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懸崖邊上的獨舞
        ——論“個人化寫作”思潮

        2011-10-09 02:41:50陳桂芳暨南大學中文系廣州510632
        名作欣賞 2011年3期
        關鍵詞:陳染個人化思潮

        ⊙陳桂芳[暨南大學中文系,廣州510632]

        懸崖邊上的獨舞
        ——論“個人化寫作”思潮

        ⊙陳桂芳[暨南大學中文系,廣州510632]

        “個人化寫作”思潮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文壇上最為引人注目的文學創(chuàng)作潮流,它以晚生代作家為主力軍,呈現(xiàn)出一種貼近平民現(xiàn)實生活、注重表達個人生存體驗的創(chuàng)作傾向。它的興盛加速了世紀末當代文學的轉型,但由于在個人化方面日趨極端的發(fā)展,它不可避免地帶上了令人觸目的無意義性和狹隘性。

        “個人化寫作”特征晚生代作家群

        “個人化寫作”思潮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中國文壇掀起了軒然大波,至今仍是評論界有關世紀末文學創(chuàng)作討論的熱點之一。個人化首先是作為一種寫作立場而出現(xiàn)在小說、詩歌、散文等諸多領域的,主要以畢飛宇、朱文、陳染、林白、沈浩波、尹麗川等晚生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為代表,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作家參與其中,這種立場對文學創(chuàng)作所形成的影響也不斷加深,并漸漸轉變成為一股聲勢浩大的文學思潮,最終加速了世紀末當代文學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型。本文試從思潮的視點切入,通過對“個人化寫作”的概念及過程的分析和界定,闡述其特征,品評其得失。

        一、概念界定與過程溯源:眾聲喧嘩中的獨自吟唱

        作為上個世紀末當代文壇上最為引人注目的文學創(chuàng)作潮流,“個人化寫作”剛一嶄露文壇,就引發(fā)了諸多爭議,而對其概念的界定學術界至今都未形成定論,甚至連對其溯源及過程厘定也眾說不一。盡管“個人化寫作”思潮已經褪去了昔日的斑斕色彩,但它對文學史及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所帶來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有必要對“個人化寫作”的內在涵義及過程予以澄清和界定。

        縱觀學術界對“個人化寫作”的定位,主要可分為三類:一是擴大了其含義范圍。比如有的論者通過對胡適、劉半農、周作人等人詩歌的分析,認為他們這種抒發(fā)個體情感的創(chuàng)作就是“個人化寫作”。①這一溯源顯然忽視了真正的“個人化寫作”所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其個人化、欲望化的內在特性。二是窄化了“個人化寫作”思潮的覆蓋范圍。有些論者就認為只有衛(wèi)慧、棉棉的創(chuàng)作才是真正的“個人化寫作”,而陳染、林白等女性作家的寫作充其量只是其濫觴,而在論述時更是只字未提畢飛宇、朱文等人的創(chuàng)作。②三是將“個人化寫作”區(qū)分為廣義、狹義兩類。有的論者細心地從廣義與狹義兩方面來觀照“個人化寫作”,認為從廣義上而言,它是指“那種疏離了統(tǒng)一的思想規(guī)范和藝術規(guī)范,以個人的自由選擇和自主創(chuàng)作為特征的一種寫作方式”;而從狹義上看,則特指以陳染林白為代表的、“以表現(xiàn)女性的身體隱私和生活隱私為特征”的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象。③這種定義雖然看上去較為全面,但是它卻只是停留在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象的層面來觀照“個人化寫作”,而沒有將其上升到思潮層面。

        “個人化寫作”思潮以晚生代作家群的創(chuàng)作為代表,其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魯羊、東西等人為代表,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描繪個人的現(xiàn)實生存體驗,并雜糅了自我的審美感受和思考,始終恪守個人價值理念;第二是以陳染、林白等為代表的女性“個人化寫作”,與第一階段作家不同的是,她們在創(chuàng)作中普遍將視角圈定在女性人物身上,用靈動精細的筆法刻寫女性生存的隱秘感受,以欲望推動女性意識的覺醒,用理性反叛男權話語世界;第三是衛(wèi)慧、棉棉們的“身體寫作”及以沈浩波、尹麗川等人為代表的“下半身寫作”和“胸口寫作”,他們徹底拋棄了在前兩個階段的作家創(chuàng)作中尚有余溫的理性原則,放縱軀體及物質的欲望,追求一種“肉體的在場感”,從而將“個人化寫作”帶向了危險的境地。這三類側重點不同的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象逐漸擴張,形成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而從中抽象出來的“個人化”作為他們創(chuàng)作的共性,也就由一種話語實踐轉變成為一股聲勢浩大的思潮。

        因此,所謂的“個人化寫作”思潮,是指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后現(xiàn)代多元文化語境之下,以晚生代作家群為主體的一批中青年作家在個人的自我經驗與記憶的基礎上,以個人的視點去觀照歷史及當下生活,用絕對寫實的筆法書寫來自個人的生存體驗和內心感受、宣泄個人的內在欲望沖動,強調個人的主體性、獨立性及個人話語的表達,由此形成的一股具有廣泛而深遠影響的文學創(chuàng)作潮流。

        二、特征表述:一個人在路上

        “個人化寫作”思潮內部各個階段作家的創(chuàng)作有其不同的個性,但是緊緊圍繞個人化這一中心的立場又使他們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多方面的共性特征,如描繪個人的生存現(xiàn)實、采用個人化、欲望化敘事等等。因此,“一個人在路上”無疑是對其共性的最佳表述。

        1.“生活邊緣”:世俗生活碎片的記錄

        “個人化寫作”思潮影響之下的作家們在其創(chuàng)作中普遍關注作為個體的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他們不再關注經典、關注時代民族等宏大的敘事,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當下的世俗生活,刻寫小人物繁瑣的原生態(tài)生活。正如邱華棟所說:“沒有多少‘文革’記憶的我們,當然也就迅速沉入到當下的生活狀態(tài)中了?!雹?/p>

        世俗生活最大的特點就是瑣碎、平淡和無中心。朱文的《去趙國的邯鄲》抒寫了小丁在電廠的乏味生活——每天長跑、參加無聊的舞會、打牌等等,看似豐富多彩的業(yè)余生活,卻缺少了精神內核的支撐,且每天單調地重復著,成為了“空心人”的表演。尹麗川的《普通生活》一詩截取了“我”在集市買菜的一個生活片段,全詩沒有運用任何典雅詩性的語言或是靈活多變的詩歌技巧,只是忠實地記錄下集市混亂不堪的場景,刻畫出現(xiàn)代人的冷漠,呈現(xiàn)出生活的原生態(tài)。

        除了瑣碎之外,現(xiàn)代人生存的艱難、掙扎與無奈也是“個人化寫作”的重要題材。陳染的《時光與牢籠》中的水水最為勤快肯干,但是考勤表上的小對勾卻最少,面對失衡不平的生存現(xiàn)實,她雖然憤怒不已,但僅限于在睡夢中發(fā)泄?jié)M腔怒火,在現(xiàn)實中面對領導時依舊低聲下氣、卑微不已。沈浩波的《原諒》一詩中那一句對工作難找的咒罵——“這年頭/到他媽哪兒/找去啊”,還有那個為了工作而不得不向老板請病假去墮胎的女孩⑤——這些事件的陳述矛頭直指當下就業(yè)困難、工作壓力大等尖銳問題,體現(xiàn)了小人物生存的艱辛與無奈。

        同樣是敘寫世俗生活碎片,“個人化寫作”思潮內部各個階段的作家們也有各自不同的情感傾向和側重點。朱文、韓東等在刻寫筆下小人物的艱難生存時,雖然不曾明確表露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但在字里行間無不隱藏著作者深沉的憐憫和同情;陳染、林白等在追蹤女性人物生存經歷時,更加注重融入自己的真切體驗與深沉情感,使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種自戀自虐的傾向;而沈浩波、尹麗川等第三階段作家則徹底告別了這種悲憫情懷,他們用極端冷漠的目光觀看筆下人物的掙扎與痛苦,沈浩波的《死亡》一詩就鮮明地傳達了這一特點,該詩陳列了一系列死亡事件:遇難的登山隊員、墜毀的飛機、被烈日曬死的非洲女童——“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呢,”——詩人甚至連問號都吝嗇,只用小小的逗號傳達自己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是為“零度疼痛”!而正是這一越來越狹隘自私的創(chuàng)作走向,使得“個人化寫作”危機四伏。

        2.“私人生活”:個人化敘事的狂歡

        晚生代作家對當下世俗生活尤其是小人物的生存的敘寫,只是平面化地展示,而很少深入探究其生存表象之下的內在品質,顛覆了之前文學代集體言、代政治言的宏大敘事法則,用這種個人化敘事法則阻隔了集體敘事的入侵。他們普遍注重對個人的自我感受與體驗的細膩表達,以一種絕對個人的話語譜寫內心的欲望軌跡。魯羊在創(chuàng)作中就“希望傳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坦言自己的作品是其“個人體驗的一種外化形式”。⑥

        個人化敘事法則還體現(xiàn)為對第一人稱敘事視角和孤獨主題的迷戀,第一人稱的限知視角有助于作家更好地書寫自我與個體的感受,表現(xiàn)孤獨的主題。畢飛宇在《雨天的棉花糖》就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講述了主人公紅豆被俘后大難不死回歸鄉(xiāng)里的曲折經歷:他的歸來受盡了旁人的冷眼,甚至得不到家人理解,他被逼向了孤寂的絕境,內心苦痛不堪,最終絕望地選擇了自殺。

        與畢飛宇等人筆下的主人公同現(xiàn)實環(huán)境做歇斯底里的對抗不同,陳染、林白等女性作家在追蹤女性人物成長歷程時,更多的是突出她們在現(xiàn)實生存中受挫之后回歸自我的理性選擇。陳染《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林白《一個人的戰(zhàn)爭》中的林多米等女性主人公起初都對外部世界抱有極大的期望,渴望通過真摯的愛情和全身心的付出得到男權話語世界的認同,但她們最終都只落得傷痕累累,于是她們絕望而又無奈地逃回自己內心封閉而清幽的世界,她們選擇了孤獨以守護理想的真愛和內心的高潔,從而完成了自我的回歸,也表現(xiàn)出對男權世界的理性批判與反抗。與這種選擇自我回歸的理性不同,衛(wèi)慧的《上海寶貝》、棉棉的《糖》等作品中的主人公紛紛沉迷于喧鬧的酒吧和膨脹的物欲當中,她們不再苦苦尋覓那些虛無縹緲的情感,如愛情、信念等等,而是用極度放縱的欲望麻醉自我、消解理性的成分,最后義無反顧地撲向了非理性的享樂主義世界。

        3.“我愛美元”:欲望旗幟的高揚

        個人化寫作者不再隱藏筆下人物不可遏止的欲望,他們放棄了所謂的崇高、正義、理想等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大量描寫暴露人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掀起了一股“欲望化”敘事的高潮。

        首先是裸露現(xiàn)代人的性欲望。誠如波德里亞所言:“性欲是消費社會的‘頭等大事’……一切給人消費的東西都染上了性暴露癖?!雹唔n東筆下的許多人物,就無所畏懼地宣泄自己的性欲望:石林(《障礙》)與朋友的女友在私守中狂熱地發(fā)泄著內心騷動的性欲,王一民(《為什么?》)在夜宿朋友家的時候竟與朋友之妻通奸。晚生代作家在描繪這些人物的性欲望時,大多采用細膩的筆法,盡可能地真實還原人物交歡時的細致場景與過程,而這些人物的性狂歡無關道德、無關愛情——是一種純娛樂的游戲。

        欲望化敘事也大量涌現(xiàn)在女性個人化寫作者的作品中,林白的《致命的飛翔》、徐小斌《雙魚星座》等都充斥著男女交歡的赤裸場景。除了與韓東、朱文等人一樣關注兩性之間的性欲望之外,這些女性作家還將筆觸深入到了許多令人驚悸的審美表達,諸如同性之戀、自我撫慰等。徐小斌《羽蛇》里的羽和金烏之間的同性之戀和相互撫慰,林白《一個人的戰(zhàn)爭》里林多米體驗自慰帶來的快感等,這些女性隱秘體驗的表露通常被視作是女性自我回歸的理性表現(xiàn)及其對男權話語世界的失望和反叛。

        衛(wèi)慧、沈浩波等作家則徹底顛覆了這種僅存的理性,將欲望化敘事發(fā)展到了極端。他們讓人物——有時甚至是自己肆無忌憚地去追逐感官刺激,使之沉溺于軀體的欲望中不能自拔。衛(wèi)慧在《上海寶貝》中赤裸裸地展示了倪可多次與自己根本不愛的已婚男人馬克性交的場面;沈浩波的代表作之一《人老乳不老》中流露出對肉體感官的膜拜:“一個聳著漂亮乳房的女人/即使年紀大些/也可以說是風韻猶存”,只要乳房漂亮,年齡、愛情等曾經重要或神圣的問題都變得無關緊要。

        其次是描寫現(xiàn)代人對金錢、名利等物欲的追逐。朱文《我愛美元》中的主人公“我”是個作家,但他坦言自己寫作只是為了錢,他甚至打算將自己的靈魂打折出賣,打幾折沒有關系,關鍵的是“我要的是他媽的美元”——徹徹底底的拜金主義者!物欲的實現(xiàn)又常常與肉欲密不可分:陳染《無處告別》里的繆一為了名利地位,竟然與“誰誰的兒子”——一個“毫無出息的文化流氓”同居并結婚……

        在個人化作品中,“欲”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揚,而“情”卻備受冷落;人狂熱追逐物質享受,甚至被物質異化,而精神卻遭到了唾棄;身體與思想分離,在身體本身所具有的對性的極度渴求之外,身體也已經被物化,淪為了以金錢為核心的物欲實現(xiàn)的手段。

        4.“銀河虛構”:現(xiàn)代敘事技術的熟練運用

        晚生代作家在刻寫個人經驗、描繪個人欲望時,大多采用寫實的筆觸,除此之外,他們也靈活運用各種現(xiàn)代敘事技巧,注重對文學形式,如語言、結構、敘述等方面的探索。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很多個人化寫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都表現(xiàn)出詩性語言的執(zhí)著追求,如陳染就用鵝絨圓球、艷紅的櫻桃、茵茵的芳草等富有詩性的意象,來指代女性的身體器官和個人私密的感官體驗,使得一些原本羞于啟齒的隱秘場景變成了意境幽遠且優(yōu)美的圖畫,讓人嘆為觀止。

        詩性語言追求的實現(xiàn)需要借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通感等,這又使文本往往呈現(xiàn)出象征化、寓言化的特點。李馮在《最后的愛》中通過“愛情頻譜儀”、“愛情芯片”等看似荒誕卻極具寓意性的意象,揭示了現(xiàn)代人感情的濫用。

        從結構和敘述方面來看,個人化寫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常常采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把自我的經驗熔鑄于主人公身上,模糊了創(chuàng)作主體與人物之間的距離,有時甚至直接“以‘元小說’的敘事方式構思小說,作家自己成為作品中的人物或敘事者”⑧。朱文《我愛美元》中的主人公兼敘事者“我”與作者同名,也叫朱文,也從事寫作。主人公的情感體驗很多時候都等同于作者自己的,就像魯羊所說的,他“經常把自己當成別人,又把別人當成自己”⑨。

        “個人化寫作”思潮發(fā)展到“身體寫作”、“下半身寫作”及“胸口寫作”時,則完全拋棄了對詩性、理性、寓言等較深層面的探索,而追求一種完全平面化的無深度的寫法,使作品成了純粹的個人欲望的展覽。正如“下半身”詩人李師江所言:“‘下半身’的出現(xiàn)意味著營造詩意時代的終結?!雹舛錆O、伊沙等作家熱衷于以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解構姿態(tài),調侃、顛覆文化、傳統(tǒng)、經典等“上半身”因素。朵漁的詩歌《銀河虛構》以反諷的筆調嘲諷調侃了烏托邦理想和空洞的愛情。伊沙的詩歌《車過黃河》以一個正常卻不優(yōu)雅的生理性動作——“只一泡尿功夫/黃河已經流遠”——嘲弄并消解了黃河所代表的中華文明及歷史文化。這些后起的晚生代作家的個人化創(chuàng)作姿態(tài)日趨激進,他們創(chuàng)作的視野和題材也隨之狹隘,最終不僅束縛了自身的創(chuàng)作,也將“個人化寫作”思潮推向了危險的境地。

        三、成就與局限:懸崖上熱舞過后的致命墜落

        “個人化寫作”思潮在上個世紀末的中國文壇掀起了軒然大波,作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一元,它推翻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文學領域中長期的霸權統(tǒng)治,為文學脫去了政治、階級、民族等沉重的外衣,使其重新關注個體;張揚了人在實踐、精神方面的主體性,有效地引導主體進入“自我生命的潛在部位”;營造了個人生存體驗的維度,特別是以陳染、林白為代表的女性個人化寫作,果敢地開拓了女性寫作的新空間……在以個人化的利刃刺破了主流話語和公共秩序的巨大蛛網時,“個人化寫作”思潮也加速了世紀末當代文學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型。

        但人是群體的存在,任何個人都不可能離開群體、時代而獨立存在。因此當個人化寫作者將視野圈定在絕對個人化的生存表象上時,一方面令讀者耳目一新,而另一方面卻走向了危險的懸崖。首先,始終堅持書寫個人的自我生存感受與心理必將導致題材的狹窄和枯竭,個人的經驗畢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個人化寫作者的筆下經常出現(xiàn)自我重復的敘事。其次,對瑣碎平庸的世俗生活進行過于細致的觀照,雖然凸顯了生存之真,卻忽略了它的善與美。第三,在書寫人物軀體欲望時,回避理想、放逐詩意,而過分沉溺于對個人性經驗過程的細致描繪,使文本缺乏應有的審美內涵而顯得有點卑瑣與無聊。誠如當代著名評論家洪治綱所言:“對世俗生存現(xiàn)實的過分認同,對欲望化人性的過分沉迷,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作家所追求的審美理想?!?因此,極端的個人化之舞必將使晚生代作家走向無路可逃的懸崖,從而面臨致命的墜落。

        若要擺脫上述困境,晚生代作家必須自救。

        從對“個人化寫作”思潮特征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內部三個階段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越來越極端的發(fā)展趨勢,可以這么說,正是這些無節(jié)制的極端發(fā)展最終束縛了“個人化寫作”思潮的進一步發(fā)展,也阻斷了“個人化”經典作品出現(xiàn)的可能。正如陳染所言:“懂得節(jié)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一個不會自制的‘藝術家’便破壞了她自己的藝術自由?!?因此,“個人化寫作”最好的出路是跳出過于個人化和欲望化的泥淖,找到個人與外部世界的契合點,由此生發(fā)開去,拓寬自己的視野;在寫實基調的基礎上,融入對生活之善與美的觀照;在細致描繪世俗欲望之時,滲透一個真正作家應有的“超驗性的終極關懷”。

        如今,“個人化寫作”思潮已退去了昔日的狂熱,但它猶有自己的陣地以及一直堅守陣地的一批作家,它也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和適宜的發(fā)展環(huán)境。而作為“個人化寫作”思潮的主體,晚生代作家們正處在創(chuàng)作精力旺盛、思想不斷成熟的年齡,因此他們完全有可能為它帶來“第二個春天”。

        ①龍泉明、汪云霞:《初期白話詩人的個性化寫作——論胡適、劉半農和周作人詩歌的精神特征》,《人文雜志》,2003年第6期。

        ②周曉燕:《當代文學的向內轉與個人化寫作》,《北方論叢》,2001年第2期。

        ③於可訓:《中國當代文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285頁。

        ④邱華棟:《城市的面具·自序》,敦煌文藝出版社,1997年,第1頁。

        ⑤沈浩波:《沈浩波的詩》(5首),《詩歌月刊》,2007年第6期。

        ⑥林舟:《生命的擺渡——中國當代作家訪談錄》,海天出版社,1998年,第37頁。

        ⑦波德里亞:《消費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59頁。

        ⑧王鐵仙等:《新時期文學二十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63頁。

        ⑨魯羊:《在北京奔跑·自序》,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頁。

        作者:陳桂芳,暨南大學中文系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編輯:杜碧媛E-mail:sxmzxs3@163.com

        猜你喜歡
        陳染個人化思潮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法蘭克福書展個人化書籍走紅
        “尚長榮三部曲”帶來無盡思考——且說個人化藝術創(chuàng)造的價值
        戲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7:36
        不染事與非,獨留音樂在心間
        琴童(2018年11期)2018-01-23 11:34:08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率性的叛逆與欲望的抒泄
        家是被住“活”的
        女性形象的個人化書寫——嚴歌苓小說解讀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15
        論20世紀初年的“興女學”思潮
        理想人格與視角轉換——陳染與尤瑟納爾創(chuàng)作比較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富婆猛男一区二区三区| 色狠狠色噜噜av天堂一区|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中国| 爆乳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亚洲|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a级黑人大硬长爽猛出猛进| 亚洲国产字幕|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玩弄白嫩少妇xxxxx性|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极品粉嫩小仙女高潮喷水视频 | 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 久久成人麻豆午夜电影| 秀人网嫩模李梓熙大尺度| 亚州终合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影院|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91九色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精品自在线看| 久久精品一区一区二区乱码|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夜夜骚|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说|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国产精品欧美视频另类专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信息| 国产麻豆极品高清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