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東和
(湖北省陽新縣綜合農場職工醫(yī)院 陽新435200)
冠心病心絞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本人在臨床實踐中自擬通心活血湯(紅參、赤芍、當歸、蜈蚣、土鱉、紅花、全蝎、葛根、甘草),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冠心痛心絞痛,療效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診斷標準符合WHO《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選擇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55例,隨機分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組(簡稱治療組)39例、單純西藥治療組(簡稱對照組)16例。治療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64.3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3例,高血脂癥7例,心律失常9例。對照組男9例,女7例;年齡44~74歲,平均年齡65.1歲;其中合并高血壓9例,高血脂4例,心律失常5例。兩組病程2個月~22年。兩組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口服硝苯地平10 mg,每日3次,拜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每日1次。對照組加用硝酸甘油5~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50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煎服通心活血湯,每日1劑,早晚分服。兩組治療10 d為1個療程,均治療2個療程。對伴有合并癥患者,給予相應的治療。
1.3 療效標準 以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修訂的冠心病心絞痛療效標準為依據。
1.4 結果
1.4.1 兩組心絞痛癥狀療效比較 治療組顯效28例(71.79%),有效 7例(17.95%),無效 4例(10.26%),總有效率89.74%;對照組顯效8例(50.00%),有效3例(18.75%),無效5例(31.25%),總有效率68.75%。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總有效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
1.4.2 兩組心電圖ST段、T波療效改變比較 治療組顯效 22例(56.41%),有效 13例(33.33%),無效4例(10.26%),總有效率89.74%;對照組顯效5例(31.25%),有效 5例(31.25%),無效 6例(37.50%),總有效率62.50%。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總有效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
冠心病心絞痛病程基礎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其中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合并纖維斑塊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冠脈痙攣,造成冠狀動脈不完全性梗阻,導致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缺氧,致使氧自由基產生過多,脂質過氧化反應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顯低于健康人水平,過氧化脂質(LPO)含量明顯增高。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纖溶系統(tǒng)存在缺陷,主要是組織型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TDA)活性下降和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動抑制劑(PAI)活性升高。硝苯地平和拜阿司匹林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抗凝作用。葛根素可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修復內皮細胞、降低兒茶酚胺生成,從而抑制血栓形成及解除冠狀動脈痙攣。通心活血湯可顯著增加冠脈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損傷,明顯降低血脂,改善內皮功能,減少細胞凋亡。綜上所述,自擬通心活血湯結合西藥治療本病,是針對冠心痛心絞痛病理及發(fā)病機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明顯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減少心肌損傷,故能取得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