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君子
2011年5月28日至29日,華東地區(qū)最大的藝術收藏品市場南藝后街,聯(lián)合收藏家協(xié)會,在江蘇規(guī)劃建設展覽管舉辦“首屆江蘇藝術收藏品博覽會”。
此次博覽會將開設江蘇知名藏家“私藏珍寶、國內(nèi)首次亮相”私人珍寶展區(qū)、江蘇省非遺展示區(qū)、非遺傳承人王殿祥金銀展示區(qū)、觀樸明式紅木家具展示區(qū)、蘇幫玉造展示區(qū)、精品奇石區(qū)、郵幣卡區(qū),涉及的展品涵蓋字畫、文玩,古董雜件、珠寶玉器、紅木、奇石、紫砂、郵票、磁卡等。為藏家也為普通的老百姓搭建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
亮點1:江蘇本土藝術品集中呈現(xiàn)
“本土化”的展會定位成為首屆江蘇藝術收藏品博覽會的一大特點。博覽會有超過50%的本土藝術品,包括多項“非遺”藝術品、東海水晶、宜興紫砂、蘇州玉雕,另外還有一件神秘重器將在展會當天揭開神秘面紗。
首屆江蘇藝術收藏品博覽會組委會負責人李總告訴記者,為了錯位于北京、上海的博覽會定位,本屆博覽會定位于“本土化”。南京是個很有歷史積淀的城市,可是缺少了強有力的市場運營,但是南京相對于其他城市卻匯聚了一個巨大的藝術藏家隊伍,這也成為了首屆藝博會的資源優(yōu)勢。
藝術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也凝聚了一個城市的傳統(tǒng)、風俗、人文、藝術等各種文化成分。它體現(xiàn)為這個城市文化底蘊的積淀和豐厚,體現(xiàn)出一個城市包容、吸納多元文化的廣度與深度。南藝后街首屆藝博會就是要將這些本土藝術集中呈現(xiàn),讓世界更好地了解江蘇的本土藝術。
亮點2:設3000平米的地攤市場
“跟著南藝后街一起去市中心練攤”可謂本屆藝博會最大的亮點之一。
屆時,南藝后街將在南京市規(guī)劃建設展覽館門口開辟出一塊3000平米的地攤市場,為全國各地的玩家提供交易平臺,創(chuàng)造藝術收藏品市場最大程度的自由。
收藏的功能在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搶救和保護文化遺產(chǎn),收藏的魅力和真諦在于發(fā)現(xiàn)、見證和研究。地攤市場的存在,讓見證了某個時代的藏品、一些被遺漏的珍貴史料以及達不到博物館收藏要求的民俗文化藏品被發(fā)現(xiàn)、整理、保存下來,真正做到藏寶于民。
展會期間,南藝后街還將針對博覽會的實際需要,設置古玩鑒定、民俗表演、現(xiàn)場制作等形式,向廣大市民提供一個零距離接觸,了解收藏品、藝術品的機會,讓市民對藝術品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亮點3:一批非遺現(xiàn)場展示并表演
本屆藝博會的另外一大亮點,是專門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開辟出一個近200平方米的表演區(qū)和展示區(qū),共有來自江蘇本土的南京云錦、蘇州刺繡、蘇州緙絲、無錫精微繡、蘇州桃花塢年畫,剪紙、南通板鷂風箏、秦淮燈彩、蘇州核雕、云渡桃雕、揚州漆器、留青竹刻、無錫手捏泥人、常州梳篦、徐州香包等十幾個非遺項目參展。其中,一架長5.6米、寬1.4米、高4米的云錦織機將被置于非遺展區(qū)最醒目的位置,由民間藝人現(xiàn)場展示云錦的織造技藝,讓南京云錦這一世界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與市民面對面接觸。據(jù)悉,除南京云錦外,展覽現(xiàn)場還將有其他傳統(tǒng)工藝品、手工制作等非遺項目被展示。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最大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chǎn)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xiàn)。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xiàn)手段,并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xù),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tǒng)中最脆弱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