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維安不可“以鄰為壑”香港《大公報》
為確保深圳“大運會”期間的社會治安穩(wěn)定,深圳警方在已經完成的“治安高危人員排查清理百日行動”過程中將共計8萬余名“治安高危人員”清出深圳。但是,這些“治安高危人員”總要有個棲息之所,關于此,人們已經看到東莞警方的含蓄批評——“深圳采取措施清查各類違法犯罪人,不可否認會將一部分高危人群‘趕’至東莞。”深圳平安了,但鄰居卻不得平安,這就是“以鄰為壑”的“諸侯治安”?!爸T侯治安”的實質是,維護社會治安穩(wěn)定并非全國一盤棋,而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治安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各部門配合并長期努力才能搞好。且不論判定“治安高危人員”的標準和程序是否對人權構成侵害,即便真正驅逐了“治安高危人員”,如果產生治安問題的土壤沒有改變,治安形勢仍然得不到好轉,而且運動過后,被驅逐者還可能回來。因此,上級政府和公安機關應制止這種“以鄰為壑”的行為,鼓勵各地為社會治安穩(wěn)定進行合作及長期努力。
兩地物價拉近,留澳消費增澳門《澳門日報》
過去澳門人習慣北上消費以減輕生活壓力,但因近年來內地物價高漲,越來越多的澳門居民已選擇留在澳門消費。有澳門超市經營者表示,由于內地日用品價格漲幅超過澳門,現(xiàn)在兩地間價格差距已經不大;除價格因素外,內地食品問題頻發(fā)及人民幣持續(xù)升值也促使澳人留澳消費。不少澳門人常到珠海購物,但有澳門居民認為到珠海買東西正變得越來越不劃算,目前澳人北上消費多為購買蔬菜,很少買魚肉和日用品。關于珠海市物價,據珠海市物價局公布的數據,今年5月珠海市CPI同比漲幅為5.8%,高于全國5.5%和廣東省5.3%的水平,創(chuàng)三年以來新高。
全球化時代的詐騙犯罪香港《亞洲周刊》
涉及大陸、臺灣及東盟國家的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告破后,多達410名臺灣嫌犯被捕以至遣返時需用包機,此事令臺灣顏面丟盡,同時也暴露出臺灣打擊詐騙不力的事實。詐騙在臺灣屬于輕犯罪,刑度最高不過五年徒刑,而且多數嫌犯只處拘役或找人頂罪,于是臺灣便成了詐騙者的天堂和詐騙犯罪的輸出地。加強治安整頓、強化執(zhí)法人員的稽查能力、修改法律以提高量刑標準是臺灣打擊詐騙的當務之急。
臺灣已在退化臺灣《天下》
近來臺灣塑化劑丑聞透露出的深層信息,實乃政府嚴重的退化。社會精英必須努力為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尋找正確的方向和前進路徑,否則就會發(fā)生政治退化,繼而引發(fā)無法遏止的社會退化。就塑化劑事件而言,臺灣在商品監(jiān)管方面的體制早已建立,如今卻出現(xiàn)嚴重紕漏,這說明政府沒有扮演好它的角色,沒有履行起維護社會紀律的責任,即政府正在嚴重退化。一旦法紀廢弛,人民就會缺少安全感,政府則將因此失去人民的向心力。所以塑化劑事件暴露出的政府和社會退化,非常值得警惕。
警惕摩天樓成泡沫墓碑香港《香港商報》
中國第一份以“摩天大樓”數量衡量城市競爭力的研究報告《2011中國摩天城市排行榜》于近期發(fā)布。這份《排行榜》顯示:目前中國正在建設的摩天大樓超過200座,相當于美國現(xiàn)有同類摩天大樓的總和;未來3年,平均每5天中國就會有一座摩天大樓封頂;5年之后,中國的摩天大樓總數將超過800座,相當于目前美國的4倍。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政策緊縮的背景下,這些摩天大樓的未來令人擔憂。有學者認為,各地蜂擁而上的摩天大樓項目多數已超出經濟發(fā)展范疇,建設的最大動力其實來自地方官員的政績需求。這種政績觀給經濟發(fā)展帶來的危害可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