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峰
(咸寧學院 藝術學院,湖北 咸寧 437005)
淺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暴風雨》第一樂章演奏藝術*
左 峰
(咸寧學院 藝術學院,湖北 咸寧 437005)
本文簡述了貝多芬一生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從不同角度,講述暴風雨第一樂章演奏要領,以及踏板的運用和演奏體會。
貝多芬;演奏提示;踏板;演奏藝術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ng Van Bee thoven),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國波恩,他在西方音樂系歷史畫卷中獨領風騷。將18世紀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連接起來,因此人們公認貝多芬是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從古典主義音樂過渡到浪漫主義音樂最偉大的音樂家。我國音樂家李叔同曾尊稱他為“樂圣”。貝多芬一生坎坷,在26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貝多芬時代的歐洲正處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他反對封建專制,崇尚自由、平等、博愛的民主精神。他的音樂象征著力量、意志和氣勢,充滿了自由大膽和激情超越精神,經(jīng)過幾十年刻苦鉆研和創(chuàng)作,他為人類留下了300多部光輝的作品。他一生創(chuàng)作9部交響曲、多部歌劇、鋼琴協(xié)奏曲、小提琴協(xié)奏曲,室內(nèi)樂及大量鋼琴奏鳴曲。其中第17首(OP.31.NO.2)暴風雨奏鳴曲創(chuàng)作于1802年,它是貝多芬中期作品的代表作,充分體現(xiàn)其堅強意志,牢固地樹立了自己的風格。
《暴風雨》奏嗚曲第一樂章內(nèi)容鮮明,富于強和力,而那深刻的、不幸的戲劇性和民間歌曲的純真悲哀,代表了貝多芬的作曲原創(chuàng)和創(chuàng)作成就。第一樂章是廣板與快板的交替,4/4拍子的d小調(diào)奏嗚曲式。它引發(fā)了深深的激動,精細描繪了感情的斗爭和剛毅激情的戲劇沖突。整個樂章以暴風雨為主體貫徹其中。呈示部主要主題是音樂的核心,它的陳述十分的緊張卻又很自然,在短短的一個樂句中三種不同的速度(廣板、快板、柔板)依次出現(xiàn),在這種速度的沖突中,各自力量卻又各自發(fā)展,引伸了暴風雨即將來臨的情景并以此發(fā)展下去。展開部是由呈示部的潛藏動機為因素發(fā)展,通過材料的對比和戲劇性的沖突,加強主題的戲劇性因素發(fā)展,成為全曲的高潮,再現(xiàn)部是在高潮后再現(xiàn)主題戲劇性發(fā)展,把主題抒情化,采用簡潔卻又增大緊張感的手法將全曲推向暴風雨之中。而結(jié)尾的低聲部的運動則給樂曲添加了不安和緊張,給人留下了思想的余地,全曲以較輕的兩個和弦結(jié)束,它安靜中似乎有著更大的風暴來臨前的安靜。呈示部(1—92)小節(jié),彈第一小節(jié)時,手掌架好,貼健弱奏,同時踏板踩1/3處,#C和E雖然標有跳音記號,但同時又有連音線,在彈奏時不能彈成斷奏,第2小節(jié)A音是自由延長記號,此處不能拖節(jié)奏,第(2—6)小節(jié)是全樂章主題思想和音樂核心,注意手指第一關節(jié)站穩(wěn)、貼鍵彈,旋律線結(jié)束后尾音迅速帶起來,整個旋律由弱到強,最強落到右手冠音#G上,回音要柔和,減弱到A音上,在第4小節(jié)8度跳躍時注意手指動作不要過大,力度要控制好,D音不要突強。第(9—15)小節(jié)是一個漸強到漸弱的過程,此處旋律跳躍性較強,變化音較多,練習時注意指法,控制好力度,手掌具有一定緊張感 ,觸健動作要小,稍微運用一點手腕力量,一氣呵成,在音響上給人感覺是暴風雨即將來臨。第16小節(jié)Sf是指雙手音量、彈奏時運用大臂力量使音下沉,接下來半音階要彈得十分穩(wěn)健、堅定。結(jié)尾音A與D不要分開,此處節(jié)奏要緊奏一點。從(20—40)小節(jié)旋律在左右手忽隱忽現(xiàn),當旋律出現(xiàn)在左手聲部時,右手伴奏必須馬上減弱,反之當旋律出現(xiàn)在右手聲部時、左手減弱音量。在彈左手斷奏時給人感覺堅定有力,彈連奏注意音色柔和,左手八分音符三連音,進行無間隙地銜接自然,音色要柔和、節(jié)奏需平穩(wěn)。表達一種悲哀如歌的思想感情。第55—62小節(jié)練習時需注意:(1)節(jié)奏準確,彈切分音時,要數(shù)好拍子。(2)強弱對比。(3)斷奏與連奏的區(qū)分。(4)八度和弦平穩(wěn)連接,大臂充分放松。(75—76)小節(jié)要充公運用手腕轉(zhuǎn)動,彈奏分解和弦。展開部(93—142)小節(jié)開始8個十六音符是D的裝飾音。應快速彈奏,盡量少占時值,左右手配合默契,貼健彈奏。第(99—117)小節(jié),此段落主要是左手彈旋律、右手伴奏,當標有ff時左手下鍵必須用大臂力量,通過前臂到腕、最后到指尖,當標有P連奏時肩要放松,手掌支撐好,用指尖觸鍵。此段落右手為伴奏音型,演奏時三連音要平穩(wěn),力度均勻,可運用一點手腕擺動。第121—132小節(jié),雙手的配合要整齊劃一,均勻而有力度。突出和弦冠音。147小節(jié)再現(xiàn)部開始,和弦結(jié)束了暴風雨的激情,樂曲的發(fā)展進入新的境況,整個演奏充滿悲傷、沉思,就像短暫后的思考。159—160此處很容易加快速度,一定注意四分休止符,要休滿一拍,雙手和弦要整齊劃一,力度是PP,第(161-162)是此處的難點,很多學生在此節(jié)奏混肴不清,彈錯節(jié)奏,具體解決方法是數(shù)拍子,區(qū)分一拍三個音,一拍四個音和一拍六個音的彈法,邊彈邊數(shù)拍子,琶音的跑動一定要均勻,動作敏捷,大姆指平移迅捷,手腕移動要快,整體上要做到漸強。第(161-162)小節(jié),強調(diào)十六分音符與和弦連接,此處很容易斷層,練習時先放慢速度練習,再加快速度,第167-168小節(jié),彈和弦跳奏時手掌要有抓東西的感覺,和弦反彈要迅速,(185-195)小節(jié)注意,左右手切分音,加強切分音中重音處理,同時數(shù)準拍子,彈奏此段時節(jié)奏要準,力度變化大,給人一種內(nèi)在無窮力量,和弦跳音要干凈利落,(199-204)小節(jié),左手部分彈奏前要把指法按排好,注意升號和還原號。整個力度是一個漸強過程,手指要貼著黑鍵快速跑動,右手和弦連接,由于有旋律線連接,G是尾音,不能彈重,只須輕輕帶起。(207-208)小節(jié)是帶旋律線和弦連接,練習時先從上臂發(fā)力,至前臂、腕、手掌、最后傳送到指尖,彈奏時必須放松,和弦連接要快,動作要小。217小節(jié),左手和右手音要下沉 ,并奏出漸強音響效果。(223)小節(jié)最后低聲部八分音符,主和弦的低沉、悶啞的嗡嗡聲作為終止。左手貼健弱奏,要富有表情,斗爭的形式消失了,然而悲切的音符還在動,樂曲從安靜的和弦結(jié)束了暴風雨的激烈情緒,它留給人們的仍是暴風雨后的思考。
踏板是鋼琴的靈魂(魯賓什坦語),踏板是傾瀉在景色上的月光(布佐尼語),它是鋼琴一個獨特而美妙的特點,是大師手下最有力的感染人的手法,踏板它有一個特殊性能,那就是它可以隨著踩下去的深淺程度而發(fā)生不同的作用,踏板分全踏板,半踏板,四分之一踏板,它們之間還可能有一些層次,不同鋼琴、踩踏板深淺程度不一樣,所產(chǎn)生的音響也有一些區(qū)別,為了獲得更好的音響效果,貝多芬在作品中常常標注踏板記號,如暴風雨奏鳴由第1樂章第1小節(jié),力度是PP、踏板踩四分之一處,然后慢慢提起,至第二小節(jié)第四拍。(55-61)小節(jié)左右手連續(xù)切分音,可在重音B處切分音踩踏板、到樂句結(jié)束時放掉踏板,此段然可在切分音重音處踩踏板。93小節(jié)因為左手是PP(弱奏),踏板可踩1/4處,演奏時要控制好踏板,音不可混濁,要快速、清晰。第(99-118)小節(jié),當左手是旋律樂句時,可踩1/2踏板,當右手是斷奏時,可輕點踏板即可,腳掌需快速收回,富有彈性。161-162小節(jié),此處分解和弦較多,踩踏板音容易含糊不清,建議此處不踩踏板,最后結(jié)尾,踏板控制在1/4處,連續(xù)24拍結(jié)束。
在練習《暴風雨奏鳴曲》第一樂章時,必須先分手練習,認真體會樂譜每一個音符,力度、速度變化標記,以及漸強漸弱的處理。在彈奏中看清指法,合理安排指法,加強節(jié)奏訓練是十分必要的,雙手練習時,先需雙手慢練、遇到難點、重點。可單獨把某一個小節(jié)拿出來反復練習,雙手配合時要注意旋律線清晰,不管旋律線在哪個聲部。另外一個聲部必須弱下來,在練習分解和弦時,注意手腕快速平行移動,由于此曲速度較快,練習時需大臂放松,手掌要支撐有力度,為了更好把握作品風格,我們還應該多聽、多看好的演奏和各種音響資料,我相信只有科學的演奏方法,扎實的基本功和深厚的藝術素養(yǎng),才能更好把握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的真正內(nèi)涵。
[1]鄭興三.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9.
[2]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涅高茲者.論鋼琴表演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3.
[4]李嵐清音樂筆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J624.1
A
1006-5342(2011)04-0099-02
201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