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記者 于靖園
谷岳:行走于世界的邊緣
文|《小康》記者 于靖園
當許多人還念著他那次“瘋狂的穿越”:從北京出發(fā),穿越13個國家,搭車88次,行進1.6萬多公里,漂洋過海去德國柏林見女友時,行者谷岳早已經再次出發(fā)——從北美最北端到南美最南端,行走于世界的邊緣
百種人生 行在路上,讓谷岳有機會體會多種職業(yè),比如漁夫、消防員、牛仔……而旅行帶給他的快樂也在于,他每天都在經歷不同以往的“新鮮”——淘二手車、考駕照、在北冰洋里游泳、穿越峽谷與山脈……而經歷那許許多多的“瘋狂”,最終穿越13個國家與女友團聚時,他所有的快樂更像是一次集中的爆發(fā)。
“夢想在什么地方,總是那么令人向往,我不顧一切走在路上,就是為了來到你的身旁?!?/p>
如果以“我的夢想”為開頭造句,相信會有不少人寫“我的夢想,就是背起背包在全世界流浪”。但是,這終究只是筆頭上寫一寫,腦中想一想罷了。真正能背起背包的人,也真正放下了一些東西。
谷岳就是那樣的一個人,他放下一些東西,背起了背包,在無盡的旅程中,去收獲他的夢想。
2011年7月9日,谷岳發(fā)了一條微博,說贊助已經找好,8月初就準備出發(fā)。
之后,他又發(fā)了一張去贊助商店內試裝的照片,照片中的人膚色黝黑,戴著眼鏡,梳著馬尾,一看,就是一派“行者”的勁頭。試裝期間附近有人認出他:這不就是那個搭車去柏林的小伙子嗎?
事實上,谷岳已經不再是“小伙子”了,今年,谷岳已經32歲,他和同樣30多歲的劉暢,馬上開始準備他們的下一次旅程,一路向南——完成從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后半段行走。
當被問到選擇這條線路的理由,谷岳說,沒什么理由,他告訴《小康》記者,他只是想體會那種感覺,從北美最北端到南美最南端,行走于世界邊緣的感覺。
很多時候,谷岳需要的,只是那種感覺。
“就跟毒藥似的。”谷岳這樣形容旅行,而他,則有點上癮了。
1979年出生于北京的谷岳,在10歲時隨母親來到美國生活,在高中畢業(yè)一次去墨西哥的機會里,他愛上了旅游。之后,大學期間每個假期他都會滿世界跑。而他甚至為此辭了之后的工作。
漫無目的的旅行持續(xù)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旅游衛(wèi)視看到他寫給戶外雜志的文章,還有他在自己制作的網站上掛出的一些片子,找上他,希望合作一個節(jié)目。
《搭車去柏林》就是這樣出來的。從2005年開始,谷岳就一直希望嘗試由北京到柏林這條路線,并發(fā)誓在五年內一定要開始行動。
更何況,那次他還有另一個浪漫的詮釋——去柏林,見他的德國女友伊卡。
如果坐飛機,谷岳只需要十幾個小時就能到達柏林,如果搭車呢?
谷岳不知道,他只知道,他要跨越13個國家,行進16000多公里。
2009年6月8日,谷岳和他的搭檔、紀錄片導演劉暢以只依靠陌生人幫助,用招手搭車的方式,從北京出發(fā),開始了他們的旅程。
可是,真到把想象付諸行動的時候,還是免不了遭遇現實中的重重困難。出發(fā)那天,谷岳甚至發(fā)現自己的背包重到背不下樓梯。
等到他終于適應那個重量的時候,他發(fā)現北京開始下起了雨,而且越來越大,后來,他們在一個關口停下,準備開始他們的第一次搭車,但,幾個小時內,無數輛車從他們身邊經過,卻沒有一輛肯為在一旁舉著牌子招手的谷岳停下。
“這就像一個社會實驗?!惫仍佬稳荽钴嚨母杏X,“現在很多人都是看你能給我?guī)硎裁春锰幉艓湍?。”谷岳說,他知道好人依舊有很多,但是他們都不敢?guī)兔?,他們首先會質疑“舉牌人”是不是個好人。
雨中的苦等沒有結果,等到天快黑了,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出面:“你們要不回去,要不換個地方?!惫仍缹嵲跊]辦法,打了電話,向朋友求救。朋友把他們帶到更容易搭車的關口。在那里,終于有人愿意搭他們一程,去太原。
這并不是一個順利的開始,但是,萬事開頭難,谷岳相信,只要開了頭,接下來就好辦了。
gt;
山西、陜西、甘肅、新疆……17天出了國境,進入吉爾吉斯斯坦。谷岳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俄語卡片,上面寫著4句話:“我們倆要從中國搭車一路到德國/如果方便的話你能帶我們一路嗎/不好意思,我們可能沒有錢給你,但是有香煙和微笑/非常感謝?!惫仍牢⑿χ冻鲩W亮白牙,旁邊是手里握著一包煙的劉暢。
除了微笑,谷岳還有其他“法寶”拉攏當地居民,比如,有時他會變戲法似的拿出一臺巴掌大的藍牙打印機,給當地人拍下照片,現場打印出來。本來客氣虛笑著的當地人接過照片,端詳自己的全家福,仰頭大笑,谷岳也跟著他們一起笑。
劉暢的香煙和打火機也總能派上用場,有一次,它們還幫這位紀錄片導演找到了最打動他的故事。在烏茲別克斯坦的穆伊納克漁港,他們遇到了一位五十多歲的守衛(wèi),一開始這位名叫德魯克的老水手并不讓他們在此扎營,但當劉暢把他從中國帶來有毛主席浮雕的打火機送給他時,他高興得不得了,并同意了兩個陌生小伙子的扎營。
后來,這位大爺開始跟他們講述自己年輕時當水手的故事,那時候,他在咸海岸邊游泳,還曾出海捕魚。他指了指一旁沙漠里鐵皮斑駁的船,他曾為它驕傲。而如今,他只能看著那些廢船,從它們身上去尋求曾經的美好回憶。
一路行走,讓谷岳劉暢感動的故事還有很多。在土耳其,他們受到了出乎想象的熱情接待。“路上就是土耳其司機最善良了,他們看到別的車拋錨了,都會停下來幫你。”谷岳說道。
而谷岳他們真切感受到土耳其人的熱情與實在,是在一天晚上,他們碰到一個當地小伙子,專門把他們送到目的地,還帶他們參觀古城,并為他們付了一個四星級賓館的住宿費用。在酒店的房間里,谷岳和劉暢面面相覷,都以為自己在做夢,方才還準備在野地扎營的他們,這一刻已經住到了四星級的賓館。
旅行中的一切似乎都進行得美好和充滿意義。
唯一比較驚險的,是有一次他們在格魯吉亞搭上了一位發(fā)酒瘋的司機的車,在曲折的山路上把時速開到100多公里,并且看到前面有車就要超過去?!懊看挝叶奸]上眼準備撞車?!惫仍勒f道,而當他們叫嚷著要停下下車的時候,司機反而更為興奮,開得更快?!昂髞?,好不容易他才把車停下了,我和劉暢趕緊把我們的東西扔出車并逃了出來?!?/p>
2009年9月17日,德國和捷克交界處,谷岳和劉暢準備搭最后一輛車直達柏林。正準備拍紀念照時,一輛車已經停下,谷岳隨便上前一問,車主竟然爽快答應搭他們去柏林。
那一刻,谷岳有些懵。耗時三個半月的搭車生活,馬上就要到盡頭。
“這種在路上奔波的生活突然就結束了,還挺不習慣的?!惫仍雷猿暗溃诎亓忠姷脚岩量ǖ哪且豢?,谷岳竭力忍住流淚的沖動,他緊緊抱著心愛的女友,腦中閃過這三個半月中的每一個鏡頭,88次搭車中的每一次感動。
“現在生活環(huán)境中很多已經看不到的東西,旅行讓你重新看見,重新認識了?!惫仍栏锌馈,F在回想起來,他依舊覺得邁出第一步,是最困難的。
“等到以后身上的東西越來越多,就更難放下了。”谷岳的話讓人想起《搭車去柏林》片頭的那行字:“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p>
“有什么能讓你停下行走的步伐?”“紅綠燈?!薄谖⒉┑囊淮卧L談上,在被網友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時,谷岳的幽默回答也說明了他確實是個真正的行者,沒什么能讓他停下來。
2010年9月,完成“搭車去柏林”的谷岳休整后再次出發(fā),在阿拉斯加與劉暢會合,開始了他們的美洲穿越計劃,3萬3千多公里,用各種方法,從阿拉斯加到阿根廷,進行世界上最長的陸地穿越。并以這段行程為旅游衛(wèi)視《行者》欄目拍攝影片《一路向南》。
2010年9月7日,谷岳從中國寧波出發(fā),搭一艘集裝箱船橫穿太平洋到美國的塔科馬。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他從八九歲的時候,就開始夢想有一天能坐船環(huán)游世界,跨越那些大洋到世界的另一邊。上船前一晚,谷岳特意去趟超市,買了兩瓶小二、花生米,和一些零食準備跟船上的水手們愉快地度過這11天。
之后在阿拉斯加的菲爾班克斯,谷岳跟劉暢會合,并打算從那里搭車800公里去北美大陸有路的最北端戴德霍斯開始他們的阿拉斯加到阿根廷旅程。
在那里,搭上的第二輛車,車主是個多次坐牢的“前黑幫”,他來到阿拉斯加也是為了“轉正”,但三年前因為一些誤會,又被判刑8個月?!八愿穹浅i_朗也愛開玩笑。他說在加州時他曾經干過許多壞事,也有一些兄弟已經不在人世了?!焙髞?,他告訴谷岳和劉暢,阿拉斯加的監(jiān)獄是全美國最舒適的,他被判的三個月前每周還有自助餐和螃蟹。
這次搭車的經歷讓谷岳認識到,在這個社會,不能輕易評價別人?!八谋尘半m然很復雜,但他的心還是好的,還是喜歡幫助別人的?!?/p>
跟這位“前黑幫”走了100多公里后,谷岳他們來到一個孤零零的小鎮(zhèn), 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小鎮(zhèn)是沒人住的,它曾經是個淘金的地方,也是臨時建起來的,早就沒人了。那時,那里已經是早冬了,要知道,在冬天那里的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50攝氏度。
離下一個住宿地還有130公里。
幾個小時內路過他們身旁的車,都由于不順路而婉拒了他們?!巴砩咸貏e冷,周圍是荒野,真不知道該怎么辦?!北毁澲膸づ裰岸伎ㄔ诤jP那里,而他們也不可能在隨處都會有野獸出現的冰寒路邊睡下。好在,后來一位途徑的司機告訴他們,旁邊有座金礦,于是他們就去那里的宿舍,打地鋪蹭了一個晚上。
后來,谷岳和劉暢搭車到了北美有路的最北端,在北冰洋里游了次泳。之后一路向南,穿越了加拿大的洛基山脈。在波特蘭時,他們用1200美元買了一輛1991年的沃爾沃,用一個月自駕穿越美國西部和墨西哥,共12500公里。
除了搭車之外,一路上,谷岳他們感受了更多生活和職業(yè)的體驗:比如漁夫、消防員、牛仔、淘二手車、考駕照……
當被記者問到在這么多年的旅程中,是否曾動過放棄的念頭時,谷岳堅定地回答道:“從沒有過?!彼ΨQ或許自己這個人天生比較“擰”,盡管他時常會感到焦慮,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搭上車,不知道明天能到哪兒,不知道今晚能睡哪兒,但是,放棄這個單詞,不曾在他腦中出現過。
那么,或許有人會情不自禁地想知道,他放棄工作,放棄美國優(yōu)越的生活,費了那么大力氣進行著艱難的旅程,他所得到的又是什么?
谷岳自己也思索過這個問題,他說不出一個太具體太明確的答案。他只記得,自己在美國上大學的時候,教授在文學課里整整一年都在討論,試圖從古希臘到現今的文學作品里得出,什么是good life,如何去追求good life。
“不是從旅行中得到什么,而是這個旅行,給了你什么?!惫仍乐貜娬{兩者間的主動與被動關系。那些旅途生活中所面臨的不可預知的事情,不管是好與壞,都讓谷岳感覺到自己在活著。就如他一直所說的那樣,旅行不僅讓我了解這個世界,更讓我了解自己。
現在,谷岳在北京每天騎車到居住地附近的公園,找個咖啡館,專注寫他關于“行在路上”的書。寫完書后,拉到贊助的他很快就又要出發(fā)了。把從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后半段旅程,從墨西哥延續(xù)下去。
“這次去南美,只要不被劫持綁架就行!”談起將要面對的未知旅程,谷岳有些擔憂,不過,只是一剎那,畢竟他始終堅信:“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幫你?!?/p>
責編 羅嶼 LuoYu77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