了PDAM(補篇建議草案)版本,ISO/IEC 2382-36第二版本計劃于2012年6月完成DIS(最終國際標準草案)版本,中國專家余云濤參與該版的編寫工作.另外,本次會議號召參與成員國積極向JTC1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bulary Maintenance Team (ITVMT)團隊提交實踐用例,以促進WG1工作組的發(fā)展.

        2.2 WG2(協(xié)作與智能技術)

        WG2在本次工作組會議中,主要對目前正在研究的標準進行了討論并規(guī)劃,兩個項目研究期的調(diào)整,以及新研究項目的提出.

        (1)ISO/IEC 19778-4ITLET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Collaborative workplace-Part 4:User guide for implementing,facilitating and improving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s(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空間 第4部分:執(zhí)行、促進和改善協(xié)作應用的用戶指南)預計于2011年12月底完成其WD工作草案.

        (2)Integration of automated processes for supporting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為支持協(xié)作活動一體化的自動化流程)和 Web 2.0in collaborative ITLET environments(Web2.0在ITLET協(xié)作環(huán)境中的應用)兩個項目的研究期將延長至2012年9月.

        (3)NWI(New Work Item)on Integration of Ubiquitous-devices for adap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SC36在本屆會議中新提出的一項將普遍存在的設備整合于協(xié)作學習的研究項目.

        (4)工作組會議上,中國專家吳永和博士從協(xié)作技術角度分析了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項目在中國情況,并與WG2專家們進行了討論.建議將其作為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空間第4部分的用例.

        2.3 WG3(學習者信息)

        WG3在本次工作組會議中,主要對ISO/IEC 20013、ISO/IEC 20006和ISO/IEC 29187系列標準項目進行了討論,并明確進一步的工作計劃.

        (1)ISO/IEC 20013(TS)ITLET -Reference Model for e-Portfolio Information(電子學檔參考模型)已完成WD和PDTS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PDTS2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投票結果為通過.預計于2012年11月完成DTS文檔.

        (2)ISO/IEC 20006能力信息模型系列標準中,Part 1:Competency General Framework and Information Model(第1部分:能力框架和信息模型)已完成W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CD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投票結果為通過,即將于2011年10月完成CD文檔;Part 2:Proficency Information Model(第2部分:熟練信息模型)已完成 W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CD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投票結果為通過,另外還將該標準的名稱更改為Proficiency Level Information Model(熟練程度信息模型);Part 3:Guidelines for the Aggregation of Competency Information and Data(第3部分:能力信息和數(shù)據(jù)集合指南)已完成W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PDTS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通過.

        (3)ISO/IEC 29187Information technology -Identification of Privacy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pertaining to Learning,Education and Training(學習、教育和培訓相關的隱私保護需求鑒定),本次會議將為該標準成立一個特別研究小組,以進一步細化該標準,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此特別研究小組將在2012年9月的會議中匯報其成果;另外,Part 1Framework Model(第1部分 框架模型)已完成了WD、CD和DTS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開展了決議評論會議,并投票通過.另外,還對該標準的FDIS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通過.

        2.4 WG4(學習、教育和培訓中的管理與傳輸)

        基于ICT元數(shù)據(jù)標準的LET領域,以往是把重點放在學習對象上而不關注學習資源.而在數(shù)字化的生態(tài)學習中,學習資源與學習對象同樣重要.兩者通常具有密切的共生關系,為了強調(diào)這一點,WG4工作組已發(fā)表了一些相關的標準,并即將發(fā)表相關新的標準.WG4在本次工作組會議中,主要對ISO/IEC 19788MLR和ISO/IEC 12785CP(內(nèi)容包裝)系列標準項目展開了具體討論.

        (1)ISO/IEC 19788-1/Cor.1ITLET -Metadata for learning resources(學習資源元數(shù)據(jù))-Part 1:Framework(第1部分:框架)主要描述MLR系列標準的整體結構以及元數(shù)據(jù)的描述模型.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DCOR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投票結果為通過;Part 3:Basic application profile(第3部分:基礎應用綱要)主要描述MLR應用綱要規(guī)范,目前,該標準已完成了WD、CD、FCD和FDIS文檔;Part 4:Technical elements(第4部分:技術元素)已完成了WD和C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DIS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投票結果為通過;Part 5:Educational elements(第5部分:教育元素)已完成了 WD、CD和FC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FDIS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投票結果為通過,另外,本次會議還對該標準開展了決議會議,并通過投票成功完成;Part 6:Availability,distribution,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elements(第6部分:可用性、分配性和智能性屬性元素)已完成了WD和C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CD2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投票結果為通過,另外,本次會議還對該標準開展了決議會議,并通過投票完成CD2版本.

        (2)ISO/IEC 12785ITLET -Content packaging(內(nèi)容包裝),其中,Part 2:XML Binding(第2部分:XML綁定)已完成了WD、CD和FC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FDIS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投票過程尚未完成;Part 3:Best practice and implementation guide(第3部分:最佳實踐和實現(xiàn)指南)已完成了WD和C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DTR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投票過程尚未完成.

        本次WG4會議,同樣也討論了MLR以后的發(fā)展,考慮發(fā)展新版MLR-1,增加部分新的內(nèi)容,同時也提出考慮MLR系列中的潛在標準,以供在下一次的WG4會議中進行討論.2.5 WG5(品質(zhì)保證和描述框架)

        WG5在本次工作組會議中,主要對ISO/IEC 19796系列標準和ISO/IEC 30119標準展開了具體討論.

        (1)ISO/IEC 19796ITLET -Quality Management,Assurance,and Metrics(質(zhì)量管理、保證與度量),Part 1:General Approach(RFDQ)已完成 WD文檔,并預計于2012年4月提交C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開展了決議會議,并提出該標準第二版本的修訂工作,同時邀請參與的成員國單位配合完成在修訂過程中涉及全球范圍內(nèi)的應用與適應方面的問卷調(diào)查;Part 2:Quality Model已完成 WD、CD和CD2文檔,并預計于2012年4月完成DIS文檔;Part 4:Best Practice and Implementation Guide已完成WD和PDTR文檔,并預計于2012年4月完成DTR文檔,中國祝智庭教授和張屹教授作為該標準聯(lián)合編輯人,中國張屹教授匯報了相關用例;Part 5:Guide“How to use ISO/IEC 19796-1”已完成 WD、PDTR和DTR文檔,并將于2011年10月完成DTR文檔;Part 6:Conformity Assessment Model已完成W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CD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通過.

        (2)ISO/IEC 30119Quality Standard for the Creation and Delivery of Fair,Valid and Reliable e-Tests已完成WD文檔,本次會議對該標準的CD文檔進行了討論并投票,投票結果為通過.另外,本次會議還對該標準開展了決議會議,并對NWI項目進行了描述.

        2.6 WG6(平臺、服務和標準整合)

        在本次會議中,以祝智庭、吳砥、吳永和、顧小清為代表的研究團隊主要主持了第六工作組(WG6)的工作討論,提出了提案的改進版本,已完成二項國際標準,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吳永和博士匯報了電子課本研究期的工作報告,顧小清教授匯報了電子課本項目情況;中國代表提出的電子課本和虛擬實驗標準完成了研究期工作,準備啟動電子課本和虛擬實驗標準的正式立項工作.

        (1)WG6工作組名稱和工作范圍的變更.名稱由原來的“支持技術和標準整合”變更為“平臺、服務和標準整合”,相應的工作范圍變更為“信息技術相關的標準化,支持平臺、服務和規(guī)范的制定、選擇、整合和使用以滿足信息技術學習、教育和培訓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拓展了工作組的新工作項目,更好的適應了未來工作組的發(fā)展.

        (2)ISO/IEC 24725ITLET supportive technology and specification integration(支持技術與標準集成),其中,Part 001:framework(數(shù)字化學習技術規(guī)范框架)順利進入TS正式出版準備階段,成為中國代表團負責的WG6取得的顯著進展之一;Part 002:Rights Expression Language(REL)-Commercial Applications已完成 WD、PDTS、DTS文檔,進入TS正式出版準備和貢獻征集階段,將于年內(nèi)征集更多國家成員作為貢獻方,共同完成內(nèi)容修改和出版準備;Part 003:Platform and Media Taxonomy應用指南進入案例征集階段.

        (3)新工作項目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虛擬實驗”提案1個月輪詢期結束后即于2011年10月31日發(fā)起NP(新工作項目提案)投票;“電子課本”研究期順利結束,準備相關文件發(fā)起NP投票;如獲通過,則將有兩個新的工作項目進入ISO國際標準工作序列.

        2.7 WG7(文化、語言與行為)

        WG7在本次工作組會議中,主要對ISO/IEC 24751和ISO/IEC 20016系列標準項目展開了具體討論.

        (1)ISO/IEC 24751Information technology-Individualized adapt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in e-learning,education and training(數(shù)字學習、教育和培訓中個性化的適應性和可訪問性),其中,ISO/IEC 24751-1 2ndedition,預計于2012年9月完成 WD文檔;Part-9:ITLET-Access for All Personal User Interface Preferences、Part-11:Access For All Personal needs and Preferences for Non-digital Resources(PNP-ND)、Part-12:Access For All Nondigital Resource Description(NDRD)和Part-13:Access For All Personal Needs and Preferences for LET Events(PNP-EV)都已完成 WD文檔,下一步工作計劃都將在ISO/IEC 24751-1 2ndedition研制的基礎上進行.

        (2)ISO/IEC 20016-1ITLET -Language Accessibility and Human Interface Equivalencies(HIEs)in e-Learning applications:Part-1:Principles,Rules and Semantic Data Attributes已完成WD、CD、FCD-Draft文檔,并預計于2012年2月完成FDIS文檔.

        3 SC36開放論壇[4-6]

        開放論壇是SC36工作會議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旨在結合標準的研究和應用,交流與探討教育信息化技術和標準的發(fā)展趨勢.本屆開放論壇于9月14日在中國上海隆重舉行,其主題為“學習、教育和培訓領域的新技術與標準化——產(chǎn)學研合作創(chuàng)造教育信息化未來”.該主題包括了8個議題:1)教育中的新興技術;2)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的新趨勢;3)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標準與應用;4)虛擬實驗的標準與應用;5)云計算在教育中的應用與標準;6)統(tǒng)一信息基架在網(wǎng)絡教育中的應用;7)教育領域中的信息管理標準與應用;8)教育資源管理標準與應用.e-Learning與教育信息化標準化領域的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就這八個論壇議題展開交流討論,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開放論壇主要包括報告與論文兩部分.圍繞著開放論壇的主題,報告部分包括5場主題報告和30場分會場專題報告,其中有教育部教育信息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化系統(tǒng)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標準組織ISO/IEC JTC1SC36委員會WG6聯(lián)合召集人祝智庭教授的《中國教育信息化新發(fā)展》,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 JTC1 SC36主席Bruce Peoples的《不斷創(chuàng)新的數(shù)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標準化的現(xiàn)狀與未來透視》,中央電教館館長王珠珠研究員的《中國基礎教育資源建設與元數(shù)據(jù)標準應用》,歐洲CEN TC 353標準委員會主席Christian Stracke的《數(shù)字化時代的能力與技能:適用于人力資源開發(fā)的能力開發(fā)、建模與標準》,中國教育電視臺臺長康寧教授的《中國教育網(wǎng)絡電視的發(fā)展方向》.論文部分,共收錄了36篇,其中有10篇英文論文,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俄羅斯、法國、澳大利亞、挪威等國專家.根據(jù)開放論壇八個主題進行劃分,每部分的論文篇數(shù)分別為8、5、4、10、2、2、2和3.在報告和論文中,各位專家學者就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趨勢、新興技術為演化發(fā)展為學習、教育和培訓帶來的影響,以及標準化工作的現(xiàn)狀、發(fā)展與趨勢等進行了交流討論,為我們勾勒了新的時代背景中,學習、教育與培訓的發(fā)展藍圖.根據(jù)報告和論文的具體內(nèi)容可知,本次開放論壇報告與論文關注以下熱點:

        (1)教育中的新興技術與e-Learning標準的新趨勢[6,7]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得全球范圍內(nèi)處于一個知識分享的社會,信息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允許數(shù)據(jù)、信息和知識以之前未曾預見過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與交換.新興技術給教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以及e-Learning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如何發(fā)展等問題備受專家學者的關注.

        (2)虛擬實驗的標準與應用[8]

        虛擬實驗是指借助于網(wǎng)絡超媒體、仿真和虛擬現(xiàn)實等技術在計算機網(wǎng)絡上營造的可輔助或者替代傳統(tǒng)實驗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數(shù)字化學習和訓練環(huán)境.虛擬實驗可以突破傳統(tǒng)實驗的限制,在實驗教學領域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而當前計算機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使虛擬實驗可以進一步滿足教學要求,所以虛擬實驗已經(jīng)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在本次開放論壇上,虛擬實驗作為一個新的熱點備受關注.對于虛擬實驗,大家主要就虛擬實驗設計、虛擬實驗的評價以及評價標準、虛擬試驗的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3)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標準與應用[9]

        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是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對于其定義、應用等研究都還處于起步階段.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化系統(tǒng)工程研究中心團隊致力于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方面的研究,在本次開放論壇中也提出了一些關于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祝智庭教授提出的電子書-電子課本-電子書包的關系模型、電子書包系統(tǒng)功能建模,以及吳永和報告中國的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標準研制情況等.

        (4)教育中的云計算[10]

        作為近幾年來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個熱門概念,云計算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引起了專家學者們的極大興趣,在本次開放論壇報告中,來自企業(yè)、學校、相關研究機構的多位專家就教育中的云計算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從這些報告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云計算在教育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還不能夠有效支撐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需求,現(xiàn)有的教育基礎設施、教育資源存在分散建設、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優(yōu)質(zhì)資源共享不足,隨著云計算在公共服務平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和教育基礎設施的應用和發(fā)展,將逐步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從而推動教育的發(fā)展.

        本次開放論壇,較為深入地探討了教育信息技術標準和應用的發(fā)展方向,展示了國際和國內(nèi)該領域的研究亮點和新動向,尤其是電子課本、電子書包、教育云、虛擬實驗及其相關標準與應用研究尤為搶眼.

        4 ITLET國際標準發(fā)展趨向

        目前,有各種不同類型的ICT來支持數(shù)字化學習生態(tài)中的內(nèi)連接的一代,其中一些已經(jīng)運用在數(shù)字化學習生態(tài)領域中的ICT來自于以前從未考慮過的學習、教育和培訓中的資源,還有一些新興技術也正在轉(zhuǎn)向運用于LET領域.總體來說,將會有更多的數(shù)字化學習生態(tài)技術運用到LET領域,如移動技術,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手寫設備,智能帶寬控制和人腦計算機接口.而這些技術在具體運用到數(shù)字化學習生態(tài)時(如學習管理系統(tǒng)、質(zhì)量管理系統(tǒng)、移動學習系統(tǒng)、偏好信息、協(xié)作模式、能力模型、可訪問性模型和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等[6]),需要相應的LET標準提供規(guī)范性指導,以保證在很多領域都能發(fā)揮重要作用.

        隨著信息通信新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廣泛運用,相關信息通信技術標準的需求也將迅速增加,為了能夠滿足其需求,ICT領域中ISO/IEC標準的發(fā)展應該發(fā)生一些轉(zhuǎn)變.在標準研制模式、工作組名稱和研究領域、各工作組研究的標準的交叉和融合以及新的熱點標準制定之爭都發(fā)生了變化,旨在推進ITLET標準體系架構的發(fā)展和完善.如圖2所示.

        圖2 SC36ITLET國際標準發(fā)展趨向Fig.2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SC36ITLET standards

        標準研制模式轉(zhuǎn)變.其中一個重要轉(zhuǎn)變?yōu)閷⒃瓉碚w性質(zhì)的標準劃分為小模塊化的標準,以大大縮短標準的研制周期.目前,ISO/IEC正在驗證運用這種模式進行標準的研制是否可行.如果成功,那么將會在兩方面產(chǎn)生重要影響:① 新的標準研制周期將會由傳統(tǒng)的2~5年縮短到7個月,切實做到大大縮短標準的研制周期;②小模塊化標準可以在多領域中提供橫向互操作,克服了原來只能在特定領域中提供縱向互操作的弊端;③ 小模塊化標準促進與其他標準發(fā)展組織(SDO)的聯(lián)系,使思維方式趨于多維度化[6].

        從本屆國際標準會議全會以及工作組會議開展情況,可知SC36各工作組逐漸完成本工作組所研究問題,開始研究新領域和新問題,導致研究領域發(fā)生變化,工作組名稱也產(chǎn)生相應改變,如WG2的名稱由原來的“協(xié)作技術”改成“協(xié)作與智能技術”,WG6將“支持技術與標準集成”改為“平臺、服務和標準集成”.WG6更名,推進SC36標準體系結構變化和發(fā)展.7個工作組分成2個層面考慮,第1層面涉及ITLET的核心對象,包括學習者、學習資源、平臺與服務、協(xié)作與智能等4個部分,即學習者信息(WG3)、管理與傳輸(WG4)、平臺、服務與標準集成(WG6)、協(xié)作與智能技術(WG2)等4個工作組所負責的標準;第2層面涉及ITLET的外圍上層服務對象,包括服務質(zhì)量、語言文化和術語等3個部分,即詞匯/術語(WG1)、品質(zhì)保證與描述框架(WG5)、文化、語言和行為(WG7)等3個工作組所負責的標準,貫穿第1層面的各個部分,如圖3所示.隨著標準發(fā)展,SC36的ITLET的標準體系將逐步完善.

        標準本身是利益均衡和協(xié)調(diào)一致的結果.能夠在標準中占據(jù)主動地位者,將在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占據(jù)較大優(yōu)勢.因此,各個國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研制,希望能夠在相應的標準研制中為本國相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爭取到最大利益.如出現(xiàn)中國提出e-Textbook和韓國提出的Digital Textbook的電子課本之爭.在WG6工作組中,隨著電子課本和虛擬實驗標準的正式立項后具體研制工作的展開,將有更多的國家積極參與其中,而中國更是如此,同時也將積極參與其他工作組中的標準化工作,希望能在各個工作組都有我們中國強有力的聲音.

        圖3 SC36中7個工作組的新關系圖Fig.3 The new relationship among seven WGs of SC36

        5 結 語

        隨著科學與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我們正在步入全球范圍性的知識共享社會.ICT信息通信技術的演變允許數(shù)據(jù)、信息與知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實現(xiàn)創(chuàng)造和交換,給ITLET標準研制增添新的活力.本文通過分析第24屆ISO/IEC JTC1SC36全會、工作會議、開放論壇及征集論文情況,掌握SC36國際標準的項目進展、開放論壇的主題報告和征集論文涉及到的關注點,透視ITLET國際標準發(fā)展趨勢.隨著ICT技術發(fā)展,SC36各工作組研究領域已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同時出現(xiàn)標準研究走向融合趨向,以及各成員國存在著標準利益之爭;共同促進國內(nèi)標準和國際標準研制,特別電子課本和虛擬實驗二個系列標準同時在國內(nèi)和國際開展研制.在學習、教育和培訓領域里,我們的學習、思考、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等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變,相信這些變化將會促使數(shù)字學習生態(tài)標準的創(chuàng)造、融合與實施成為可能[6].本次國際會議是第一次匯集標準研制工作、學術交流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三者的會議,為相關領域的后續(xù)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導,共同促進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持續(xù)進步和縱深發(fā)展,推進教育信息化及技術標準的發(fā)展.

        [1] 余云濤.ISO/IEC JTC1/SC36教育技術標準領域最新動態(tài)[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0(12):52-55.

        YU Y T.The new development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 in ISO/IEC JTC1SC36[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2010(12):52-55.

        [2] 吳砥.中國在國際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領域的工作[R].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

        WU D.The work of International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in China[R].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

        [3] ISO/IEC JTC1SC36[OW/OL].[2011-10-01].http://isotc.iso.org/livelink/livelink/open/jtc1sc36.

        [4] Open Forum of 24th ISO/IEC JTC1SC36Plenary and WG meeting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Learning,Education and Training[OW/OL].[2011-9-8].http://www.SC36meeting.org/.

        [5] Open Forum of 24th ISO/IEC JTC1SC36Plenary and WG meeting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Learning,Education and Training[C]//International Open Forum of 24th ISO/IEC JTC1SC36Proceedings.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1.

        [6] PEOPLES B.Innovative e-Learn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a Curr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C]//International Open Forum of 24th ISO/IEC JTC1SC36Proceedings.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1.

        [7] STRACKE C.Competences and Skills in the Digital Age:Competence Development,Modelling,and Standardsfor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C]//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SO/IEC JTC1SC36International Open Foru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1.

        [8] XU H,JIANG W B,JIN H.A Unified Virtual Experiment Education Platform for Multi-disciplines[C]//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SO/IEC JTC1SC36International Open Foru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1.

        [9] GUO W,JIANG X,WU Y H.The research of e-Textbooks in the digital age[C]//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SO/IEC JTC1SC36International Open Foru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1.

        [10] TREVIRANUS J,?VERBY E.Inclusive learning-OER and cloud services[C]//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SO/IEC JTC1SC36International Open Foru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1.

        Current and future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e-Education technology:ISO/IEC JTC1SC36,its 24thplenary,WG meetings and open forum

        WU Yong-he1, GUO Wei2, ZHU Zhi-ting1

        (1.e-Educational System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 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Education Equip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2.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First,it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ISO/IEC JTC1 SC36 and its seven working groups(WGs),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 for e-Education technology,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WGs;introduces the progress in the 24thSC36 Plenary and WG meetings;then it summarizes the concerns on thematic reports and proceedings of open forum,and anticipat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Finally,integrating analysis of the whole meeting,it gives the forecas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new relationship of the WGs.

        SC36; ITLET; technical standards; e-Education

        TP391;G40-057

        A

        10.3969/j.issn.1000-5641.2011.06.017

        1000-5641(2011)06-0139-13

        2011-09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1AXW001);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10YJA880148);上海市科委研發(fā)基地建設項目(10DZ2253000)

        吳永和,男,博士,高級工程師,碩導,研究方向為學習技術系統(tǒng)、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Email:yhwu@dec.ecnu.edu.cn.

        猜你喜歡
        國際標準工作組文檔
        有人一聲不吭向你扔了個文檔
        國際標準ISO 22992-2:2020正式發(fā)布
        肖幼率工作組赴戴家湖涵指導搶險
        治淮(2020年8期)2020-09-22 06:25:46
        32個工作組印跡 >
        中國民政(2017年13期)2017-08-01 00:07:27
        CTTC中紡標:國際標準誕生記
        基于RI碼計算的Word復制文檔鑒別
        磁縣政協(xié)專題聽取委員工作組2015年工作匯報
        鄉(xiāng)音(2016年2期)2016-02-26 20:38:40
        Persistence of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chlorpiryphos-ethyl in male Wistar rat
        我國參與編制多項光伏逆變器國際標準
        百項能效標準推進工程聯(lián)合工作組會議在京召開
        天堂网av在线| 人妻激情另类乱人伦人妻 |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 精品av一区二区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品色堂永远免费| 青青草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黄色国产一区二区| 人妻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偷亚洲偷国产欧美高清| 精品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痉挛高潮喷水av无码免费| 日本在线视频网站www色下载 | 性感人妻av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亚洲男人精品| 日韩av中文字幕一卡二卡| 午夜福利一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97色伦综合在线欧美视频| 欧美成人a在线网站| 成年人视频在线播放麻豆|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香蕉视频欧美|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专区|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视频| 中国一 片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一级| 亚洲国产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小说| 欧美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二区| 亚洲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资源|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