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 悅
徐滿才:仁愛精勤 致力化工
本刊記者 李 悅
“巍巍麓山,浩浩湘江,堂堂學府,源遠流長?!庇兄凭脷v史文化底蘊的湖南師范大學不僅在師范教育領域卓有成就,在科技領域也頗有建樹:自創(chuàng)立以來吸取科技精華先后成長出了一批科技培養(yǎng)人才,徐滿才教授是其中的一位。作為該?;瘜W化工學院的一名教授,他將“仁愛精勤”的校訓精髓貫穿于自己的化學化工教研工作中,收獲了累累果實。
徐滿才于1985年考取南開大學,成為該?;瘜W專業(yè)的一名學生。1989年,考取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研究生,師從何炳林院士,并于1994年順利獲理學博士學位。近十年南開求學,徐滿才早已將“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爛熟于心,力求做到德才兼?zhèn)洹?/p>
正是基于對德才教育的重視,在走向工作崗位之際,徐滿才選擇了同樣有歷史底蘊的湖南師范大學,成為該?;瘜W化工學院的一名骨干教師,在承擔繁重的有機化學和高分子科學教學任務的同時,從事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的合成和應用研究。
多年來他先后參與完成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多項其他科研項目,其中1項被選為國家基金委重要成果。在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的合成、結構和應用等研究方面有近百篇學術論文發(fā)表在React. Funct. Polym.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
其中,《強受迫相容疏水/親水性聚合物互貫網(wǎng)絡的合成、結構及性能研究》是由徐滿才全面負責的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該項目從2005年至2007年,經(jīng)過三年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在合成兩網(wǎng)都是疏水性聚合物的互貫網(wǎng)絡的基礎上,建立了合成疏水/親水性IPN的方法,發(fā)現(xiàn)由聚苯乙烯與結構單元中帶有羥基的聚合物可通過氫鍵作用而具有好的相容性,這對提高共混高聚物的相容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建立了合成在各種溶劑中具有預定溶脹比的具有離子交換基團的疏水/親水性IPN的方法,實現(xiàn)了利用體積排除效應對體積差別較大的離子進行離子交換分離,為離子交換分離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建立了一種通過溶脹致孔合成吸附樹脂的新方法,使吸附樹脂不再局限于大孔樹脂;合成出了可通過疏水作用和離子交換兩者的協(xié)同作用吸附季銨型生物堿的IPN型吸附樹脂,這類樹脂可望應用于季銨型生物堿的分離純化,解決季銨型生物堿的難以用吸附分離方法進行分離純化的難題;利用IPN技術合成出了高比表面積、高孔容、低溶脹度的大孔吸附樹脂,這一方法可望應用于吸附樹脂的合成,有效地提高樹脂的吸附性能和裝填容量。
科研之外,徐滿才還很重視與產(chǎn)業(yè)界的結合。2006年,徐滿才進入羅門哈斯中國研發(fā)中心,進行離子交換與吸附樹脂新產(chǎn)品的研發(fā)工作,研究開發(fā)了幾種具有工業(yè)應用價值的大孔吸附樹脂和高分子催化劑新產(chǎn)品,有兩項技術在中國、美國、歐洲、澳洲和日本申請了專利。
2010年,徐滿才又全職回到了湖南師范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崗位,將有機化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yè)碩士生導師兼于一身,集多年來的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fā)經(jīng)驗于一體,在新的起點上從事教書育人和科研開發(fā)工作。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變化:科技日新月異,人也在不斷進步,于徐滿才教授,在回到湖南師范大學后,他將迎來更多的教學改革、科研開發(fā)和產(chǎn)業(yè)化機遇,而不變的唯有“仁愛精勤”這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