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仕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外語系,陜西楊凌 712100)
國內英語寫作研究述評
——十年回眸
程仕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外語系,陜西楊凌 712100)
在對 2000—2009十年間刊載在國內九種外語類核心期刊上有關英語寫作的文章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上,從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角度,對國內英語寫作研究的特點作以簡要述評,結果表明:研究內容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主要表現在關于檢驗寫作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實驗研究已趨成熟,基于語料庫的文本特征分析研究已成規(guī)模,關于寫作過程的研究緩慢上升,關于寫作評估和測試的探討逐步加強;研究方法日趨科學化和多元化,即實證研究為主,非實證研究為輔。
英語寫作研究;教學模式;寫作過程
基于寫作能力在英語水平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國內學界對其給予了廣泛的關注。相應地,關于英語寫作的研究“源源不斷,有匯流成川之勢”[1]51。針對這些研究的回顧性報道近年來也相繼出現[1]51-59,[2]55-60,[3]。此類研究分別就不同時間段國內英語寫作領域的研究成果作了總結。筆者以 2000—2009十年間刊載在國內外語類九種核心期刊上的有關英語寫作的文章為研究對象,旨在報道國內英語寫作研究的最新進展,以利于未來研究者對這一研究領域的整體把握,從而促進國內寫作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筆者通過查看 2000—2009十年間發(fā)表在國內九種外語類期刊上的文章目錄,遴選出與英語寫作研究有關的文章 273篇。九種期刊分別為《外語與外語教學 》、《外語教學與研究 》、《外語教學 》、《外語研究 》、《外語學刊 》、《外語界 》、《現代外語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和《外語電化教學》。筆者進一步對檢索出來的文章按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進行了分類統(tǒng)計。
(一)英語寫作研究的新進展
1.研究內容
通過概覽文章摘要及研閱其他同類研究,筆者對檢索出的 273篇文章按寫作教學、文本特征、影響英語寫作的因素、反饋與評估四類主題進行分類,結果顯示如表 1。
表 1 國 內 英 語 寫 作 研 究 主 題 分 布 概 況
表 1中顯示:有關寫作教學研究的文章最多,占41.03%,其次是關于文本特征的分析,占25.64%,再次是關于影響因素的探討,有關寫作評估與測試的文章所占比例最低。這種分布趨勢與李志雪和李紹山[2]57的統(tǒng)計結果一致。但通過對各部分文章的細化分析,發(fā)現國內寫作研究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均呈現出新的特點。
(1)關于檢驗寫作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實驗研究日趨成熟:國內近年來針對寫作教學模式的探討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介紹和經驗總結的層面,在實踐中檢驗寫作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實驗性研究日趨成熟。內容涉及過程法與結果法、寫長法、體裁教學法等。近年來,研究者越來越關注借助于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手段等以達到輔助或改進寫作教學之目的,例如張艷紅、程東元[4]和樓荷英、陳明陽等[5]對網絡環(huán)境下寫作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進行了檢驗。
(2)基于語料庫的文本特征分析的研究已成規(guī)模:如果說張淑靜 (2002)、楊采梅、寧春巖 (2002)和馬廣惠(2002)的研究表明學習者語料的對比分析已開始在中國運用[6],那么近五年語料庫對比分析在深度和廣度上的拓展則表明基于語料庫的文本特征分析研究已成規(guī)模。這在對中國學生語言特征的分析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借助于各類國內外語料庫,如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中國學生英語口筆語語料庫、國際英語學習者語料庫和本族語者書面語語料庫,研究者們發(fā)現中國學生在詞匯、句法、文體上均呈現出與本族語學習者不同的特點。
(3)關于寫作過程的研究緩慢上升:王立非[1]54回顧了國內 1993—2003年間有關二語寫作的實證研究成果,發(fā)現國內專門描寫寫作過程的研究幾乎沒有。本研究發(fā)現,近年來對學習者寫作過程的研究緩慢上升,主要涉及影響學習者復雜的非語言因素。如吳紅云和劉潤清關于寫作元認知理論的系列報道[7~8],徐錦芬和唐芬[9]對寫作成功者與寫作不成功者在寫作元認知知識上的差異分析,韓松[10]對影響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寫作過程的元認知因素的量化對比分析等。
(4)關于寫作評估和測試的探討逐步加強:盡管此類文章所占比重最低,但相對而言,關于這一領域的研究在逐步加強。關于作文的反饋,研究者們提出了包括自我評估、同伴互評、教師反饋等多種評估方法,并通過實驗對比其優(yōu)劣,以期建立一套有效的評估機制。在寫作測試領域,為減輕人工評分的負擔,同時也為了克服人工評估在可信度方面存在的問題,研究者加強了對計算機這一新技術在寫作測試領域應用的探索。近年來,出現了關于大學英語四、六級作文網上評卷系統(tǒng)的簡介,電子檔案袋以及電子軟件評估系統(tǒng)應用于寫作測試的嘗試以及學習者自動評分系統(tǒng)的探索。
2.研究方法
本文綜合了高一虹(1999)[11]和文秋芳 (2004)[12]關于研究方法的分類標準,將研究方法分為實證研究和非實證研究。非實證研究包括理論應用及現狀描述、操作描述以及個人經驗總結及建議;實證研究包括定量研究 (非實驗性研究、實驗性研究、問卷調查)、定性研究(語篇分析、個案研究)和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混合設計。定性研究收集數據的方法包括訪談、日記、觀察、有聲思維、參與體驗等。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開放式問題的調查問卷和語篇的分析,如以數字統(tǒng)計為主,則算量化研究;如以原話/原文本的引用和細致分析為主,則算質化研究。按以上標準,分類結果顯示如下:
表2 國內英語寫作研究方法統(tǒng)計
從表 2中可以看出,1999—2008年有關英語寫作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呈現出以下的特征:
第一,總體上說,國內英語寫作研究實證研究比例(62.27%)超過非實證性研究 (37.73%),占主導地位。
第二,在非實證研究類文章中,操作描述 (57篇)占文章總數的20.51%,而個人經驗總結及建議的文章僅占 2.56%。
第三,在實證研究類文章中,定性與定量混合式設計的文章比例最大,占文章總數的 27.84%。
總之,近十年中英語寫作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體現了多元化與科學化的特點,進一步驗證了劉潤清[13]對我國外語教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的前瞻性預測。在《外語教學研究方法的發(fā)展趨勢》一文中,他指出,外語教學研究“從研究方法上講,從定量研究轉到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同時也反映了國內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西方的趨勢趨于一致——“……從量化走向質化并進而嘗試二者的結合……從現代的范式統(tǒng)一走向后現代的范式多元?!盵11]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實證類研究中,運用結構方程模型統(tǒng)計軟件進行英語寫作過程的理論構建的文章開始出現(結構模型方法是目前應用語言學量化研究的新方法)。
(二)對英語寫作研究現狀的思考
近十年來,我國的英語寫作研究一直在與時俱進,從結果教學法到過程和體裁教學法,從行為主義理論到交際理論再到建構主義理論,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主觀的說理論證到客觀的實證研究,國內的英語寫作研究取得了實質上的進展。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及有待探討的課題,比如關于寫作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實驗研究也很少考慮到寫作的文化、社會、政治等語境;雖然通過語料庫研究揭示了中國英語學習者書面語的特征,但如何為制定大綱、編制教材、課程設置提供反饋的研究幾乎是空白;有關寫作過程的研究只關注第一寫作過程,即老師發(fā)給作文題目,到學生成交作文,對第二寫作過程則很少有人關注;同時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英語寫作關系的研究,多是關于寫作策略的,而對學習風格、學習動機、學習焦慮等對寫作成績的影響也很少有人研究。
通過對 2000—2009十年間國內九種外語類核心期刊上刊載的有關英語寫作的文章進行系統(tǒng)的分類統(tǒng)計,筆者發(fā)現我國英語寫作研究已步入其成熟期:在數量不斷增長的同時,研究內容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研究方法也日趨多元化和科學化。進一步的分析顯示,近年來國內英語寫作研究加強了其薄弱環(huán)節(jié)的研究力度。這些研究成果為國內英語寫作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指導,從而為提高國內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寫作能力提供了可能。筆者希望國內寫作研究者能夠在繼續(xù)深化現有研究的同時,對許多新的領域加大其研究力度,以期促進我國英語寫作研究的長足發(fā)展。
[1]王文宇,王立非.二語寫作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 [J].外語界,2004,(3).
[2]李志雪,李紹山.對國內英語寫作研究現狀的思考——對八種外語類核心期刊十年 (1993—2002)的統(tǒng)計分析[J].外語界,2003,(6).
[3]姚蘭,程驪妮.我國 20世紀 80年代以來英語寫作研究狀況之研究[J].外語界,2005,(5).
[4]張艷紅,程東元.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寫作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設計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07,(5).
[5]樓荷英,陳明陽,等.運用網上輔導和師生論壇的寫作教學研究[J].外語界,2008,(4).
[6]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國大學生英語書面語中的口語化傾向——高水平英語學習者語料對比分析 [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
[7]吳紅云,劉潤清.二語寫作元認知理論構成的因子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
[8]吳紅云,劉潤清.寫作元認知結構方程模型研究 [J].現代外語,2004,(4).
[9]徐錦芬,唐芳.英語寫作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元認知知識差異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6).
[10]韓松.元認知在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寫作中作用的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10).
[11]高一虹,李莉春,等.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發(fā)展趨勢[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2).
[12]文秋芳,王立非.二語習得研究方法 35年:回顧與思考[J].外國語,2004,(4).
[13]劉潤清.外語教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4).
A Review of Domestic EFL W riting Studies in the PastDecade
CHENG Shi2juan
(NorthwestA&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
This papermakes a survey of articles concerning EFL writing published in nine of the domestic major linguistic journals in the past decade(2000—2009)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The close analysis reveals that:(1)the range of research topics has been widened and deepened: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to test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writing teaching models has reached a more advanced stage;the comparative corpus2based text analysis has been increasing steadily;the empirical re2 search on writing process is taking shape;and researches on writing evaluation and testing has been strengthened. (2)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becomingmore diversified andmore scientific:the percentage of empirical researches exceeds thatof non2empirical resear2 ches.
research on EFL writing;teachingmodel;writing process
H315
A
1001-7836(2011)02-0153-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2.060
2010-08-30
程仕娟 (1986-),女,陜西旬陽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責任編輯:劉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