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文金 ,王清華 ,趙永剛 ,吳曉東 ,包靜月 ,王志亮
(1.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診斷中心,山東青島 266032;2.韶關學院英東動物疫病研究所,廣東韶關 512005)
小反芻獸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芻獸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小反芻動物(特別是山羊和綿羊)的烈性,接觸性傳染病。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主要侵害淋巴組織及消化道上皮組織,病癥包括高熱、大量的眼鼻分泌物、流涎、壞死性口炎、胃腸炎及支氣管肺炎,解剖時在大腸可見特異性斑馬條痕[1-2]。
PPRV是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屬(Morbitlivirus)成員[2]。該病最早流行于非洲赤道到撒哈拉地區(qū)[3],近年來在南亞地區(qū)廣泛流行并不斷蔓延。雖然我國把它作為重要的外來動物疫病進行了預防,但2007年PPR還是在我國與印度接壤的西藏阿里地區(qū)暴發(fā),造成了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4]。
早期該病主要用同屬的牛瘟病毒疫苗預防[5-6]。1989年開始使用同種的弱毒疫苗株預防該病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弱毒疫苗在預防PPR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弱毒疫苗存在著散毒和毒力返強的危險,而且疫苗株和野毒株在血清學上無法區(qū)分,這就影響到小反芻獸疫流行病學調(diào)查。因此,研究一種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勢在必行。
本研究克隆了小反芻獸疫病毒H基因,構(gòu)建了PPRV-H基因重組山羊痘病毒,為研究小反芻獸疫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礎。
質(zhì)粒:PtkPgpt-egfpP(本實驗室構(gòu)建的山羊痘病毒通用載體);病毒:山羊痘病毒(GPV)疫苗毒株購自吉林正亞公司;菌株:DH5α(本實驗室保存);PPRV的cDNA產(chǎn)物(本實驗室保存);原代山羊睪丸細胞(LT,常規(guī)方法制作);培養(yǎng)基為10%血清(北京元亨圣馬生物技術研究所)DMEM(Invitrogen公司);轉(zhuǎn)染試劑為Promega公司的的Mammalian TransFection System-Calcium Phosphate;膠回收純化試劑盒購自TANGEN公司;各種內(nèi)切酶為大連寶生物產(chǎn)品。
以PPRV的cDNA產(chǎn)物為模板,PCR擴增PPRV的H基因。根據(jù)GenBank中登錄的小反芻獸疫病毒H基因序列。利用DANStar和Primer Premier 5.0軟件分析設計了一對引物:
PPRV-P15'-TCA GTCGAC ATG TCC GCA CAA AGG GAA-3'
PPRV-P25'-GCAG ACTAGT TCA GAC TGG ATT ACA TGT T-3'
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別引入SalⅠ和SpeⅠ酶切位點。
PCR反應體系(25 μL)中各成分 模板:PPRV的cDNA 產(chǎn)物 2 μL;10×PCR buffer(Mg2+Plus):2.5 μL;dNTPs:2 μL;引物:P1、P2 各 1 μL (25 pmol/μL),r-Taq 酶:0.5 μL,去離子滅菌水:16 μL。
PCR反應參數(shù):95℃5 min;94℃1 min,60℃1 min,72℃ 2 min,30個循環(huán);72℃延伸 10 min。
1.3.1 重組質(zhì)粒PtkPgpt-egfpPpprv-H構(gòu)建模式
PCR擴增得到的PPRV-H基因用SalⅠ和SpeⅠ酶切,膠回收后,和經(jīng)過相同酶切處理的質(zhì)粒PtkPgptegfpP連接,重組質(zhì)粒命名為PtkPgpt-egfpPpprv-H,EGFP基因在啟動子P11的下游,gpt基因位于EGFP基因的下游,PPRV-H基因位于啟動子P7.5的下游(圖1)。大量制備重組質(zhì)粒PtkPgpt-egfpPpprv-H,測質(zhì)粒濃度。
1.3.2 重組質(zhì)類PtkPgpt-egfpPpprv-H酶切鑒定
分別用三種酶切方法鑒定重組質(zhì)粒PtkPgpt-egfpPpprv-H
酶切體系 A ddH2O:11 μL,質(zhì)粒:5 μL,10×H Buffer:2 μL,EcoRⅠ:2 μL;
酶切體系 B ddH2O:11 μL,質(zhì)粒:5 μL,10×H Buffer:2 μL,SalⅠ:0.8 μL,SpeⅠ:1.2 μL;
酶切體系 C ddH2O:11 μL,質(zhì)粒:5 μL,10×M Buffer:2 μL,HindⅢ:1 μL,SpeⅠ:1 μL?;靹蚝?37 ℃水浴2 h,瓊脂糖凝膠電泳。
六孔板上鋪LT細胞,待細胞長成單層后,GPV疫苗株感染六孔板上長成單層的LT細胞,37℃吸附2 h,鈣轉(zhuǎn)染質(zhì)粒PtkPegfp-gptPpprv-H,轉(zhuǎn)染方法按轉(zhuǎn)染試劑盒的說明(Promega公司)進行。轉(zhuǎn)染12 h后用10%DMSO休克,休克24 h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六孔板拿到是否有熒光。待90%細胞病變后收毒。獲得的重組病毒在六孔板上進行第一代盲篩。
第一代盲篩后,在含5%血清的DMEM培養(yǎng)基中加入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50 μ g/mL),次黃嘌呤(Hypoxanthine,30μ g/mL)和黃嘌呤(Xanthine,500 μ g/mL)進行壓力篩選和蝕斑純化[7-8]。純化3代后,每代選擇有綠色熒光蛋白表達的病毒,提取病毒核酸DNA,用羊痘病毒TK基因的引物作PCR鑒定,若擴增產(chǎn)物為650 bp左右的條帶,則說明PPRV-H沒有重組進入山羊痘病毒,若擴增產(chǎn)物為3570 bp左右的條帶,則說明PPRV-H基因成功插入山羊痘病毒基因組。
引物PPRV-P1和PPRV-P2擴增產(chǎn)物大小1830bp,與理論值相符(圖2)。
把重組質(zhì)類PtkPgpt-egfpPpprv-H用EcoRⅠ單酶切,線性化的重組質(zhì)粒大小為6500 bp左右,和理論值相符;用SalⅠ和SpeⅠ雙酶切后得到的片段大小為1800 bp和4750 bp左右,和理論值相符;用HindⅢ和SpeⅠ雙酶切后,得到大小為2435 bp和4750 bp左右的目的片段,和理論值相符(圖3)。
10%DMSO休克24 h后,轉(zhuǎn)染重組質(zhì)粒的細胞孔在熒光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量綠色熒光表達(圖4A),陰性對照孔沒有綠色熒光表達(圖4B)。待90%細胞病變后,收獲細胞毒反復凍融3次在六孔板上盲篩一代。從第二代開始,重組病毒反復凍融3次后在96 孔板上做 10-1、10-2、10-3、10-4、10-5五個梯度感染 LT細胞。在不完全DMEM培養(yǎng)液中加入霉芬酸,黃嘌呤和次黃嘌呤進行壓力篩選。進行3代壓力篩選后,即能看見典型的表達綠色熒光的痘斑(圖4C)。挑取典型的痘斑繼續(xù)作梯度稀釋在96孔板上傳代,直到?jīng)]有野毒痘斑出現(xiàn)。
提取純化小反芻獸疫病毒H基因重組山羊痘病毒核酸,用羊痘病毒TK基因引物擴增得到3570bp左右的目的條帶。分別用重組質(zhì)粒rGPV-PtkPgptegfpPpprv-H和GPV病毒核酸做陰性對照和陽性對照(圖 5)。
本研究中利用的山羊痘病毒通用轉(zhuǎn)移載體PtkPgpt-egfpP是本實驗室構(gòu)建的,該通用轉(zhuǎn)移載體為背靠背啟動子,啟動子P11下游克隆了報告基因EGFP和壓力篩選基因gpt用于重組病毒的篩選。在啟動子P7.5的下游克隆了PPRV-H基因,這樣報告基因和外源病毒保護性抗原基因在背靠背啟動子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錄,使得重組病毒的克隆純化和傳代方便快捷,又避免了外源蛋白之間的相互干擾,影響外源病毒保護性抗原的免疫原性。
在重組病毒的篩選中,理論上只要出現(xiàn)CPE的細胞都應該是重組病毒,并且有EGFP的表達,但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有的細胞有CPE卻沒有EGFP的表達,這可能是與MPA的純度和反復凍融有關,是否因為EGFP和gpt基因融合表達后gpt失去了應用的功效有待進一步研究。所以在該重組病毒篩選中,為了加快篩選進程,在壓力篩選的同時做了蝕斑試驗,只挑選有綠色熒光蛋白表達的典型痘斑進行傳代。
山羊痘病毒的培養(yǎng)只能選用綿羊原代睪丸細胞或腎細胞,本研究中選用的是綿羊睪丸細胞。山羊痘病毒疫苗株在細胞上的生長周期長,病變緩慢,一般都要7~10 d,在TK基因中插入外源基因后產(chǎn)生細胞病變更為緩慢,但原代細胞培養(yǎng)條件要求高,而且傳代次數(shù)不能太高,超過5代細胞狀態(tài)明顯下降,往往是EGFP剛少量表達,還尚未形成典型的痘斑病變時細胞就從培養(yǎng)板上脫落,延緩了研究進程。因此,為了促進重組山羊痘病毒相關研究的開展,需要建立適合羊痘病毒繁殖的傳代細胞系。
在重組病毒的鑒定上,本研究在篩選中進行了3代純化后,每一代都選擇細胞培養(yǎng)孔中有EGFP表達的病毒提取核酸進行PCR鑒定,同時選擇沒有EGFP表達的孔進行對照,直到只能在有EGFP表達的重組病毒核酸中擴增到目的條帶,而沒有EGFP表達的GPV核酸中PCR擴增到的只有野毒的條帶,這樣可以確保擴增到的目的條帶不是由于細胞轉(zhuǎn)染中質(zhì)粒的污染造成的假陽性。
最后,用山羊痘病毒TK基因的引物PCR擴增得到大小為3570 bp左右的目的片段,而提取到的同代次山羊痘病毒疫苗株核酸用TK基因的引物擴增,得到的大小為650 bp左右的目的片段,證明PPRV-H成功插入到山羊痘病毒基因組中,為進一步研究PPRV H基因重組山羊痘病毒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礎。
[1]Amjad H,Qamar.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in goats in Pakistan[J].Vet Rec,1996,139(5):118-119.
[2]殷震,劉景華.動物病毒學[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3]南文金,王清華,吳曉東,等.小反芻獸疫病毒分子生物學與疫苗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檢疫,2009,26(1):62-65.
[4]王志亮,包靜月,吳曉東,等.我國首例小反芻獸疫診斷報告[J].中國動物檢疫,2007,24(8):24-26.
[5]Taylor WP.Protection of goats against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with attenuated rinderpest virus[J].Res Vet Sci,1979,27(3):321-324.
[6]Taylor WP,al Busaidy S,Barrett T.The epidemiology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in the Sultanate of Oman [J].Vet Microbiol,1990,22(4):341-352.
[7]Falkner FG,Moss B.Escherichia coli gpt gene provides dominant selection for vacciniavirus open reading frame expression vectors[J].J Virol,1988,62(6):1849-1854.
[8]Boyle D B,Coupar BE.A dominant selectable mark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poxviruses[J].Gene,1988,65(1):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