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董彥
“如果你去不了非洲,但又渴望親眼看看那片土地,可以考慮去讀一讀魏建國所著的《此生難舍是非洲》這本書?!币晃缓糜言谖⒉┥舷虼蠹胰绱送扑],“書中有原生態(tài)的非洲,生動的中非關系發(fā)展歷程,還講述了一個青年人應有的工作態(tài)度和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值得一讀?!?/p>
魏建國自1972年進入外經貿行業(yè),一直身在對非工作的第一線。李長春同志在《此生難舍是非洲》一書的跋中寫道,“建國同志自1972年進入外貿部(現為商務部)工作以來,整整37年都堅持在對非工作崗位上,走過非洲所有的53個國家,三次進入非洲常駐長達近15年之久,熟悉非洲的風土和人情,熟悉各項對非工作并時有創(chuàng)新,是我國不可多得的非洲通?!?/p>
8月8日是一個周一,下午6時左右,原商務部副部長、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在結束了一天中最后一次工作會談后,接受了《中國報道》的專訪。
他看到我們說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你們快請坐?!闭Z氣平和親切。已經忙碌工作了一整天的他,聲音聽起來有些沙啞。但一旦觸及非洲話題,魏建國立刻進入了另一種狀態(tài)。
新中國與非洲的貿易始于1950年。當時中國只同北非的埃及、摩洛哥建立了貿易關系。當年貿易額只有1214萬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額的1%。直到1992年的時候,中國與非洲貿易額還總在10億美元左右徘徊。中非關系雖很好,但經濟合作卻總是徘徊不前。
魏建國說,20世紀中期的非洲投資狀況基本可以用“臟”、“亂”、“黑”、“差”來概括,合作的生意數額又小,程序也不簡便,很多商家企業(yè)都認為與非洲合作麻煩很多,不如與歐美做大生意,來得實惠。當時的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李嵐清同志很關心,也很著急,提出能否將中非貿易提上新水平。
欲成非凡之事,必用非常之法。魏建國聞言,便主動提出:“我愿意在這上面做工作,去全國各地演講,介紹非洲的情況,讓大家更多了解非洲、認識非洲?!?/p>
此后,魏建國便開始帶領一批人陸續(xù)走訪全國各地,介紹非洲的國別情況,講解怎樣與非洲做生意,如何解決貿易中的問題,并聽取地方同志對開展對非貿易的意見。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大連、青島、臺州、溫州、福州、泉州等主要對外貿易港口城市,魏建國都去講過。
經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中非經貿迅速發(fā)展。魏建國很欣慰地說,從1950年到1992年,中非貿易額在10億美元左右;而后,從1992年到2000年,這短短八年時間,中非貿易額達到了100億美元的水平;再后,到了2008年中非貿易已經達到了1068億美元。又是一個八年時間,中非貿易就實現了從上百億到超千億美元的跨越?!澳壳?,中非經貿發(fā)展勢頭很猛,是與我國經貿發(fā)展最快的大洲,其增長率達到了37%。未來的中非貿易額可能會達到3000億美元,這樣,對非貿易就進入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第一方陣。”
中非貿易之所以發(fā)展如此迅猛,是因為我們了解了非洲,知道非洲民眾需要什么。這樣,非洲自然就成為了中國的一大貿易市場。“我們的商品物美價廉,非常受非洲人民歡迎?!闭f著,魏建國又給出了一串數據:中國產的電風扇,一年能在非洲售出800多萬臺;電冰箱能售出1000多萬臺;自行車700多萬輛;摩托車250萬輛。同時,中國還為非洲國家提供輪船、機車,發(fā)射衛(wèi)星。
“但要使中非經貿獲得成功,僅僅了解非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真心誠意地幫助非洲,實實在在地為第三世界的人民做一些事情?!蔽航▏寡?。
在與非洲經濟合作的時候,中國沒有只考慮自身的利益,而是充分考慮了非洲兄弟的發(fā)展,就是這樣,中非關系才能得到了更好的延續(xù)?!爸袊c非洲的經濟合作是外援加貿易雙管齊下的。我們是在幫助非洲的前提下,與其合作,實現共同發(fā)展”。
據了解,中國在非洲當地辦廠,用當地的勞動力,已為三萬多非洲民眾提供了工作機會。通過技術轉讓,中國還會讓更多的非洲人得到工作機會。與此同時,我們也得到了更廣闊的市場,實現了互利共贏的目標?!霸谖磥淼闹蟹墙涃Q發(fā)展中,我們將把金融貸款與國家政策聯(lián)系起來,從而促進中非更順利地發(fā)展?!蔽航▏f,這是中非貿易的新動力。
雖然中非經貿關系發(fā)展迅猛,但在發(fā)展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困難,歸結起來主要是由工業(yè)水平和企業(yè)自身認識造成的。
1973年魏建國離開北京,前往卡薩布蘭卡,到中國駐摩洛哥大使館商務處工作。駐外商務處的主要工作任務是促進中國與當地貿易的發(fā)展,努力擴大中國產品出口。
當時,他經常到卡薩布蘭卡的港口接船。有一次,兩艘滿載貨物的輪船幾乎同時駛進港口,一艘是中國的,一艘是日本船。卸貨物的時候,日本船上卸下來的是汽車、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等高檔產品,而中國的主要是茶葉等農產品和瓷器。一看報價,一輛日本汽車幾乎抵得上一船的中國綠茶?!拔耶斎灰矠槲覀兊木G茶、瓷器、絲綢、輕工產品等國貨來到國外市場而高興,為我們的大頭針甚至占領了整個北非市場而自豪,但我實在不能接受,我們的產品與日本產品在價值和價格上竟然有如同東非大裂谷那樣的巨大落差!”魏建國當晚徹夜難眠。
要像日本那樣出口機電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必須改進中國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附加值,這當然無法一蹴而就。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拓展,我國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工業(yè)生產技術水平才不斷提高。
魏建國在擔任商務部副部長兼國家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主任后,主管對非工作和國家機電產品出口工作。他開始極力推進尖端產品出口,將中國的飛機賣到了埃及和津巴布韋;中國的機車賣到了阿爾及利亞;中國的整(衛(wèi))星賣到了尼日利亞……“一個國家的貿易發(fā)展與其經濟規(guī)模特別是工業(yè)水平緊密相關,經濟上不去,工業(yè)不能進步,貿易將無從談起。”
如今,我國對非出口的產品已經有了很大的飛躍。改變了過去以出口低價值的農產品為重心的狀況。在2008年的1068億美元中,機電類產品占到了80%。
除了工業(yè)水平,中國對非投資貿易企業(yè)的自身認識也給中非貿易帶來過困擾。在突尼斯生產陶瓷,是我國企業(yè)走出去的第一次。資源稟賦條件、基礎設施建設、產品標準、用工待遇、通關入境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通盤考慮,給中國企業(yè)國際化、全球化上了第一課。但最終還是因種種困難暫時難以克服導致項目擱淺。
魏建國對此用“五個不熟悉”來概括,那時的中國企業(yè)對非洲不熟悉市場;不熟悉貿易伙伴;不熟悉當地優(yōu)惠政策;不熟悉語言;不熟悉管理。
現如今,隨著中非經貿關系的不斷發(fā)展,這“五個不熟悉”已基本克服。但新的問題還在不斷涌現。
魏建國認為,當前中國在非投資的企業(yè)一是合作中偏重私人關系,而不注重法律程序;二是偏重中國國內的技術人員和普通勞工,而不注重培養(yǎng)當地的技術人員;三是偏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而不注重發(fā)展技術密集型產業(yè);四是偏重于當地的市場,而不注重發(fā)展周邊的貿易與出口;五是偏重于眼前利益,而不注重市場開拓;六是偏重盈利,而不夠注重社會責任。針對這些問題,他提出了建議:政府機關應該制定更多的對非優(yōu)惠政策,通過稅收、金融信貸、保險、海關等這些硬性規(guī)定,來幫助非洲人民建設他們的社會事業(yè),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實惠?!皫椭侵?,是中國政府的任務?!?/p>
“中國是真心誠意地幫助非洲人民的,想實實在在地為他們做一些事情?!蔽航▏f,“在毛澤東時代,我們就說過,中國人民應該感謝非洲,因為是非洲兄弟將我們抬進了聯(lián)合國。中國與非洲的友誼,很早就建立起來,我們視彼此為兄弟。”
魏建國談起了中非間兩件鮮為人知的“小”事。
曾經,坦桑尼亞有一個女人有了身孕卻得了瘧疾,當地傳統(tǒng)的治療瘧疾的藥物只有“奎寧”,但她由于吃“奎寧”已經造成了兩次流產。在這一人兩命的生死關頭,中國醫(yī)療隊為他們提供了我國新研制出來的治療瘧疾的新藥“科泰興”,治好了母親的病,也保住了胎兒的生命。這位母親為了感謝中國的醫(yī)療隊,直接為孩子取名為“科泰興”,希望通過這個孩子,永遠記住中國人的幫助。
下 2008年,幾內亞共和國勛章委員會主席馬馬杜為魏建國授予幾內亞共和國二級勛章。
2003年中國正值抗擊非典時期,各國在海關都安裝了體溫測試儀,對中國人入境采取防范措施,只有赤道幾內亞總統(tǒng)奧比昂堅持不用體溫測試儀。當時他說:“我們不要在機場安裝體溫測試儀,我們和中國兄弟死也要死在一起?!边@一份信任,讓聞者無不動容?;叵氘敵?,在赤道幾內亞十分貧困的時候,中國給了他們200噸級的運輸船,幫他們運輸糧食物資,并不斷資助他們。后來赤道幾內亞發(fā)現了石油,奧比昂總統(tǒng)當即就說:“赤道幾內亞富起來了,不要忘記當初我們貧困時是中國兄弟幫助了我們?!?/p>
為了促進新時期中非關系更好地發(fā)展,從2000年起,中國和非洲國家共同倡議成立了中非合作論壇。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隆重開幕,48個非洲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或特派全權代表出席,全球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魏建國作為中非合作論壇的籌備和組織者之一,從當初設計中非合作論壇對話機制,到第一屆和第二屆論壇的舉辦,以及為第三屆中非論壇北京峰會制定對非各項優(yōu)惠政策,直到2009年第四屆論壇的初步籌劃,他都參加了。
談起中非合作論壇為什么能如此成功,魏建國認為,中國人真心誠意地付出,無私地幫助非洲人民,得到了非洲人民的肯定與信任,他們愿意向中國學習治國之道。通過中國,非洲人民認識到穩(wěn)定團結、艱苦努力才是民族經濟發(fā)展最主要的前提。他們希望中國為他們提供發(fā)展的經驗,讓自己也走上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之路。
右 6月13日,大批出口非洲的國產江淮牌汽車在連云港港口集裝箱碼頭裝船。
“而對于援助非洲,不僅僅是援助金錢那么簡單的事情,一定要摸索出一條適合非洲經濟發(fā)展的自身的道路。日本曾經一度疑惑,他們每年援助非洲的總額是中國的十幾倍,但是卻沒有得到非洲的強力支持。這是為什么?其根源就是他們不知道非洲需要走怎樣的發(fā)展之路,而這條路,中國找到了。當一個國家站在對象國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往往要比其本國考慮得更加周到?!?/p>
面對歐美國家對于中非友好關系的質疑與諷刺及其“新殖民主義”的言論,魏建國舉了一個實例。2006年,中非合作已經進入了快車道的騰飛階段。歐美國家對于中非關系充滿著嫉妒,因此發(fā)表了各種負面言論。但莫桑比克總統(tǒng)格布扎卻如此反駁歐美的言論:“殖民者當初不幫我們,現在還不幫我們,你們在糟蹋非洲,讓我們永遠地愚昧、貧窮、落后,是中國讓我們得到幸福光明的前進狀態(tài)?!?/p>
雖然如今已不在對非工作的第一線,但魏建國依舊對非洲保持著很高的關注度?!懊看慰磭H新聞,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關注非洲的情況,今年全球很多地方大旱,我就很擔心非洲,一直在想聯(lián)合國和中國的援助到了沒有?!闭f著,魏建國微微地皺起了眉頭。在近一個半小時的采訪時間里,他對中非經貿問題侃侃而談,但也從不避忌自己對非洲的個人情感。他告訴我們,自己至今記得,在非洲竟然偶遇當地的一個小女孩晚上在海邊用廣西方言獨自唱起《十五的月亮》。經過一番交流才得知,這是中國在非洲做泥瓦工的工人教給小女孩的,他們相處得非常融洽。
回憶起在非洲37年的工作感受,他感嘆道,自己走訪了非洲所有的國家,在法國轉機就有400多次(當時國內沒有直達非洲各國的航班)。在這漫長的工作經歷中,他已經將非洲認作自己的第二個故鄉(xiāng)了。
魏建國結束在非洲常駐工作是在1992年,那時任駐加蓬使館商務參贊,當時奉調回國還不知道自己即將擔任副司長職務。當他站在機場的旋梯上面,俯瞰下方,是一片幽深而蔚藍的海水,側耳傾聽,能聽見大西洋潮水的聲音。
“我預感到以后在非洲常駐的日子或許不多了。”魏建國說當時的情景至今如在眼前,“臨走的那個夜晚,我心中只想說三個對得起。一是對得起培養(yǎng)我的人。將我送到非洲這片土地,讓我有機會為中非事業(yè)作出一份貢獻;二是我對得起我的青春,對得起非洲的人民。在這20年中,我們確實看到了中非友好關系的進步,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三是我對得起我自己。在這片土地上,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讓我的人生變得充實。我想,能駐扎在非洲工作數年,是今生無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