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懷中
鄭振鐸故里感懷
許懷中
當人們進入長樂高速公路交叉口,便見到一面立著的巨大牌子,上有沈鵬題寫的“中國長樂”四個大字,標明“鄭和下西洋的港口 鄭振鐸 冰心的故里”。
長樂是我常來之地,新年伊始,又和一批作家來采風,深深感受到其人文積淀的深厚,此次特地造訪鄭振鐸故里首占村,心中更是漾動著無限情懷。
首占鎮(zhèn)位于長樂市中西部,緊挨城區(qū),古稱“洲店”。南宋景炎2年(公元1274年)已形成村落,明洪武13年(公元1380年)改為首占,取民諺“首占山鳴大魁”之義。此地江山勝跡,詩意水鄉(xiāng),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有道是:首占,首占,首先占的是福氣。東為董奉山,系漢董奉煉丹之處,書載:“嘗有神人裸體散發(fā),人見之必獲福,故又名福山。”有人考據(jù):此為“福州”地名來歷。首占村落依山傍水,沃野平疇,河道交錯,風景優(yōu)美,素有“文化村”之美稱。主人領(lǐng)我到岱陽鄭氏宗祠參觀,內(nèi)掛“刑部尚書”、“進士”、“院士”、“文壇巨星”等匾,對聯(lián)“弟進士兄進士一堂六進士;祖翰林孫翰林兩世三翰林”。宗祠旁側(cè)便是鄭振鐸故居,平房,大廳旁是住房,是鄭振鐸的高祖鄭用蒼中進士后蓋的。當代族人為南開大學副校長、著名歷史學家鄭天挺。被稱為“鳥類之父”的院士鄭作新,著名導演陳懷凱、陳凱歌等,均為鄭振鐸的族宗。曾祖鄭宏博貢生,族叔鄭元壁手書碑刻已為鼓山涌泉寺之寶。
鄭振鐸因幕友出身的祖父曾在浙江溫州做過小官,舉家遷到溫州。父親在蘇州縣衙當幕僚,因病回溫州,不久病故,那時鄭振鐸才7歲。父親去世不久,祖父也騎鶴西歸,他母親以長樂人的堅強,做些針線維持家計,供兒子念書,鄭振鐸讀完中學,后到北京,考進交通部所屬的鐵路管理學校,“五四”運動爆發(fā),他和冰心一樣,投身愛國學生運動,從此一步一步地走向文化事業(yè)的輝煌。
鄭振鐸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除了創(chuàng)作,他在文學評論、中外文學史、藝術(shù)史研究、翻譯、文獻、考古等領(lǐng)域的成就,都是驚人的,郭沫若稱他為“一代才華”,實至名歸。
以創(chuàng)作而言,鄭振鐸在詩歌、散文、小說等方面,影響深遠。“五四”運動開始,他和瞿秋白等人創(chuàng)辦《新社會》,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他的詩歌《我是少年》,便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首詩充滿青少年蓬勃朝氣、奮發(fā)進取的精神,被譜成曲在學生中廣為傳唱。他的散文集有《山中雜記》《海燕》《西行書簡》《蜇居散記》《集外拾翠》等。小說《桂公塘》《黃公俊之最后》《毀滅》等,都得到很高的評價。
在文學史研究上,第一部傳世巨著《文學史綱》,以綜合和編年的方法,介紹世界文學的發(fā)展,分別闡述各國文學名著,并有精美的插圖,打開了世界文學之窗戶。完成這部巨著的鄭振鐸,時年才20多歲。他不但研究外國文學史成就斐然,而且對我國文學史的研究,也有開山之作。如《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建立了一座“俗文學”的豐碑。
鄭振鐸在翻譯方面,亦功不可沒?!秶H歌》歌詞最早就是他和耿濟之合譯的,那時名為《第三國際黨歌》。此外,他還翻譯了契訶夫的劇本、《俄國文學史略》《萊森寓言》《印度寓言》。尤其是他翻譯泰戈爾的《飛鳥集》《新月集》,在中國詩壇產(chǎn)生很大影響,對冰心的文學創(chuàng)作更有著直接的影響。
編輯、出版刊物和創(chuàng)辦社團,是鄭振鐸一道光輝奪目的文化景觀。他自己或和別人合編的有《新社會》《人道》《批評》等,和茅盾、葉圣陶等發(fā)起的文學研究會,主編《小說月報》,編過《文學旬刊》《民主》《文藝復興》《戲劇》《詩》《兒童世界》等。創(chuàng)辦文學研究會和主編《小說月報》,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影響之大,培養(yǎng)造就人才之多,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編輯、創(chuàng)作、研究的結(jié)合,是鄭振鐸人生的風景線。
鄭振鐸和文化人的接觸,可列出一大串名字來,如瞿秋白、郭沫若、耿濟之、茅盾、葉圣陶、老舍、巴金、冰心、曹禺、郭紹虞、瞿世英、許地山、郁達夫、王統(tǒng)照、孫伏園、胡愈之、朱光潛、朱自清、俞平白……。他和魯迅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在北京和魯迅合編《北平箋譜》。魯迅和鄭振鐸通信近百封。《魯迅日記》中出現(xiàn)鄭振鐸名字達144次之多。魯迅逝世后與許廣平等合編《魯迅全集》。魯迅剛逝世時,鄭振鐸懷著深情寫了《永在的溫情——紀念魯迅先生》。1950年又寫了《魯迅——“民族魂”》,提出要繼承魯迅的偉大精神。
鄭振鐸愛國愛鄉(xiāng)情懷尤為人稱道。
鄭振鐸青年在北京求學時期,正好“五四”運動爆發(fā),他是愛國運動學生代表,又是福建省抗日學生聯(lián)合會領(lǐng)導人之一,他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運動,在《新社會》發(fā)刊詞中寫的創(chuàng)刊宗旨是:“盡力于社會改造的事業(yè)?!覀兏脑斓哪康木褪莿?chuàng)造德謨克拉西的新社會?!编嵳耔I是文學研究會的主要發(fā)起人之一,提倡“文學為人生”,提出“血和淚的文學”口號。1927年周恩來同志領(lǐng)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鄭振鐸和胡愈之、葉圣陶等組織上海著作人公會,積極參加革命進步活動。“四·一二”事件發(fā)生,他被迫遠走歐洲近兩年。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時,以及在這之前,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時,他都積極參加反帝反法西斯斗爭,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他和魯迅等人發(fā)表了《文藝界同人為團結(jié)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抗日時期,上海淪陷,他忘我地參加搶救古籍文獻活動,轉(zhuǎn)入地下堅持斗爭。解放前夕,秘密前往香港,經(jīng)地下黨的安排,鄭振鐸一行前往解放區(qū)。1949年3月抵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出席第一次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登上天安門,參加新中國成立大典。后被任命為中央文化部文物事業(yè)管理局局長,擔任中央文化部副部長等職,為新中國的文化事業(yè)和文化交流,盡心盡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堅持創(chuàng)作、編書,進行研究,直到在一次出訪途中,飛機失事,不幸罹難,這是1958年10月18日的凌晨。北京各界及全國各地召開追悼會,紀念這位永遠忠于祖國和人民的愛國者,懷念“對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wèi)世界和平事業(yè)表現(xiàn)出無限的忠誠和忘我的勞動,直至貢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的鄭振鐸。
鄭振鐸雖不在故鄉(xiāng)出生,但故鄉(xiāng)的文脈,故鄉(xiāng)的情感,早就沁入他的血液和他幼小的心靈中。鄭振鐸小時,依偎在長樂母親懷里,聽她講“蛇龍哥”等許多長樂家鄉(xiāng)流傳的美麗動聽的民間故事,在母親唱的長樂民間歌謠中輕輕入眠。鄭振鐸岳父、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高夢旦,正是長樂龍門村(今航城街道龍門村)人。1922年的一天,上海神州女子學校的教務主任謝六逸引進一位身材頎長,穿一身西裝,面目清秀,鼻梁上掛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的年輕老師,向大家介紹:“這位是鄭振鐸先生,本學期由他來擔任畢業(yè)班的國文課?!备邏舻┑挠着呔鹫沁@班學生,她聽這位年輕老師講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時,滔滔不絕,分析精辟,不覺聽得入神,欽慕之情,油然而生。這年暑假,高夢旦安排一個巧妙的“相親”方式(去莫干山旅游),定下這門親事。結(jié)婚時,瞿秋白送來了3枚印章賀禮,一枚是給主婚人郭老夫人的,另兩枚是為新郎、新娘刻的,邊款一刻“長”字,一刻“樂”字,合成“長樂”,以示新郎新娘都是長樂人,正合他倆心意。1921年,鄭振鐸回長樂遷葬祖墳,他在友人面前,總以“長樂鄭振鐸”自居,以此為榮。他所寫的文章落款時,也常以“長樂鄭振鐸”署名。在他的珍貴藏書章上,也都刻上“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
在鄭振鐸的文章中,時常流露出濃郁的鄉(xiāng)情。在旅歐寫的《月夜之話》,通過月下乘涼時的閑談,由一個福州同鄉(xiāng)女孩子唱的兒歌,把話題引向福州民歌的議論,表達出對家鄉(xiāng)民歌的贊賞。散文《海燕》中抒發(fā)鄉(xiāng)情:“這便是我們故鄉(xiāng)的小燕子,可愛活潑的小燕子?!缃耠x家里幾千里!……不料卻見著我們的小燕子?!薄鞍?,鄉(xiāng)愁呀,如輕煙似的鄉(xiāng)愁呀!”鄭振鐸愛說福州話,愛吃長樂菜,愛聽故鄉(xiāng)的民歌小曲,到處說他是長樂人,在遇難前的一次講話中說:“我是生長在溫州的福建人?!?954年在仰光訪問,在長樂會館,他用福州話大聲說:“我名叫鄭振鐸,長樂首占鄉(xiāng)人。大家知道,首占鄉(xiāng)的人都姓‘鄭’的。我今天特地來看望鄉(xiāng)親們!”鄭振鐸對故鄉(xiāng)情有獨鐘,經(jīng)常接待故鄉(xiāng)學子,1939年夏,福州有位文學青年、三中學生很想到暨大學習,經(jīng)郁達夫介紹到上海拜望鄭振鐸,鄭振鐸熱情相待,并從中了解家鄉(xiāng)的許多情況。
解放后,鄭振鐸回過故鄉(xiāng)。1954年春,鄭振鐸參加全國人大代表團視察福建,在省軍區(qū)禮堂作了報告。他和文藝界人士座談,慰問駐福建前線三軍。3月4日給友人劉哲民信上寫道:“福州市面很繁榮,土特產(chǎn)不少,因為不大方便,有的東西便無法運到外面推銷。象漆的筷子,最為精良,但運到外邊的卻不是上等貨,紙張也很好,水果極多,將來能大大交流也?!?月1日又在信中寫道:“這一月多的慰問,收獲甚大,或?qū)憥灼恼鲁鰜?,正在仔細打腹稿。”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故鄉(xiāng)的變化,都激起他創(chuàng)作的欲望。1957年他又因公來福州,關(guān)心問及清道光年間福州才女李桂玉所作的長篇評話《榴花夢》收集情況??上拇艘院?,他再也未能回到故鄉(xiāng)了。
鄭振鐸永遠忘不了他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人民也永遠忘不了鄭振鐸。如今在他的故鄉(xiāng)長樂,建了鄭振鐸紀念館,建了鄭振鐸公園。他在故鄉(xiāng)人的心中也建起了一座豐碑。
責任編輯 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