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朗 唐志宇 王祖祥 付 勇 溫 月
(1四川省德昌縣人民醫(yī)院,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洲德昌縣德州鎮(zhèn)東風路20號,615500;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骨折延遲愈合與不愈合是骨科臨床常見的并發(fā)癥,中醫(yī)認為骨折的愈合是“瘀去,新生,骨合”的過程,根據(jù)骨折特點分為初、中、晚三期,分期治療是中醫(yī)藥治療骨折的指導原則,骨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按分期屬骨折愈合晚期。本實驗觀察了中藥分期治療對骨折延遲愈合X線及血清ALP的影響,現(xiàn)將實驗資料及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1.1 實驗動物 新西蘭兔75只,2.0~2.5kg,雄性,動物合格證編號:0064192。動物設施使用證明:0032590,均由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 主要試劑和主要儀器 骨臘:由德國AESCULAP廠提供(批號:209354);7060型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株式會社生產(chǎn)),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萬東500mAX線機由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提供。
1.3 模型制作 雄性新西蘭兔75只,用戊巴比妥鈉耳緣靜脈注射麻醉(30mg/kg),無菌施術(shù),于左側(cè)橈骨中下1/3處縱行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暴露左側(cè)橈骨中下1/3部位,在旋前圓肌肌止遠端切開骨膜,切除長10mm的骨干與骨膜。分5組,除模型組外其余4組髓腔用骨臘封閉,造成骨延遲愈合模型,逐層縫合肌肉筋膜,關(guān)閉切口。肢體不做內(nèi)外固定允許自由負重、活動,分籠標準飼料喂養(yǎng),術(shù)后連續(xù)3天用青霉素40萬單位肌肉注射預防感染。
1.4 干預方法 1)基本方劑:所用的基本方劑是根據(jù)高等中醫(yī)藥院校統(tǒng)編教材《中醫(yī)正骨學》中的肢傷一方、二方及三方,經(jīng)加減而成。2)藥液制備:按傳統(tǒng)中藥水煎劑制備方法制成含生藥1.5g/mL的濃縮液。3)給藥方法:根據(jù)動物體重和體表面積確定給藥量,灌胃,根據(jù)不同分期起始,早晚各1次。治療2組術(shù)后第2天開始給藥(按骨折分期,一、二、三方分別灌胃7、21、28天)。治療1組、治療3組4周成模后給藥。模型組和延遲愈合模型組術(shù)后第2天灌胃給予等容量的生理鹽水。
1.5 骨折分期 1)自然分期治療組(治療2組):造模后即根據(jù)“中醫(yī)骨折三期治療”原則,分3期干預。早期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選用加減肢傷一方;中期接骨續(xù)筋、舒筋活絡,選用加減肢傷二方;后期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選用加減肢傷三方。2)模型建立治療組(治療1組、治療3組):依據(jù)骨折分期,骨延遲愈合模型建立后按分期屬骨折愈合后期,予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選用加減肢傷三方,其中治療3組成模后骨延遲愈合區(qū)注入自體紅骨髓2mL。
1.6 X線評分標準 各組動物分別在實驗第4周末和第8周末拍攝橈骨正側(cè)位X線片,進行X線肉眼評分。0分:在X線片上未發(fā)現(xiàn)骨痂陰影;1分:在X線片上可見到骨痂陰影,骨折線比較模糊;2分:有明顯骨痂生長,骨折線顯著模糊;3分:有豐富骨痂生長,骨折線接近消失;4分:骨折線消失,完全連接,接近骨化。
1.7 血清堿性磷酸酶(ALP)測定 各組動物分別在實驗第4周和第8周末耳中央動脈采血2mL,檢測血清ALP含量(直接法)。
第4周末治療2組血清ALP明顯高于其他4組,差異極顯著,P<0.01;第8周治療2組與模型組比較差異極顯著,P<0.01,與延遲愈合模型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1組和治療3組血清ALP與模型組比較顯著下降,P<0.05,與治療2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X線肉眼評分:術(shù)后第28天模型組極顯著高于其他4組,P<0.01;延遲愈合模型組極顯著高于各治療組,P<0.01;術(shù)后第56天:模型組極顯著高于延遲愈合模型組和治療1組,P<0.01,治療2組極顯著高于治療1組和治療3組,P<0.01,治療3組顯著高于治療1組,P=0.01。模型組與治療2組、治療3組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骨形成和骨吸收是骨代謝的兩個基本過程,骨形成的相對增強和骨吸收的相對減弱是骨折愈合的基礎(chǔ)。中醫(yī)根據(jù)骨折損傷的發(fā)展過程,分為初、中、晚3期,骨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按分期屬骨折愈合晚期,運用補氣血健脾胃、益肝腎舒筋絡之法,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表1 骨折后不同時段新西蘭兔血清ALP指標(U/L,s)
表1 骨折后不同時段新西蘭兔血清ALP指標(U/L,s)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與延遲愈合模型組比較,△P <0.05,△△P <0.01。
模型組13 120.54±32.9 9 90.56±35.47延遲愈合模型組 15 120.33±40.33 11 96.72±26.79治療1組 15 123.27±22.81 14 74.79±20.68*治療2組 12 155.54±23.33△△** 9 62.44±27.67△**治療3組 15 122.4±35.54 11 67.27±24.34*
表2 各時間點X線肉眼觀察評分(s,n=9)
表2 各時間點X線肉眼觀察評分(s,n=9)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延遲愈合模型組比較,△△P<0.01;治療2組與治療1組相比,□□P<0.01;治療3組與治療1組相比,▲▲P=0.01;治療2組與治療3組相比,■■P=0.01。
時間 第28天 第56天2.6717±0.21292 3.6700±0.58355延遲愈合模型組 1.8300±0.19162** 2.2700±0.25942**治療1組 1.0200±0.11489**△△ 2.9200±0.26574**△△治療2組 1.1400±0.12560**△△ 3.7789±0.20630△△□□■■治療3組 1.1600±0.12853**△△ 3.3300±0.62884模型組△△▲▲
試驗第28天各治療組和延遲愈合模型組X線肉眼觀察評分皆明顯低于模型組,第56天各治療組均高于延遲愈合模型組,治療3組和治療2組與模型組無明顯差異,治療2組效果最好。提示依據(jù)骨折分期不同而給予不同的中藥,可以干預骨延遲愈合模型成模,預防骨延遲愈合,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同時發(fā)現(xiàn)早期即對骨折進行中藥治療干預比后期進行干預更有效,中藥配合骨髓移植較單純骨髓移植效果更明顯。ALP主要由成骨細胞分泌,可反映出成骨細胞的成骨能力。治療2組4周時血清ALP升高明顯高于其他4組,提示體內(nèi)成骨細胞處于活躍狀態(tài),骨形成功能增強,8周時骨折基本愈合時先于其他組下降,提示血清中ALP含量可反映骨折愈合的情況。因此,對骨折患者進行血清ALP的監(jiān)測,可對骨折愈合情況作出早期判斷,并采取相應措施及時干預。
研究結(jié)果提示,中藥分期治療明顯提高骨折X線肉眼評分以及血清ALP含量,中藥組均有促進骨折愈合的作用。其可能機制是分期治療更能激活成骨細胞,提高骨形成能力,能更有效地促進鈣鹽的沉積,因此對骨折進行分期辨證治療是必要的,有利于加速骨折愈合,其進一步的機制需要今后利用組織學、免疫組化等方法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