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海燕
在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背景下,作為肩負為社會輸送合格勞動者的職業(yè)學校,必須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實效性,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普及法律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及能力。這既是五年制高職法律基礎課的教學目標,也是我國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現(xiàn)實要求。當前法律基礎課對學生的吸引力還不夠大,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的影響還不明顯。我們通過調(diào)查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法律基礎課學習興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法理太深奧;法律知識不是很實用;課堂教學形式單一。針對學生反映的以上情況,要提高法律基礎課的教學質(zhì)量,在教學中貫徹“三貼近”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法律基礎課教學“三貼近”的內(nèi)涵
“三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是出發(fā)點,“貼近未成年人”是根本目的及歸宿。“三貼近”原則符合德育課教學規(guī)律,也符合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法律基礎課教學“三貼近”就是使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貼近社會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這樣既有助于增強法律基礎課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增強了法律知識的實用性。
二、法律基礎課教學“三貼近”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世界產(chǎn)生密切聯(lián)系的時候,學生自然會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2.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貼近實際的教學才能觸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其逐步樹立法律意識。
3.有利于增強法律基礎課教學的實用價值
貼近實際的教學對于學生生活才具有更強的實用價值。
三、實施“三貼近”目標的指導理念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是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不斷增強法律基礎課教學的吸引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法律知識的能力是關鍵
在課堂上老師不可能把所有的法律知識都傳授給學生,教會學生在遇到法律問題時如何獲取相關法律知識,并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更為重要。
3.法制意識的培養(yǎng)是根本
通過法律基礎課的學習,學生的法制意識得到提高。學生能做到“心中有法,做事依法,糾紛用法”。
四、法律基礎課教學“三貼近”的實踐探索
1.依據(jù)“三貼近”原則恰當運用案例分析教學法
在案例教學中選擇的案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當下社會生活、要注意真實性、要簡單,還應具有一定的教育啟發(fā)意義。案例講解要生動,還應注重科學性,要關注細節(jié)問題。案例分析過程中還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并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依據(jù)“三貼近”原則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是法律基礎課最為常見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還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在課堂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針對所學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疑惑,或是讓學生講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相關法律問題,或是列舉自己的身邊案例,一起分析并尋找解決途徑。
3.依據(jù)“三貼近”原則有效開展課內(nèi)外活動
學生在課堂上所能學到的法律知識是有限的,法律基礎課在傳遞法律知識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自覺學法、用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了解法律知識的興趣和習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法興趣和習慣,課堂上筆者進行了“今天我說法”的課前5分鐘活動。通過這一活動不僅鞏固了其所學的法律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生收集案例的過程中,他們自主地接觸了法律,開始關心起了法律問題。很多學生為了準備“今日我說法”的演講,在課后也會主動的收看《今日說法》、《法律講堂》等節(jié)目。此外,在課余時間定期舉辦模擬法庭、普法講座、普法手抄報評比等活動,并按時組織學生觀看法制節(jié)目。
4.依據(jù)“三貼近”原則把理論問題簡單化,把實際問題突出化
對于五年制高職的學生而言,在教學中應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把學生利用法律武器維權的能力作為教學的立足點。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概念,及學習法律、運用法律的基本方法。遇到法律問題,學生要學會查詢有關的法律條文以及司法解釋的方法,并且要具備理解相關法律條文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訓練學生利用各種資源解決法律問題。
5.依據(jù)“三貼近”原則做到詳略得當,有所側重又有所簡略
教學的重點應是學生特別關注的問題,學生當下及未來生活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而那些離學生生活較遠的知識點則應簡略處理。
(作者單位:宿遷經(jīng)貿(mào)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