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峰,曾瑩,梁華敏
(1.武漢醫(yī)藥衛(wèi)生學會聯(lián)合辦公室《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編輯部,430014;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藥劑科,武漢 430022;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生理系,武漢 430030)
治痔膠囊是根據(jù)中藥長期治療痔瘡的臨床實踐研制的中藥復方制劑,主要由槐角、槐花、地榆、荊芥、女貞子、黃連、黃芩、黃柏、熟大黃、當歸、甘草等中藥組成。槐角丸用于治療痔瘡歷史悠久,因其確切的療效而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1]。筆者在本實驗對兩種藥物體外抑菌作用進行比較,為新藥治痔膠囊的繼續(xù)研究提供依據(jù)。
1.1 材料
1.1.1 藥品及主要試劑 治痔膠囊(自制,批號:20090401),槐角丸(武漢太福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批號:080701-1),MH瓊脂(北京市海淀區(qū)微生物培養(yǎng)基制品廠提供),菌種金黃色葡萄球菌25923、銅綠假單胞菌27853、大腸埃希菌25922標準菌株,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其他菌株為臨床標本采集分離,并經(jīng)鑒定確證獲得。
1.1.2 儀器 SW-CJ-1FD型超凈工作臺(蘇凈集團出品),A400型多點接種儀(英國),梅里埃比濁儀(法國),萬分之一天平(日本島津),SKP-01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湖北省黃石市醫(yī)療器械廠)。
1.2 方法
1.2.1 治痔膠囊藥液的制備 取治痔膠囊浸膏(濃度1.46 g·mL-1)60 g,加純化水稀釋至100 mL(相當于100%,即含主藥1 g·mL-1藥液),取該混懸液50 mL,加純化水至100 mL(50%,即0.5 g·mL-1),以此類推,將藥液稀釋至 0.5,0.25,0.125,0.062 5,0.031 3 g·mL-1,將稀釋后的藥物混懸液用流通蒸汽滅菌30 min后調(diào)節(jié)滲透壓為290~310 mOsm·L-1,pH為6.8~7.2,待用。
1.2.2 槐角丸藥液的制備 取槐角丸粉60 g(相當于原藥材50 g),加水至100 mL(相當于50%藥液,即0.5 g·mL-1),取該混懸液50 mL加水至100 mL(相當于25%藥液,即0.25 g·mL-1),以此類推將槐角丸稀釋為 0.5,0.25,0.125,0.062 5,0.031 3 g·mL-1,將稀釋后的藥物混懸液用流通蒸汽滅菌30 min后,調(diào)節(jié)滲透壓為290~310 mOsm·L-1,pH為6.8~7.2,備用。1.2.3 培養(yǎng)基的制備 分別取上述已稀釋好的治痔膠囊和槐角丸藥液2 mL,加入到一系列已作好標記內(nèi)徑為90 mm平板內(nèi),再將已在50℃水浴中平衡>30 min的MH瓊脂液18 mL也加入到平板內(nèi)(藥液∶瓊脂=1∶9),邊加邊搖晃平板,使藥物和培養(yǎng)基充分混勻[2]。
1.2.4 菌株的準備 細菌的鑒定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3]操作,挑取新鮮培養(yǎng)純菌落3或4個菌落,用0.9%氯化鈉溶液配成0.5麥氏濁度菌液,取該菌液0.1 mL加入0.9%氯化鈉溶液0.9 mL中,置于菌液托盤,備用。
1.2.5 抑菌實驗 采用多點接種儀在水平臺上,從低濃度含藥平板向高濃度含藥平板,逐個接種細菌,接種量為1μL。然后將已完成接種的平板置于35℃恒溫培養(yǎng)箱中孵育16~20 h。
1.3 結果判斷 將平板置于暗色、無反光物體表面上判斷試驗終點,以菌落生長被完全抑制的最低藥物濃度為該藥對檢測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治痔膠囊對常見的6種細菌均有抑菌作用。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乙型鏈球菌的 MIC為0.062 5 g·mL-1;對 銅 綠 假 單 胞 菌 的 MIC 為0.125 g·mL-1;對大腸埃希菌的MIC為0.25 g·mL-1;對腸球菌的的MIC為0.5 g·mL-1。槐角丸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其對兩者的MIC均為0.125 g·mL-1;槐角丸對另外4種細菌生長均無抑制作用。結果見表1。
表1 治痔膠囊和槐角丸對6種常見細菌的抑制作用Tab.1 The bacteriostasis of zhizhi capsules and huaijiao pills on 6 kinds of common bacterium
痔瘡是在成年人中多發(fā)的一種常見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便血、脫出、腫痛。究其病因,祖國醫(yī)學認為:“肛門不潔,外感邪毒,或濕熱內(nèi)蘊,下注肛門,久則致氣滯而淤,筋脈橫解,腸澼為痔”[4]。臨床上采用中成藥治療痔瘡,往往可獲良效。本課題組研制的治痔膠囊,在其組方中的槐角、槐花、地榆、荊芥、女貞子可涼血止血;黃連、黃芩、黃柏可清熱化濕;熟大黃、當歸可活血消腫;甘草可解毒,并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痔瘡及肛腸病術后腫脹疼痛常常與局部炎癥因素密切相關[4],體外抑菌實驗結果表明:治痔膠囊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埃希菌、乙型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腸球菌的生長的作用。與臨床廣泛使用的槐角丸比較,該藥具有更強的抑菌能力。本實驗為治痔膠囊用于臨床治療痔瘡腫痛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1] 王麗華,段玉峰,丁紅軍,等.槐角丸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7,7(5):793-795.
[2] 徐淑云,卞如濂,陳修.藥理實驗方法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911.
[3] 葉應嫵,王毓三,審子瑜,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337-467.
[4] 陳紅錦,錢海華,徐慧琴,等.龍腦消痔露的制備工藝及體外抑菌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5,16(12):120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