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征宇
在澳大利亞乘公交
文/趙征宇
在澳大利亞坐公交車就得耐心等待。平常工作日通常是清晨7點以后,每隔15分鐘一班,晚上7點后就是1小時一班。如果是在星期日或公共節(jié)假日則是半小時來一輛車,首班車往往要到上午9點才會有,晚上基本上到了7點30分以后就沒有車了。假如你突然有急事趕路,早上匆忙趕去公司上班,或要去上學,那可真是要事先算好了時間。
澳大利亞擁有極其廣袤的土地,領土面積排在世界第六位,但人口才2200萬,每平方公里竟然不到2人。這樣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就決定了它公交車的頻率遠不如中國的上海那樣高。上海的公交在不堵車時平均7~8分鐘就來一趟,但澳洲則不會,也遠不必這樣,而且澳洲的汽車人均擁有量是每戶2輛(一輛排量大,郊外出游用;一輛排量小,上班使用)。如此高的汽車普及率,就使得公交車在人們的生活中并非占據(jù)著主導地位。
澳洲的公交車雖搭乘費時,但乘坐公交的舒適程度,車輛人性化的設計,高科技和環(huán)保的功能,還是很值得稱道。我記得在1997年上海曾經(jīng)和瑞典的沃爾沃公司聯(lián)合研制了一款“申沃”公交車,造價約為96萬元人民幣,使上海的公交車整體性能提升了一個檔次:它速度的確比以前發(fā)動機前置的老式車快很多,還安裝了空調(diào),避震彈簧的性能也極佳,尾氣排放據(jù)說達到了歐洲2號標準,但要是真正和澳洲的公交車相比,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以西澳大利亞的珀斯為例,公交車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德國奔馳汽車公司專為澳洲設計的大型空調(diào)BUS,長14米左右,寬2.8米,燃料為清潔能源——天然氣,一踏入車廂就立刻感到車體空間很大,高大寬敞,車窗明亮,干凈整潔,座位的坐墊都是用深紫色絨布制成,顏色和車廂內(nèi)的淡灰色彩很協(xié)調(diào),近門口的左右座位都是專為老人、殘障人士或推嬰兒車的母親設計的,座位間距很大;車體還備有氣囊懸掛系統(tǒng),可向站臺一側傾斜角度,便于老人上車,甚至還有自動踏板一直可延伸到1米以外的地方,使得坐電動輪椅者能輕松上車。不僅如此,每輛車上都安裝了無線電通話裝置,指揮調(diào)度室可以隨時同司機聯(lián)絡,掌握車輛的行駛狀況,司機如遇到其他意外事件也可以隨時和總部通話,保持信息暢通。公交車一旦啟動,向前飛馳,要不是時常有人按下車的電鈴,公交車速度并不會比小轎車慢多少。
另一種是10多年前從法國雷諾公司引進的,帶有“菱形”標志的巨龍車,差不多有近20米長(小型車約11米),車身很“瘦”,沒有空調(diào),但公交車頂上的兩個進氣口可以在公交啟動后帶來新鮮空氣,車廂的兩排座位分列左右,每排有2個座椅,都是用不銹鋼制成,結實耐用,中間留有一狹窄走道,剛好容一個人通行,車身中間有個大轉盤,在我們國內(nèi)俗稱“香蕉椅”,只不過國外公交車的設計是從不安排座位的,安全永遠是第一;只要一坐在雷諾車柔軟厚實的座墊上,感覺就像坐上了沙發(fā),在公交車駛上大橋時,遠望珀斯市區(qū)斯旺河在夕陽的映襯下平面如鏡的景色,欣賞落日余暉下的珀斯市,頓時心曠神怡,一天工作的辛勞可以說已經(jīng)忘記了三分之二。由于是老式車,司機在緊急剎車時,乘客也不會感到眩暈。
澳洲公交車的另一個特點是準時,很少有誤點。除了中小學開學的時候,因為搭乘的人較多,偶爾會有些誤差外,平時如果你按照公交時刻表上的時間,你就會發(fā)現(xiàn)澳洲的公交車幾乎都能準點到達,誤差也就是1~2分鐘。你不能不佩服司機對于每站時間的把握,因為澳洲公交車不像國內(nèi)的公交那樣每站必停,而是根據(jù)乘客下車的需要或站臺上有客人要上車時才會???,那么是不是在沒人上車,也沒人要下車時,公交車可以一往無前,直達終點?當然也不完全是這樣,如果沒有乘客上車或下車時,司機就可能在某個站點停留2~5分鐘,平衡一下時間,不至于過早地經(jīng)過下一站,使乘客錯過上車時機。一般而言,早晚高峰時段是公交車最繁忙的時候,幾乎每站都要停靠,司機對時間掌握的能力就尤為重要,否則晚了點,乘客要轉乘火車或其他公交車的時間就要依次順延,那樣有的乘客就只能在下車后,全速沖刺,來個百米賽跑了。
在澳大利亞珀斯市大街上行駛的奔馳公交車
印象中有一次是在早上9點等候98路公交車去奧茨大街,足足等了25分鐘,不知是何緣故,還是沒有等來公交車,此時站臺上的乘客越來越多,很明顯,公交車誤點了。到了9點34分時,終于一前一后來了兩輛車,前一輛??繒r,后一輛就超越到前面去接下一站乘客了。上車時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不用刷卡,不知是刷卡機故障還是公交公司對乘客的補償,整整一車廂人都是免費搭乘,而且大家似乎都對司機很體諒,沒有聽到誰的抱怨聲,我想這大概是乘客和公交公司互相理解與配合的最好注釋吧。
公交車車上乘客的舉止,往往可以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及道德風尚,這一點完全可以在澳洲的公交車上得到啟示,堪稱典范。
首先是,乘客一上車都會主動和司機打招呼,“Hello,how are you”、“Good day”、“Good Morning”等都是常用語,同時司機也會有禮貌地點頭,微笑回應。同樣,乘客下車時,都會用“Thank you”、“Thanks Mate”、“Cheers”等話語以示感謝,司機也會相應作答,不僅體現(xiàn)了乘客對司機勞動的尊重,也反映了澳洲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諧相處。雖然司機每天可能要和無數(shù)乘客打交道,長時間的開車也會導致精神疲勞,但因為有了相互問候,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會給平凡的工作帶來點樂趣,否則你開你的車,我坐我的車,到時各奔東西,大家互不搭理,各行其是,這樣雖無可厚非,但你可以想象這是怎樣一個冷漠和缺乏熱情的社會。
其次,澳洲的公交車對老人、母嬰、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非常照顧,無論何時上車,都有專門的座位迎候,是社會對于弱者關懷和愛護的體現(xiàn)。澳洲公交車的設計大大方便了年老體邁者,因此你上車時可以發(fā)現(xiàn),最前面間距較大的座位經(jīng)常是空著的,坐TRAM(相當于地鐵)時也是如此,靠近門的兩個“專座”常常是虛席以待,哪怕是車上站滿了乘客。當然你可以選擇先落座,等有人需要時,你可以立刻起身讓出座位,但實際情況是,很多人寧愿站著,也不肯坐在“專座”上,這樣的社會秩序,人人都自覺遵守,尊老愛幼,為他人著想,成為了澳洲社會一種普遍的社會公共習俗和基本的行為準則。
最后,澳大利亞人的乘車習慣很值得學習,那就是喜歡閱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培根曾經(jīng)有過“讀書可以培養(yǎng)情操”的論斷,或許是澳大利亞和英國的教育一脈相承,從小對于閱讀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視,由此養(yǎng)成的習慣影響了人的一生,因此你在澳洲的公交車上會發(fā)現(xiàn),有30%的人會利用乘車的間隙抓緊時間看書(T R A M上可以達到60%),可以是驚險的偵探小說,也可以是晦澀難懂的專業(yè)書籍,還可以是當天的《時代周報》,但無論哪一種讀物,都可以擴大自身的眼界,打開未知世界的窗口,豐富知識,鍛煉思維,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活得更加有意義和充實。
在西澳洲珀斯市區(qū)公交車的票價基本在2澳元左右(南澳阿德萊德是2.9澳元),來回2小時之內(nèi)只算一次費用,相比上海乘坐地鐵公交的費用,還是便宜了不少,如果能將公交磁卡和銀行賬戶掛鉤充值,費用還會下降25%,學生坐公交非常劃算,每次一般都是正常票價的一半。
澳洲的公交車優(yōu)點很多,但也并非完美無缺。最大的缺點在于,由于公交車不是每站必停,所以無法安裝自動報站系統(tǒng),這對于剛到澳洲的人來說,無疑成了最大的難題,你如果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就不知道該在哪站下車,往往在猶豫之際就錯過了時間,特別是在晚上坐公交車,外面一片漆黑,要準確地按下電鈴,有時可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經(jīng)常會在下車后,還是要走很長的一段冤枉路,就是因為怕過站,而過早地下了車。
不管怎樣,在澳洲坐公交車還是老人、中小學生、留學生或“本本族”生活、學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費時,但它可以帶你去城市任何一個角落,幫助你在沒車時去你想去的地方,使你非常安全地到達目的地,有時也是你觀賞澳洲城市風光,了解澳洲風情最好的交通工具。如果說在人口眾多、交通擁擠的上海坐公交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那么在澳大利亞,只要你有基本的英語對話能力,看得懂車上的行車地圖冊,算好了在哪里下車,坐公交車還是非常輕松愉快的。你可以在公交上看到學生、工人、白領階層,也可以看到黃種人、黑人、澳洲白人;可以看到著裝優(yōu)雅的女士,也可以看到穿戴整潔的老年紳士。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都構成了澳洲特色的多元文化社會,公交車也成了澳大利亞社會的一個特殊的“窗口”,這就是我在澳洲坐公交的經(jīng)歷。
編輯:陳暢鳴 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