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清,安月鵬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紅斑鱗屑性皮膚病。本病發(fā)病率高,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現(xiàn)代醫(yī)學對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得出肯定的結論,對于本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或誘因有數(shù)種學說,如遺傳因素、感染因素、代謝障礙、內(nèi)分泌因素、神經(jīng)精神因素、免疫因素等。多數(shù)學者認為,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異常是銀屑病發(fā)病的一個重要的因素[1]。中醫(yī)藥治療銀屑病注重人體內(nèi)部調(diào)節(jié),充分發(fā)揮中醫(yī)整體觀念的優(yōu)勢,在辨病的基礎上辨證論治,臨床療效顯著。筆者應用蜈蚣敗毒飲治療銀屑病患者取得良好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選取尋常型銀屑病(風熱證)患者143例,均來源于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皮膚科門診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68例,年齡18~65歲之間。采用隨機化的分組方法將受試對象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73例,對照組70例。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1.2 治療方案 治療組口服中藥湯劑蜈蚣敗毒飲,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中藥制劑室制備,每日1劑,每劑水煎2次,取汁200ml,分早晚2次餐后0.5h溫服,每次100ml;對照組口服復方青黛膠囊,由陜西天寧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10157,每次4粒,每日3次,餐后0.5h服用。服藥療程均為8周。
蜈蚣敗毒飲方藥組成:蜈蚣3g,烏蛇30g,紫草30g,鬼箭羽 30g,土茯苓 30g,甘草 10g。
1.3 觀察方法及指標 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NF-α的含量。試劑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同位素科協(xié)助,嚴格按說明書進行操作完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AS 9.1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進行描述,兩組間均值的比較采用t檢驗。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TNF-α的含量變化,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清TNF-α含量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清TNF-α含量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shù)(人)血清TNF-α含量(fmol/ml)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73 39.427±6.799△ 23.679±3.450□#70 39.841 ±6.228 27.908 ±3.111對照組
由表2可以看出,在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血清炎癥因子TNF-α含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而治療后TNF-α含量在兩組之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治療后血清炎癥因子TNF-α水平較療前明顯下降。
由于銀屑病的病機較復雜,“風”邪貫穿始終,“瘀”邪是其病理結果,“毒”邪是致病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以祛風通絡、解毒祛瘀、清熱涼血為法,創(chuàng)立中藥復方“蜈蚣敗毒飲”。蜈蚣敗毒飲由蜈蚣、紫草、土茯苓、鬼箭羽、烏蛇、甘草六味藥組成[2-3]。方中蜈蚣性辛溫,有攻毒散結、熄風止痙、通絡止痛之功,其走竄之力最速,內(nèi)而臟腑,外而經(jīng)絡,有祛風和解毒雙重功效,故方以蜈蚣為君藥。紫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土茯苓清熱除濕、泄?jié)峤舛?、通利關節(jié);鬼箭羽涼血活血通經(jīng)、解毒消腫;上三味藥共為臣藥以祛熱毒、濕毒、瘀毒。烏蛇祛風通絡止痙,以剔除經(jīng)絡之風,配蜈蚣以祛風毒,為佐藥。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為使。全方配伍嚴謹,臨床效果顯著。
TNF是一種重要的促炎癥性細胞因子,在1975年由Carswell等發(fā)現(xiàn),由于這種因子可引起腫瘤出血壞死,故命名為腫瘤壞死因子[4]。TNF有α和β兩種,α基因定位于6號染色體,主要由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產(chǎn)生[5]。目前,已完成了TNF-α的基因定位、cDNA克隆、mRNA表達等檢測,并針對其自然特性開發(fā)出治療銀屑病的生物制劑,如依那西普、阿達木單抗等,部分已應用于臨床,效果顯著。
TNF-α是機體免疫應答和炎癥反應的重要調(diào)節(jié)因子,具有激活單核、多核及巨噬細胞的能力,是一種多效應細胞因子,可促進多種細胞因子生成[6]。TNF-α必須與2~3個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才能激活細胞信號轉(zhuǎn)導,繼而產(chǎn)生許多生物學效應。TNF-α功能有兩方面:一是誘導內(nèi)皮細胞表達ICAM-1等黏附分子,促進中性粒細胞表達 CD11/CD18,CD11C/CD18等,從而活化白細胞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黏附作用,釋放炎癥介質(zhì),引起炎癥反應,參與銀屑病的發(fā)生。二是參與機體的免疫防御功能,TNF-α在細胞外刺激啟動信號級聯(lián),活化IKK-1、IKK-2兩種激酶,產(chǎn)生IL-8等細胞因子,通過IL-8參與銀屑病的發(fā)生。
研究表明,銀屑病患者皮損區(qū)的TNF-α水平比皮損區(qū)周圍正常皮膚表皮及正常人皮膚表皮的TNF-α顯著增高,TNF-α分布在表皮全層,尤其集中分布在血管內(nèi)皮的上皮中,亦有學者認為TNF-α廣泛分布在角質(zhì)形成細胞、巨噬細胞、朗格罕細胞中。馮崢等[7]研究證實,銀屑病患者的皮膚組織中,TNF-α有明顯的蓄積情況。針對TNF-α在皮損中的高表達,一些學者以正常人為對照,研究了銀屑病患者外周血TNF-α的水平,結果發(fā)現(xiàn),銀屑病患者血漿中的TNF - α 水平顯著增多[8],張春紅[9]等的研究亦表明,銀屑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亦較正常人高。有些學者對中醫(yī)分型與TNF-α生物活性的相關性進行了測定,彭振輝等[10]的研究表明,血熱型TNF-α活性最強,與血燥、血瘀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血清TNF-α水平較療前明顯降低,且TNF-α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提示蜈蚣敗毒飲抗銀屑病的作用可能與影響血清TNF-α水平,從而產(chǎn)生IL-8等細胞因子有關,通過改善免疫功能狀態(tài)而發(fā)揮治療作用。
[1] 繆界萍.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和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12-13.
[2] 楊素清,張曉紅,劉暢.蜈蚣敗毒飲對小鼠陰道上皮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表達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報,2010,38(6):25 -27.
[3] 楊素清,閆景東,王松巖.蜈蚣敗毒飲對雌激素周期小鼠陰道上皮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報,2010,38(5):33 -35.
[4] 劉驊,金涌.TNF-α在銀屑病的發(fā)病及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06,10(5):321 -323.
[5] 茹雪瑩,徐麗敏,吳泰相.腫瘤壞死因子-α與銀屑病發(fā)病相關研究的Meta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1(6):44-50.
[6] 蘇曉媛,王金海,王峰,等.刻銀合劑治療進展期血瘀型輕、中度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觀察及對外周血TNF-α、TNF-β水平的影響[J].福建中醫(yī)藥,2010,41(2):12 -13.
[7] 馮崢,葛萍,李恒進,等.銀屑病患者血清TNF-α濃度及其在皮損中的表達研究[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05,26(2):81 -83.
[8] Serwin AB,F(xiàn)lisiak I,Chodynicka B,et al.The 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receptors(TNF-alpha)in psoriasis and other skin disorders[J].Wiad Lek,2004,57(11 - 12):86 -90.
[9] 張春紅,杜錫賢,張春敏,等.進行期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檢測[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5,2(21):101-102.
[10] 彭振輝,張美芳,張秉正,等.銀屑病中醫(yī)分型血清 TGF-β、TNF-α 的生物測定[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