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洪
(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
廉潔文化在新農村民生建設中的功能論析
向 洪
(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
廉潔文化是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要素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新農村民生建設中,廉潔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中樞和科學保障作用,為改善農村民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礎。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當代語境下,大力弘揚廉潔文化對于推進農村民生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新農村民生建設;廉潔文化;功能定位
民生問題是一個關系人民群眾生存與發(fā)展的深刻的歷史唯物主義命題。在當代,社會主義新農村民生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是逐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本質體現。農村民生建設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層次,是一項內涵豐富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各個層次全面推進、和諧發(fā)展,農村民生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改善。廉潔文化是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背景下,廉潔文化與農村民生建設有著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如果說推進農村民生建設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那么,廉潔文化就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民生建設的民族文化內在動力。
馬克思指出:“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它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盵1]這就告訴我們,“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即經濟基礎是決定民生幸福的根本前提,改善農村民生,必須以解決物質文明層次的問題為首要。因而,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時代背景下,發(fā)展農村經濟是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的物質基礎,改善農村民生必須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作保障。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們黨和政府改善農村民生的“路線圖”。其中,“積極發(fā)展現代農業(yè),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fā)展農村公共事業(yè),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就是改善農村民生在物質文明層面的重大舉措。面對當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中條條關注民生,在新增投資中,用于加快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就安排了340億元,占到了新增1000億元投資的1/3。在國家的4萬億投資計劃中,用于民生工程的占4000億,而用于農村民生工程的投資也達到了3700億,這也是黨和國家高度關注農村民生的重要體現。然而,過去農村改革發(fā)展的實踐表明,要保證中央關于農村民生建設各項舉措的落實,要確保改善農村民生各項資金的到位,就必須要有“廉潔政治”和廉潔的社會氛圍作保證,而廉潔文化正是“廉潔政治”和廉潔社會氛圍賴以形成與發(fā)展的道德基礎。
廉潔文化為農村基層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為改善農村民生訂立了重要的道德準繩。首先,廉潔文化能夠端正黨風、凈化政風。廉潔文化是加強黨政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思想理論基礎,弘揚廉潔文化能夠提高農村基層黨政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從精神上培養(yǎng)他們對廉潔品質的崇尚與追求,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地位觀、權力觀、利益觀。這就為消除農村經濟領域中的各種腐敗現象提供了道德、信仰層面上的制約,有利于減少因腐敗行為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節(jié)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從而增強農村基層黨委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農村基層黨委政府領導地方經濟建設的能力。其次,廉潔文化有利于提高群眾素質。廉潔文化以其系統(tǒng)的知識理論體系和鮮明的廉潔價值取向,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農村群眾的素質,使群眾在多元化的利益關系中,以誠信為本,自覺地進行利益整合、協(xié)調利益沖突、爭取自己的合法利益,正確處理好個人、集體和國家三者之間的關系。再次,廉潔文化可以醇化社會風氣。弘揚廉潔文化有利于抵制農村的各種腐朽落后思想,消除不良風氣,充分調動群眾生產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農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活力,為農村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這樣,通過上述途徑,廉潔文化就能夠合理協(xié)調農村經濟建設中的各種關系,有利于充分調動起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從而有效鞏固社會主義新農村民生建設的經濟基礎。
關注人和人的生存問題是倫理思想的主要話題之一,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把“生態(tài)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之一,這表明我們黨已經把生態(tài)文化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著力點。我們必須注意到,在獲得經濟發(fā)展的同時,農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逐漸遭到破壞,生態(tài)的惡化反過來又制約農村的發(fā)展,影響群眾的生活質量。誠如恩格斯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要對我們進行報復?!盵2]因此,旨在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文化建設也蘊含著豐富的倫理精神。生態(tài)文化與廉潔文化在當代具有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為了攫取利益,不惜犧牲破壞環(huán)境的代價,其實質就是不廉潔,故生態(tài)文化與廉潔文化在保護環(huán)境、改善人民生存境遇問題上具有一致的倫理訴求。大力弘揚廉潔文化,有利于使人們確立關于自然的道德意識標準,使人們認識到關愛自然、改善生態(tài)、合理利用資源也是廉潔、節(jié)儉行為的一種表現。大力弘揚廉潔文化,從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的角度出發(fā),圍繞生態(tài)文明觀、文明發(fā)展觀和提高人們的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這個重點,能夠促進以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質量效益型為基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文明發(fā)展觀的形成。從這個意義上說,廉潔文化為保護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農民生存境遇提供了倫理道德依據,大力弘揚廉潔文化,成為人們關愛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的倫理基礎。
經濟基礎是決定民生幸福的根本前提,但民生問題也與政治文明建設息息相關,正如陳云指出:“民生問題就是政治問題,應該成為重要國策?!盵3]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解決民生問題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績。改善農村民生必須在保障農民經濟利益的同時維護農民的政治權益,這主要涉及農民群眾的政治主體地位能否得到尊重,民主權利能否得到依法保障,農村社會穩(wěn)定能否得到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能否有效實現等問題。
當前我國農村政治文明建設的步伐相對于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而言是明顯滯后的。制度、體制的不健全,民主法制意識的缺失,農村基層腐敗現象的存在,使得農民群眾的民主政治權益得不到充分的實現和維護?,F階段,農村基層黨群關系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一些基層領導干部存在著官僚主義、命令主義、腐敗等不正之風,直接或間接地侵害了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再加上有的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粗暴、簡單、過時、不當,使黨在農民群眾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下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甚至出現了信任危機,一些農民群眾表現出明顯的政治冷漠傾向,致使農村黨群關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和諧的農村黨群關系是改善農村民生的基本前提,在黨群關系緊張、黨群矛盾突出的情況下,農民的民主政治權益即農民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很難得到保障。“穩(wěn)定”是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可靠保障和堅強后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也是改善農村民生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有的農村地區(qū)“黃、賭、毒”泛濫,偷盜搶劫事件時有發(fā)生,農民與企業(yè)之間存在著矛盾糾紛,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群體性事件,這些都直接危及農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影響到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
廉潔文化為改善農村黨群關系,維護農村社會穩(wěn)定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背景下,腐朽沒落的官本位意識、貪圖享受的思想觀念、醉生夢死的生活方式還有一定的市場。廉潔文化自產生以來就一直以社會領導力量為研究對象,它以鮮明的態(tài)度批判腐朽思想,能夠在農村社會形成以廉潔為榮的濃厚氛圍,能夠對農村基層領導干部的腐敗行為造成巨大的社會輿論和社會心理壓力,從而可以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達到干部廉潔、政治清明的目的。因此,在農村大力弘揚廉潔文化,農村基層的黨群關系就能得到改善,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會增強,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得到提高,農民的政治冷漠就會變成積極的政治參與,群眾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就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此外,廉潔文化通過加強思想建設、道德教化、社會廉潔意識重塑等形式引導農村社會政治發(fā)展,能夠促進民主意識、法制觀念、廉潔政治文明深入人心,使群體氛圍得到優(yōu)化、家庭環(huán)境得到凈化,有利于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維護農村社會穩(wěn)定,從而為改善農村民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農村民生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的城鄉(xiāng)差距較大,并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在農村內部,也同樣存在著地區(qū)差距和貧富差距,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收入、教育、醫(yī)療、財產、生活水平等方面。近幾年雖是我國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幾年,但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斷擴大。據有關統(tǒng)計,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5%,為1985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但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卻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農村居民收入4140元,城市居民收入13786元),是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這顯然有悖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和諧社會構建的價值取向。廉潔文化是一種典型的政治倫理文化,它包含了“以民為本”、“天下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政治道德觀。[4]“以民為本”要求為政者體察民情,關心民眾疾苦,讓民眾安居樂業(yè),這就要求為政者對廣大民眾“愛之如一”,這與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政治訴求具有一致性?!疤煜聻楣币鬄檎甙讶嗣窨闯墒菄业闹魅?,提出要尊重群眾,為人民謀利益,既然是為人民謀利益,就應該對全體人民一視同仁,做到公平正義?!叭娜鉃槿嗣穹铡笔钱敶袊蝹惱淼幕緝r值,它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評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把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黨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把以人為本作為黨的執(zhí)政理念,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既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目標,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梢哉f,廉潔文化的這些政治價值觀,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理論基礎,在全社會樹立了一個標桿,人們(特別是執(zhí)政者)的思想和行動只有向這個標桿看齊,才是真正的“向善”。以這些理論指導農村民生建設,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優(yōu)良的社會公共道德規(guī)范,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農民共享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
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推進農村民生建設必須著眼于建立完善的制度機制。溫家寶強調:“解決民生問題,第一要有制度的保障”,“有了制度的話,就不會輕易改變,它不會因為政府的更替和領導人的變化而變化。”[5]這充分表明了完善的制度對于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廉潔文化包含著豐富的廉潔、廉政制度建設思想,在監(jiān)督和引導社會政治力量方面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鄧小平關于制度建設的思想就是當代廉潔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鄧小平認為,“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6],明確指出反腐敗“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7],這就是當代廉潔文化在廉政制度建設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廉潔文化為農村基層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提供了制度建設創(chuàng)新的思路,是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創(chuàng)建長效機制的理論來源,在農村基層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的監(jiān)控機制當中,廉潔文化是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礎。因此,可以這么說,廉潔文化為農村民生建設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雙重保障。
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文化以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等形式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培養(yǎng)人們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可以說,文化是民生之魂,沒有文化,就沒有健康的民生。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明確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作為改善民生的又一重要主旨。在現代文明相對落后的農村,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處于長期被忽視的境地。因此,大力弘揚包括廉潔文化在內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改善農村民生、保障農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必然要求。
作為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廉潔文化能夠傳承廉潔理念,引導社會輿論。胡錦濤提出的“八榮八恥”精辟地闡述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和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時代精神。“八榮八恥”強調“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些都是廉潔文化所倡導的美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弘揚廉潔文化就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在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自身的一些消極因素也逐漸在人們的思想道德和人與人的關系上反映出來。在農村社會,有的經營者是非、善惡、美丑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膨脹,諸如見利忘義、損公肥私、摻假制假、偷稅漏稅、不講誠信、欺詐行為等現象屢屢發(fā)生。這些消極思想腐蝕了人們的靈魂,污染了社會風氣,損害了人們的利益,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在農村大力弘揚與“八榮八恥”內容相關的廉潔文化,讓人們明辯榮辱是非,才能使廣大農村群眾知榮棄恥,褒榮貶恥,凝聚人心,激發(fā)活力;才能使廣大農村群眾的基本權益得到維護,增進農村社會和諧。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盵8]作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廉潔文化能夠打造主導社會價值,優(yōu)化意識形態(tài),塑造清廉人格。廉潔文化不僅是一種道德觀念,也是一種價值尺度,一個社會的廉潔氛圍濃厚不濃厚是衡量這個社會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標;一種文化是否先進,應看這種文化是否包含著廉潔文化,廉潔文化建設應當而且必須成為農村民生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首先,廉潔文化作為一種高尚的大眾化文學藝術,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容易為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大力發(fā)展和繁榮那些切中時弊、與時俱進的廉潔文化藝術作品,能夠滿足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群眾在獲得精神愉悅的同時,還能于心靈深處產生一種高尚的社會美感,這種美感有利于人們分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是與非、善與惡。這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農村的穩(wěn)步、順利開展就具備了深厚的社會土壤。其次,推動與廉潔文化相關的知識、理論、信仰走進農村學校、家庭和社會,將使農村群眾在接受廉潔文化熏陶的基礎上,自覺地形成與廉潔文化所倡導的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相一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武裝農村黨員、教育農民群眾,引導群眾牢固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農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再次,弘揚廉潔文化對于提高農村基層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境界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農村基層領導干部通過學習與廉潔文化相關的知識、理論、文藝作品,才能深諳“為政之要,曰公與清”的道理,才能深刻地感受到腐敗即是丑惡,廉潔即是美好,從而更加自覺主動地維護群眾的各種利益。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陳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0
[4]沈其新.廉潔文化與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83
[5]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N].人民日報,2007-3-17(1)
[6]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7]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8]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8-10-20(1)
On the Function of Clean Culturein the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of a New Countryside
XIANG Hong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Changsha 410208,Hunan)
Clean culture is a core element in China’s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In the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of anew countryside,clean culturehas an irreplaceableroleasacentral valueas well asascientific insurance,and provides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basis for improving rural people’s livelihood.In the present context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vigorously promoting clean cultureisof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for carryingforward thelivelihood construction of thecountryside.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of anewcountryside;clean culture;function targeting
D261.2
A
1671-5004(2011) 04-0005-03
2011-7-30
向洪(1973—),男,湖南鳳凰人,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