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生
(民建黑龍江省委,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面對四種危險增強四種意識提升四種能力
——“四危論”對民主黨派長期參政的歷史警示
孫東生
(民建黑龍江省委,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先進的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面臨著“四種危險”的考驗,進步的民主黨派長期參政也面臨著“四種危險”的考驗。解決民主黨派長期參政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需要在思想上切實增強政黨意識、民主意識、大局意識和憂患意識。要提升胸懷全局的政治把握能力、促進科學發(fā)展的參政議政能力、統(tǒng)籌兼顧的組織領導能力、胸襟開闊的合作共事能力。
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參政;危險;意識;能力
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形勢下,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執(zhí)政黨面前?!八奈U摗钡奶岢?,不僅對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而且對各民主黨派長期參政,都具有歷史警示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共同奮斗的實踐,使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生命共同體關系更加鞏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先進的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面臨著“四種危險”的考驗,進步的各民主黨派長期參政也面臨著“四種危險”的考驗。
一是信念不堅的危險。有的民主黨派成員信念不堅、思想混亂、精神萎靡、不思進取。表現為:不重視政治理論學習,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理論、道路認識比較模糊;精神萎靡不振,缺乏奮斗激情;滿足于眼前成績,缺乏深入思考;沉湎過去“精英”的老本兒,缺乏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不思進取,小富即安、小富即滿,等等。理想不堅、精神不振的狀態(tài),損害著民主黨派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歷史形象,制約著民主黨派更好地履行參政黨職能。
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險。目前,社會上絕大多數治國之才集中在共產黨內,民主黨派黨內精英人士影響力大不如前。同時,一些民主黨派黨員干部不重視知識學習,不重視實踐鍛煉,思想理論水平不高,促進科學發(fā)展、參與市場經濟、化解社會矛盾、解決復雜問題、做好黨派工作、依法民主參政等方面的本領不強。在以變革、轉型和創(chuàng)新為顯著特征的當代中國,民主黨派黨員干部如果不抓緊提高自己,不努力增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本領,就無法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無法承擔歷史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無法贏得人民的認可。
三是紀律不嚴的危險。一些民主黨派黨員干部身上存在著紀律松弛、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現象。有的目無政治紀律,做工作不是為了維護和發(fā)展人民的利益,而是做給上級看,爭名奪利;有的輕視工作紀律,對本地實際不是真心實意地調查研究,而是從主觀意愿出發(fā),閉門造車;有的漠視群眾紀律,對待所聯系群眾和下級不是滿腔熱情地服務,而是做表面文章,應付了事;有的藐視組織紀律,在處理一些黨內是非問題時,不是堅持原則、秉公辦理,而是當和事佬兒,怕得罪人;有的長期不參加組織活動,不交納黨費;等等。如果任紀律松弛的現象發(fā)展下去,民主黨派的地位和作用將受到極大影響。
四是機體不純的危險。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民主黨派成員絕大多數都是有理想、有信仰、有知識,堅持愛國主義,追求社會進步的比較純潔、高尚的人。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社會轉型期,消極腐敗行為在一些領域易發(fā)多發(fā)是全球性的難題。在我國,就連民主黨派這個曾經的人間“凈土”也存在不純潔甚至違法犯罪行為。有的黨派成員利用不正當手段,謀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政治利益;有的黨派成員不依法經營,偷稅逃稅,牟取私利;有的黨派成員目無國法,為了商業(yè)競爭而雇兇殺人;等等。雖屬極少數,卻嚴重敗壞著民主黨派的純潔性和良好形象,成為民主黨派與共產黨長期共存的腐蝕劑。
民主黨派存在的“四種危險”,削弱著民主黨派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參政力,損害了民主黨派的整體形象,影響著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和平崛起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解決民主黨派長期參政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首先需要在思想上解決問題,切實增強“四種意識”。
一是增強政黨意識。政黨意識是政黨的靈魂,它的強弱決定著政黨的朝氣活力和社會影響,決定著政黨的政治任務和政治目標的實現。要弘揚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的理念,堅持“為政以德”,擯棄從政謀私的觀念,充分認識到我國的參政黨不是西方的在野黨、反對黨,不以攻擊、詆毀執(zhí)政黨并取而代之為目的,而是通過參與和合作,以共同完成好執(zhí)政黨提出的政治綱領和政治任務為目的。參政黨的批評,是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性的;各民主黨派也“唱對臺戲”,但它是要通過協商把戲唱好,而不是唱砸,其目的是幫助執(zhí)政黨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束縛。
二是增強民主意識。歷史上,不管是在革命年代的浴血奮斗、和平年代的經濟建設還是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事業(yè)之中,各民主黨派都以極大的愛國熱情,高舉民主大旗,用不同的方式給中國共產黨以支持與幫助,是共產黨最真誠的諍友、最可信賴的同路人。在新的歷史時期,民主黨派成員要繼承前輩的光榮傳統(tǒng),深化對世情、國情、民主黨派黨情的認識,發(fā)揚各自黨內民主,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tǒng)一的前提下探索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康發(fā)展的新途徑,堅決避免“民主黨派不民主”的現象發(fā)生。要充分發(fā)揮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yōu)勢,暢通地反映各方面利益訴求,增強廣大民主黨派成員特別是骨干成員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自覺性、堅定性。
三是增強大局意識。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是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的重要原則。必須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始終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謀事,緊扣服務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干事,努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成事。要通過提意見、作批評的方式,參與執(zhí)政黨和國家機關的決策,對執(zhí)政黨進行監(jiān)督,推動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并加強對憲法和法律以及重要方針政策執(zhí)行的監(jiān)督、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及財政預算的執(zhí)行、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要努力體現本黨派的特點,充分反映自己所代表的社會群體和所聯系人士的意見和要求。
四是增強憂患意識。民主黨派存在的四種危險危害極大,不可小視。信念不堅,危及黨派發(fā)展的政治方向;能力不足,危及黨派參政議政的水平質量;紀律不嚴,危及黨派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機體不純,危及黨派的道義生命。廣大民主黨派成員也要“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對考驗做出心態(tài)上和能力上的充分準備。在充滿挑戰(zhàn)的今天,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zhàn)。憂患意識應該成為各民主黨派長期參政的“日常心態(tài)”。
要戰(zhàn)勝“四種危險”,必須繼承“以黨為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學習中國共產黨的黨建經驗,大力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不斷提升各民主黨派與共產黨同心同德、共創(chuàng)偉業(yè)的能力與水平。
一是提升胸懷全局的政治把握能力。毛澤東同志指出,“胸懷全局,才能下出一盤好棋”。提升政治把握能力,要加強對共產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學習,全面、準確、牢固地把握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傳承民主黨派老一輩長期以來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高尚風范,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具體而言,就是要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決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中國共產黨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善于從政治角度、全局的高度考慮問題,維護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
二是提升促進科學發(fā)展的參政議政能力。民主黨派提升參政議政能力要以學為基,學以致用,加強參政議政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研究,加強方法論的學習與研究,加強參政議政案例的分析與研究,形成良好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要鉆進人民群眾和領導干部的頭腦之中,鉆進社會實踐和理論研究之中,全面了解社會;要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在關鍵時期,針對關鍵問題,提出關鍵建議,努力做到所提建議“切合時宜、切實有效、切實可行”,并正確運用理論指導社會實踐。
三是提升統(tǒng)籌兼顧的組織領導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很大程度上體現著領導者的領導能力與領導藝術。領導者具有了內在綜合素質,就要外化為有效行動的能力、適應外部環(huán)境并與環(huán)境互動的能力,以及獲得被領導者認同并與被領導者互動的能力。提升組織領導能力,既要培養(yǎng)顯在的、直接的能力,也要培養(yǎng)“隱蔽”的、“間接”的能力。要重視非權力因素、情商和工作藝術,要不斷提高“體力、腦力、耐力、魄力”,注意“儲勁、借勁、合勁、用勁”,善于“識別機遇、抓住機遇、利用機遇、發(fā)展機遇”,運用“望遠鏡、顯微鏡、廣角鏡”觀察事物,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的組織領導能力。
四是提升胸襟開闊的合作共事能力。民主黨派成員或無黨派人士擔任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高等院校、人民團體、科研院所、國有企業(yè)等領導班子中的領導職務是合作共事的主要形式。領導干部要不斷增強與人合作的意識,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善于運用“中庸”智慧:決策時多聽取矛盾雙方的意見,找準“共識點”;在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時統(tǒng)籌各方利益,找到“平衡點”;在落實上級指示時,發(fā)現上情與下情的“結合點”;在日常管理中,把握寬嚴適度的“臨界點”,堅持民主集中制,自覺服從中共黨組(黨委)的領導,代表人民行使權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D665
A
1671-1262(2011)03-0005-03
2011-08-21
孫東生,男,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民建黑龍江省委主委。
吳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