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洋,劉曉偉,劉 志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沈陽 110001)
應用控制性肺膨脹(SI)的方法進行肺復張時,壓力和時間的選擇對復張的效果起關鍵作用,壓力過低或時間過短,塌陷的肺泡不能復張;壓力過高或時間過長,易引起氣壓傷。因此,探討實施SI的最佳壓力和時間,對急性肺損傷(ALI)的治療有重要意義。2009年5月~2010年6月,本實驗應用家兔復制內源性ALI模型,采用不同壓力實施SI,監(jiān)測家兔血氣分析、血流動力學、呼吸力學的變化,以選擇實施SI的最佳壓力,評價SI對肺內源性ALI的作用。
1.1 實驗動物及分組 選用健康新西蘭兔(由中國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20只,雌雄不拘,體質量(2.0±0.25)kg。隨機分為5組,每組4只。C組:空白對照,僅行氣管插管;P0、P1、P2、P3組:氣管內注入生理鹽水致 ALI,并分別采用 0、30、35、40 cmH2O壓力進行肺復張。
1.2 主要儀器 Maquet Servoi呼吸機(德國西門子公司),GEM Premier3000血氣分析儀(美國實驗儀器有限公司),1500型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儀(Spacelab公司)。
1.3 動物模型建立 麻醉動物后,將生理鹽水按12 ml/kg經氣管插管緩慢注入氣管內,5 min內注完,反復變換家兔體位使生理鹽水能夠均勻分布于兩肺,復制淹溺所致ALI動物模型,注完后每15 min測量動脈血氣1次,如果PaO2<63 mmHg(PaO2/FiO2<300 mmHg)視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穩(wěn)定30 min,所有動物通過氣管切開處插管連接呼吸機,采取容量控制通氣(潮氣量8 ml/kg,呼吸頻率30次/min,吸/呼比1∶2,PEEP 5 cmH2O,吸入氣體氧濃度45%)。
1.4 SI方法 C、P0組動物保持基礎通氣至實驗結束,P1、P2、P3組動物基礎通氣 10 min后,采用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模式實施SI,各組給予不同壓力水平的 SI(P1組:30 cmH2O;P2組:35 cmH2O;P3組:40 cmH2O),控制吸氣相停止20 s,屏氣結束后立即轉換為容量控制通氣(參數(shù)同上)。
1.5 指標檢測 記錄實驗動物造模前、后和肺復張后30 min的下述指標:①氣體交換指標:PaO2、PaCO2、pH、PaO2/FiO2;②呼吸力學指標:氣道峰壓(PIP)、平臺壓(Pplat)、計算肺動態(tài)順應性(Cdyn)。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各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以表示,各指標建模前后、機械通氣前后變化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氣體交換指標 各組肺內源性ALI家兔不同時間點氣體交換指標變化見表1。
表1 肺內源性ALI家兔氣體交換指標變化情況()
表1 肺內源性ALI家兔氣體交換指標變化情況()
注:與 P0組比較,*P <0.01;與 P1組比較,△P<0.05
組別 pH PaO2(mmHg) PaCO2(mmHg) PaO2/FiO2 C 組 7.42 ±0.15 166.84 ±35.22 42.35 ±19.26 415.35 ±73.33 P0 組 7.30 ±0.15 46.35 ±27.32 25.24 ±14.18 219.36 ±67.35 P1 組 7.35 ±0.18 121.32 ±41.35* 40.17 ±22.58 302.84 ±79.75 P2 組 7.33 ±0.15 130.21 ±52.24*Δ 43.14 ±21.11 325.65 ±78.21 P3 組 7.34 ±0.15 126.25 ±37.18*Δ41.24 ±15.25 315.69 ±76.63
2.2 呼吸力學指標 肺內源性ALI家兔SI肺復張前后呼吸力學指標變化見表2。
表2 肺內源性ALI家兔SI肺復張前后呼吸力學變化()
表2 肺內源性ALI家兔SI肺復張前后呼吸力學變化()
注:與 P0組比較,*P <0.05
組別 Pplat(cmH2O) PIP(cmH2O) Cdyn(ml/cmH2O)C組10.5 ±3.7 13.0 ±4.1 1.96 ±0.45 P0組 13.8 ±4.3 15.2 ±4.9 1.51 ±0.43 P1組 11.6 ±2.5* 13.4 ±4.1* 1.91 ±0.62*P2組 11.4 ±3.7* 13.2 ±4.1* 1.96 ±0.52*P3組 11.1 ±3.4* 13.4 ±4.1* 2.01 ±0.32*
2.3 指標改善率比較 以肺復張前各組PaO2和Cdyn作為基礎值,研究不同SI方法后上述指標的改善率,結果發(fā)現(xiàn)P1、P2、P3組進行肺復張30 min后,PaO2改善率分別為(39.1 ±16.4)%、(49.4 ±21.1)% 和(44.8 ±22.3)%,Cdyn改善率分別為(25.7 ± 18.3)%、(32.4 ± 16.8)% 和(36.7 ±12.6)%,與未進行肺復張的 P0組(10.3 ±8.7)%、(9.1 ±5.7)%比較,P 均 <0.05。
本研究中應用肺內直接灌注生理鹽水模擬淡水淹溺(肺內因素)造成ALI。在灌注生理鹽水后10 min,實驗動物 pH、PaO2開始下降,HR升高、MAP下降。氧合指數(shù)PaO2/FiO2<300 mmHg,表明內源性ALI模型建立。此動物模型與臨床淹溺造成肺損傷的過程近似,更符合臨床實際。
SI是一種肺復張方法,機械通氣時通過給予足夠的氣道壓力,使萎陷的肺泡充分復張,且屏氣一段時間,增加肺泡的穩(wěn)定性,從而達到增加機體氧合的目的[1]。應用SI需要一定的壓力,并需要屏氣一定的時間,合理選用SI的壓力,成為肺復張的關鍵。合適的SI復張壓力,既能顯著提高氧合,提高肺順應性,增加肺容積,又不加重肺損傷,且對循環(huán)無不良影響。目前文獻報道,實施 SI的壓力 25 ~60 cmH2O[2]。Lapinsky等[3]采用壓力30 ~45 cmH2O 的 SI,持續(xù)20 s,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患者的氧合能力在10 min內明顯改善,血氧飽和度從(86.9 ±5.5)%升至(94.3 ±2.3)%,無氣壓傷及其他不良反應。SI采用較高的壓力,雖能促進肺泡的復張,但可能會導致肺泡過度膨脹,加重肺損傷。不同的肺損傷程度SI選用的壓力不同,但以略高于跨肺壓為佳。既往的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表明,30~60 cmH2O 壓力是適當?shù)模?]。SI是否高于肺泡開放壓也是影響SI效果的關鍵因素[5]。
本研究中,對于肺內源性ALI家兔,從PaO2來看,SI壓力為30 cmH2O時氧合并未有明顯改善,仍低于300 mmHg,當壓力為35 cmH2O和40 cmH2O時氧合改善較好,且兩者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以上結果提示當SI壓力>30 cmH2O時,部分塌陷的肺泡開始復張,通氣/血流比例有所改善,PaO2增加。而且一旦塌陷的肺泡達到最大程度的復張時,SI改善氧合的效能也達到最大,進一步提高壓力可能是徒勞的。因此,從改善氧合的角度來看,35 cmH2O可能是實施SI的最佳壓力。ARDS時肺順應性的降低主要與肺不張和肺水腫造成肺容積減少有關,SI是通過增加肺容積來改善肺順應性。本實驗表明,以35 cmH2O的壓力實施SI時,家兔的Cdyn增加;而壓力提高至40 cmH2O時,Cdyn并不進一步增加。這說明當壓力為35 cmH2O時,家兔塌陷的肺泡已經是最大程度的復張,繼續(xù)增加壓力并不能更好地改善肺順應性,還可能導致肺泡過度膨脹,產生氣壓傷,加重肺損傷。因此,從呼吸力學的角度來看,35 cmH2O是實施SI的最佳壓力。SI采用較高的壓力雖能促進肺泡的復張,但可能會導致肺泡過度膨脹,加重肺損傷。合理應用SI不僅不會產生氣壓傷,而且還有利于減輕肺損傷[2]。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結果是以家兔ALI為基礎,其肺損傷程度不同,SI的最佳壓力選擇也有所不同,而且實驗動物模型與臨床患者也不完全一致,需進一步通過臨床研究來證實。
[1]許紅陽,邱海波,楊毅,等.控制性肺膨脹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綿陽肺復張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4,24(8):600-603.
[2]Cakar N,der Kloot TV,Youngblood M,et al.Oxygenation response to a recruitment maneuver during supine and prone posit ions in an oleic acid-induced lung injury model[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6):1949-1956.
[3]Lapinsky SE,Aubin M,Mehta S,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sustained inflation for alveolar recruitment in adul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J].Intensive Care Med,1999,25(11):1297-1301.
[4]邱海波,譚焰,周韶霞,等.控制性肺膨脹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家兔的最佳壓力選擇[J].中華內科雜志,2002,41(1):15-19.
[5]Lindner W,Hogel J,Pohlandt F.Sustained pressure-controlled inflation or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in the delivery room?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n initial respiratory support via nasopharyngeal tube[J].Acta Paediatr,2005,94(3):30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