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河,張強,陳曉蓉
(1.深圳市中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33;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504;3.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35)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組織損害,主要癥狀為燒心、胸痛、反酸。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在目前治療RE仍然有部分患者無明顯效果。筆者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運用理氣降逆湯聯(lián)合泮立蘇及快力治療 RE,取得良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50例觀察病例均具有燒心、胸痛、反酸的癥狀;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食管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胃鏡檢查按下述診斷標準進行分級,其中Ⅰa級32例,Ⅰb級9例,Ⅱ級6例,Ⅲ級3例。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32~70歲,平均57歲。
1.2 診斷標準
參考《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的診斷標準[1],依其主要癥狀如燒心、胸痛、反酸等分為無、輕、中、重四級,內(nèi)鏡下分級診斷見表1。
1.3 治療方法
本組病例口服理氣降逆湯(柴胡15g,木蝴蝶10g,枳殼15g,沉香10g(后下),郁金15g,旋覆花15g,田七10g,白及 15g,黃連 10g,吳茱萸 3g,甘草 10g),每天 2次,療程為10周。若有納差、乏力、便溏等脾虛癥狀者,加太子參30g,炒白術(shù)15g。每日1劑,水煎2次,共取藥液300ml,分早晚飯后1.5h服;并在飯前0.5h口服泮立蘇(泮托拉唑鈉腸溶膠囊,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10032)40mg,每天2次;飯前0.5h服快力(枸櫞酸莫沙比利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9990317)5mg,每天3次。
表1 內(nèi)鏡下分級診斷標準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1]的臨床療效標準與證候療效標準,其中臨床療效標準如下。
臨床治愈:癥狀消失,胃鏡檢查黏膜恢復至正常。顯效:癥狀明顯減輕,胃鏡檢查黏膜改善大于或等于2級。有效:癥狀減輕,胃鏡檢查黏膜改善大于或等于1級。無效:癥狀無改善,胃鏡檢查黏膜改善小于1級或無改變。
1.5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本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
本組50例中臨床治愈16例,顯效15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
2.2 本組治療前后內(nèi)鏡檢查分級情況比較 結(jié)果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內(nèi)鏡檢查分級情況比較
RE是由于食道下端括約肌(LES)功能失調(diào),胃和(或)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進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甚至潰瘍病變。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由于情志不暢、飲食不節(jié)等因素,使肝失疏泄,橫逆脾胃,致胃氣上逆或肝郁化火,灼傷食道,從而產(chǎn)生胸骨后灼熱、疼痛、反酸等癥[2]。故本病的病機主要為肝郁氣滯、胃氣上逆,治療上以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法。理氣降逆湯中以柴胡、枳殼、木蝴蝶、郁金疏肝理氣,沉香、旋覆花、甘草和胃降逆,以恢復食管胃腸升降的正常功能,減少胃食管反流。本病由于常有肝郁化火、灼傷食道,常有胸骨后灼熱疼痛之表現(xiàn),故以黃連、吳茱萸相伍,此為左金丸,有清肝瀉火,降逆止嘔之效,原用于治療脘脅脹痛,嘔吐、吞酸之癥,在本病治療中能清肝熱、制胃酸,起清熱制酸、降逆護膜之效。RE進一步發(fā)展可發(fā)生黏膜出血、糜爛或潰瘍,故此用田七、白及以止血生肌,對食管黏膜的出血、糜爛、潰瘍的治療有良好效果。理氣降逆湯全方共奏疏肝理氣、清熱降逆、護膜生肌之效。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RE屬酸相關(guān)性疾病,食管黏膜的損傷與胃食管酸反流密切相關(guān),故抑制胃酸的分泌對治療RE有效,且必需將胃的pH值提高到4以上[2],采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泮立蘇40mg口服,每天2次可達此抑酸要求。同時應用調(diào)節(jié)胃腸道動力的藥物快力,能促進食道和胃的排空,或可增加了食道下端括約肌(LES)的張力,有效地減少了胃食管反流,使食管、胃運動功能恢復正常,黏膜損傷減輕。以上中、西藥物合用在效用上相輔相成,在效果上相得益彰,特別是對于在臨床上單純應用西藥治療效果欠佳的部分RE患者,以此中西醫(yī)結(jié)合的方法來治療,可取得較明顯的療效。此外,對RE采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飲食方面應避免刺激性的食品,如酸辣食物,煙酒,濃茶,并在睡覺時,抬高床頭15cm,以減少夜間胃食管反流,這些方法均有助于提高RE的療效。
[1] 李乾構(gòu),周原文,單兆偉,等.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5.
[2] 沈敬鴻.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60例[J].中醫(yī)藥學報,2010,38(5):110 -111.
[3] 吳小平.抑酸深度與酸相關(guān)性疾?。跩].中華消化雜志,2006,2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