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丘腦出血是神經內科危重癥,具有高死亡率、高肢殘率、高合并癥率[1],易繼發(fā)消化道出血、呼吸抑制等,繼發(f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臨床較為少見,由于丘腦出血繼發(f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臨床癥狀特殊,無明顯特征,易造成誤診、誤治[2]。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對丘腦出血繼發(f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的認識,筆者對我院診治的16例丘腦出血繼發(f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16例丘腦出血繼發(f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齡45~79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例,冠心病病史12例,糖尿病病史4例,高脂血癥8例。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 或MRI 明確診斷,右側丘腦出血7例,左側丘腦出血9例,丘腦出血量為 2~8 ml。
所有病例除外原發(fā)丘腦出血臨床癥狀,治療2~4 d,平均2.5 d;患者出現(xiàn)臨床癥狀加重,意識障礙程度加重,煩躁不安8例,昏睡4例,昏迷4例;惡心、嘔吐9例;伴高熱、體溫39.2~39.9℃ 9例;伴體溫下降3例,體溫35.3℃;血壓下降4例。
對本組病例進行生化指標檢測,包括血糖、血鈉、血氯、血鉀、24 h 尿17-羥皮質類固醇、血漿ACTH,檢測內容見表1。
表1 生化指標檢測
丘腦出血在治療過程中無明顯原因出現(xiàn)臨床癥狀加劇,意識障礙加重、伴體溫變化和血壓變化患者,復查頭顱CT 原出血變化;輔助檢查24 h 尿17-羥皮質類固醇、血漿ACTH 降低可明確診斷。
在原發(fā)疾病治療基礎上,靜脈輸注氫化可的松200 mg/d,靜脈輸入氯化鈉液糾正低氯、低鈉;靜脈應用25%葡萄糖糾正低血糖,糾正血糖后意識很快恢復;靜脈應用氫化可的松3~10 d,臨床癥狀穩(wěn)定,生化檢查正常,改為口服替代療法應用強的松治療連續(xù)20 d,逐漸減量停用強的松。
本組16例丘腦出血繼發(f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經積極治療,12例康復;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腎上腺皮質功能危象,1例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
在丘腦出血損傷發(fā)生的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之內,均可出現(xiàn)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功能紊亂[3]。由于丘腦出血可以造成下丘腦和(或)垂體損傷,包括直接損傷下丘腦的視上核和室旁核,垂體柄撕斷或垂體供血動脈受損,發(fā)生垂體前葉壞死;間接損傷由于腦疝,腦組織移位而造成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下丘腦出血或缺血等病理改變導致對垂體調控失調,引起內分泌紊亂,導致單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分泌減少,引起繼發(f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對于丘腦出血繼發(f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國內目前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基礎皮質醇水平<15 μg/dl 和ACTH 試驗刺激后峰值較基線增加最大幅度9 μg/dl,獲得多數(shù)危重病學者的共識,但應考慮到危重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臨床特征[4]。
丘腦出血急性期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是致命性的,丘腦出血后數(shù)天突然病情加重,頭顱CT 復查未發(fā)現(xiàn)新鮮出血灶,對腎上腺皮質功能的檢測是必須的。血液生化檢測血糖明顯降低,電解質紊亂,血漿ACTH 和24 h 尿17-羥皮質類固醇降低,有明顯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可以明確診斷[5]。
總之,通過本組病例可以觀察到,丘腦出血繼發(f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臨床癥狀不典型,易被原發(fā)疾病掩蓋,易造成誤診;本病具有低血糖、低血鈉、低血氯、低血鉀、24 h 尿17-羥皮質類固醇降低、血漿ACTH 降低等生化檢測特征;早期明確丘腦出血繼發(f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及早進行糖皮質激素替代療法,能夠及時糾正和防止疾病加重。
[1]周小倩,何云.繼發(fā)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合并腎上腺危象l例[J].西南軍醫(yī),2006,8(1):37.
[2]季蘊辛.腎上腺皮質危象的早期診斷[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7,9(11):1473.
[3]龔德生.顱腦損傷后血清垂體前葉激素甲狀腺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0,16(2):32-34.
[4]王鳳麗.急性腦血管病神經內分泌變化的研究[J].醫(yī)學綜述,2008,4(6):328-329.
[5]李義召.急性腦血管病患者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與性腺軸功能研究[J].臨床神經科學,2006,14(4):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