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峰 張振榮 王愛軍
▲北京市藥監(jiān)局通州分局稽查執(zhí)法人員在制假現(xiàn)場查獲假藥
2010 年11 月20 日,北京市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與北京市公安局密切配合,經過精心組織、縝密偵查、果斷出擊,一舉打掉了以湖北天門籍人員為主的生產、銷售假藥的特大犯罪團伙,同時起獲大量制假設備,原材料以及成品假藥。近年來,北京市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接連破獲了數(shù)起此類團伙制售假藥案,如2009 年的“4·14”特大制售假藥案……現(xiàn)階段的制售假藥案有何特點?新形勢下藥監(jiān)執(zhí)法人員應該怎樣調查取證?筆者近日結合工作實際,針對團伙制售假藥案的特點,對近年來破獲這類案件調查取證方法進行調查剖析,以期對該類案件的查處有所幫助。
過去,不法分子多選擇地下室、偏遠廠房等作為制售假藥的窩點,窩點雖然隱蔽但并不妨礙執(zhí)法人員的隱蔽跟蹤。近年來,不法分子制售假藥的窩點多藏身于普通居民樓內,窩點周邊都是小區(qū)居民,人員相對固定,為執(zhí)法人員的隱蔽跟蹤帶來了諸多不便。這對執(zhí)法人員的跟蹤守候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駐扎在人多眼雜的居民小區(qū),長期潛伏于窩點周邊,既要調查取證,又不能暴露身份。執(zhí)法人員就需要喬裝改扮,扮演各種游閑社會人員,如保險業(yè)務員、房屋中介人員、散發(fā)廣告人員等對涉嫌窩點進行點對點試探。為確定各窩點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執(zhí)法人員還需要具備車輛跟蹤、徒步跟蹤等多方面的跟蹤守候技巧。
近年來的團伙制售假藥案中,團伙組織結構嚴密,內部人員分工明確, 各窩點看似相互獨立卻有著隱秘的聯(lián)系。如果單純對一個窩點或幾個窩點進行查處,很難掌握有效證據,將其繩之于法。因此,執(zhí)法人員在對待其中一個窩點時,一定要有全局觀念,以前期調查為基礎,推測各窩點的相互聯(lián)系,用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調查中掌握的證據,形成團伙制售假藥罪完整的證據鏈。
各窩點間必然會有一個主線穿插其中,便于整個團伙的運行和管理。抓住了這一主線,就掌握了破獲案件的關鍵,就如同一把萬能鑰匙,擁有了它,便可以順利地開啟各個節(jié)點。
在團伙制售假藥案中,假藥最終的流向是物流公司或郵政機構。在此之前,假藥會由團伙中某些成員到各窩點進行收集匯總。進行收集匯總假藥的人員及車輛就是這把萬能鑰匙,其行車路線就是掌握該團伙各窩點的主線,通過對其跟蹤守候,就可以掌握該團伙的窩點分布,并能進一步摸清其組織結構,將各自獨立的窩點有機聯(lián)系起來,明確制售假藥團伙的基本框架,為下一步調查取證打好基礎。
團伙制售假藥分子思想意識中沒有法律規(guī)范,道德水平低下,隨時可能翻供,而他們的生產銷售等記錄也不規(guī)范,大多是一些只有自己能看懂的帳本、筆記等。因此,對他們違法的證據不能僅限于一種物證或一份筆錄,而要最大限度地分析現(xiàn)場可能的證據,通過多方證據證實其違法,方可形成鐵證。多方證據,除有違法生產的藥品、生產工具、本人調查筆錄、假藥檢驗報告及鑒定結論等主要證據外,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賬本、手機中的短信、通訊記錄、QQ 聊天記錄、電子郵件內容、用他人身份證開的銀行賬戶以及其他團伙成員的證言等都是其違法事實的有力佐證。
經驗表明,團伙制售假藥分子多很狡猾,有一套應變措施和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做調查筆錄時,首先要攻破違法嫌疑人的心理防線。既要用證據攻克,還要講究靈活的詢問技巧。
調查前期,違法嫌疑人可能會裝聾作啞,對調查問題拒不交待,并盡力推卸自己的責任。這時,就要求執(zhí)法人員用掌握的證據證實其確實存在的違法行為,如通過調查違法嫌疑人自己手寫的賬本記錄,手機內用于聯(lián)系假藥生產銷售的短信內容等,確定其違法事實。調查后期,違法嫌疑人會盡可能少地交待自己的違法行為,這時,執(zhí)法人員要有耐心,通過全方位的說服教育,讓他明白如果不開口,不配合,保持沉默,不僅無濟于事,反而會對自己造成嚴重后果,而越早開口會對自己越有利的道理,使其主動配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