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心理機制對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的影響及對策
張帆
(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漢語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全世界范圍內已經(jīng)掀起了漢語學習的熱潮。對于對外漢語教師及研究者來說,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與時俱進地改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針對對外漢語口語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從心理機制出發(fā)分析學習者的口語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提高學習者的漢語口語水平。
對外漢語口語教學;問題;心理機制;對策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漢語這門古老而又富有魅力的語言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視,全世界范圍內已經(jīng)掀起了漢語學習的熱潮。這種熱潮不但給中國的經(jīng)濟帶來了無限的生機,更是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同時也對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種語言教學,其根本目的是為不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們提供一個語言交際的工具。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的質量高低不僅會影響到終極目標——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實現(xiàn),而且直接決定了目前教學實踐的步伐:要么輕松愉快、穩(wěn)步提高;要么疲憊拖沓、事倍功半。
語言心理學研究表明,習得一種語言要經(jīng)過反復的外化和內化,因此語言學習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過程。對外漢語口語課程設計的基本出發(fā)點是談話和交往,因此與其他課程相比,口語課上教師與學習者、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非常頻繁,情感活動也十分豐富和復雜。雖然對外漢語教學經(jīng)過二三十年的發(fā)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然而從目前的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所取得的效果來看卻不盡如人意。教師課堂語言用詞難,句段長,冗余贅語多,甚至使用無效的口頭禪?!懊靼琢藛??”“聽懂了嗎?”“這是什么意思呢?”“……很重要啊,應該多練習”等。這些都給學習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聽力理解障礙,出現(xiàn)“啞巴漢語”、詞不達意等現(xiàn)象,語言最基本的交際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者雖然對問題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但是卻苦于無法找到恰當確切的詞語來表達。比如在回答問題或交談時,常常有卡殼現(xiàn)象,對他人的提問和回答茫然不知所云,或者“手舞足蹈”,或者增多無意義的音節(jié)“嗯”、“啊”、“噢”等。
(二)學習者能用斷斷續(xù)續(xù)的詞語表達意思,但是不能將零散的詞語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組織成完整的句子。比如在表達“已經(jīng)預約好下午兩點去醫(yī)院看病,但是不知道乘幾路車過去”時,學習者只能斷斷續(xù)續(xù)地說出“兩點……醫(yī)院……車”。
(三)即使學習者能將詞語連成句子進行表達,也難免會在用詞或語法上出現(xiàn)錯誤,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表現(xiàn)為復雜句式的拆分不正確,有的表現(xiàn)為句子不通順,有的表現(xiàn)為句子合法不合理,或者句子通順但不得體等。比如“我去圖書館下午和李軍”、“大家祝福老人們在節(jié)日里更加美麗活潑”等。
(四)學習者受母語的影響和干擾,在重音、語調、語氣上與漢語普通話相去甚遠,常常出現(xiàn)“洋腔洋調”的現(xiàn)象,特別是歐美學習者,在句子開頭的音節(jié)和句子末尾的音節(jié),不管是疑問句、感嘆句還是陳述句,大都念重音;聲調上,高平調上不去,將調下不來,降升調拐不過來等現(xiàn)象。
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的現(xiàn)狀總的來說形勢還是大好,然而以上這些現(xiàn)象則嚴重制約了對外漢語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語言學習和獲得是一種特殊的心理過程,研究語言的學習和規(guī)律,將會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針對上述種種表現(xiàn),根據(jù)心理學原理分析其內在的心理因素,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主要原因是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由漢語詞句的積累、漢語語法規(guī)則的掌握以及受其母語影響等多方面引起的。
語言的學習和吸收是一個逐步的,累加的和漸進的過程,詞匯更是語言的基礎。在學習的初期,學習者接觸第二語言的詞匯較少,長時記憶中積累的詞匯很有限,因此當學習者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受到可供使用的詞匯的數(shù)量限制,出現(xiàn)“有口說不出”的現(xiàn)象。隨著詞匯的不斷積累,學習者頭腦中的詞匯會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形成一張詞匯網(wǎng)絡,詞匯越多,網(wǎng)絡越大;詞匯使用頻率越高,提取該詞匯的時間就越短,反之則越長。雖然在會話過程中,學習者心里詞典里有所需要的詞語,但是由于該詞長時間被冷落,一時間不能被很快地激活和提取,造成結結巴巴,“有話說不出”的又一種現(xiàn)象。
其次,句子是口語表達的基本位,頭腦里的命題,必須組成句子才能準確地傳達出來。學習者之所以不能組詞成句,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主要是由于學習者掌握詞匯的熟悉程度不一,導致其在心里詞匯中搜索并提取相關詞匯進行話語計劃時,在詞匯地選擇上比較猶豫,需要反復斟酌。另外還受到語法規(guī)則的限定,由于學習者對儲存在頭腦中的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和某些句式不熟練,因而不能及時調出而生成句子。
此外,第二語言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母語的影響。每種語言都有其自己的語音系統(tǒng),并且深深地刻印在頭腦之中被熟知和自動化。在用母語交談時,說話者在計劃話語、構建語句和執(zhí)行話語時很自然地習慣地把母語的語音因素編制成發(fā)音程序而指令口腔肌肉發(fā)出語言聲音。漢語作為第二外語,該語音系統(tǒng)作為新的外來者是不被學習者所熟知的,因此必然會受到原有的語音系統(tǒng)的干擾和滲入。此外學習者在初級階段會較多地采用語際轉移策略,把母語的語法規(guī)則遷移到漢語學習中來,從而影響著第二語言的學習。所謂“洋腔洋調”的問題多半就是由此而來。
(一)運用心理學原理,幫助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心理奧秘》一書中指出,在人們日常生活里常常出現(xiàn)將一些事情遺忘的現(xiàn)象?!斑z忘”有時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消失而自動泯滅,有時是因為學習的前后又學習別的事物而受到干擾,使之易于遺忘。漢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記憶是必要的條件,而遺忘或半遺忘也是外語學習中常常發(fā)生的現(xiàn)象。教師應該根據(jù)記憶原理給學習者加以指導,讓他們懂得什么是短期記憶,什么是長期記憶,通過介紹遺忘規(guī)律,說明及時復習對加強記憶的必要性;通過介紹人腦對信息加工的左右腦分工,提醒學習者利用多種記憶方法,充分開發(fā)大腦功能。提示學習者尋找記憶的最佳時刻,在精神最好的時候進行突擊記憶,在精神不好時不要搞疲勞戰(zhàn)。要求學習者在課堂上集中精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課后多復習,應用不斷的復習來防止遺忘,而不是到忘記之后再重新記憶。因為遺忘后的復習往往是從頭學起,費時費力,這如同“修補倒塌的建筑物”,及時的復習則是在“加固建筑物”。
(二)遵循口語特點和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幫助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
口語產生的心理機制和心理過程的特點指出,口語會話包含了承接性話語、功能性話語和敘述性話語,無論哪種話語,都是人腦根據(jù)說話的環(huán)境和條件,由命題經(jīng)過詞語、句式的選擇組合起來,再轉化成語音串傳遞給口腔肌肉,成為口語。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將訓練的重點放在這幾種話語的搭配和協(xié)調上,并重視貫徹合作原則,使交談順利進行。
同時,教師應加強學習者的語音訓練,不斷指導和提高他們審音、辨音能力;不斷校正與強化他們的發(fā)音和聲調,避免他們把母語中的發(fā)音習慣和重音等因素帶進漢語語音;在實踐中不斷培養(yǎng)與提高學習者的能力和技巧。教師應加強指導學習者構建詞語的詞義網(wǎng)絡,這樣有助于學習者能較快地把有關詞語從網(wǎng)絡中提取出來,為組合句子提供有利條件,為會話做好準備。教師還應指導和訓練學習者有效地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使學習者頭腦中的每一個句式里都包含許多相當熟悉的例句,由于句子公式和例句緊密相連,因而一旦學習者因說話需要,就可以很快激活某個句式,同時也激活擴散到這些個例句,只要稍加替換和改造就能造出符合當時語境的句子。此外教師還應注意培養(yǎng)訓練學習者母語與目的語的轉換的能力,藉此提高學習者學習效率和水平。
(三)實施情感教學,保持和諧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習者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學習中,富有效率地思考問題,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者智能的發(fā)展,達到教學的根本目的。相反,如果學習者對外語沒有興趣,學習就會變成一種沉重的包袱,再也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可言。古語道:“親其師,信其道也”。因此,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力運用一切教學技巧和教學方法打開師生之間心理交往的通道,創(chuàng)造一種真誠、民主、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習者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熱情、希望、尊重和鼓勵。在這種和諧的氣氛中,學習者在心理上產生親切感、信心感;在課堂上,學習者們不僅能主動地配合教師,而且能夠大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形成教與學、師與生的互動局面,課堂活躍了,學習效果自然會很快顯現(xiàn)出來。
針對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只要我們合理運用心理學原理,積極尋找對策,采用恰當?shù)牟呗裕鸵欢軌蚩朔щy,在世界各地都能聽到正宗的中國話,讓漢語成為世界性的通用交流語言工具。
[1]齊飛.語言焦慮與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消減交際畏懼的話題選擇策略研究[J].語文學刊,2008.
[2]邵瑞珍.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253.
[3]張云艷.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策略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