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
(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四川成都610106)
聚合、類推與詞義衍生
——基于“跳水”的個案研究
彭曉
(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四川成都610106)
以“跳水”為例,從語義的聚合與類推來闡釋其詞義衍生的過程,用隱喻理論揭示其詞義衍生的機制。研究中發(fā)現,隨著“跳水”語義跨域投射的完成,原本隱性的量級標尺開始顯化,同時,實現了一種主觀化表達。
聚合與類推;詞義衍生;“跳水”;語義跨域
“跳水”本是體育運動項目名稱之一,《現代漢語詞典》將其釋為:“從跳板上跳入水中,身體在空中做出各種優(yōu)美的動作。”“跳水”詞義的衍生,在社會領域運用較廣。請看例句:
(1)據了解,元旦,三洋彩電宣布大幅跳水,平均降價在三五百元人民幣,個別型號高達一兩千元。(《科技日報》2002-01-20)
(2)在先鋒、NEC紛紛跳水熱賣之后,國外著名光存儲廠商浦科特也按捺不住市場誘惑,于近日開始降價促銷。(article.pchome.net 2004-09-08)
(3)黃金周結束,國內游價格集體跳水(太原新聞網2004-10-09)
(4)奧運會結束后,各大奧運城市的海景房、星級、商務酒店以及相應的民房租賃價格較奧運期間都出現“跳水”,個別價格甚至下跌達到八成,被業(yè)內人士形容為“一落千丈”。(《人民日報》2008-09-24)
(5)由于美國財政部提出的金融救援計劃遭國會否決,投資者擔心下一步金融危機將從華爾街向美國地區(qū)銀行蔓延,29日數家美國著名地區(qū)銀行股價跳水。(《人民日報》2008-09-30)
(6)這一消息一度導致GE股價創(chuàng)1987年以來最大跌幅,并拖累美股大幅跳水。(《上海證券報》2008-09-26)
例(1)-(5)中的“跳水”衍生為“價格的驟降、暴跌”,例(6)中更進一步泛化為“價值的貶值”,如“股票的貶值”。也就是說,“跳水”的詞義從指稱實體經濟領域的“價格的驟降”泛化至虛擬經濟領域中“價值的貶值”。此以“跳水”為例,在語義的聚合與類推的基礎上,作出一個有關“跳水”詞義衍生的理論假設,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詞義衍生、隱喻的過程,探討“跳水”詞義衍生的機制。
首先,“跳水”的詞義衍生與語義的聚合與類推有關聯(lián)。張志毅、張慶云曾指出:“廣義的語義場是指以共性義素為核心形成的相互制約的具有相對封閉域的詞語或義位、義叢的集合?!庇纱丝芍?,語義場的建立主要基于語義的聚合關系。類推,是指在語言的某種語法規(guī)則的影響下,其他規(guī)則向這種規(guī)則趨同的演變。詞義的衍生與類推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語義聚合與類推的框架下,本文作出如下假設:在類推機制的作用下,同一語義場內同級下義詞(co-h(huán)yponyms)因并置感染,可平行推導出近似的衍生義。設A與B隸屬于同一語義場,且為同級下義詞。當詞A推導出衍生義后,詞B也能平行類推出近似的衍生義。本文將上述詞義衍生模式稱為“詞義的平行衍生”。
在漢語里,除“跳水”外,“跳樓”也具有“價格暴跌”的語義?!缎氯A新詞語詞典》里收錄了“跳樓價”這一詞條,并釋為:“商品因滯銷等原因以較低價或低于成本的價格出售?!痹~典對“跳樓”新義的收錄,說明其衍生義已然固化。
“跳樓”與“跳水”屬于同一個語義場,具有類義關系①。它們共享的類屬語義特征為“腿上用力,使身體突然離開所在的地方”。二者的上位概念是“跳”。它們的義項差別在于“跳”所達到的終點不同,前者是“水面”,后者為“地面”。“跳水”與“跳樓”的語義聚合關系可定義為后項聚合②,簡示如為:后項聚合:跳□——跳水——跳樓——跳…
由于“跳樓”在漢語里已經衍生出“價格暴跌”的語義,而它與“跳水”又統(tǒng)合于“跳”這一共性義素下,根據前面假設的詞義平行衍生模式,“跳樓、跳水”詞義衍生的過程可分解為:當詞A“跳樓”從“空間領域”(實領域)映射到“心理領域”(虛領域),并獲得相應的衍生義,即:“價格狂降、暴跌”后,經平行類推,同級下義詞B“跳水”也獲得近似的衍生義。據此,它們語義衍生的過程可歸納為:
1.“跳樓”與“跳水”由于語義聚合的關系,隸屬于同一語義場,且為同級下義詞。
2.“跳樓”由于義域的投射,獲得“價格狂降、暴跌”的衍生義。
3.在平行類推的作用下,同級下義詞“跳水”推導出近似的衍生義。
在討論“跳水”詞義的衍生機制之前,先來看看英語中表示“價格暴跌”的說法。英語里可用“drop”、“nosedive”等來表達“降價、貶值”。例如:
(7)The drop in home prices has been an unsettling eye-opener to baby boomers and the generations after.(《China Daily》2008-12-04)
(8)That was the biggest Dow drop since early March,before the market's big rally from nearly 12-year lows.(《China Daily》2009-04-21)
(9)Still,that was a 1 percent fall,not an 8 percent nosedive.(《China Daily》2008-12-04)
“drop”的本義是“(使)落下、(使)下降”等;“nosedive”的本義則是“俯沖、突降”。然而,它們卻都能衍生出“價格的暴跌、下降”的詞義。這說明,從“高度的驟降”衍生出“價位的暴跌”是一種慣常的語義映射方式。
英語中“高度的變動”與“價格的變化”之間的語義關聯(lián)為本文厘清“跳水”在漢語中詞義衍生的機制提供了線索。筆者認為,“跳水”的詞義衍生與隱喻有關。正是借助于隱喻,其意義才得以從實義域映射到虛義域,使詞義得以衍生。
束定芳曾指出:“隱喻,涉及兩個不同領域之間的互相作用。在這一互相作用過程中,其中一個領域(來源域)的結構關系和相關特征被影射到另一領域(目標域)。而這一影射和整合過程發(fā)生的基礎是相似性?!眮碓从虻母拍钍紫缺磉_的是一種字面意義,它是確指一物體或情景的表述。由于它與目標域概念的焦點義素出現了邏輯重疊,建立起了心理相似性③,并在此基礎上允準了跨義域的投射,完成了隱喻。之后,來源域的概念虛化為一種記號性特征④,這種記號性特征既可以回指來源域概念(原義),也可以并聯(lián)目標域概念(衍生義)。因此,詞義在隱喻機制的作用下實現了衍生。
由隱喻所促發(fā)的詞義衍生可分解為以下步驟:
1.提取來源域的焦點義素;
2.提取目標域的焦點義素;
3.對兩個焦點義素的匹配度進行評估;
4.匹配度達標,來源域與目標域焦點義素重疊;
5.以共享的焦點義素為基礎,建立起心理相似性;
6.義域間因具備了心理相似性而被允準跨域投射;
7.隱喻完成,同時詞義獲得衍生。
本文將以上述隱喻工作原理為基礎,闡釋“跳水”詞義衍生的機制。
“跳水”源于身體運動經驗,即:人們挪動身體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并且它們還隱含了一個動程,該動程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關鍵因子:起點、運動的射體、運動路徑、射體的方向以及射體的最終著落處。因此,“跳水”的詞義衍生與隱喻中的“起點——路徑——終點”圖式密切相關。
“跳水”作為一種物理空間的位移,蘊涵著“瞬間內某物由高處向低處驟然下落”的意思。由此可以推知,這類空間位移具有“短時性”(瞬間內)和“劇烈性”(驟然下落)。當這兩個特征疊加在一起時,就復合出更為抽象的焦點義素:高度的變化超出了心理接受度。
高度的變化(“跳水”):短時性+劇烈性→超出心理接受度。換言之,“跳水”的焦點義素可歸納為“超出了心理接受度”。
再來看其衍生義“價格的暴跌”。它是指某物的價格驟然從心理高位降到了心理低位。當中也隱含了價位變動的短時性和劇烈性,二者一疊加,也拼接出價位的變動超出了心理接受度這樣的含義,也就是說,其焦點義素也是“超出了心理接受度”。
價位的變動(“價格暴跌”):短時性+劇烈性→超出心理接受度。這樣,兩個義域的焦點義素均為“超出心理接受度”,出現了邏輯重疊,并由此建立起心理相似性,允準了跨域投射,從而使“跳水”獲得了“價格暴跌、驟降”的衍生義。如下所示:
實際上,正是在隱喻機制的作用下,“跳水”的詞義才得以實現跨域聯(lián)覺,將來源域“高度的驟降”與目標域“價格的暴跌”這兩個原型子范疇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意義鏈(meaning chain),從而使詞義獲得衍生。
隨著詞義的衍生,原先隱性的量級標尺也開始顯化,與之相伴生的,還有主觀化⑤表達的實現。如前所述,“跳水”獲得的衍生義,是在隱性量極標尺的基礎上產生的。言者恰好是以這隱性的量極標尺為標準,才得以判斷短時內價位下調的幅度是否過于迅猛,以至于超出了人們的“心理預期”。也就似乎說,“心理預期”就是隱性的量級標尺。而在詞義衍生的同時,隨著量級標尺的顯化,還實現了一種主觀化的表達。正是因為價位在現實中變動的速度與“心理預期”不符,才顯得超出了心理的接受度,從而使“跳水”的衍生義中蘊涵了一種“驟然”的心理落差。比如,當我們說“迎大假,家電跳水300元”時,不自然地流露出這是商家大手筆降價的主觀化判斷在里面。
參照認知語法中關于主觀化表達的解釋模型⑥,本文將主觀化表達闡釋為:言者將實體1,即“動作”(“跳”)與實體2即“物質”(“水”)之間的關系從客觀軸調整到主觀軸以后實現的。也就是說,伴隨著“跳水”詞義的衍生及隱性量級標尺的顯化,其語義轉移到主觀軸上了。這也說明了為何主觀化表達會與詞義的衍生及量級標尺的顯化共存。
本文將“跳”看作“射體”(Trajector),“水”看作“陸標”(Landmark)?!爸饔^化”就是將“跳”與“水”的關系從客觀軸調整到主觀軸,圖示如下:
其中,G代表“心理預期”,tr和lm分別代表“射體”和“陸標”。連線xy代表實體之間的關系。左邊的圖式代表對“跳”與“水”之間的關系的客觀描述,不涉及“心理預期”,xy處在客觀軸上;右邊的圖式對關系的描述則涉及“心理預期”,關系中的一部分(即x)調整到了主觀軸x’y上。
語義衍生后的“跳水”還可細分出兩類意思:一類是指“降價”,用作不及物動詞,如“迎新春,全場DVD機集體跳水”,此時“跳水”主要是指促發(fā)某結果的一種動作行為,由于該動作行為的作用而使價格出現了劇烈變動,強調的是動作性。“跳水”的另一類意思近似于“減價”,可用作及物動詞,后面常追加一個具體的數字作為賓語,如“DVD機跳水200元”。這時,“跳水”表動作行為的功能弱化,主要是用來凸顯具體的結果,即:價格變動的實際幅度。換言之,此時強調的是結果。因此,語義衍生后的“跳水”具有的這種語義與句法功能差異,反映了言者表達視角的轉換:從強調動作到強調結果。這種差異性可由隱喻理論中的意象圖式得到解釋。
“跳水”的原義是指從高到低的單向運動。根據意象圖式,跳臺是源點,水面是終點,從源點到終點的運動過程是路徑。如下所示:
當這種實義域的空間運動映射到表心理接受度的虛義域后,該意象圖式的源點就投射成價格的心理高位,終點則是價格的心理低位,路徑就是由心理高位到心理低位的價格變動過程,此時,“跳水”獲得了“降價”的衍生義。過程如下:
人們對這個意象圖式進行再加工,凸顯其中的路徑,使之成為焦點,那么,“跳水”就不僅可以用來表述價格驟降的動作性,即作為“降價義”使用;還可以用于凸顯價位變化的實際幅度,即理解為“減價義”,強調具體的結果。換言之,“跳水”表示“減價義”,是由于人們選擇了強化意象圖式中的路徑,以之凸顯價格變化的實際幅度。在顯性的句法平面,“跳水”后可帶具體的數字作賓語就因應了意象圖式的這種再加工。圖示如下:
所以,當同一語義場內詞A的詞義獲得衍生后,其同級下義詞B因并置感染,也能平行類推出近似的衍生義?!疤痹~義的衍生機制與隱喻有關。根據隱喻的工作原理,當實義域與虛義域的焦點義素出現了邏輯重疊之后,義域間才得以建立起心理相似性,從而允準跨域的語義投射,完成隱喻,并獲得相關的衍生義。值得注意的是,與“跳水”的詞義衍生相伴隨的,是量級標尺的顯化與主觀化表達的實現。
注釋:
①類義關系是指具有共同的上義義位的幾個下義義位所形成的一種詞義關系。曹煒《現代漢語詞義學》,學林出版社,2001年,第115頁。
②后項聚合是指,雙音節(jié)詞語AB和AC,共享核心語義A,雙音節(jié)詞語中的后項B、C均可與A組合成新詞且A的語義保持一致,那么B與C就在后項的位置上形成聚合群,叫做后項聚合。
③心理相似性:一種非物理意義上的相似,是一種心理感受上的相似。
④隱喻的記號性的討論是由亨力(P.Henle)最先引進的。他借用皮爾斯的icon(記號)來描述隱喻的一般類推特征。
⑤關于“主觀化”問題,沈家煊先生曾有論及,他在文中引用蘭蓋克的概念(Langacker1991:215),認為“主觀化”是指說話人在一些表達實在意義或用作客觀描述的詞語里附加上自己對客觀情形的主觀“識解”,從而把說話的目的和動機也傳遞給對方。參見《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載《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第4期。
⑥該解釋模型及下面的圖示均參照了沈家煊先生的框架。參考論文同上。
[1]張志毅,張慶云.詞匯語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馮勝利.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新華新詞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4]束定芳.認知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曹煒.現代漢語詞義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Aggregation,Analogy&Derivation——Based on A Case Study of“跳水”(Diving)
Peng Xiao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106)
Taking“跳水”or diving for example,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process of derivation from the semantic aggregation and analogy,and reveals its derived mechanism with the metaphorical theory.The study shows that with the completion of cross-domain semantic project of“跳水”or diving,the original hidden magnitude scale begins to manifest,and at the same time,to achieve a subjective expression.
H032
A
1004-342(2011)03-87-04
2010-10-25
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度規(guī)劃項目“當代漢語新詞義的衍生變異與隱喻認知研究”(項目編號為: 06JA740034)及教育部2007年“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的前期成果之一。
彭曉(1982-),女,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