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修
青海省海晏縣三角城鎮(zhèn)獸醫(yī)站,青海海晏812200
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是養(yǎng)殖場的首要工作。傳染病對規(guī)模養(yǎng)殖場的生存發(fā)展起決定性作用,在實施科學飼養(yǎng)管理、免疫、檢疫、消毒工作的同時還要建立嚴格的獸醫(yī)衛(wèi)生管理體系。筆者根據歷年來的工作積累,就如何防制傳染病,作簡單闡述。
檢疫就是應用各種動物醫(yī)學的診斷方法,對動物及其產品進行疫病檢查,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疫病的發(fā)生和傳播。這是尤為重要的一項防疫措施,直接關系到養(yǎng)殖場乃至畜牧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根據中國動物檢疫法規(guī)定,凡是在國內收購、交易、飼養(yǎng)、屠宰和進、出我國國境的貿易性、非貿易性的動物、動物產品及其運載工具,均屬于動物檢疫的范圍。按檢疫的類別可分為活體動物檢疫、動物產品檢疫及運輸工具檢疫。按檢疫的性質可將動物檢疫分為生產性動物檢疫、觀賞性動物檢疫、貿易性動物檢疫及非貿易性動物檢疫。
凈化畜禽種群,是在某一限定的養(yǎng)殖場內,根據特定疫病的流行情況和檢測結果,及時發(fā)現(xiàn)并淘汰各種感染種群,是限定畜禽群中某種疫病逐漸被清除的疾病控制方法。凈化畜禽群對養(yǎng)殖場傳染病控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在控制垂直傳播的傳染病時,要做到定期檢查,并進行同步抗體檢測。
免疫接種是給動物接種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動物機體自動產生或被動獲得對某一病原微生物特異性抵抗力的一種手段。根據免疫接種進行的時機不同,可將其分為預防接種和緊急接種2大類。動物免疫接種是預防各種動物傳染病所采取的綜合性防制措施中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但在免疫接種工作中,一些因素常會影響到免疫效果,甚至造成免疫無效。因此,動物免疫接種應從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1)注意疫苗接種的適宜日齡、年齡、對象、給藥途徑、免疫程序及其免疫保護期;須選擇疫苗專用稀釋液對疫苗進行稀釋。
2)動物免疫接種應在動物抗體水平最低、免疫保護期接近結束時進行;接種前后7 d內禁止使用抗生素和消毒藥物;活疫苗免疫前后3 d內禁止帶畜(禽)消毒。
3)同一畜(禽)群接種時,盡量使用同一廠家、同一批號的疫苗;嚴格控制疫苗的冷藏、運輸和保管;疫苗使用前應仔細檢查,過期疫苗堅決不能使用;同時詳細記錄生產企業(yè)、疫苗批號和有效期,如發(fā)生包裝破損、水乳分層、顏色改變等現(xiàn)象不得使用;疫苗使用時,應恢復至室溫(從冰箱取出后放置 2~3 h);疫苗啟封后,限當日用完。
4)注意接種用器具應無菌;接種時豬、羊應使用12號針頭,禽應使用5~9號針頭,牛應使用12~16號針頭;一畜一針,避免交叉污染,造成畜(禽)間互相感染;按畜禽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接種部位,接種部位用2%碘酊或75%酒精消毒。
5)防疫接種后應搞好接種記錄并注意觀察畜禽,如出現(xiàn)過敏反應,可注射腎上腺素,并對癥治療,也可以往畜體上潑冷水或放血(鼻中、耳尖、蹄頭)。
消毒是預防傳染病中的關鍵措施,它可將養(yǎng)殖場、交通工具和各種被污染物體中病原微生物的數量減少到最低或無害。
經常清除養(yǎng)殖場附近的垃圾、雜草;消滅蚊蟲及各種疫源;及時清除隔離病、死畜禽。
凡是進入養(yǎng)殖場的人員(工作人員及外來人員)必須嚴格消毒,進入生產區(qū)要更換工作服,同時對于外來人員謝絕參觀。
畜禽舍消毒分機械清掃與化學消毒2個步驟。
1)機械清掃。首先驅除圈舍所有動物,然后將籠具及圈舍清掃干凈,對天花板、橫梁、墻壁及地板用高壓清洗車沖洗,沖洗完后,對各種損壞的物件進行整修。最后對此次操作進行檢查,合格后進入化學消毒程序。
2)化學消毒。進行了機械清掃的圈舍待干燥后進行化學消毒。畜禽舍一般采用多種消毒劑重復消毒的方法,一般先用堿性消毒劑消毒,再用酚類、表面活性劑或氧化劑消毒,最后進行熏蒸消毒。其中堿性消毒劑一般用2%~3%的NaOH噴霧消毒或用10%的石灰乳粉刷墻面或地面進行消毒;酚類消毒劑可選用3%~5%的煤酚皂或0.3%~1%的復合酚;表面活性劑可用百毒殺;熏蒸消毒一般是1 m3空間用30 mL甲醛與20 g高錳酸鉀混合液,密閉門窗熏蒸1~2 d,然后通風換氣,待氣味消失后方可轉入畜禽。
生產中所有的用具可先用0.1%的新潔爾滅浸泡或洗刷消毒,也可同時進行帶畜(禽)消毒。
養(yǎng)殖場可能發(fā)生的疫病很多,有些可以通過免疫接種進行預防,但有些疾病尚無合適的疫苗供選擇。因此,防止疫病的發(fā)生或傳播,除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檢疫、衛(wèi)生、消毒工作外,應用藥物預防也是一項重要措施。具體操作是將安全藥物加入飼料或飲水中,多群體(包括健康群體)進行化學藥物預防。
鼠類是許多疾病的中間宿主,是多種傳染病(特別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傳染源。滅鼠是指消滅能作為傳染源的嚙齒動物。滅鼠法可分機械法、化學法、生物法3類。殺蟲的方法很多,有環(huán)境預防法及物理、生物、化學法等。定期進行滅鼠、滅蟲,是防止活體媒介物和中間宿主與畜禽接觸,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實施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是養(yǎng)殖場提高效益的根本條件,也是搞好衛(wèi)生防疫工作的基礎,只有實行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畜禽抗病力。
根據畜禽種類、日齡以及不同用處選用不同的、優(yōu)質的營養(yǎng)飼料,保證畜禽對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的需求。飼喂時要保證飼料的清潔,避免飼喂發(fā)霉、變質、污染、生蟲的飼料。
在畜禽各個飼養(yǎng)階段根據其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需求要提供適宜的溫度及濕度。
堅持自繁自養(yǎng)不僅可減少疫病的侵襲,同時還防止了種群的退化,對于規(guī)模養(yǎng)殖場意義重大。許多養(yǎng)殖場多采用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不僅便于管理,還可以實行統(tǒng)一的飼養(yǎng)標準、技術方案和防疫措施。
在經常觀察群體健康與采食狀況的同時,注意挑出病、弱、殘畜禽,同時做好隔離治療、用藥記錄、生產記錄等工作。
[1] 楊慧芳.養(yǎng)禽與禽病防制[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12):239-240.
[2] 賴強瑞.農村規(guī)模養(yǎng)殖場蚊蠅的綜合防制措施[J].湖北畜牧獸醫(yī),200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