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一直以來,習作評價都是推動學生習作的動力,但習作教學卻是語文教學中的瓶頸。教課之余,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都會不辭勞苦地批閱學生的習作,甚至常常挑燈夜戰(zhàn),可是當習作本發(fā)到學生手中時,卻總會出現(xiàn)一種令教師非常失望的狀況——大多數(shù)學生只看分數(shù)等級,卻對習作本上的“一片紅”無動于衷;偶爾有學生翻看評語,也只是匆匆瀏覽過后便收了起來,更別指望他們會去探究教師為什么有這樣的評價;不僅如此,教師的耳邊還總會響起學生“不會寫作文”“不喜歡習作”之類的抱怨。作為一名工作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筆者也常常會遭遇到上述的尷尬狀況,內(nèi)心總是充滿著無奈與困惑。到底怎樣才能讓學生重視習作、喜歡上習作?如何能讓習作教學更有效率呢?
在經(jīng)過多次試驗和觀察之后,筆者漸漸發(fā)現(xiàn),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習作靈感,讓習作閃現(xiàn)出生命的靈性,也要對學生習作的評價方式進行改變。在這一新發(fā)現(xiàn)的指導下,我在自己的習作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不錯的收效,現(xiàn)將這些經(jīng)驗總結(jié)為如下幾點,分享給大家。
一、用教師真情實感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求得“人面桃花相映紅”
傳統(tǒng)的習作評價往往存在模式化、概念化等問題,教師的評語也是千篇一律,像“語句通順”“條理清楚”“中心明確”等固定詞匯頻頻出現(xiàn),似乎教師就是一位冰冷嚴肅的審判官,而這種生硬呆板、放之四海皆能使用的評語,也只會引起學生的厭倦和反感。試想,如果教師自己的評語都不能做到生動鮮活、因材施教,又如何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呢?
奧蘇伯爾曾經(jīng)說過:“對于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立能力的學生來說,教師的情感力量會產(chǎn)生強烈的吸引力和驅(qū)動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愿望,去克服一個個困難,獲得學習的成功?!奔热唤處熞髮W生習作要做到“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那為什么自己的評價不能做到這點呢?
體會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道理,筆者在評價時便力求筆中含情、筆下傳情,并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的評語都有所不同。具體來講,首先,遵照習作的目標與要求,歸納學生在習作中所取得的成績,然后予以熱情的肯定和鼓勵;其次,以商談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見,并指出這樣修改的理由。這兩個步驟很快便讓學生們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不僅讓他們感受到“我能行”的信心,也讓他們從這些評語中讀出了教師對他們的呵護、欣賞和認同。
筆者班上有一位女生,習作的立意好,選材也新穎,但不足的是幾乎每篇文章都有不少錯別字,而且書寫潦草。于是筆者寫下這樣的總評:“你的文章選材很有新意,說明你觀察事物的視角獨特,這是其他同學應該向你學習的。但美中不足的是,你文中的錯別字太多,書寫潦草,讓你的文章黯然失色。你能否好好讀一讀,將它們一一改正過來,并認真書寫在習作本旁邊的方框里呢?今后,你若能做到書寫工整,你的文章將會更加精彩!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果然,再一次收到這位女生的習作本時,映入眼簾的是她工整的書寫和經(jīng)過兩遍修改被改正過來的錯別字。更讓人欣喜的是這次嘗試不僅讓學生輕松地接受了教師的贊賞和指正,而且在學習態(tài)度上也令他們有了質(zhì)的飛躍!
另外,筆者還巧用符號進行評價,即在學生的習作本上不再只用貌似嚴肅的修改符號,還增加了形象生動的各種符號和表情。如紅旗代表進步的獎勵;紅蘋果則表示本次習作內(nèi)容具體、語句流暢、感情真摯;而各種各樣的笑臉圖樣則被筆者粘貼或印制在學生習作中的精彩語句處,甚至當學生習作的情節(jié)感人至深讓人落淚時,筆者也會畫個哭臉表達出自己被深深感動、涕淚漣漣的心情。小小的符號,不僅增加了學生習作的興趣,調(diào)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還活躍了習作過程中的氣氛。
一句句富有真情實感的習作評價語,一段段內(nèi)容短小精悍的鼓勵文字,抑或是一個個簡單、形象、生動的表情符號,都能表達出教師對學生習作水平的肯定和鼓勵。只要將習作評價立足于師生情感的交流之上,用“潤物細無聲”的人文關懷來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便能使學生的習作能力大幅度提高,讓學生的習作漸漸富有靈動的生命力。作為教師,只要通過這種真情流露的習作評價方式,便能讓學生收獲繁多,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拉進師生間的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教師的真情能讓學生的習作流光溢彩,不正是“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精彩寫照嗎?
二、拓寬教學途徑,增加評價互動,讓習作“海上明月共潮生”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葉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能力?!庇纱?,筆者便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拓寬了教學途徑,采取多方位評價的方式,變學生為評價的主體,讓他們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
1.學生自評
傳統(tǒng)的習作評價過程中,學生是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的,但現(xiàn)在在筆者的習作講評課上,學生的地位已由被動轉(zhuǎn)變?yōu)橹鲃?,習作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diào)動了起來。舉個例子來說,在學生的自評階段,由教師先跟學生們一起制定出自評的標準。
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習作七”一節(jié),要求學生寫出一個性格鮮明的人。于是,師生一起進行探討并達成共識,制定了以下幾點自評的標準:
(1)寫一個人;
(2)用本單元所學的關于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的方法,表現(xiàn)這個人某一方面的特點;
(3)有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
(4) 標點使用正確,無錯別字和不通順的語句。
制定完“評價標準”之后,學生開始熟讀自己的習作,并根據(jù)“評價標準”逐條檢查自己的習作是否符合要求,還有哪些地方不到位,查出的問題能自己解決的先自行解決。
2.同學互賞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惫识?,在學生自評之后,筆者安排的是同學互評的環(huán)節(jié)。只不過,出發(fā)點不是批評而是欣賞。在互評過程中,還常常四人為一組,采用討論的形式進行互評。具體內(nèi)容如下:
首先,在同學們互相鑒賞和評價習作前,全班商議,在自評習作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再補充幾點,如:(1)書寫是否清楚、整潔;(2)內(nèi)容是否具體、生動;(3)作者情感是否真摯感人;(4)好詞佳句運用了多少等。
其次,同學們在互讀習作的過程中,不僅要以評價依據(jù)為衡量標準,也要以發(fā)現(xiàn)同學優(yōu)點為前提。無論再差的習作都必須找出優(yōu)點,標示出來,并注意用平和的字眼提醒對方怎樣寫才比較妥當,把自己的想法作為眉批標注在旁邊。若拿不準的小組可商議后再寫下自己的評價。對于那些寫作有困難的同學,他們的習作一般會經(jīng)過多次評價,而他們也可以在同學間自由選擇“習作高手”,請這些高手為自己的習作修改、潤色,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種互評互賞的方式,不僅尊重了學生的參與權(quán)和自主選擇權(quán),還在互評互改的過程中讓同學們學會了互相欣賞,既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又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更鍛煉了他們之間的良好合作能力。
3.家長參評
這一點更集中在筆者所教班級的博客上。博客里面設置了“循環(huán)日記”的欄目,每一位同學輪流記錄自己和教師、同學們在校一天的學習生活,不計文體、不計長短,自由暢談。每天都有家長、同學和教師的回復,而這種回復,其實就是對學生習作的評價。這種評價來自于不同人的不同視角,同學和家長的意見可以不拘泥于形式,暢所欲言,既可談對博文思想內(nèi)容的感悟,也可談對博文詞句與章法的看法。
例如一位習作功底不錯的女生在博客中以這樣的方式開頭寫道:“早上,鵝毛般的雪花飄飄灑灑地降落人間。我來到學校,樓頂上、操場上全部點綴著白色的雪花,像上天的恩賜一般,那么純潔、輕盈。今天是我寫循環(huán)日記的一天,而這三月的小雪也毫不吝嗇,似乎在翩翩起舞為我加油!……”后面則描寫了男生打籃球的精彩場面。
這樣一篇博文得到的是如下評價:
“辰鈺觀察得很仔細,能捕捉生活的點點滴滴,是我和大家學習的榜樣?!薄?米米笑(來自同學)
“小才女!觀察得細致,描寫得生動,引人入勝。沙塵天氣之后的飄雪帶來了清新的空氣,帶來了好心情。環(huán)境描寫恰到好處,你們的學習生活被你記錄得真精彩!你只記錄一天,讓我們這些讀者感到意猶未盡啊!”——佳音的母親(來自家長)
還有一個男生用文言文體寫日記,他得到的評價是:
“可愛的金銘,目睹汝的日記令吾笑噴矣,汝甚文言也!”——子怡的母親(來自家長)
在這小小的循環(huán)日記里,教師給予了大家寫作和評價的機會,讓教師、學生、家長都能書寫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其中,家長參與評價的形式,既拓寬了習作評價的渠道,又擴展了評價的角度;既充實了評價的標準,又使學生們的習作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賞識。這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激勵,也是提高習作水平的動力。
久而久之,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自己的習作中,也逐漸能打開心扉,展露個人的想法,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盡情傾訴自己的生活,并對習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們曾在習作中出現(xiàn)過的許多毛病,也都在真情的自然流露中得到了克服,這不正是教師們所期望看到的“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情景嗎?
三、搭建展示的舞臺,享受成功的快樂,正所謂“映階碧草自春色”
“映階碧草自春色”出自杜甫之《蜀相》一詩,描繪了春意盎然之景。詩人用敏銳的眼光欣賞臺階上毫不起眼的小草,從中發(fā)現(xiàn)它們所蘊藏的獨特的生命力。作為教師,筆者也從中受到啟迪,并提醒自己在對學生的習作評價中,應該要用詩人的眼光和情懷,去發(fā)現(xiàn)和欣賞學生各具風格特色的習作。作為學生,他們并不滿足于自己的習作得到周圍教師和同學的認可,更希望能被了解和欣賞。這種創(chuàng)作成就感,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習作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習作,并將其視為一個有潛力的作品,通過各種渠道展示出來,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們的滿足感,也大大提升了學生們對習作的興趣度。比如,在班級中朗讀優(yōu)秀的習作,或推薦優(yōu)秀習作到校園廣播站中廣播;還可開展佳文上墻活動,在博客中設立優(yōu)秀博文站,以登載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或者把學生習作分類收集成冊,編成精美的文集(個人的或集體的)在班級或在學校里傳閱,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還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建自己的QQ空間,發(fā)表自己的習作等等。
總之,通過自己在日常習作教學中的幾點嘗試,筆者認識到習作評價是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的一架橋梁,是指引學生進入廣闊的文學領域的一座燈塔。
現(xiàn)在,筆者每當發(fā)下記錄著同學、教師和家長所給予評價的習作本時,都會看到很多學生在讀過之后所流露出來的那份自然的或凝神或喜悅或竊喜的表情。
雄鷹展翅奮發(fā),因為天空明凈;魚兒輕快暢游,在于水流清澈。而豐富多彩、有創(chuàng)意的習作評價方式,能夠使學生的習作煥發(fā)出無窮的魅力,迸發(fā)出無限的光彩,更能讓學生在習作這一沃土之上躍動起生命的絢爛火焰。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甸柳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