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金
文身,也即刺青,在中國歷史上從未被主流社會所接納。它與古文明同源,在東西世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意象。
古希臘:“沒有文身的人就不是好出身”
埃及金字塔內,有存放超過四千年的木乃伊,其中男女貴族身上都刻有明顯的文身杰作。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也曾經(jīng)在一篇手記里這樣記述:“沒有文身的人就不是好出身。”希羅多德生活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484~前425年,那時的古希臘人盛行文身,文身部分地成為上層社會的象征。
19世紀末,歐美社會的上層人士同樣鐘愛文身。死于薩拉熱窩行刺事件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他的后腰右方也刺了一條大蛇的圖案,據(jù)說是為了起到神佑和護衛(wèi)的作用,但一顆悲劇的子彈仍然洞穿了他的身體。
近代的歐美人對于文身的了解,來源于那位充滿傳奇與悲劇色彩的庫克船長。
1767年,英國皇家學會為了觀察金星最接近地球時的狀況,選中了詹姆斯·庫克來組織一支深入南半球的遠征隊。八個月后他們登上了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島,當?shù)赝林奈纳硪鹆藥炜说淖⒁?。在之后的?shù)次航程中,他詳細調查了這些土著身上的紋樣,數(shù)次參加了他們的文身儀式,并且寫入他的航海筆記。不幸的是,1779年2月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臺風,釀成了庫克一行與土著們的沖突,他在混戰(zhàn)中被殺。
這位冒險家去世以后,他的筆記被公布于世,人們癡迷于其中關于文身的五彩繽紛的描述,土著文身者被帶到印第安人、波利尼西亞人和歐美人組織的馬戲團里參加表演,人們競相文身,并以此為榮。
而今,文身已經(jīng)成為了歐美人的“寵物”,美國的一個媒體做過一項統(tǒng)計,在美國大學里18歲到29歲的群體中,大概有36%的人至少有一個文身標志,而且這個數(shù)字還有逐步增長的趨勢。
古代中國:黥刑留下的創(chuàng)痛
文身在中國的境遇明顯不同。其實文身在中國古已有之,刻在龜甲上的“文”字曾有幾個版本,雖然小有差異,但都仿佛一個站立的人,前胸刻畫著各種符號,算是“文身”起源的很直觀的證據(jù)。
文身所使用的工具有植物的刺、動物的骨骼、鐵器時代后的針尖、刀刃??傊?,需用利器刺破皮膚,再行染色,必然會毀傷皮膚,毀傷身體,這從根本上違背了儒學的要義。對良善者引導,對作惡者便要侮辱和懲戒。差不多和儒家學說同時出現(xiàn)了一種“黯刑”,即在罪犯的臉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使之再也擦洗不掉,名列周代五刑之一。
從有壞人刺青,到剌青的都是壞人,這是中國人沿襲下來的難以撼動的邏輯。那“岳母刺字”是個例外嗎?是也不是。
岳飛刺青有著很深的歷史背景。岳飛曾經(jīng)是抗金英雄王彥的部下,而王彥麾下令金人聞風喪膽的“八字軍”,得名于臉上所剌的八個大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p>
宋時行伍中文刺,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不同的文身圖案,也能代表不同的軍隊從屬關系。與岳飛之死相關的南宋四大名將之一的張俊,抗金不力,卻很有經(jīng)商的智慧。他讓士兵在杭州為他每天搬運石頭,營造著名酒肆:太平樓??嗖豢把缘膹埣臆娊佣B三地逃亡,張俊便想出一個絕招,“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謂之花腿”,目的是為了“不使之逃于他軍,用為驗也”。
即便開明如唐宋,文身仍然不入宗室,為文人士大夫所不齒。大概因為雕青率先流行于行伍,而刺青的武人容易給人以一種剽悍難纏的恐怖感,因而在北方,北宋中期,刺青還是被視為不端的行為。宋朝皇帝曾經(jīng)明令,皇室趙姓后裔“不許雕青”。而后,明清兩代,直至民國,文身都是被嚴令禁止的。
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加入黑幫的規(guī)矩往往有兩項,一是飲酒盟誓,一是刺青標識身份。連大佬杜月笙也不例外,在他的右手腕上刺有一只藍靛的鐵錨。熟悉杜月笙的人都知道,他本人喜歡一年四季身著長衫馬褂,他這么做就是可將“剌青”遮蓋無遺,以顯露他不同于一般黑幫成員的文質彬彬的作派。
(孟星星薦自《中華遺產(chǎn)》)
責編: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