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陽介
最近,筆者教書的大學舉行期末考試。筆者所在的外國語學院,考卷中簡答題較多,論述題很少,學生也比較習慣回答簡答題。但筆者現(xiàn)在擔任的課程包括新聞以及日本概況之類,考試的時候常出一些論述題,于是,想要看看學生對一個問題怎么分析和思考。在閱卷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中日兩國大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大不一樣。
筆者在日本讀了本科和碩士,在中國讀博士,對中日兩國的教育方式都有所了解。兩國教育方式的差異直接反映在考試當中。筆者在日本讀本科時,老師經(jīng)常說:“寫答案的時候,明確地寫出關鍵性回答,沒有這些關鍵性回答的話,寫再多也沒用?!?/p>
一般日本大學里期末考試的論述題,都會出老師在課上講過的內(nèi)容,所以我們寫答案的時候必須要寫課上提到的知識。但是,這還不能保證你獲得高分數(shù),要想拿高分,還要寫上一些自己從其他地方學習到的知識。
不過日本學生寫答案的時候,特別注意是否明確地回答了問題以及閱卷的老師是否看得懂,因此,不會寫得很復雜。例如,筆者當年讀本科的時候,一次考試時老師出題“目前日本經(jīng)濟蕭條的原因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只有一個,但是回答時一定要寫明關鍵性的原因,要強調這一點,然后再簡明地寫出自己從其他地方學到的知識,以及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觀點。
反觀現(xiàn)在我的中國學生們,他們的答案寫得很長,寫到很多問題。這些中國學生為了考試,查閱和整理很多資料,不論是寫還是背的功夫,都很值得佩服。但是,筆者閱卷的時候經(jīng)常不知道他們要說什么、關鍵性問題在哪里。學生們答題過程中提到的要點很多,但是,很難看出學生自己的觀點以及他認為重要的觀點。
筆者在中國攻讀博士學位時,曾經(jīng)參加過一門課的考試。那時我按照日本式的方法回答,盡量簡短地答題,結果,沒有得到高分。幾天后,中國朋友們告訴筆者,回答問題時要多寫字,寫得越多,老師越會感覺到你學習很認真,學到很多東西。
中日學生答題方式上的區(qū)別,在面試的時候也能看得出來。
筆者在大學還擔任模擬面試課的老師,經(jīng)常感覺到中國學生的回答很冗長,我總問他們能不能簡短一些。日本出版一些面試技巧書籍中,都提到回答考官問題時要先說結論,盡量簡短一些。盡管我理解學生們的心態(tài),他們會擔心太簡短的回答會讓考官無法了解自己,考官會覺得學生的知識面不夠廣。但是,事實往往是回答問題時說得太復雜,考官更容易誤解。
例如,考官問:“你的優(yōu)點是什么?”有的日本學生只說,“學習認真?!眴芜@一句話是沒有說服力的,還要舉一個例子,注意不要講故事,一個就夠了。筆者教過的中國學生回答大部分比較詳細,但是,卻總是讓我聽到最后才知道他想說什么。還有學生說來說去,和我的問題始終沒關系。面試是一個交流,應該考慮對方的感受。出題的人不是只給一個學生出題,還有很多考生,因此,冗長沒有要點的回答,既浪費老師的時間,也浪費考生的體力和精力。
在日本,有的大學教師也會開卷考試,不過這時候出的題都是應用類型的問題,比閉卷考試還要難。而中國的老師們習慣之前先給學生們劃定范圍,也就是“重點”,然后在考試中抽幾個重點來考。因此,我發(fā)現(xiàn)中國的學生遇到應用型問題的時候,往往回答得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