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玉
(長江大學 體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新奧運周期中外女排優(yōu)秀接應二傳個人進攻能力的發(fā)展特點分析
李煥玉
(長江大學 體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采用文獻資料和錄像統(tǒng)計等方法,對新奧運周期中的中國、巴西、美國、日本和意大利女排主力接應二傳個人進攻能力的發(fā)展特點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日本和巴西女排接應二傳的個人進攻能力處于穩(wěn)步發(fā)展階段;美國和意大利女排接應二傳的調(diào)整取得了尚佳的效果,新隊員的個人進攻能力較高,而且已稍好于老隊員;中國女排接應二傳的調(diào)整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尤其在個人進攻能力方面并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的突破,反而與其它各國隊員的差距逐步變大。建議:中國女排應從訓練模式與方法、運動員選材、后備人才梯隊建設和教練員任用等方面入手,解決接應二傳位置的“短板問題”。
新奧運周期;女排;接應二傳;個人進攻能力;發(fā)展特點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的新奧運周期里,一些國家女排隊伍對接應二傳隊員作出了積極的調(diào)整。從目前中國女排的整體狀況上看,接應二傳個人進攻能力的發(fā)展問題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主要從發(fā)球、扣球和攔網(wǎng)等代表進攻能力的技術指標入手,對2008年奧運會與2010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中,中國、巴西、美國、日本和意大利女排隊伍中主力接應二傳的個人進攻能力進行比較分析,了解中國女排與世界女排強隊中主力接應二傳的個人進攻能力的發(fā)展特點,提出了解決中國女排接應二傳問題的建議,為新奧運周期中人才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1.1研究對象
以參加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的中國、巴西、美國、日本和意大利女排的主力接應二傳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通過觀看比賽實況錄像和收集比賽技術統(tǒng)計資料,對中國、巴西、美國、日本和意大利女排參與的所有比賽場次(包括2008奧運會預賽21場球,決賽7場球和2010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15場球)中主力接應二傳的個人扣球、發(fā)球和攔網(wǎng)得分,以及進攻總得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中國與巴、美、日、意在兩大賽事中比賽成績的比較
由表1可知中國、巴西、美國、日本和意大利女排在兩大賽事中的名次。從比賽名次上來看,2010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與2008年奧運會相比較,巴西和中國女排的名次下降1位,美國女排的名次上升1位,意大利女排的名次上升2位,而日本女排的名次保持未變。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隊在2010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中,戰(zhàn)勝過巴西和意大利女排。因此,從比賽的結果與過程分析,2008年奧運會后,美國、意大利和日本女排成績呈向上發(fā)展趨勢,巴西女排保持著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國女排受人員調(diào)整和傷病的影響,比賽狀態(tài)不是很穩(wěn)定。
2.2中國與巴、美、日、意女排主力接應二傳基本情況的比較
表2 中、巴、美、日、意女排主力接應二傳的基本數(shù)據(jù)對比表
由表2可知,2010年與2008年兩大賽事的隊員比較,五名接應隊員平均扣球和攔網(wǎng)高度稍低,隊員的年齡更加年輕化,尤其是2010年美國、日本和意大利三個國家女排接應隊員都低于25歲。說明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她們正處在一個年齡的黃金期,有利于競技狀態(tài)和水平的發(fā)揮,而中國女排主力接應二傳可能將面臨一個調(diào)整的困境。
2.3中國與巴、美、日、意女排主力接應二傳個人進攻總得分能力的比較
個人進攻總得分包括扣球、發(fā)球和攔網(wǎng)三項個人得分。由表3可知,2010年與2008年兩大賽事比較,接應二傳沒有調(diào)整的巴西與日本女排中,謝拉的個人進攻總得分占全隊的比例從22.6%降到18.8%,個人場均得分沒有太大變化;木村紗織的個人進攻總得分占全隊的比例從23.2%提升到30.2%,個人場均得分也從12.2分上升到21.0分。接應二傳調(diào)整的中國、美國和意大利女排中,李娟的個人進攻總得分占全隊的比例與個人場均得分都稍低于周蘇紅,而胡克爾要稍好于哈尼夫,奧托拉尼則要明顯好于阿奎羅。就個人進攻總得分能力而言,謝拉保持在一個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木村紗織上升較大;胡克爾與奧托拉尼要稍好于哈尼夫與阿奎羅;李娟要比周蘇紅稍差些。從個人進攻總得分排名榜上看中國女排接應二傳的情況,周蘇紅的排名低于謝拉和哈尼夫,但李娟與其他四國隊員的排名卻存在較大差距。
表3 中、巴、美、日、意女排主力接應二傳的個人進攻總得分情況對比表
2.3.1中國與巴、美、日、意女排主力接應二傳個人發(fā)球和攔網(wǎng)得分能力的比較
由表4可知,2010年與2008年兩大賽事比較,謝拉的個人發(fā)球場均得分提高了0.2分,攔網(wǎng)場均得分從2.6分降到2分;木村紗織個人發(fā)球場均得分從1.2分降低到0.2分,攔網(wǎng)場均得分上升了0.7分。周蘇紅的個人發(fā)球場均得分高出李娟的1.6分,胡克爾比哈尼夫低0.4分,奧托拉尼比阿奎羅低0.9分;李娟的攔網(wǎng)場均得分比周蘇紅高出1分。說明謝拉的個人發(fā)球得分能力較為穩(wěn)定,攔網(wǎng)得分能力有所下降;木村紗織個人發(fā)球得分能力有所下降,而攔網(wǎng)得分能力有所提高;李娟的個人發(fā)球得分能力稍差于周蘇紅,而攔網(wǎng)得分能力稍好于周蘇紅。在個人發(fā)球和攔網(wǎng)能力方面,我國女排接應二傳與其他四國隊員沒有太大的差別,且各隊接應二傳都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2.3.2中、巴、美、日、意女排主力接應二傳的個人扣球得分能力的比較
由表5可知,2010年與2008年兩大賽事比較,謝拉個人扣球得分能力較為穩(wěn)定,但在巴西全隊中的扣球得分有所下降;木村紗織個人扣球得分能力上升到一個較好的階段;李娟個人扣球得分能力稍遜于周蘇紅;胡克爾與奧托拉尼的個人扣球得分能力要好于兩位老將哈尼夫與阿奎羅,且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另外,在個人扣球得分能力方面,我國女排接應二傳比其他四國隊員都要稍弱。
表4 中、巴、美、日、意女排主力接應二傳的個人發(fā)球和攔網(wǎng)得分情況對比表
表5 中、巴、美、日、意女排主力接應二傳的個人扣球得分情況對比表
3.1結論
1)2008年奧運會后,美國、意大利和日本女排成績呈向上發(fā)展趨勢,巴西女排保持著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國女排受人員調(diào)整和傷病的影響,比賽狀態(tài)不是很穩(wěn)定。
2)從各國女排接應二傳在比賽中的水平發(fā)揮看,運動員的基本身體條件是比賽水平發(fā)揮的基礎,全面的、適合自己球隊戰(zhàn)術體系的技術特點是隊員水平發(fā)揮的關鍵;另外,年齡優(yōu)勢也是運動員水平發(fā)揮的條件之一,隊員的年齡在25歲左右是一個黃金期。
3)從2008年奧運會后到2010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期間,李娟與周蘇紅相比較,個人進攻能力方面并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的突破,反而與其它各國隊員的差距逐步變大。
3.2建議
1)改進訓練模式,充分發(fā)揮專業(yè)體能師對于中國女排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和傷病預防的重要作用;合理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改進各項技術,全面發(fā)展運動員的發(fā)球、攔網(wǎng)和扣球的得分能力,來提高個人進攻能力,從而發(fā)揮接應二傳在比賽中的重要作用。
2)選擇年齡結構合理、身體條件優(yōu)秀,尤其是合適中國隊戰(zhàn)術體系的接應二傳。
3)對隊伍的建設要遵循排球運動的發(fā)展規(guī)律,奧運前周期要儲備豐富的人才資源,奧運后周期的球隊陣容調(diào)整要快速合理。
4)教練的更換不能過于頻繁,因為一個主帥一個思路,一個主帥一個隊伍,一個主帥一個側重,頻繁的換帥對于中國女排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對教練員的執(zhí)教水平和能力的判斷,應遵循長期性、發(fā)展性和客觀性等原則,不能急功近利,以幾場比賽輸贏下定論。
[1] 郭榮.2003年世界杯男子排球賽優(yōu)秀接應二傳運動員進攻特點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2):61-62.
[2] 魏琳,方傳,于云萍.女排接應二傳的進攻能力SRS評價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3,7(4):62-63.
[3] 陳忠和,陳少堅.應對世界女排新格局中的中國女排[J].體育科學研究,2004,8(1):1-8.
[4] 李欽,孫卓藝.2008年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中國與國外球隊接應二傳進攻效果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9,27(3):81-84.
[5] 王偉.現(xiàn)代排球比賽接應二傳的作用與現(xiàn)狀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7.
[6] 胡森林.中國女排與世界強隊實力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2006,22(5):59-60.
[7] 郭希濤,任偉.第28屆奧運會中外女排扣球進攻技戰(zhàn)術統(tǒng)計與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3):59-62.
AnalysisontheDevelopmentalCharacteristicsofPersonalAttackAbilityofWomen’sEliteVolleyballWingSpikerintheNewOlympicCycle
Li Huanyu
(P.E. Colleg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Hubei,China)
By the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video statistic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ding wing spiker’s personal offensive capability of China,Brazil,the United States,Japan and Italy women's volleyball in the new Olympic cyc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sonal offensive capability of Japan and Brazil women's volleyball wing spiker was in a steady stage of development,and the adjustment of U.S.and Italian women's volleyball wing spiker made comparatively good results that the new members with higher personal attack ability has been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old members.As for the Chinese team,the wing spiker did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s,and especially they did not made any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 in the personal offensive capabilities.On the contrary,the gap between them and other countries’ players became gradually larger.The recommend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should solve the “shortcomings problem” of the wing spiker from some aspects,such as the training mode and methods,athlete selection,the forces construction of reserve talents as well as the coaches appointment.
the new Olympic cycle; women’s volleyball; wing spiker; personal attack ability;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2011-03-07;
2011-05-09
李煥玉(1975-),男,湖南新寧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和體育人文社會學。
G842
A
1672-1365(2011)05-0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