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兵
(天津大學天津市300072)
物流中心選址方法研究
孫兵
(天津大學天津市300072)
物流中心的選址,在物流戰(zhàn)略規(guī)劃中最為重要,它將決定整個物流系統(tǒng)的模式、結構和形狀。較佳的物流中心選址,不僅可節(jié)省費用,還可促進生產、消費的協(xié)調與配合,并可保證物流系統(tǒng)的平衡發(fā)展。物流中心一經選定,就將長時間營運,它對工作效率及物流控制水平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建立有效的理論模型,設計可行的求解算法,是幫助決策者進行合理選址決策的重要前提。
物流中心選址;物流系統(tǒng);改進德爾菲法
本文的研究目標,是根據物流技術特點,設計并實現(xiàn)一種更符合實際的物流中心選址方法,并建立一個更準確詳實描述物流中心選址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求解或模擬,開發(fā)相應算法程序,力求使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實用性,并使所設計的算法具有可操作性。
物流中心的選址,在物流戰(zhàn)略規(guī)劃中最為重要,它將決定整個物流系統(tǒng)的模式、結構和形狀。較佳物流中心選址,不僅可節(jié)省費用,還可促進生產、消費的協(xié)調與配合,并可保證物流系統(tǒng)的平衡。物流中心一經選定,就將長時間營運,它對工作效率及物流控制水平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建立有效的理論模型,設計可行的求解算法,是幫助決策者進行合理選址決策的重要前提。工廠、倉庫、配送中心和分銷點的貨物,在通過物流網絡運往最終顧客過程中,最關鍵節(jié)點便是物流中心,是它可把供應與需求承前啟后地連接起來。所以,認真研究物流中心選址問題,對優(yōu)化整個物流系統(tǒng)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
物流中心選址方法分類,可分為單目標模型和多目標模型。單目標模型主要有:重心法、線性規(guī)劃法等;多目標模型則主要有:CELP模型、Kuehn-Hamburger模型和Baumol-Wolf模型等。選址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兩種。定性方法為專家打分法和Delphi法等;定量方法有重心法、P中值法、數(shù)學規(guī)劃方法、多準則決策方法、解決NP hard問題(多項式復雜程度的非確定性問題)的各種啟發(fā)式算法、仿真法以及綜合法等。
影響物流中心選址的因素,事實上比較多,評價過程中未必能準確獲取所有數(shù)據,可能會存在部分信息不完全、不明確等情況。因此,上述評估方法雖或可在數(shù)學模型上得到優(yōu)解,但其無法考衡、無法量化的因素,則有時可能會使很多準則和指標都難以達到量化。
影響配送中心選址的因素,主要有下述幾點。
(一)地質、氣象、地形、水文等自然環(huán)境。配送中心一般會放置大量商品,堆放建筑材料或其他大容重商品時,地面將承受很大壓力。如地面下存在松土層、流砂層、淤泥層等劣質地質條件,便會造成受壓地段翻漿、沉陷等嚴重后果。因此,配送中心必須選在土壤承載力高的地方。
影響配送中心選址的氣象因素,則有風力、年平均蒸發(fā)量、溫度、降水量、凍土深度、無霜期等,如風會使露天堆放商品加速老化,所以選址時應避開風口。
選址還應注意面積與外形的適當,應選平坦較高地形,以完全平坦為最理想,其次是稍有坡度的地方。應完全避開山區(qū)陡坡,不宜選擇不規(guī)則或狹長形之地,但可選擇長方形。
此外,還要認真考察近年水文資料,應遠離上溢地下水區(qū)域和容易泛濫的河川流域,絕對禁止使用故河道、內澇區(qū)、洪泛區(qū)、干河灘等,地下水位不能過高。
(二)貨物分布與數(shù)量。配送規(guī)模不斷增長,會使貨物數(shù)量不斷增長。貨物增長率越高,對配送中心選址合理性要求便越高,因此須盡力縮短配送中心與配送區(qū)域及生產地的距離。
(三)運輸條件。在情況允許條件下,配送中心最好靠近公路、港口及鐵路貨運站等交通運輸樞紐,努力使其成為整個物流過程中的合適節(jié)點。
(四)基礎設施狀況。配送中心所在地,要求周圍有固體廢棄物、污水等處理能力,且有電、熱、水、燃氣的充足供應能力,道路、通信等公共設施也要齊備。如果水電等資源是大量需要的,還應考慮其費用能否承受及供應量是否充足。
(五)商品流動。工業(yè)產品會隨市場轉移變化;人口的轉移,也會使消費品發(fā)生變化,因此應具體考慮各種不同商品流動情況,并據此定位企業(yè)配送系統(tǒng)。
(六)其他因素。包括投資額限制、運輸與服務方便程度、勞動力,等等。
能否科學合理建立評價指標,將影響評價功能和作用的發(fā)揮。如評價指標太少,則代表性不足;如可評價指標太多,則會相互受干擾。因此,一套科學、合理、完善的評價指標的建立,須遵循如下幾項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須較為綜合,能有效完整表現(xiàn)物流配送體系的整體性能和本質特征,而使評價結果可靠準確。
(二)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須做到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以客觀系統(tǒng)內部要素及本質聯(lián)系為根據,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準確表現(xiàn)內部的相互聯(lián)系和系統(tǒng)整體的數(shù)量特征。
(三)可操作性原則。指標系統(tǒng)須易操作與測評,所用數(shù)據資料便于收集和處理。
(四)獨立性原則。設計指標,應盡可能減少相互間各種關聯(lián),避免包含關系,保證指標能從不同方面反映實際情況。
(五)可比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可比性,應同評價結果可信度成正比,前者越強,后者就越大。為保證可比性,指標標準化的處理,須注意保持其同趨勢化。
依據上述各項原則,并參考相關研究成果,筆者初步設計了如下一個較為綜合的評價指標系統(tǒng)框架。
表1 物流中心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表2 自然環(huán)境子目標層的具體指標
表3 基礎設施子目標層的具體指標
表4 經濟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子目標層的具體指標
表5 其他因素子目標層的具體指標
以上,我們將物流中心選址的評價指標,分成了四個方面,只須分別對各方面指標體系進行評估,便能得出客觀準確的綜合評價結果和更為客觀的指標權重。
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是20世紀40年代由O.赫爾姆和N.達爾克首創(chuàng)并經T.J.戈爾登和蘭德公司進一步發(fā)展而成的。德爾菲法是一種通過專家匿名進行多輪打分的方法,是一種綜合多數(shù)專家經驗與主觀判斷的方法。美國蘭德公司Helmer和Gordon1946年第一次全面介紹了該法(時稱經典德爾菲法),此后被迅速廣泛使用。其特點是能對大量無法定量分析的非技術性要素作出概率估算,再將估算結果反饋給專家,逐次收斂分散的評估意見,最后集中為一致的結果。因其評價結果具有統(tǒng)計特性、反饋性、匿名性等優(yōu)點,所以被許多領域的評價指標所采用。
改進德爾菲法的基本思想是,通過調查表,分別咨詢專家對所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意見,然后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處理,并反饋給專家,幾輪后,若專家意見較集中,則具體評價指標在最后一輪確定。改進的方法,由咨詢負責人員針對研究主題,直接定出初步指標體系,取消經典德爾菲法中的第一輪咨詢工作,然后再進行專家咨詢。這樣做的目的,是縮短周期,通常經兩輪咨詢,意見便可趨于集中。
用改進的德爾菲法來確定物流設施選址指標體系,其步驟如下。
第一步:選定相關領域專家和參選指標。即采用上述指標體系中的參選指標。
第二步:設計咨詢表,進行第一輪專家意見征詢。依據第一步中確定的參選指標體系框架,制定第一輪專家咨詢表,表中可含評價對象、相關背景資料及改進德爾菲法的基本原理,以供專家參考。第一輪咨詢過程中,專家應據其經驗與知識,判斷各指標對物流設施選址的影響程度??刹捎?點李克特量標度(Likert scale)劃分影響程度等級,影響程度等級的“不大”、“一般”、“大”、“很大”和“極大”,分別用1~5來表示。
第三步:分析第一輪征詢結果,進行第二輪征詢。對收回的第一輪專家證詢表,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處理,將專家組對每個指標判斷結果的分布情況、平均值及一致意見,反饋給第二輪咨詢中的每位專家;專家依據反饋,對每個指標再作重新評價。專家應給出判斷各指標對評價目標影響程度時的自信度等級。自信度等級采用5點標度劃分,分別表示為“很低”、“低”、“一般”、“高”和“很高”。當專家組自信度等級(GCR-the group confidence ranking,即所有專家給出的自信度等級均值)不小于3時,表明征詢結果貼近通過主觀判斷的現(xiàn)實情況。
第四步:根據最后一輪評價結果進行篩選。通常情況下,實施改進的德爾菲法時,專家的反應在第一輪咨詢中會比較分散,而后各輪經信息反饋而逐漸集中,越往后,群體意見結果(所有專家判斷的平均值)便越來越準確。通常經兩輪咨詢,專家組意見便基本趨于集中。
改進德爾菲法的統(tǒng)計分析,主要的使用參數(shù)如下所示。
其中,Ej為指標對評價對象的影響程度量值(1,2,3,4,5),mij為第i個評價指標為第j個等級的專家數(shù),n為指標個數(shù),d為專家個數(shù)。
(二)離散程度。該參數(shù)用標準差σi來描述,其表達式為:
它反映第i個指標評價結果的分散程度,σi越大,表明專家評價結果的分散程度越大。
(三)協(xié)調程度。該參數(shù)用變異系數(shù)Vi和協(xié)調系數(shù)W來表征,其表達式分別為:
Vi反映專家對第i個指標的協(xié)調程度,該值越小越協(xié)調。W反映專家對整個指標體系的協(xié)調程度,該值越大越協(xié)調。其中,Si表示i指標等級與全部指標等級和的算術平均值之差,Tk為修正系數(shù)。
協(xié)調系數(shù)顯著性檢驗為:
自由度=n-1,當自由度>30時,應計算Z=,按標準正態(tài)分布規(guī)律判定統(tǒng)計意義界限。如果P<0.01或P<0.05,說明專家評價的協(xié)調性好,結果可取;如果P>0.05,則結果不可取。
[1]李雪梅.我國物流業(y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探討[J].中國商貿,2010(16).
[2]白晨星.我國現(xiàn)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改革與戰(zhàn)略,2010(5).
[3]王振巖,王曉.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物流信息化的實現(xiàn)路徑[J].商業(yè)時代,2009(34).
[4]楊太倫.我國國際物流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yè)時代,2009(30).
[5]王振巖,李建華.電子商務與物流信息化[J].中國商貿,2009(05).
[6]湯希峰,毛海軍,李旭宏.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多目標優(yōu)化模型[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2).
[7]張強,張秋聞.基于遺傳算法的糧食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優(yōu)化[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
A Method Research on Site Selection for Material Distribution Center
Bing Sun
(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
Site selection for material distribution center is the significant in the strategic planning.it will decide the pattern and structure of the whole system of material distribution.A better location of material distribution is not only to save the budget,but to promote the production and cost.It ensures a balance development for material distribution.it will influence the running of material distribution a lot in long run if the location is done.Therefore,to construct an effective pattern of theory and feasible algorithm is the important precondition that help the decision maker select the site.
material distribution;material distributing system;to improve Delphi method
F252
A
1008-8636(2011)01-0053-04
責任編輯 李耕
2010-12-10
孫兵(1962-),男,山東蓬萊人,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