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蒂
約堡動物園離我家只有五分鐘的車程,那里也就像我們的后花園,一家四口都有動物園的年票,周末或放假,我常帶孩子們?nèi)ツ抢?。孩子們對動物園的每個角落都很熟悉,大象、犀牛、河馬、鱷魚、獅子、長頸鹿、大山羚羊,都像老朋友,每次去都要一一與它們打招呼。
動物園中還有一個馴養(yǎng)動物的專區(qū),里面生活著豬馬羊雞鴨鵝之類。這個專區(qū)中央的一棵大樹下,有一個斯塔??ざ放H你~像,這條銅狗常年被孩子們撫摸攀騎,耳朵、頭和背部都被磨得锃亮。每次去動物園,我兒子也總要在這條銅狗身上攀爬一番。雕像下有個牌子,上面寫著這條銅犬的大名:叢林中的約克 (Jock of the Bushveld)。
約克可以說是南非最有名的一條狗了。它的主人是James Percy Fitzpatrick爵士(人們常稱他為菲茲Fitz)。菲茲爵士1862年出生,1880年前后的淘金潮中,他從開普敦來到內(nèi)陸德瓦士蘭,金子沒有淘到,他只能以從內(nèi)陸到沿海的牛車運輸來謀生,經(jīng)過幾年打拼他終于事業(yè)有成,以后成為記者作家政治家。在淘金和運輸?shù)臍q月中,他有一條忠實勇敢的小狗,就是約克。后來,在躋身社會名流之后,他常常給三個孩子講淘金潮中的冒險經(jīng)歷,故事中總有這條小狗相伴。他的好朋友吉普林聽到這些故事后,就鼓勵他寫下來,并把這些故事結(jié)成集子,這就是1907年出版的《約克叢林歷險記》。
此書一經(jīng)出版,在南非立刻就非常流行,并且經(jīng)久不衰,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共印了一百多版。 現(xiàn)在南非書店里能夠買到的,其實是此書的“潔本”,里面的一些當年很通行的種族歧視的言語都被刪掉了。
在菲茲開始他的運輸業(yè)不久,就遇到了約克。約克是一窩六條小狗中最瘦弱最矮小的一條。它長相丑陋,發(fā)育不全,常常被它那些強壯肥碩的兄弟們欺負,大家都說把這條小狗給淹死得了,菲茲卻沒有同意。他將約克留在自己身邊,約克似乎早知道他是主人,長大之后的約克非常忠誠,也相當勇敢,無所畏懼,兩人一起開始了探險的旅程。后來,約克被一只母羚羊踢傷,失去聽力。最后,它因為聽不到對它的呼喚而被人誤殺。
最近,動畫片《約克叢林歷險記》在南非公映。這部電影是南非的第一部三維電影,五年打磨而成。電影吸引了一批國際影星來配音,所以,口音英式美式南非式互相混雜,讓人覺得奇怪,不過,在那個淘金年代,可能真會有這么多不同的口音吧。圖圖大主教也在里面出演一位智者老人,為約克的精神追求指點方向,他也出席了首映式,為“南非之心,勇敢之心,寬廣之心”的主題做公關。
當然,我也帶孩子們?nèi)タ戳诉@部電影,并不覺得它能算得上是主流動畫片中的上乘之作,主題單一,人物平面,20歲的菲茲像是電腦時代上網(wǎng)過多的宅男,說教性太強。但是,片子中的南非景致還是讓人覺得親切:叢林秋冬季節(jié)干旱的土黃色,原野上出沒的各種動物,疣豬,幾內(nèi)亞雞,特別是屎殼郎。對我的兩個孩子來說,他們喜歡,因為這是他們所熟悉的那條小銅狗的故事。
南非人愛狗,我的孩子們也不例外。以前家中沒有狗,總覺得他們的生活中被剝奪了什么似的。最終我抵擋不住孩子們的一再乞求,允許家中添一條小香腸狗。孩子們給這條小狗起了一個很宏大的名字,叫它為“猛犸”。孩子們喜歡在海灘帶著小狗散步的戲劇效果:扯著嗓子大聲喊叫“猛犸猛犸猛犸”,讓邊上的人都大驚失色,“什么,猛犸來了,我們趕緊逃走”,但是,等到小狗出現(xiàn)時,大家會更驚奇,原來猛犸竟然是這么可愛的小狗。
鋼琴老師家里的狗死了,孩子們也跟著一起傷心。兒子問鋼琴老師,狗狗是不是就埋在她家的花園里,鋼琴老師說沒有,因為她的狗太大,而她的花園太小。女兒就說,我們家的猛犸很小,等它以后死了,一定要埋在我們自己家的花園里,還要在它的墳上種一棵樹。兒子說:“對對,要種一棵會長肉的樹,因為猛犸最喜歡吃肉!”
所以,對孩子們來說,有一條小狗做主角,就是好電影。做父母的,也就不用挑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