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春,周波,宋立群,宋業(yè)旭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糖尿病腎臟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如經(jīng)過腎活檢穿刺病理結(jié)果證實則可以稱為糖尿病腎小球病變(diabetic glomerulopathy)。發(fā)表于AJKD雜志的《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臨床實踐指南及專家建議》[1]則指出,1型糖尿病患者在發(fā)病后5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同時就可能存在DKD,蛋白尿則作為診斷的主要指標,而DKD患者的蛋白尿也是臨床醫(yī)生和患者最關(guān)注的指標之一,筆者觀察了地龍成分EFE治療DKDⅢ期、Ⅳ期患者蛋白尿的情況,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入選2008年11月~2010年2月之間我院腎內(nèi)科住院和門診患者84例,DKDⅢ期患者36例,Ⅳ期患者48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1例,年齡在36歲到65歲之間,病程在3.5~18年之間。所有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以及 Mogenson糖尿病腎病診斷與分期標準[3],Ⅰ:UAER 正常,GFR 升高;Ⅱ:間斷性的 UAER 20~200ug/min;Ⅲ:持續(xù)性的 UAER 20~200ug/min;Ⅳ:UAER>200ug/min,可伴有GFR下降;Ⅴ:GFR<15ml/(min·1.73m2),3~6個月內(nèi)重復兩次檢測UAER,2次均為陽性可診斷為DKD,若1次陽性而1次陰性,則需進行第3次檢測。入選的對象均排除尿路感染、原發(fā)性高血壓、急、慢性腎炎、心力衰竭、酮癥酸中毒或其他腎病,以及參加其他藥物研究者。
將符合標準的DKDⅢ期患者36例、Ⅳ期患者48例共84例患者在基礎(chǔ)治療(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控制血糖、DKD的健康教育)的同時,給予地龍成分EFE(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制劑室協(xié)助制備),每次2粒,每天3次口服,療程為10周。
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后留取潔凈中段尿和血,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蛋白量(Upr)、尿素氮(BUN)、肌酐(Scr)等的變化。同時觀察患者的水腫情況以及患者的不良反應。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表示,治療前后數(shù)據(jù)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10周的用藥及臨床觀察結(jié)果顯示,在用藥前后對比,85%的患者的顏面及雙下肢等部位的水腫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部分患者的惡心、乏力、納差等癥狀也得到了改善,觀察治療過程中患者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經(jīng)過10周的用藥及臨床觀察,用藥前后患者檢測結(jié)果顯示,該84例DKD患者用藥前后尿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24h尿蛋白量均有明顯的降低,統(tǒng)計學有顯著性差異(P<0.01),尿蛋白排泄率和尿β2微球蛋白降低的更加顯著。結(jié)果見表1。
表1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尿液檢查結(jié)果比較分析(±s)
表1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尿液檢查結(jié)果比較分析(±s)
注:與治療前、后比較,**P <0.01。
組別 UAER(ug/min) 尿β2-MG(ug/L)24h總尿蛋白(mg/24h)236±63 789±126 542±134治療后 58±31** 164±55** 201±68治療前**
本觀察組84例DKD患者經(jīng)過10周的臨床用藥和觀察,治療前后血液學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血β2微球蛋白較治療前有明顯的降低,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P<0.01),患者治療前后的肌酐、尿素氮也得到了改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jié)果見表2。
表2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檢查結(jié)果比較分析(±s)
表2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檢查結(jié)果比較分析(±s)
注:與治療前、后比較,*P <0.05,**P <0.01。
組別 血β2-MG(ug/L) Scr(umol/L) BUN(mmol/L)326 ±69 153 ±37 13.6 ±3.8治療后 153±42** 112±28* 10.2±3.5治療前*
糖尿病腎臟疾病是指由糖尿病控制不佳、病情加重等而出現(xiàn)腎臟損害的疾病,屬于糖尿病的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蛋白尿作為DKD患者的最主要臨床表現(xiàn)之一,也是患者和醫(yī)務工作者關(guān)注的臨床表現(xiàn),同時伴有一定程度的血液高凝、腎臟的高灌注、腎臟纖維化、腎小球硬化、水腫等,甚至出現(xiàn)腎功能的損害,進一步發(fā)展則為終末期腎?。?-5],因此,降低 DKD 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腎功能為DKD治療的重點。
根據(jù)相關(guān)的文獻[1-3]可以知道,1型糖尿病發(fā)病五年以上、2型糖尿病在確診時可能就患上了DKD,根據(jù)Mogensen對DKD的分期可以看出,DKD早期是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和敏感的指標,主要是通過蛋白尿來進行診斷的,然而,在DKD早期只能檢測出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因此尿蛋白排泄率在DKD的診斷和療效評價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10周的地龍成分EFE口服臨床用藥和治療觀察結(jié)果顯示,該84例患者在治療前后 UAER得到明顯的改善,由治療前的236ug/min降至了58ug/min,24h總蛋白尿也降低了,統(tǒng)計學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在本觀察研究中地龍成分EFE降低了患者的UAER,并且使24h內(nèi)從尿液中丟失的總蛋白量減少,從而控制了DKD患者的蛋白從尿液中大量的丟失的局面。
β2微球蛋白屬于小分子蛋白,且生成量比較恒定,可以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同時在腎近曲小管幾乎全部被重吸收而分解,當腎近曲小管上皮受損時,β2-MG 的重吸收減少,排泄率明顯增加[6]。β2-MG分為尿中的 β2-MG和血液中的 β2-MG,尿中的β2-MG排泄率反應的是腎臟近曲小管的受損情況,是腎近曲小管受損的敏感指標,血液中的β2-MG則是腎小球損傷的指標,反應腎小球受損的情況。該觀察組的84例DKD患者治療前的數(shù)據(jù)顯示,尿β2-MG的值要高于血液中β2-MG的值,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統(tǒng)計結(jié)果未在文章中列表說明,予在此特此說明),說明腎近曲小管受損的情況比腎小球受損的情況要早,這與DKD患者的腎小管先受損相符。經(jīng)過10周的臨床觀察,所有患者的血、尿β2-MG均降低?;颊叩募◆?、尿素氮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部分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恢復正常,說明地龍成分EFE能夠降低患者的肌酐、尿素氮,保護腎功能,可能與降低患者的蛋白尿有關(guān),同時修復了損傷的腎臟,從而改善了水腫等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經(jīng)過臨床10周的地龍成分EFE口服的療效觀察,地龍成分EFE顯著的降低了患者的蛋白尿,改善了尿蛋白排泄率和腎功能,對水腫等臨床癥狀也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在臨床觀察過程中以及服藥結(jié)束3個月的電話隨訪中未見明顯的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
[1] KDOQI.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Am J Kidney Dis[J].2007,49(suppl 2):S12 -154.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Report of a WHO consulation[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442 -443.
[3] Mogensen CE,Chachati A,Christensen CK,et al.Microalbuminuria:an early marker of renal involvement in diabeties[J].Uremia Invest,1986,9(2):85 -95.
[4] 馬艷春,周波,張立凈,等.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學報,2009,37(6):105 -108.
[5] 馬艷春,周波,宋立群,等.從痰瘀論治糖尿病腎病的理論探討[J].中醫(yī)藥學報,2010,38(2):86 -88.
[6] 溫慶輝,莫偉平,萬德勝,等.4種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2):1467 -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