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東專欄
陽江程村蠔都游
■陳衛(wèi)東專欄
“市場經(jīng)濟就是利益,有利就做,沒有利益就算了,就那么簡單?!崩现x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這就是市場經(jīng)濟的靈魂。我們這些在資本市場上“走動過的人”卻常常迷失在這個理論、那個原則之下。
我是在一個小海島長大的,對??傆幸环N親切感,有機會總想到海邊去走走,吹吹海風、聽聽海聲、聞聞海的味道。今年春節(jié),回廣東陽江過年,終于有了和兄弟們一起去海邊游賞的機會。
這次我們?nèi)サ氖且粋€叫做程村的海邊小鎮(zhèn),那里的蠔(牡蠣)養(yǎng)得很好,號稱“中國蠔都”。大年三十中午,我們兄弟三人和家人開車出發(fā)了。因為公路好走,一會就到了一個叫紅木山的小鎮(zhèn)。沿著水泥鋪設的鄉(xiāng)道一直開到海邊,停在十數(shù)間無頂無墻且又寬又高的木頭屋框架前。走下車,看到幾位婦女坐在路邊,面前堆著小山似的剛撈上的牡蠣,拿著蠔鑿在開蠔。她們身后的小海叉里整齊地停泊著十條左右平底的蠔船,船上堆著更多等待處理的鮮蠔,也許是城里的飯店正等著它們呢。蠔農(nóng)們很辛苦,大年三十了還在勞作。當然,蠔的價格一定也會很好,年夜飯在等著嘛。
我們沿著兩旁堆滿了蠔殼的小路向前走,希望能看到開闊的大海。幾分鐘路就到了盡頭,卻只看到了更多的海叉子和紅樹林。正在失望之際,發(fā)現(xiàn)一間用編織布和遮陰布蓋頂圍墻的工棚。一位中年模樣的蠔農(nóng)正在里面開蠔。通過聊天,知道他姓謝,工棚的另一側(cè)就是海叉子,停著三條小船。我問謝先生船是不是他的,他說是。我說我是從北京來的,想出海去看看蠔場,能帶我們?nèi)??他很爽快地答應了,說10塊算是柴油費,我說沒問題。馬上登船,謝先生啟動了機器,小船沿著小海叉“突突突”出海了。
天氣極好,風和日麗,雖然薄霧遮擋著下午兩三點的太陽,視野卻很好,可以遙望遼闊的水面。小船駛出海灣,一條條彎曲的海叉子穿行其間,一片片灘涂長滿了茂密的紅樹林,海鳥掠過水面,小魚小蟹隨處可見,溫柔的海水很干凈,感覺得到豐富的微生物。
我站在船頭,迎著徐徐海風四處眺望,頗有極目楚天舒的感覺。謝先生一邊駕船一邊指點著駛過的不同種類的蠔排,講解著不同的養(yǎng)蠔方法。40分鐘后,小船停在了一個80平方米左右的蠔排邊上。老謝說這是他家的一個蠔排,讓我們上去看看。他說,這里的蠔可以收獲了,每串大概30斤,可得凈蠔肉3斤左右,每斤28塊。我們說買一百塊錢的,他挑了四串拿到了船上。拍了幾張照片后我們返航。可是,不巧,船在半途沒油了,老謝打電話給兒子,讓開船送點油來。等待時,老謝在船上把剛采收的鮮蠔一個個撬開,并教我們?nèi)绾芜x擇帶殼肥嫩的好蠔。凡是他說的好蠔真的個個白潤如脂,如一塊塊羊脂玉。
油很快送來了,我們也回到謝先生的工棚,和他20來歲的兒子聊了好一會。程村養(yǎng)蠔有180年歷史了。老謝原來是當?shù)貒鵂I蠔場的工人,1997年蠔場破產(chǎn)關門,大家迫不得已下海,自己養(yǎng)蠔。剛開始沒有資金,沒有市場,他不由得很擔心。這幾年,市場打開了,這里的蠔質(zhì)量又好,供不應求,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現(xiàn)在,我家的蠔在北京和東北都很好賣,西北接受得慢一點?!崩现x的兒子告訴我,“去年大概有20萬的利潤,營業(yè)額約50萬元。全村5 0戶都養(yǎng)蠔,收入2億元左右,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了。如果1997年國營蠔場不破產(chǎn),可能就沒有我們的今天?!蔽蚁嘈?,他講的是真話,因為那時全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
我大弟與人合伙在珠海也投資養(yǎng)牡蠣,于是他與老謝交談起來。老謝打電話叫來了他的一位同學與我弟談承包水面的事宜。老謝說:“我同學有一千畝基圍。你們談談,成就做,不成就交個朋友,市場經(jīng)濟嘛,就是利益,有利就做,沒有利益就算了,就那么簡單?!崩现x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多樸實的道理,這就是市場經(jīng)濟的靈魂。我們這些號稱“做大生意”的人,在資本市場上“走動過的人”常常迷失在這個理論那個原則之下。好像很很有學問,其實是很沒靈魂。
陽江程村紅木山謝家父子給我上了一課,很是生動。在回程車上,我寫了一首小詩以紀此行:
百里紅樹萬傾排/風和日麗踏海行/今游程村紅木山/中國蠔都百億金/潮水肥美千年似/滋養(yǎng)牡蠣肉如脂/今富昔窮體制變/蠔農(nóng)父子笑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