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均惠,李 巖,李鐵軍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
德州市隸屬海河流域,南臨黃河,北依漳衛(wèi)河,總面積1.03萬km2,轄13個縣(市、區(qū)),人口550萬人,轄區(qū)內主要防洪排澇河道有徒駭河、馬頰河、德惠新河,流域面積300 km2以上的支流13條。有潘莊、李家岸2大引黃干渠。目前,該市登記注冊的水閘190座。其中,過閘流量1 000 m3/s以上的大型水閘4座,過閘流量100~1 000 m3/s的中型水閘37座,過閘流量10~100 m3/s的小型水閘149座。
根據全國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和山東省水利廳的部署,德州市根據水利工程現狀,對已登記注冊的大中型水閘進行了全面普查,確定28座水閘為病險水閘。其中,馬頰河流域有9座被鑒定為三類水閘,3座為四類水閘;徒駭河流域有6座被鑒定為三類水閘,3座被鑒定為四類水閘;德惠新河流域有4座被鑒定為三類水閘,1座被鑒定為四類水閘;潘莊、李家岸兩處引黃灌區(qū)各有1座被鑒定為三類水閘。
德州市水閘大部分始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受當時的技術經濟條件限制,施工質量較差,普遍存在防洪標準低、閘門啟閉不靈、閘基穩(wěn)定性差、主體結構不滿足抗震要求、金屬結構和機電設備陳舊、觀測設施缺少或損壞失效等諸多問題。經過幾十年運用,閘室前后淤積嚴重,水閘外觀上破爛不堪,搖搖欲墜,設施落后簡陋,內部嚴重變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滲漏現象及沖刷、磨損痕跡;鋼筋混凝土結構碳化、鋼筋腐蝕;少數閘底板及上下游護坡、消能設施損壞等。
水閘作為江河湖泊防洪體系的調控性骨干工程,在歷年的防汛和抗洪搶險斗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水閘老化病害和年久失修大大降低了水閘結構本身的安全性,垮閘的可能性也逐漸增加。雖然近幾年對部分病險水閘進行了除險加固,但受經費不足的制約,難以恢復原設計標準,大部分水閘并沒有脫險,安全運行得不到保障。
防洪工程體系是有效防范洪水威脅的基礎。病險水閘作為防洪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可用卻不可靠,不但不能發(fā)揮應有防洪作用,還可能帶來潛在的危險,大大降低了工程防洪保障體系調蓄洪水的能力,影響了水閘興利作用的發(fā)揮。針對該市水閘防洪標準不高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必須加快對現有病險水閘的除險加固,努力完善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形成上調、中蓄、適時適量地泄的蓄泄兼籌的防洪、用水工程體系,為有效地治理洪水創(chuàng)造基本條件。
該市大中型水閘肩負著防洪排澇和沿河農田灌溉的任務。汛期可能因啟閉機啟閉不靈影響河道行洪,危及河道安全,造成安全隱患;灌溉期間,可能因水閘閘門的嚴重漏水而使灌區(qū)內的農田得不到充分灌溉,同時造成水資源浪費,使得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難以得到有效發(fā)揮。因此,對病險水閘進行除險加固,是促進德州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病險水閘除險加固,主要是在現有工程基礎上,因地制宜,采取綜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險,確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復和完善水閘應有的防洪減災和興利效益。按照安全鑒定意見,對四類水閘進行拆除重建,對三類水閘進行維修加固。對閘門嚴重變形、銹蝕,止水失效,維修意義不大的進行更新。啟閉機、機電設備嚴重老化、落后的進行更新。適當增加樞紐配套設備,如水閘檢測、觀測設施、電氣設備等,加強水閘管理。
鑒于該市病險水閘存在的諸多問題,主要可采取以下除險加固措施:1)對閘室及上下游連接段河道進行清淤;2)對閘底板裂縫嚴重、防滲性能差的水閘,改建閘底板,整修水閘底部工程,對閘基及水閘段堤防灌漿;3)維修加固鋪蓋、護坦和上下游兩岸護坡;4)閘墩、排架柱、機架橋、交通橋等部位混凝土結構加固補強,并進行防碳化處理,經復核計算,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拆除重建;5)更換鑄鐵閘門,閘門內部銹蝕的鋼絲網、滾輪與埋件防腐維修,更換閘門附件,更換啟閉設備,新建啟閉機房;6)更換閘門止水;7)配備電氣設備和變壓器、輸電線路,新(重)建橋頭堡;8)更新完善觀測設施,配套自動化水情測報、監(jiān)控系統(tǒng),配套完善管理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