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軍
(淮陰工學院學生處,江蘇淮安223003)
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評價體系建構研究
吳開軍
(淮陰工學院學生處,江蘇淮安223003)
針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評價問題,結合國防教育效益的內涵特征,作者建構了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了基于Fuzzy綜合評價方法的數(shù)學評價模型,為開展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評價提供了一種科學實用的定量方法。
普通高校 國防教育效益評價體系 評價指標 評價方法 綜合評價
自1985年國家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等六部委下發(fā)《關于高等院校、高級中學進行軍事訓練試點問題的通知》(教體[1985]001號)文件,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頒布以來,各普通高校根據(jù)文件精神不同程度地在大學生中開展了國防教育活動。以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教學為主要形式的高校國防教育為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加強國防后備役隊伍建設和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由于國防教育效益的特殊性,以及缺乏有效的評價考核機制,很多高校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國防教育在國家戰(zhàn)略和人才培養(yǎng)中的戰(zhàn)略意義和實際效益,在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對開展國防教育的積極性不高,缺乏效益觀念,實行“粗放式”教學,嚴重影響了國防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影響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國家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在此背景下開展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評價體系研究,對于促進高校認清國防教育的戰(zhàn)略意義,強化國防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國防教育效率和效果都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明確指出,國防教育是國家為增強公民的國防意識,提高公民的國防行為能力而進行的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國防建設和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中可以看出,國防教育是公民基本素質的教育,它要解決的問題,既有國防建設的問題,又有公民素質教育的問題。從國防建設的角度來說,國防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全面提高公民的國防素質上,即通過教育在公民的心中筑起一道保家衛(wèi)國的心理長城,而且要培養(yǎng)公民較強的國防行為能力,以更好地履行國防義務,從而達到鞏固國防的目的;從育人的角度來講,學校開展的國防教育對青年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對青年學生組織紀律性、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毅力品德的培養(yǎng)具有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功效。所以高校國防教育效益是國防效益和育人效益的綜合。高校國防教育效益體現(xiàn)以下幾個特征。
國防教育效益直接關系著國家的安全和發(fā)展,涉及到國家和個人最高層面的利益問題??v觀世界發(fā)展,彈丸之地的瑞士之所以能屢次避開戰(zhàn)爭的侵擾,傲立世界強國之林,正是源于其國防體系和國防教育的收益。而屢遭戰(zhàn)爭浩劫、積貧積弱的國家都是因為其國防體系和國防教育的脆弱。所以,國防教育的效益是居于國家安全和發(fā)展的戰(zhàn)略層面的收益。
一是國防教育直接效益在和平時期是不明顯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當國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脅時就會顯現(xiàn)出來;二是高校國防教育效益并非獨立顯現(xiàn)的,而是體現(xiàn)在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和高等教育領域等各個部門效益之中,尤其是體現(xiàn)在對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上,其間接效益價值甚至高于直接效益。
一是體現(xiàn)在其培養(yǎng)的高素質國防人才在國防實踐中是長期發(fā)揮作用的,而且產(chǎn)生的國防效益越來越大,呈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的態(tài)勢。二是對人的影響是終身的。在國防教育中所獲得的啟示和形成的健全人格、良好素養(yǎng)能有效地推進他們的事業(yè)發(fā)展和走向成功,讓他們終身收益。
高校國防教育效益表現(xiàn)方式多種多樣,既有物質領域的,又有精神領域的;既有顯性的效益,又有潛在的效益;既有國防建設領域的,又有其它社會領域的;既有現(xiàn)行的,又有潛移默化、逐漸呈現(xiàn)的,體現(xiàn)出復合性的特點。
效益評價是一種特殊的價值認識活動,需要評價者運用一定的技術和手段,綜合相關要素和信息,對被評價者的行為效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涉及到的內容包括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和評價方法的選擇?;诟咝澜逃б娴膽?zhàn)略性、潛在性、長遠性和復合性特點,其評價過程也是十分復雜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并應用專業(yè)的評價方法和技術手段,同時需要評價人員和評價對象的積極配合才能順利實現(xiàn)。
在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評價指標設計過程中,除了秉承相關性、系統(tǒng)性和可操作性等一般性原則外,還需緊密結合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的個性特征綜合進行設計。
高校國防教育主要是通過學生軍訓、軍事理論教學和國防活動開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的國防意識,使他們掌握基本的國防知識和必要的軍事技能,提高其國防行為能力,并能自覺履行國防義務。高校國防教育的育人效益和國防效益的實現(xiàn)分別體現(xiàn)在大學生的國防觀念樹立、國防精神養(yǎng)成、國防知識掌握和自覺的國防活動開展方面。另外,高校在實施國防教育過程中,其自身組織隊伍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提高也是國防教育實施的結果,同時為國防教育提供條件和保障,同樣反映出國防教育的效益。因此,評價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的要素主要在受教育者的國防觀念、國防精神、國防知識、國防活動和實施主體的教育保障5個方面,它們構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
1.國防觀念
國防觀念是保衛(wèi)國家安全、履行國防義務的思想意識,是人們對保障國家安全和發(fā)展所采取防務措施的思想觀點的統(tǒng)稱,是維護國家安全和民族興旺的重要精神因素。國防觀念是大學生在國防教育過程中形成并固化于頭腦中的思想意識,真實全面地反映大學生國防觀念的因素有大學生的國家安全觀、國防形勢觀、國防義務觀和國防建設觀。國家安全觀是對國家安全及國家安全相關問題的歷史、現(xiàn)狀、發(fā)展、規(guī)律、本質等的認知、評價和預期;國防形勢觀是對國家安全現(xiàn)狀及其防務能力的判斷和評價;國防義務觀是對公民履行國防義務的職責認知;國防建設觀是對國家國防體系建設和軍隊建設的理性認識。
2.國防精神
國防精神是公民對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的觀念、意志、精神狀態(tài)及心理活動的綜合。國防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愛國主義信念、國防奉獻精神、革命紀律性和犧牲精神四個方面。大學生的國防奉獻精神反映在大學生接受部隊挑選、主動服兵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方面;革命紀律性反映在大學生對三大條令的認同及自覺遵守校紀校規(guī)的情況;犧牲精神反映在國家國防安全受到威脅時大學生犧牲個人、保衛(wèi)祖國的信念。
3.國防知識
國防知識是公民為了履行國防義務所應當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常識。只有熟練掌握一定的國防知識,才能進一步強化國防觀念,自覺履行國防義務,擔負起保衛(wèi)祖國的神圣職責。大學生國防知識體系主要反映在對現(xiàn)代軍事知識、現(xiàn)代武器知識、現(xiàn)代防護知識和國家安全知識的認識和掌握上。
4.國防活動
國防活動是大學生在國防觀念和國防精神指引下,自覺開展國防宣傳、國防教育活動的總稱。大學生自覺的國防活動的開展,反映出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和國防精神狀態(tài),同時又是學校國防教育的進一步延伸,能提高國防教育效益。評價大學生國防活動效益的要素有國防活動體系建設、國防社團組織建設、國防教育活動開展、軍事體育開展、軍事選修課開設等。
5.教育保障
教育保障是高校為開展國防教育所提供的人力、財力和政策支持。國防教育保障是取得國防教育效益的必要條件,在當前高校辦學資源普遍不足的情況下,它又是國防教育效益的直接反映,因為理性的辦學者只會把錢用在刀刃上,追求投資的效益。評價高校國防教育保障要素有學校軍事課的定位、主講教師數(shù)量及素質、教學課時與學分、軍事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及教育經(jīng)費投入情況等五個方面。
據(jù)此,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效益的評價指標體系由5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構成。具體評價指標體系見表一。
表一 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綜合評價指標
在根據(jù)大學生國防觀念、國防精神、國防知識、國防活動和學校教學保障方面建立起普通高校國防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后,面臨的任務是把種類眾多的特征指標以適當?shù)姆绞竭M行綜合評價,得出最終結論。
在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有些指標為定量指標,可通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獲得;有些為定性指標,只能采用主觀評價法獲得,而且要求最終的結果能夠量化,具備可比性。對于這樣的評價問題,常用模糊數(shù)學的方法,即用模糊(Fuzzy)綜合評價法進行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應用過程如下。
1.構建綜合評價的數(shù)學模型——單層綜合評價模型
設U={u1,u2,…,un}為n種因素(評價指標)構成的集合,稱為因素集;V={v1,v2,…,vm}為m種評價結果所構成的集合,稱為評語集。一般的,各因素對事物的影響程度是不一致的,故因素的權重分配可視為U上的Fuzzy集,記為
另外,m種評價結果也并非都是絕對地肯定和否定,故綜合的評語B也應看作為V上的Fuzzy集,記為
其中bj反映了第j種評價結果在評價總體V中所占的地位。
從U到V的一個模糊映射R的像(向量)R(ui)=(ri1,ri2,rim)叫做單因素評價,它是V上的模糊子集,其中rij(0≤rij≤1;i=1,2,…,n;j=1,2,…,m)表示從因素ui考慮該事物能被評為vj的隸屬度。將模糊映射R的全體像(向量)并列起來得一單因素評價矩陣R,稱綜合評價的變換矩陣。
這樣,當權數(shù)分配和變換矩陣為已知時,應用模糊矩陣的復合運算即可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得出模糊綜合評價的初始模型:
通過對因素集的劃分,上述模型亦可擴展為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它就是將初始模型應用在多層因素上,每一層的評價結果又是上一層評價的輸入,直到最上層為止。其具體方法這里不再介紹。
2.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指標權重是指一項指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權重的確定方法一般有層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兩種。前者屬于主觀賦權法,能夠反映決策者的偏好,適合于各指標間關聯(lián)性較低的情況;后者屬于客觀賦權法,更加適合各評價指標間具有較強關聯(lián)性的情況,能夠減少評估權值的工作量。基于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評價所選擇的指標特性,我們選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權重。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的步驟如下。
(1)建立遞階層次結構,將評價指標層次化。我們將評價指標分為兩個層次,確定了上下層次指標間的隸屬關系。
(2)構建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目標層次結構建立后,對同一層次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其比較結果常以1—9標度法表示。各級標度的含義見表二。
表二 1—9標度的含義
這樣對于同一層次的n個指標,可得到兩兩比較判斷矩陣A,A={aij}。判斷矩陣中的值應滿足下列條件:
①計算判斷矩陣A的每一行元素的積i=1,2,…,n。
即為所求的各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
(4)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
判斷矩陣一般由一群專家(一般為10人)給出,其數(shù)據(jù)是否合理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其檢驗過程如下:①計算一致性指標CI式中,λmax為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
②查同階矩陣平均一致性指標RI(見表三),其值是根據(jù)大量隨機構造的指定階數(shù)的正互反判斷矩陣求出的平均一致性指標)。
表三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③計算一致性比率CR,CR=CI/RI。當CR=0時,A具有完全一致性;當CR≤10%時,一般以為A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當CR≥10%時,A具有非滿意一致性。一般以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說明權數(shù)分配合理,否則就必須調整判斷矩陣,直到取得滿意的一致性為止。
上面將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評價綜合指標設計為5大類22個小類,這些指標有些是定性指標,有些是定量指標,這里要將定性評價指標和定量評價指標分別進行量化和標準化,以便于代入數(shù)學模型進行運算,以得出最終評判結果。
1.定性指標的量化
定性指標的量化一般是利用專家調研法進行模糊評定。根據(jù)G.A.Miller的研究表明,在對某指標屬性的若干不同對象進行判別時,普通人所能正確區(qū)別的屬性等級在5—9級之間,這里將我們將評語集分為五個等級,即V={v1,v2,v3,v4,v5}={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很差},其賦值分分別為100、80、60、40、20。擬定因素評語集的評價標準略。
2.定量指標的標準化
對于一些能夠準確度量的定量指標,這里需要依據(jù)其對國防教育正向影響關系選取合適的標準化方法。標準化從其本質上可分為直線型、折線型和曲線型三大類,其評價結果沒有太明顯的差距,故一般情況下采用最為簡便的方法—直線型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xiuj為樣本高校i關于指標ui的度量值,yiuj為樣本高校i關于指標ui的標準化值,minxui與maxxui分別是指標uj在所有樣本高校中的最小和最大度量值。計算結果對照等級評價矩陣歸入相應評價等級。
根據(jù)前面評語集的賦值,得等級評價矩陣P=[100,80,60,40,20],則綜合評價量值S=B·P。再根據(jù)S的大小,對照評語集賦值查出相應的等級評語,這個評語即為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的最終評價結果。
我們根據(jù)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效益的內涵,構建了國防教育效益的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jù)評價指標的特點,將模糊數(shù)學方法引入評價過程,應用專家意見法評定指標評分和取值,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應用模糊向量單值法對綜合評價結果進行量化,使得評價結果更趨客觀和更具可比性,也使得國防教育效益評價更為方便快捷,更具可信度和指導性。
[1]張正明,章涵愷.淺談我國高校國防教育的現(xiàn)狀[J].三江學院學報,2009.(12):13-17.
[2]白華,張騫文.基于素質教育的國防教育模式[J].長安大學學報,2007,(2).:54-56.
[3]周永衛(wèi).論高校國防教育價值評價要素[J].福建論壇,2008,(4):28-30.
[4]周永衛(wèi).論高校國防教育評價[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1):96-98.
[5]毛芳才.高校國防教育效益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7):59-61.
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SGSY2009YB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