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冬芹
(安徽大學 政治系,安徽 合肥230039;2.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政部,安徽 淮南232001)
高校思政課有效性教學途徑論析
蔣冬芹1,2
(安徽大學 政治系,安徽 合肥230039;2.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政部,安徽 淮南232001)
目前,思政課教學不能得到學生足夠的重視,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思政課的重要性與實效性落差很大。如何才能得到學生的喜愛,讓學生感受到思政課的有用性,是思政工作者須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作為思政課教師應當在以下三個方面努力:第一,革新教學語言;第二,苦練內功;第三,變換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語言;案例;方法
不少人認為思政課誰都能上,思政課教師輕松、沒壓力。聽到這樣的話,思政教師有一種被誤解被冤屈的感覺。要是背一背,讀一讀,念一念,糊弄學生,誰都能上。孰不知真正上好思政課是很難的,當一個思政教師是不易的。上一堂課容易,上好一堂課難,上好一輩子思政課更難。作為思政課教師都是有同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載體,是國家意志的表達;是高校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承擔著幫助大學生全面了解我國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自覺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等重要功能;其目的是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完全人格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和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思政課的重要性,作為思政課教師深刻地感到肩上的責任之大之重。可是重要卻不重視,關鍵是學生不夠重視,很多學生認為思政課沒用,以至于出現(xiàn)在課堂上看專業(yè)書、英語書、計算機書等,還有玩手機、聽音樂等現(xiàn)象。思政課的重要性與實效性落差很大。如何才能發(fā)揮思政課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實現(xiàn)思政課的價值和功能?怎樣才能使思政課真正地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很多的思政專家、教師都在不斷地探索研究,以下是筆者本人幾點淺薄的認識。
教學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教師教學過程中,通過語言、表情、動作、手勢、板書等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理論的魅力、情感的力量,能夠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愉快的情緒。試想,一個思政課教師板著一張嚴肅的“馬克思主義”臉,機械地站在講臺上,滿嘴的干癟癟的抽象空洞的理論。哪個學生愿意聽呢?一個語言過于貧乏的老師上課,也會像白開水一樣無味。所以教學語言應當豐富。豐富的語言,有助于思政理論的形象化、具體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加強教學效果,有助于教師個人風格的確立,增加學生的認同感。一個表情木訥,滿臉憂郁的老師上課,帶給學生的也是灰色心情。老師陽光,課堂才會陽光,老師快樂,課堂才會快樂起來。老師要學會微笑,要有暖暖的充滿愛的眼神,要有親切的語言,這樣才能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安師大房玫教授身上就具有一種親和力,年輕時,學生稱她為知心姐姐,年長時學生稱她為房媽。第一眼看到房教授,她就能走進你的心里,她的微笑,親切的話語,樸實的身影,那么踏實、輕松。抽象空洞的理論,學生是不愿意聽的,也是不好理解的,所以思政課教師應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及學生喜聞樂聽的語言教學,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通俗化、大眾化、生活化。教師備課首先得備學生。語言是思想的外殼,了解學生的語言,就能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思想,讀懂學生的語言,用學生的腔調說話,就能進入學生的心靈。學生的語言如“潮”、“爽”、“郁悶”、“無語”、“給力”等點綴在課堂上,活躍課堂的氣氛,學生會覺得老師也很時髦,和他(她)們離得很近。為了吸引學生,起到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們的語言還要追求幽默風趣,具有一定的感染性。課堂教學應當是嚴肅的、也是活潑的。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和學習的主動性,使課堂變得輕松愉快。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適當?shù)膩睃c模仿或者引用,例如周立波的脫口秀、周星馳搞笑的臺詞,課堂會很活躍。當然這要適當?shù)膽茫昧艘_的引導。急智歌王張帝隨口就能唱一段,如果教師也可以把某個內容用一個曲調唱出來,當然更好了。當然做到這點很難,但也是值得我們探討,解放思想,大膽改革的一個努力方向。
打鐵還要自身硬。思政課涉及的范圍之廣,內容之多,是其他學科不能比的,思政老師不僅要精通專業(yè)知識還要有廣闊的知識面。思政教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所以,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自己得有一桶水,而對于思政課教師來說,要像源源不斷地水龍頭一樣永不枯竭。 對于一個新的思政教師,有的學生可能會不屑于你,也可能懷疑你的水平,只有你有過硬的本領,學生才會信服于你,愿意聽你的課。也只有內功深厚,教學才能得心應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第一功,夯實理論功底。只有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寬闊的知識視野,深刻地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善于抓住問題的實質和核心。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政治理論是一個思政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因此要真信、真懂、真用馬克思主義。筆者認為,打牢理論功底,首先是學習:一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政治理論。二是讀原著。這是兩個基石。要講好毛澤東思想,不讀毛澤東的著作,是不能很好把握毛澤東思想的,也是沒有說服力的;同樣的道理,上好鄧小平理論,也是要讀鄧小平的文章的。當然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及列寧的著作也是要讀的,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生平傳記我們也應當了解,這對于我們理解他們的思想以及課堂教學都是有用的。
第二功,關心時政,用事實說理。這是一項長期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工作。作為一名思政教師,要與時俱進,必須常看電視(網(wǎng)絡)或者常讀報紙。新聞每天都在發(fā)生,一天不看新聞,用學生話:你就OUT了。課堂教學不是單純的書本內容,要貼近社會,與時俱進。對于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國家的一些重大事件等問題在教學中是不能回避的。一方面是可以讓學生了解國情,關心國家,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事實說理,說明隱藏在時事背后的政治理論。這是最好的以案說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功,建立案例庫。思政課本身就是抽象的理論,必須用案例輔佐教學。每個思政教師都應當有自己的案例庫,而建立案例庫并不是件輕松的事。在選擇以及建立案例庫是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案例很多,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相關案例都用來教學,好像案例的大趕集,搞得很熱鬧。而且容易沖淡主題。第二,案例的收集。案例要體現(xiàn)時代特色、生活特色、學生特色。具有時代特色的案例,才會更有吸引力;來源于學生身邊的案例,來源于學生生活中的案例,會更有說服力。第三,案例的選擇。要服從于教材理論解讀的需要,服從于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需要,服從于弘揚主旋律的需要。案例不能與教學內容無關,不能游離與教學之外,要用來解讀理論,要服務于理論。第四,案例的獲取途徑。獲得案例的途徑很多,最簡單快捷的方法是從網(wǎng)絡上下載,以及購買案例書籍。案例來源于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思政課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養(yǎng)成一種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細心體味,善于捕捉有價值的信息,一旦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資料,及時地保存起來,以備教學時使用。第五,案例的整理。收集到的案例,可能是長篇大論,也可能過于簡短,要根據(jù)教學需要進行取舍、充實。對整個案例要取其精華部分,加以修繕潤色,以備教學時使用,使用時切忌讀案例或者是念案例,要用自己的語言熟練而準確的表述。
教學方法是思政課教師借以調動課堂氣氛,使思政課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手段。筆者認為選擇教學方法,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教學方法必須與教育者相適應。方法本身具有客觀性,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作為主體作用于客體的中介、工具,方法的適用及其效果則又不能不受制于主體所具有的種種特性,也就是說,方法的實際運用成效與運用這一方法的主體所實際具有的素質的類型、程度關系密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同一種方法被不同使用者所運用會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二,教學方法必須與教學對象相適應。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時要做到三貼近,即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貼近學生專業(yè)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只有把學生琢磨透了,才能在教學時有針對性地教學?,F(xiàn)在高校學生基本上是90后,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言行舉止和80后是不同的,搞不清楚他們的狀況,教師和學生之間距離會很遠,教學時會很被動,甚至教學不能順利進行,教師很痛苦、學生也不滿意,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很多,關鍵是怎么使用,正所謂教學有法,法無定法,貴在得法。正如皮亞杰指出:“好的教法可以增強學生的效能,甚至加速他們的精神成長而無所損害?!?/p>
除了傳統(tǒng)的講授式,還有很多教學方法:啟發(fā)式、討論式、論辯式、演講式、案例式以及多媒體式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等。單一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產(chǎn)生審美疲勞,是在挑戰(zhàn)學生的耐性與毅力,特別是自控能力差的同學會睡著或做其他事情。教師就好比一個演員,你不能天天只唱同一首歌,換個其他表演可能會更加激奮人心。思政課教師必須學會科學的綜合的使用方法,在學生對一種方法產(chǎn)生乏味之前,已經(jīng)又換了新的方法了,這樣學生永遠覺得新鮮而不厭倦。不斷變換的教學方法會像一首跌宕起伏的曲子引人入勝。好的方法不僅要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同時要虛心求教。思政教師不能關起門來只搞自己的教學,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在不斷探索和實踐著一些比較好的方法,思政教師之間應當多學習交流,取長補短。教師之間互相聽課,并且集體評課,坦誠的指出優(yōu)缺點。這對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安師大房玫教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經(jīng)驗報告會,對很多思政教師起著很大的啟示啟發(fā)意義。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應當是無止境的,思政課教師要有開拓進取的精神,不能滿足于現(xiàn)狀。例如“課前講新聞”,可以由教師講轉變?yōu)閷W生講,發(fā)揚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講只解決了入耳的問題,而學生講則解決了入腦入心的問題。教師要學會與學生分享人生感悟,人生歷程,這樣真實,有滲透力,可信度高,把教師多年的認識轉化為學生的認識,縮短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永無止境。相信只要思政課教師秉著一顆認真負責的心,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努力探索,就會找到適合自己也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1]房玫同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經(jīng)驗皖北地區(qū)報告會[R]. 2010-11-08.
[2]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10年第一、二期骨干教師研修班學員座談時的講話[Z].
[3]導刊訪談: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是我國的事業(yè)、生命和榮耀——訪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高校優(yōu)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陳錫喜教授[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8):7.
[4]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杭州大學教育系.現(xiàn)代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著選[M].教育出版社,1980.367.
[5]姚小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