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力
(遼寧對外經(jīng)貿(mào)學院外語系,遼寧大連 116052)
結構—功能法在綜合日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郭 力*
(遼寧對外經(jīng)貿(mào)學院外語系,遼寧大連 116052)
結構—功能法是英國語言學家布倫特提出的結構與功能并重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應用于綜合日語課堂教學的詞匯教學、語法與句型教學等方面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應用這種教學方法要注意五個問題。
結構—功能法;綜合日語;課堂教學
結構—功能教學法是將結構法和功能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語言學意義上的“結構”指語言單位(語音、詞匯、句子等)及其單位之間的關系;語用學意義上的“功能”是指為了一定語用目的而運用語言的具體功能。[1]英國語言學家布倫特針對結構法和功能法的優(yōu)劣,提出了結構與功能并重的教學方法;《綜合日語》(第1—4冊)是第一套中日兩國從事日語教學與研究的專家學者全面合作編寫的面向中國大學日語專業(yè)基礎階段的主干教材,較之以往的教材,無論在內(nèi)容還是在形式上均有不少突破。2006年《綜合日語》被指定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結構—功能教學方法應用于綜合日語課堂教學,最大好處在于不但能使學生掌握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而且能較快地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結構—功能法主張用結構法進行句型教學,多次重復句型,并通過大量替換練習或轉換練習,讓學生從操練中領會一定規(guī)律,使學生的反應達到“機械化”“自動化”的程度,教學中的主要練習模式包括:替換、轉換、模仿背誦練習等;功能法是以“功能項目為綱”,而這些項目的傳授又同一定的交際目的、內(nèi)容、情況相結合,教學方法上密切結合交際活動,力求使教學過程交際化,教學中的主要練習模式包括:問答練習、應答練習、模擬實戰(zhàn)及角色演練等。[2]根據(jù)綜合日語課程多數(shù)教材的構成情況,可將結構—功能法運用于詞匯教學、語法與句型教學、課文分析、會話教學等方面。
1.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詞匯教學在外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可以根據(jù)詞匯特點,分別采取結構法和功能法進行教學。首先,教師通過功能法(如直觀實物演示、日語解釋日語、熟記慣用表達等)和其他方法(如:相關詞匯聯(lián)想等)進行詞匯講解[3],講解過程中保持和學生的互動;然后,讓學生自己通過讀單詞消化所學知識;最后,運用結構法反復操練單詞,直至熟巧。
其中,熟記慣用表達是詞匯教學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個新單詞伴隨著相關的慣用表達及常用詞組的給出,學生便不必逐個詞地按語法規(guī)則去組詞造句,這有利于學生詞匯量的增加以及言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如:講到“風邪”一詞時,可以直接給出“風邪を引く”(感冒;著涼),“風邪がなおる”(感冒好了)兩種常用表達形式;講到“足”一詞時,可以給出“足がはやい”(容易腐爛;暢銷),“足を洗う”(改邪歸正)等慣用表達形式。
2.在語法教學與句型教學結合中的應用
初、中級階段的語法教學主要通過句型教學來進行,因學生掌握的語言材料比較少,過早地講解語法知識學生會感到難于理解。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結構法中的替換練習、轉換練習、模仿背誦練習等模式反復操練句型;通過功能法中的問答練習和應答練習等模式進行交際演練。交際演練過程中,首先由教師發(fā)問,學生根據(jù)要求回答;然后學生之間互相提問回答。
替換練習。替換練習是最簡單,最常用的句型練習形式,學生通過替換同一句型的某一部分,可以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程度。如:窓を開けてもいいですか。(窓を閉める、電話を使う、テレビを見る)
轉換練習。轉換練習是將所給句子做出句式的相應轉換,如肯定句變否定句,主動句變被動句等。
模仿背誦練習。結構法強調(diào)語言的正確性,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背誦。對于典型句子,采取教師反復領讀,學生模仿,直至能夠背誦下來為止。這種方法不僅能夠矯正發(fā)音,對于學習正確語序和語法也有幫助。
問答練習。問答練習是英國教育學家D.Nunan提出的課堂練習方法之一[4],這種方法是指教師給出所學句型,讓學生用所學句型造句。在綜合日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用所學句型或表達回答問句的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在這一練習過程中,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過的句型知識,又充分提高了交際能力。
如:王さん、どんな料理が好きですか。
私は_しか_____。(答:私は和食しか好きではありません。)
應答練習。應答練習是句型練習中最接近實際交際的練習形式,經(jīng)常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如果學生不能充分理解問句的意思,就不能給出恰當?shù)幕卮稹H绻麑W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稍作思考,再做回答的話,就離實際交際活動更進了一步。當然,這一大步的邁出是要以基本句型的操練為基礎的。如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要求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回答:李さん、今朝何を食べましたか?(答:パンとおかゆを食べました)。
3.在課文分析教學中的應用
課文講解過程中,教師主要采取功能法中的問答練習和模擬實戰(zhàn)練習模式進行分析。
問答練習。在課文分析階段問答練習可以分為三個步驟進行:第一步,是課文導入階段的問答;第二步,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相關問答;第三步,是對課文段落大意的概括總結。教師提出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三種:可以直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的;需要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出推理后再回答的;脫離課文,需要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回答的。通過這一形式的練習,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加深,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通過組織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交際能力。
模擬實戰(zhàn)。模擬實戰(zhàn)練習是以課文中所涉及的,在實際中有可能發(fā)生的社會問題為例,分成兩個對立小組,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運用日語進行討論的練習模式。如《:結婚と仕事》一課《(新編基礎日語》第二冊第4課),就可以采用這一形式進行練習,討論主題為“女性結婚后是否應該繼續(xù)工作”。這一練習的開展過程中,首先,學生要查找資料搜集相關信息支持自己的觀點;然后需要進行信息整理、概括;最后,要在課堂上發(fā)表意見,進行討論。模擬實戰(zhàn)練習,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以及言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
4.在會話教學中的應用
教材中每一課的會話文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在具體的語境中提高學生交際能力而安排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結構—功能法應用其中,按如下流程進行。
補全會話。教師將教材上的會話變成不完整形式,將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新句型或表達隱去一部分,只給出原型,學生通過后文的接續(xù)形式等信息填寫出正確的表達形式,如果填寫正確就還原成了書上的會話文。
模仿背誦(結構法中的練習模式)。對于補全的會話,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用結構法反復操練,矯正發(fā)音,直到最后能夠將會話背誦下來為止。
角色演練(功能法中的練習模式)。在綜合日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對話內(nèi)容,讓學生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進行會話表演,制作簡單的道具,利用教室作為舞臺進行表演。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親臨其境,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活動中,使角色交際逐步向自然交際發(fā)展。在表演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將所學的詞匯、句型、文體等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而且能注意到不同的角色必須使用符合自己身份特征的語言。
綜合日語課堂教學包括語言知識的講授和言語技能訓練兩大方面。[5]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的語言基礎知識;言語是聽說讀寫的活動。具體說,在綜合日語課堂教學中既要保證學生具備語言基礎知識,又不能忽視學生實際運用日語的能力。而結構—功能教學法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在掌握日語基礎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運用日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實踐證明,結構—功能法綜合日語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其應用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一些問題,以更好地弄清觀念、掌握實施方法。
1.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語音、語義、語法等基礎知識
威爾金斯認為,學校外語教學應該以語法結構為主要內(nèi)容,只是應該更多地考慮意念功能因素。海姆斯提出“交際能力四內(nèi)涵說”,其內(nèi)容為語言的詞匯及語法知識、說話規(guī)則、不同言語行為的使用和語言使用的適當性。從研究者們的觀點中,可以看出外語教學應以語言為基礎知識,去教授語言的社會功能,讓學生通過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來提高社會交際能力。因此,在應用結構—功能法的過程中,不能因為交際練習的增加而忽視了語言結構的重要性,必須明確綜合日語課堂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仍為語音、語義、語法等基礎知識。
2.通過結構—功能法的練習,激發(fā)學生說日語的積極性
結構—功能法中存在著大量的交際練習模式,為了讓學生能夠張開口大膽地說日語,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以免打消學生學習日語的熱情。從簡單入手,從起初的教師說出問句,只要求學生回答“是”或“不是”開始;逐漸過渡到對一般疑問句的回答;再到特殊疑問句的具體回答。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張口說日語的習慣,逐漸激發(fā)其學習日語的興趣,而不是把說日語當成一種負擔。
3.將多種方法互相結合,發(fā)揮結構—功能法的更大作用
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戴偉棟教授在2008年第三屆中國外語教學法研討會上的演講中指出:“合理借鑒國外語言教學的最新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不應該強調(diào)一種固定的教學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優(yōu)點和不足,必須取長補短,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法體系。”因此,只要是有利于綜合日語課堂教學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我們都應該大膽借鑒,使其與結構—功能教學法相互作用,以不斷提高綜合日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日語應用能力。
4.善于轉換結構—功能法的練習模式培養(yǎng)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結構—功能法的應用過程中,要注意同一形式練習的時間不宜拖得過長,否則只會導致疲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因此,教師要適當安排時間,盡量做到結構法的練習模式和功能法的練習模式能夠進行恰當?shù)霓D換,這樣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并盡可能地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5.在結構—功能法的應用過程中注意日本文化的滲透
課堂教學中,通過結構—功能法的有機融合,可以使學生獲取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其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但是,一個對于日本文化所知甚少的人,即使語音、語法掌握得再好,詞匯再豐富,由于中日兩國文化的差異,在與日本人交際時,也肯定會產(chǎn)生一定的交際隔閡與障礙。因此,在結構—功能法的應用過程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在認識和掌握日本語言之中所暗含的文化因素。
綜上所述,結構—功能法在綜合日語課堂教學中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不斷發(fā)展變化。為了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全面發(fā)展的應用型日語人才,日語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以教材為依據(jù),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將結構法和功能法進行有機融合,進一步提高高校綜合日語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實際應用日語的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優(yōu)秀的日語人才。
[1]歐陽蘋果.結構—功能關照下的外語教學[J].外語學刊, 2008(5):130.
[2]高見澤孟.日語教學法入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6):156.
[3]葉海唐.美國高校日語教學的啟發(fā):初探大學日語交際教學法[J].教育創(chuàng)新,2008(8):159.
[4]坂本勝信,萩野智子,野田靜穂.日語會話進階(中級) [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1):48.
[5]殷勤.現(xiàn)代外語教學法[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9(6):71.
[責任編輯:閱文]
On Application of Structure-Function Approach in Integrated Japanese Classes
GUO Li
(Department ofForeign L anguages, L 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 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52,China)
Structure-function approach was proposed by British linguist Brent which attach importance to structure and function.This approach works well in lexical,grammar and sentence pattern teaching in integrated Japanese class.There are five problem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while employing this method.
structure-function approach;integrated Japanese;classroom teaching
G642
A
1008-388X(2011)01-0042-03
2010-12-13
郭力(1978-),女,遼寧大連人,講師。