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韻
(咸寧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
周 韻
(咸寧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是教育者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本文從語料庫語言學的視角,指出使用語料庫能夠確保為英語教學提供反映語言使用本來面貌的語言材料并協(xié)同教師確定教學重難點,此外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語料庫推動下的英語教學將成為現(xiàn)代英語教學的主旋律。
語料庫語言學;語料庫;英語教學
在我國,英語教育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從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階段開始,英語教育就如影相隨。在大學階段,雖然學習的專業(yè)范圍有所不同,但是在很多高校,學生們還是被統(tǒng)一要求參加CET4/6,其中CET4成績是否合格被許多大學作為授予學士學位的一項重要依據(jù)。在碩博入學考試中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被納入考試范圍,甚至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的職稱考試中,英語也占有一席之地。既然英語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質(zhì)量一貫是廣大英語教育者們研究探索的問題,隨之也出現(xiàn)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近年來,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語料庫在英語教學中日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語料庫與英語教學及研究的結(jié)合無疑是一條值得深入探索的科研之路。
語料庫,顧名思義,就是存放語料的倉庫。根據(jù)《朗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詞典》一書,語料庫是為研究人員和想知道單詞和其他語言項目是如何使用的教材開發(fā)人員而搜集和比較的一批自然語言材料。語料庫可以是一些句子,也可以是一套書面文本或者錄音。在現(xiàn)階段我們所說的語料庫多是指電腦語料庫,是一個由大量在真實情況下使用的語言信息集成的,可供計算機檢索的,專門做研究使用的巨型資料庫。它以其容量大、語料真實、檢索快捷準確等獨特的優(yōu)勢在現(xiàn)代語言學研究和語言教育中正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
語料庫的設計通常有其特定的目的,不同的目的決定了語料庫的不同分類。大致來說,語料庫有其以下幾種類型:
專門語料庫(specialized corpus):某一類型文本的語料庫,如學術文章、學生寫作等。
通用語料庫或者參考語料庫(general corpus or reference corpus):由很多不同類型文本組成的大型語料庫,通常用于語言學習(如詞典)的參考材料或者用來作為專門語料庫比較的基礎。
可比較語料庫(comparable corpora):包含同等類型和相同數(shù)量文本,可進行差別比較或者對等比較的不同語言或者語言變體的兩個或者多個語料庫。
平行語料庫(parrallel corpora):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語言的語料庫,由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
學習者語料庫(learner corpus):以收集語言學習者產(chǎn)生的文本或者語言樣本而得到的語料庫。
作為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語料庫語言學是一門將語料庫與語言學相結(jié)合的學科。Crystal(1991)指出“以語料為語言描寫的起點或以語料為驗證有關語言的假說的方法稱之為語料庫語言學。[2]”繼Bloomfield之后的一些美國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家開始利用語料庫研究語言,這些語言學家受實證主義和行為主義觀點的影響,認為語料庫中的材料是語言學研究的主要素材[3]。何安平(2004:2)將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劃分為三個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70年代為第一階段。早期階段主要是紙質(zhì)文本語料庫,用作編撰語法書或者是詞典的依據(jù)。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先后建成了BROWN,LOB以及LLC三大經(jīng)典語料庫,為現(xiàn)代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語料庫語言學發(fā)展的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至90年代,在此期間各國都開始建設自己的語料庫甚至國與國之間共同建立語料庫。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是語料庫語言學發(fā)展的第三階段。這一時期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由于電子計算機技術迅猛發(fā)展所帶來語料庫的大規(guī)模建設以及預料路在于語言相關的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
在我國英語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初興起的。我國第一個專門用途英語語料庫(JDEST)是于1982年由上海交通大學的黃仁杰、楊惠中教授主持建立,開始了語料庫語言學在中國的研究。2003年,桂詩春和楊惠中教授主持完成了中國學習者語料庫(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除此之外,還有南京大學創(chuàng)建的中國學習者英語口語語料庫(Spok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建立的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英語語料庫等。隨著各類語料庫的興建,語料庫語言學在中國的研究也蓬勃興起,其中既包含有語料庫的直接應用,即直接采用語料庫手段進行課堂教學,也有通過對目標語或者中介語的語言特征進行描述和分析的間接應用。除此之外,語料庫建設以及其檢索工具的應用開發(fā)也層出不窮。
我國英語教育時間長,投入大,但是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不佳。按照西方標準來衡量的話,中國的英語教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失敗,因為中國的通過了CET4/6的大學畢業(yè)生只能閱讀和理解相當于美國公立小學三年級水平的基礎英語,并且缺乏他們的聽力寫作以及會話技巧[4]。導致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使用的英語教材與英語的實際使用狀況脫節(jié)。英語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向?qū)W生提供真實有效的輸入是確保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然而如今市場上林林總總的英語教科書是否起到了這個作用呢?根據(jù)Lam(2009)對比會話小品詞“well”在香港英語口語語料庫和教科書語料庫中的用法發(fā)現(xiàn)一些重要分歧:well在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頻率要遠遠高于其在教科書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就well在句子中的位置而言,語料庫分析顯示96%的well都出現(xiàn)在句首和句中,而教材數(shù)據(jù)中則表明90%的well來自于句首[5]。該研究顯示教材的內(nèi)容體系與該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有出入。
教材中語言使用的范例應該盡量貼合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而語料庫則是對語言使用情況的一個真實反映。但是在我國目前出版的絕大多數(shù)教材和教學參考書都未能體現(xiàn)高頻語言現(xiàn)象優(yōu)先的原則,還停留在均衡對待語言現(xiàn)象的基礎上[6]。教材的編寫如果不能體現(xiàn)該語言使用的真實面目,那么學生就難以掌握其精髓,因而難以達到與本族語使用者相似的水平。借助語料庫,我們可以將教材編寫的關注點轉(zhuǎn)化為一些具體的可量化的檢索項,通過提取和觀察其呈現(xiàn)頻數(shù)來作為考察教材質(zhì)量的評判點。例如,一本英語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詞匯量直接決定了該教材的難易程度。Nation(1990)年的研究中指出:英語語篇中87%的單詞都是來自于2000個最常使用的高頻詞。如果教材的編寫重點沒有凸顯這些高頻詞的重要地位,學生所掌握的內(nèi)容則不是英語使用真實情況的反映,好的教學效果就得不到保證[7]。要衡量一本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詞匯情況,可以用來自國外大型語料庫的英語基本詞匯表和教材語料庫所生成的詞頻表作對比,調(diào)查該教材在廣度和深度上對目標與最基本詞匯及最常用意義、搭配的覆蓋情況,以此確定該教材在詞匯角度優(yōu)劣。
語料庫研究表明:成年本族語使用者高達70% 的語言呈公式化特征,并在普通語言表達中,單詞和詞組的組合方式遠比語法允許范圍內(nèi)的可能性少。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都主要由框架式搭配構(gòu)成[8]。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提醒學生注意程式語的存在并且著重進行熟記和使用。但是英語中有大量的程式語存在,如何確定教學的重點及目標呢?張彥斌在1982年指出,對于在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匯及其意義、用法必須給予詞頻統(tǒng)計(word frequency count)只有那些經(jīng)常被使用的高頻詞才應該被納入使用范圍,而每個詞條下不同詞義出現(xiàn)的百分比也應該列出作為教師教學的參考[9]。恰當?shù)氖褂谜Z料庫可以幫助教師確定教學的重心。例如,在英語中有大量的有at+the+noun+of結(jié)構(gòu)構(gòu)成的短語。借鑒語料庫工具可以迅速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此種類型的短語或者是此類短語中出現(xiàn)頻率高的部分。在網(wǎng)站http://corpus.byu.edu/bnc/中檢索 at the[nn ﹡]of得到一系列短語,按照頻數(shù)高低排列如下
表1 at+the+noun+of結(jié)構(gòu)短語使用頻率
從表1中可以看到at+the+noun+of結(jié)構(gòu)的短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at the end of,其次分別為at the university/top/time/beginning of等。通過觀察以上短語可以發(fā)現(xiàn)此類結(jié)構(gòu)多用來表示起止點(at the beginning/end of)時間或年齡(at the time/age of)亦或是空間方位地點等(at the top/centre/bottom/edge/unicersity of)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的注意引導學生留意此類短語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和意義。
如果換用chart方式察看,則會發(fā)現(xiàn)at+the+noun+of結(jié)構(gòu)的語體特征:在期刊雜志類中出現(xiàn)最多,其次是在學術性文章和小說中,在口語中則出現(xiàn)的最少。從上述結(jié)果可以發(fā)現(xiàn)此類型段與主要用于正式嚴謹?shù)臅嬲Z中,口語中的使用頻率則相對低些。
表2 at+the+noun+of結(jié)構(gòu)短語使用語體特征
語料庫還可以用來幫助教師設立練習。上述的搜索結(jié)果在KWIC方式下,則能夠顯示該類型短語在各種不同語境中的使用情況。例子的出處均來自本族語使用者的真實經(jīng)歷,而絕非語法規(guī)則基礎上憑空想象的產(chǎn)物,對于幫助學生掌握原汁原味的英語有很大的作用。教師也可以將這些句子設計成練習形式,以便學生盡快掌握相似類型的不同短語。表3是由at+the+noun+of結(jié)構(gòu)的例句去掉中間的名詞后設計成為填空題,考查學生對此結(jié)構(gòu)類型短語的掌握情況。
表3 基于語料庫設計的填空題
隨著電子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日益深化的教育改革,自主學習越來越成為當前教與學的一個重要渠道。但是,自主學習并不是不需要教師指導的一種學習。恰恰相反,它更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規(guī)劃,并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語料庫技術支持下的數(shù)據(jù)驅(qū)動學習無疑是對自主學習的一個好的嘗試。數(shù)據(jù)驅(qū)動學習的基本理念符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想,由學生觀察教學材料,進行推斷假設和相互討論最后歸納出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qū)W生推薦一些可以免費使用的語料庫網(wǎng)站。比如http://www.natcrop.ox.ac.uk;http://corpus.byu.edu.time;http://corpus.byu.edu/coca等。以上三個語料庫各有不同的側(cè)重點:第一個網(wǎng)址是包含有一億詞匯的英語國家語料庫,收集了從1980年至1993年的口筆語語料。第二個網(wǎng)址則是關于美國《時代》雜志從1923年至2006年一億詞的書面語料庫,從中體現(xiàn)了美式書面英語八十多年的變遷。第三個網(wǎng)址則是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COCA)包含有425 million詞次,時間跨度為1990-2011年,主要體現(xiàn)近現(xiàn)代美式英語的使用情況。以上這些語料可以用來幫助學生檢查自己的語言使用是否正確得體。在寫作中,學生常會遇到無法確定模棱兩可的表達,想使用某種搭配但是又不知道是否可行。求助于字典吧,字典上只列出了有限的幾種搭配用法,而學生們想知道自己的這種用法是否正確。這時,他們可以將所擬采用的詞組或者搭配輸入語料庫的搜索項中。如果搜索結(jié)果顯示沒有匹配項,那么則表明這種用法并不被本族語使用者所采用。例如:如果學生想知道charge的具體用法,可以將該詞輸入COCA語料庫search string一欄,并在collocate一欄選擇不同的數(shù)字以限定charge一詞前后出現(xiàn)的單詞的個數(shù)。經(jīng)過相關操作,可以發(fā)現(xiàn)最常使用的詞組有in charge(of),take charge(of),charge against等。通過語料共現(xiàn),學生能夠看到各類型短語使用的語境,幫助他們掌握其用法。除此之外,語料庫還可以用來幫助辨析近義詞等等。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將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zhàn),只有如實體現(xiàn)英語作為本族語使用特點的教學才能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該門語言。語料庫與英語教學的結(jié)合無疑是值得探索的一條新路。
[1]何安平.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Crystal,D.Stylistic profiling.In 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r of Jan Swartvik[M].London:Longman,1991.121 ~238.
[3]Leech,G.The state of the art in corpus linguistics[M].In Adjmer,K.and Altenberg,B.(eds.)1991.
[4]Wolff,M.Of the students,by the students and for the students[M].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10.
[5] Lam,P.W.Y.Discourse particles in corpus data and textbooks:the case of well[J] .Applied Linguistics.2009,31/2:260~281.
[6]潘璠,馮躍進.語料庫語言學與外語教學思路的轉(zhuǎn)變[J].外語學刊,2000,(4).
[7] 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 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8]Altenberg,B.On the phraseology of spoken English:the evidence of recurrent word combinations[A].In A.P.Cowie(Ed.).Phraselogy:Theory,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9]張彥斌.理工科公共英語教學大綱的制定[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2,(1) .
G642.4
A
1006-5342(2011)11-0091-03
201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